那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年代,“忆苦思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还记得那是1972年,当时在都江堰一家兵工厂子弟学校读小学,一天下午全校师生和工厂职工一千余人早早地在工厂大礼堂静候着,等着报告人的到来。
工厂安排了最好的一辆小轿车伏尔加去大邑县接来报告人,那是一位五十多岁,在刘文彩家当过奶妈的贫农大妈。人家走下小轿车,看见掌声雷动的场面,就不断向大家挥手致意,那整个胸前挂满了领袖像章。人家已经是久经沙场,报告作了上百场了。咱也是第一次听其说到地主家有水牢、地牢,大斗进、小斗出什么的。
晚上忆苦思甜饭,肯定得吃,居家的就自己准备盆子去单位职工食堂打,放在外面几个大桶,自己舀,端回去吃,那是用麦麸加了面粉,还有野菜,煮出来的,估计味精没有少放,口感还不错,第二天,同学们走在上学路上,都在议论,昨天那个忆苦饭好吃,大概也是为照顾我们这些小学生们吧,去舀过两次的,还不少。
不过,可苦了那些单身青工,基本上都是那两年招进厂的,二十岁左右,属于标准的“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都是来自成都市及周边县上,那时候政审很严,一般人进不了兵工厂工作。任务是每人吃一个糠窝窝头,那实在难咽,这可是政治任务,党委决定,只要吃下去,马上奖励一小碗红烧肉。
看看,那时候,吃忆苦思甜饭也是稍微可以变通一下的,都知道四川这边本来就是天府之国,解放前,除非灾荒年,真正长年靠吃糠咽菜维持生计的并不多。
忆苦思甜的时代过去快五十年了,但是,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其他网友回答:忆苦思甜,忆出了战乱与和平的差距、新旧社会的差别,忆出了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那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迎战、备战、强我中华暨扬眉吐气的时代。痛惜的是住在坚实基础盖上的大楼,有人说那个时代的不是、基础频临奔溃,除了阶级敌人,就是没有良心。
其他网友回答:每次忆苦思甜就是我夹着尾巴不敢抬头看人的时刻,因为我爷爷是地主,贫下中农特别是他们的子女都会用异样眼光看我,他们在台上胡编乱造,谎话连篇。他们的儿子指着我高唱:地富反坏垮了台,垮了台!不堪回首的童年黑暗时期。
其他网友回答:那时八九岁吧,现在回想起可以说就是扯犊子。忆苦思甜吃的饭比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吃的都香。当时也是形势需要某些人做的文章,新旧对比一时,教育一批人为文革推波助澜。
其他网友回答:八十年代初,村里大娘上坡挖苦菜,用酱油拌着吃,问大娘草能吃?大娘说奇好吃,孩子别忘了。它是最好的(忆苦思甜菜)。
其他网友回答:忆苦思甜的饭我六十年代吃过。基本原料是菜根,桔杆,榆树皮未,麦麸,米壳,野菜,等。当时也能吃下去半碗,拌着眼泪,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对新社会的热爱,对共产党及所领导的解放军的感恩之心吃了。要跟共产党走,建设社会主义,决不能走回头路,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这是当时的记忆片断。
其他网友回答: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经常忆苦思甜。忆苦思甜的饭比食堂饭好多了,虽然是麸子馍,但里面交了许多白面,过过形式。
其他网友回答:忆苦思甜是60、70年代常说的话,常搞的活动,为的是教育人们不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使人们更加懂得今天幸福生活开之不易,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江山不能付之东流。忆苦思甜活动常吃的饭是谷物磨出来的粗糙糠皮。
其他网友回答:忆苦思甜,是.解放後,人民当家成了主人,生活也一天天有了改善,但不能忘本,不能舖张浪费,仍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每逢过年过节,机关,部隊都要吃一噸糠菜较多的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是进行革命教育的好形式,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他网友回答:1970年我中专毕业进工厂的笫一天,中午按排我们吃什么忆苦饭,说不要忘了穷苦人民的生活!食堂将白菜萝卜参和一点白米煮了饭,不放盐,不放油,煮得半生不熟,我们十来个同学硬着头皮吃!我请工人师傅去食堂买了碗红烧肉偷偷参和进去,吃光了!但给人出卖了,我受到批评,说我没阶级感情!
威海链 » 大家心中的“忆苦思甜菜”是怎样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