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万人的满清,为什么能打败三亿汉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明朝是被清朝给灭掉的??

很多历史类的文章在反复的说,反复的说,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是清朝灭掉了明朝,说明国人的历史是有多无知啊!

虽然说清朝入关前的确与明朝在辽东不断作战,可是作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统一女真诸部,建立自己的王国!

哪怕到了崇祯年间,明朝与满清进行过一次秘密议和,划清国界,大明承认清国独立状态。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最终在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

而山海关的明朝守将吴三桂为了报国恨家仇,翻越山海关找到了当时清朝实际统治者多尔衮,愿意以裂土分疆的条件请求清军与自己一道攻打李自成。

在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失败后,准备消灭吴三桂的紧急时刻,多尔衮的出兵条件是让吴三桂彻底投降清朝,吴三桂一咬牙一跺脚同意了,打开固若金汤的山海关,清军鱼贯入关,与吴三桂一起消灭了李自成,这才捡了大漏,夺取了中原江山!

吴三桂对清朝入关功不可没,这个外姓汉人被封了亲王爵位,早知道,清朝初期的亲王爵位是多么难,除了功勋赫赫以外,必须是爱新觉罗的宗亲才有资格,给吴三桂封了这么大的爵位,就是因为吴三桂是清朝能够入关的最大功臣!而且他是汉人!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满清打败的只是一个破碎的天下,它并没有真正的和汉人对上。

许多人都把满清当做蛮夷,其实在那个年代,对老百姓而言,或许明朝的政府才是更野蛮的人呢?

从七大恨开始造反,女真人走的路线也就三点:

1.从汉人那以战养战,掳掠人口和部队、资源。

2.从蒙古人那里以战养战,打服和兼并部落,获得人口和部队、资源。

3.打击熟女真,捕捉生女真,将关外无主的少数野蛮民族糅合在一起。

无论从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女真人起家之后的快速扩充基本皆源于这三条的活动。在将女真和后金越来越强化的同时,也虚弱了各方面的敌人。在政治和军事方针上,他们走了一条积极进取的道路。

再看被他们统治的人,女真旗人队伍被不断的扩充,关外那些毫无根基的飘萍迅速被凝聚在一个有目的的强力核心上。乃至一些被明朝政府盘剥的汉民,虽然成了亡国奴,被异族统治,但时间过了,愤懑也就过了。低层次的老百姓根本想不到那么多,他们只看到自己过上了不被人频繁打草谷、不被胡乱收租子的生活,虽然牛录的额真可能比地主老爷更残暴,但人们毕竟不再处于一个腐败的政治体制下,有了盼头。更多的外来人口被容纳进来以后,最初的那批人,无论是什么民族,都已经通过包衣奴才的途径,成为了正牌的女真旗人。

至于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无非是努尔哈赤搞出了一套残酷又强硬的审核体制,让最厉害的人加入到旗人的队伍里来,再通过他们的以战养战,获取更高的成就。这根本是一套稳固又明晰的封建制度。

中原的汉民族虽然多,但朝廷混乱,压迫巨大,民不聊生。在一个没有国家民族意识的年代里,指望汉人能拥有华夷之辨的也只能是读书人了。

明朝的读书人其实是非常不错的,我们能道出名字的一大堆。写出《项脊轩志》的归有光、嬉戏桃园的唐伯虎、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写了名著的施耐庵、罗贯中,还有金瓶梅的疑似作者王世贞,解缙、袁宏道、李贽、黄宗羲...太多太多,但明末的读书人实在是惨不忍睹。也许朱熹、王阳明、张居正那批人已经带走了全部的精气神,导致“水太凉”是层出不穷。像范文程那种铁杆汉奸,数不胜数。

明朝末年其实国家已经在崇祯的胡乱治理下乱七八糟了,它将天文数字的钱财投入了辽东那个无底洞,让孙承宗的后继者们吃得满嘴流油,大搞乌龟流战术,坐看人口财货被对方当麦子收割,却连一支强军都难得锻造出来。反倒让大笔的物资白白送给了后金,顺带帮对方锻炼了部队。也难怪崇祯会咬牙切齿的将袁蛮子千刀万剐。

袁蛮子这个人也是必须得讲的,关于他是忠是奸就不去定论了,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确实加快了后金的膨胀以及明王朝的衰亡。

袁崇焕做的最大的坏事就是擅杀毛文龙。尤其可笑的是,他杀完毛文龙,却又没人能控制住毛文龙的军队,眼睁睁的看着皮岛势力最终土崩瓦解。袁蛮子成功做到了敌人费尽心血最想做到的事。

辽东成了无底洞,全国其它地方的摊派和辽饷却愈发的严重。贪腐成风的明末官场早已不管天下兴亡,只知道东西不吃进嘴里就是难受。李闯的大顺军是一路滚雪球,采取推平一地算一地,再去下场继续推的搞法,为天下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最后,大顺军推进了北京城,崇祯这个刚愎的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

但是这会儿事情还没有完,还有南明的一系列抗争,以及李定国、郑成功等人的征战。从这个角度来看,汉人不是没有抗争,而是没啥抗争的目的性,他们多半是在几个杰出将领的代表下,为大明王朝最终的结局而奋战,他们效忠的对象是这个王朝,而并非民族。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满清,已经不仅仅是满人的天下了,大量的汉人文臣武将充斥其中,甚至连毛文龙那些曾经与满清不共戴天的将领也是如此。大清的军队更是以汉人自己的力量为先锋,鸟枪、大炮和关宁铁骑开道,为那一小撮所谓的“满人”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

这个时候的大清,已经代表了相当程度的正面政治力量,有渴望立功的士兵,有期盼出人头地的书生,有被糅合在一起的成为一个种族的人民,还有想为大明皇上报仇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和更多更多期望跟随这个政治体谋求新时代的人。

大明虽然是一个汉人王朝,但他代表不了汉民族。尤其是政治腐朽的末代。

孟圣曰: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自己出了大问题。



一、蛀虫问题

明朝开国,朱元璋搞了个分封制。这个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商周和春秋时候的制度,分邦建国,荫及子孙世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就废除了这项制度。刘邦建汉,又逆势分封,结果搞得一团糟,异姓王造反,刘姓王也造反,证明这个东西确实行不通。

后来历朝也有分封,但是逐代降级。儿子封王,到了孙子承袭,就降一级,再下一代,又降一级,三四代后,降到固定级别,就取消了。就比如说刘备,称中山靖王之后,但他不是中山靖王,穷到卖草鞋为生。



朱元璋当然不肯让他子孙穷到卖了草鞋,于是,他朱家这些王族是不降级的。到了朱棣削藩,以永保富贵来换回权力和忠诚,就把朱家世代繁衍的这些子孙们的待遇确定下来了。

开初也不要紧,因为王族人数也就十几家,数量也不是很大,但由于朱元璋和朱棣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他俩不知道17×3×3×3×3×3×3×……连续十几代以后是个什么后果,但是,到了万历,天启时代,大家就知道了。

数十万蛀虫,待遇优厚,个个都是从出生到死亡由国家管理,完全不用工作(朱元璋规定不许他们工作),不用纳税,还占据着国家最优厚的土地资源。大明王朝财政收入的绝大多数都供养了这些蛀虫。比如晋王,整个山西的财政收入也供不起他一家。

这种情况下,提供明朝士兵的军饷困难得几乎年年都拿不出来。这一点和后来的清朝不一样,清朝在北方是几乎没有边患的,葛尔丹一完蛋,清朝就省下了大把的银子。



二、土地问题

前面说了这个朱家这个分封制各个王族,他们占据了国家大部分的良田。一分就是几十万亩,几万亩,这个省不够,还要从别的省份去补齐。由于不用交税,当然是越多越好,他们就千方百计地去侵占老百姓的田地,威逼利诱,强买横霸,使很多农民成为了佃户和流民,普通百姓的田地也越来越少,若遇到年景不好,全家就面临绝路。这就给未来的李自成提供了天然的兵员。

除了这些王族,还有一股霸占土地的力量,就是士绅阶层。就是有官职,有功名的人,这些人也不用纳税。即然不纳税,如果把田地挂靠到他们名下,就省下了田赋,这就有了机会,通过各种运作方式,这些人勾结官府,也能霸占到一部分田地。

于是,大明王朝的财政收入就几乎全部压到穷苦老百姓的头上了。



三、权力问题

中国历代古代皇权统治有三种权力:君权,相权和兵权。

君权制定规则,相权运行规则,兵权维护规则。历朝历代的朝堂斗争就是这三种权力的纠缠和转移,而导致统治阶层的格局变化。

朱元璋为了维护子孙万世一系,江山永固,就收了兵权,废了丞相,把这三种权力收于一身。但是权力大了,责任就重了,工作也就多了,他这么厉害的人都叫唤身体吃不消。怎么办呢?就把这些权力再分成细小的碎片分散出去,减轻自己的工作强度。又怕别人利用权力危害他,于是,内阁,司礼监,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滥七八糟,前所未有的东西就都冒出来了。

但是,这个制度不成熟啊,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因时势变化,就侧重和倾向于某一方。于是权宦也出现了,权臣也出现了,后宫也干政了,朝内也开始党争了。

权力的混乱,导致朝堂的混乱,再导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陷入混乱,毫无效率。



四,军制问题

明朝兵权收回中央,以文制武,还要监督。这个武将的地位就十分低下,士兵的征用,兵器的使用也做不得主。记得戚继光吧?为了抗倭,招收了些矿工,使了些自创的兵器,还因此获罪被参。连老百姓拥护和爱戴他,都是罪名。

皇帝还是不放心,又派心腹宦官来监军,遥遵圣意,胡乱干涉指挥。

这样的明军,前面被清军牵着鼻子,后面被皇帝揪着尾巴,旁边被宦官搂着后腿,还常常被御史大嘴巴拧着耳朵,还想打胜仗?

像比较能打的,熊廷弼,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就这样一个个被搞死搞败了。

没钱,没可靠兵员,没自主权,还打个屁?

还有一大堆问题,一个个摆出来,真够让人头疼的。到了这种地步,还能抢救一把?



病入膏肓,治不了喽!

其他网友回答:

准确的说几万人的满清,打败的是明朝,将所有汉人包括在里面有点夸张了吧,如果真的是所有人精诚合作,怎么可能让满清赢了呢?明朝的灭亡不是说敌人太强大,而是内部实在是太过腐败了,压根没有一个人想着真心为了朝廷去付出,这也是崇祯如此悲剧的原因,在他接手的时候,明朝就注定了灭亡。

这个时候即使没有满清,换了其他人来,明朝也是会灭亡的。众所周知,明朝是个非常强大的朝代,可是要知道每个朝代都有一个兴衰期,在女真开始崛起的时候,明朝早就破败不堪了,明朝时期,可谓是内忧外患,什么蒙古人,女真人,甚至倭寇都来进犯,明朝也就是勉强的撑过去。到了后来各地都开始爆发起义。

明朝已经是不得民心,可以说明朝一开始亡于农民起义,这个时候清军趁机入关,某种程度上来说清朝是占了非常大的便宜,还有历史学家直接说清朝的天下是捡来的。明朝的内部问题实际上才是根源,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大臣们一毛不拔,压根不愿意为明朝付出一丁点,最讽刺的就是崇祯要钱的时候,大臣们一个个都哭穷,一分钱拿不出来,李自成来了之后却是在大臣家中抄出了七千万的银子。

清朝还没有彻底打下天下的,不少明朝的将领就带着兵叛变了,清军打过来的时候,无数人开城门投降,将天下拱手给了满清。别看满清人少,可是他们是非常精于骑射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到了后期就没有人数的劣势了,投降他们的汉人比比皆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满清从来没有打败过三亿汉人,明朝不是清朝灭的,明朝是亡于内乱,清朝不过是躺赢。清军从来没打破过山海关,在李自成灭明之前也从没想过能灭明,只是想谈判停战拿到一个好的停战条件就行了。突然吴三桂来投降,才算让清朝觉得机会来了该把目标定大一点了。清军能打败李自成进城后腐败了的军队,以后就主要靠招降明军来打仗了,清军基本上当督战队就行了。灭南明皇帝的都是汉人,李成栋灭了两个,郑芝龙灭了一个,吴三桂灭了一个。李自成是被南明的乡勇杀掉的。只有张献忠是被清军杀掉的。清军基本上在看热闹,这些汉奸非常卖力所以灭明的是明奸们,郑成功说要杀父尽忠,就是因为郑成功父亲也当了汉奸,不过汉奸没有好下场,因为郑成功不投降,清军把郑芝龙杀了。那些在灭明中出大力的汉奸最后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这个题目的前半句就驴唇不对马嘴,怎么是“几万人的满清”?满清何止几万人,不说满清国民,单单满清入关的满洲八旗就约十万兵力,加上蒙古八旗、汉人八旗和吴三桂的降兵共二十多万。后半句更是不严谨,“为什么打败三亿汉人”?剧有关资料显示,明万历年间,人口大约1.9亿,到崇祯年间,爆发大规模鼠疫、旱灾以及农民起义,造成4000万人死亡,人口下降到1.5亿,满清入关时大约就是这个数,根本没有三亿。而鼠疫、旱灾造成的民不聊生、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造成的严重社会动荡,李自成义军的腐败变质,吴三桂的引狼入室,则是造成满清成功入主中原的主要原因,这类文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其他网友回答:

拥有三亿人口的大明王朝(军队约二百万)为什么会被区区几万的满清骑兵(加上全族百姓也不过六七十万)所征服呢?想想就不可思议。

1、参考两次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和英法联军均在2万人左右,当时清朝全国人口约4亿。被攻破北京城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吧?

2、参考八国联军2万人攻进北京城,当时清朝全国人口约4亿。被攻破北京城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吧?

3、参考蒙古帝国西征亚欧大陆,蒙古军队大约是是20万左右,亚欧大陆各国加起来约5亿人左右。

4、参考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在华军队维持在约120万左右,当时我国人口约4亿左右。

树先生不再多举例了,免得伤了我大天朝国民的自尊心。也许在具体数目上争在争议,但是浮动范围不会很大,还是那句话,国家在强盛时,是一个拳头;在腐败时,是一盘散沙。

当国家腐败不堪时,人口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凝聚力,只会越打越败,所形成的抵制非常有限,即便能取得局部胜利也难以扭转大势。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明朝中后期的人口峰值,有不同说法。根据《明熹宗实录》记载,明朝泰昌元年,全国人口数量为51,655,459;而葛剑雄人为明朝在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为1亿9千万,他给出的数值是所有中外学者中最高的。所以,至于题目中说的三亿这个数字,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或许这是另一个位面的明朝人口峰值吧。

而至于清朝(后金),其兵力按照每个牛录300人,每旗25个牛录,一共八旗来算,满族本族士兵应该有6万人,然而由于每个牛录不可能满编,所以暂且按照5万人算,那么如此推论,其人口大约在12万左右,再加上努尔哈赤等人经常掳掠汉族人口,以及明朝投降的兵将,其总人口大约在20万。

由此可见,题目中的数据,完全不靠谱。

至于后金为什么可以打败明朝,应当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后金在局部地区占优势。由于东北地区明朝控制并不严格,基本上算是实行少数民族自治,所以明朝在此地的根基并不深。而且,据记载,努尔哈赤的祖先董山就和明朝不对付,这就说明明朝并没有在辽东进行过有效统治。而明朝在后期,国内战乱四起,根本不可能把所有兵力放在辽东,所以,后金在本土作战,占优势。

其次,明朝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明朝自从嘉靖以来,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普遍下降。在后来平定农民军时,秦军,天雄军等都是主将私人临时训练的,因为明朝政府的常备军根本打不了仗。而后金则不然,其战斗力远高于明军,某些欧洲专家将后金骑兵称为“十六世纪世界最强骑兵”,这个说法肯定是夸张了不少,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金军队战斗力不是吃素的。

最后,一个多亿(存疑)的汉人根本不团结。北方天灾,农民吃不上饭,纷纷造反,这从李自成每次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招收数十万军队就能看出。明朝政府也失去了人心,起义军到处都是。老百姓连命都没了,谁愿意给明朝卖命?明朝一直到南明时期,几个小朝廷还在为了争所谓的正统而内斗,这样的政权,指着它去凝聚所有汉人的力量反抗强敌?

以上。

【欢迎诸位交流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什么?!!几万人打败几亿人?就是排着砍头每个人也得砍个万把人好吧!!实际上人家满清皇太极可是不放一枪一炮,不费吹灰之力就入主中原了好吧!

怎么回事,听我一一说来!

满清并非毁灭明朝的罪魁祸首,李自成的大顺军才是。

当年本就积弊众多的明朝已经举步维艰,加上崇祯不善理国,大臣莫有听,明明是灾荒年为填补国库反而加大三税,致使官逼民反,自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揭竿而起,天下如云影从,直逼京都,崇祯有心无力只能效仿自古君王死社稷,在煤山自缢而死发出“朕非亡国之君,诸均亡国之臣”的悲叹。

后李自成改都西安,国号大顺。

此时的满清皇太极还在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外观望,不敢进犯。

李自成称帝后,马上捉了吴三桂家室,企图以此为资本派遣使者劝降在山海关守关骁勇善战的吴三桂。

吴三桂得知消息,率领几万军队从山海关出发,打算归降李自成。(吴三桂其实犹豫过是否该投靠皇太极,但突然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且皇太极十几年来都是自己镇守山海关的手下败将,就打算降了李自成。)

吴三桂一路走走停停,实际上他在一路仔细琢磨自己降李自成划不划算,号称铁骑将军的吴三桂那段路走了快一礼拜。

一慢下来就慢慢看到了东西,有很多难民陆续从京城方向逃来,一问都是京城前朝大臣的家眷,吴三桂马上停下脚步在一个驿站过夜思考。这时家里又派人来说自己家人都被抓了,父亲被抢钱还被打了,最主要是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还被掳走了,吴三桂马上是拍案而起,“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身带着几万铁骑投降了皇太极。

然后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一路替皇太极征战大顺起义军,几乎被其屠戮殆。

而吴三桂降了非汉人的满清并非为了陈圆圆,而是其通过观察逃难人群与李自成对自己的做法突然觉得李自成军队、政权属性是与自己阶级立场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吴三桂想李自成此人目光短浅,自己尚且对其有用就已经拿自己下刀,以后必定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主,这样的领导,这样散漫无纪律的军队,虽泱泱百万不过一群散沙、乌合之众罢了,不划算。这才是吴三桂降皇太极引清兵入关的真相。

而从头到尾,皇太极带领的后金满清是最大的赢家,坐收渔翁之利,允诺给予吴三桂侯爵,让吴三桂为马前卒去征战李自成,自己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逐鹿中原,稳定天下。

所以我说几万人的满清,打败几亿人的汉人是伪命题,是错的。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其他网友回答:

当一个民族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的时候,和动物无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角马家族那么庞大,却不得不成为狮子的食物。

打仗不在于人多势众,不在于武器的精锐优良,而在于民族气节,和勇于亮剑的精神。

标签: 满清 汉人 几万 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