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人后有神人创造了神
其他网友回答:《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能挽回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呀,想不到泰山还不如林放(知礼)?”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山,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祭祀泰山,叫做“封禅”,企盼“国泰民安、稳如泰山”。季氏做为鲁国的大夫,既不是皇帝,也不是诸候国的国君,却要去祭拜泰山,其政治野心暴露无遗。孔子看出了这一点,问在季氏手上做官的冉有,能否挽救这件事,冉有回答说不能,因为冉有讲的话,季氏也听不进去。于是孔子大发感慨:“想不到接受祭祀的泰山还不如普通人林放注意问礼!”,林放是孔子的学生,曾问孔子“礼之本”,表明林放这个人还讲究礼,为什么堂堂的泰山之神却容忍季氏这种“僭礼”的行为呢?难道你要保佑他图谋不轨?
在国人的心目中,“神”几乎无所不能,好人遇到难事,求神保佑逢凶化吉、度过难关;坏人也求神保佑,希望阴谋得逞;现在就连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也在家长的带领下,求神拜佛,希望神能保佑他考上名牌大学;上了大学的,将“春哥”供奉在宿舍内,每日烧香祭拜,希望她能保佑莘莘学子门门过关。
“神”真得是全知全能、有求必应,保佑所有求他的人都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是这样的话,“神”也太没有原则性了,我宁愿做白日梦,做坏人,做江洋大盗,因为想什么,神就可以保佑我得到什么;做了坏事,也可以得到神的保佑,不被发现,如是是这样的话,天下岂不大乱?
事实上,“神”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精神寄托,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它既不保佑好人,也不保佑坏人,只保佑那些为了崇高的人生目标而付出辛勤努力的人们。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努力,但最终也不可能成功,是“神”在捉弄他吗?并非如此,可能是他命运不济、事与原违,也可能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机缘、怀才不遇,还可能是他努力的程度不够。如果我们承认有“神”的话,这个“神”也只能是“命运、机遇、努力”的代名词。
记得一位研究《周易》的老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命里有的,经过个人的努力,一定会有;命里有的,个人不努力,可能会有;命里没有,经过个人的努力,也可能会有;命里没有,个人又不努力,一定没有。”这番话讲得非常深刻,季氏逆天行道,命中注定要失败,对于这样的人,做为正直的泰山之神,怎么会保佑他呢?
很高 兴回答这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对“季氏旅于泰山”的基本态度我的看法是:
1,等级观点根深蒂固。他认为季氏不够祭泰山资格,要弟子冉有去阻止。
2,“耐不活跳蚤打狗圈”。当冉有回答不能时,孔子就去怪泰山,说泰山知“礼数”还不如自己的弟子林放。
3,鉴于2,孔子有借吹捧弟子吹捧自己之嫌。
现在看来,泰山谁都能拜;在孔子眼中,明明是季氏越礼,阻止不了,就说泰山的礼数还不如自己的学生,岂不是“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酸”、吹捧自己、滑天下之大稽?
后一问,我不信神,当然也就无“神能有求必应”之说。真要论神,神即自己内心。可问它能否有求必应?人生最难、最重要的就是求、问自己的内心、战胜内心!
人心有隙,心魔难降;心有正气,百邪难侵。人心有结,泰山之神无可答,孔子之道、林放之论的“礼数”也只能安慰燥动的灵魂,最后有应的:必是战胜自己,还是自己内心。
其他网友回答: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问冉有:"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知礼吗?"
意思不难理解,但要读懂不易。
说第一问,孔子对季氏这一事件的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二是尽心,极力挽救季氏。
祭封泰山,是天子及诸候才有的权力,而季氏是鲁国大夫,不具有资格,这就是憯礼,礼坏,社会必乱,这是孔子极不愿看到的。所以,孔子不像常人那样,事不关己,置之度外,而是千方百计杜绝这一事件发生。所以,才有这次孔子与冉有的对话。
何以见得孔子要挽救季氏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方法是极具善巧方便的,未必就要面对面谈话,才是挽救,与它人谈这件事,把话传到他的耳里,也同样起作用的,正如卓吾所说:"季氏闻之,不胜扯淡,便是夫子救季氏处。"
第二问,季氏求神能满他所愿吗?不能,答案在孔子的话里就有,"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林放是一个普通人,尚且知礼,毫无疑问,贵为泰山之神岂会不如林放。神,聪明正直,绝不会你巴结我、讨好我、贿赂我,就满你所愿,像贪腐官员那样,你送礼,不能办也办,不送礼,能办也不办。当然,魑魅魍魉,有当别论。季氏听到孔子的话,也许,他就不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其他网友回答:八佾一章,其实在讲礼乐这种普示适用的方法!
季氏想获得天子的地位,这种追求并不错,只是不往仁义上行动,却妄求神明,于是孔子可怜他,感叹说:求泰山神祇护佑终不可得,不如向林放所说的仁道中去行动,反而可以获得!
威海链 » 孔子对“季氏旅于泰山”是何态度?神能有求必应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