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千古绝唱,是文天祥一生的写照。回顾生平,叹国运衰败,人生悲凉。在国家危亡时刻,他挺身而出,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国家并存亡。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爱国诗人。二十岁时,考中状元,可后来的仕途生涯坎坷。他仪表堂堂,生性耿直,刚正不阿,多次遭罢官。
公元1275年,元军已经打到长江流域,朝廷告急,官员四散而逃。当时在江西赣州任知府的文天祥接到朝廷昭示勤王。
文天祥临时召集吉州的士兵,以及各路英雄豪杰万人左右。他变卖家产作为军费开支,整装出发。
当时他的朋友劝阻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已经攻破临安城市郊了,你带着一帮乌合之众,岂不是以卵击石,白白送死吗?”
文天祥说:“在朝廷危难之际,没有一人一骑站出来迎敌,我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也能奋起反抗。”
文天祥临危受命为宰相。公元1276年二月初,南宋向元投降。然而,文天祥依然在号呼奔走,殊死搏斗。
文天祥率领残部退到了广东,后来不幸被捕。他被押解到元大都(北京),元人威逼利诱,文天祥宁死不屈。在狱中度过三年,忽必烈爱惜其才,不忍杀他,亲自劝降。
忽必烈承诺给他高官厚禄,文天祥大笑说:“我受大宋的恩惠,官之宰相,怎能背叛我的民族,投降二主呢?”
最后,忽必烈问道:“你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说:“愿赐之一死足矣。”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英勇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的忠诚之心,浩然之气与天地比肩,与日月同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扶颠持危,历百挫千折,至死不渝。知其不可而为之,忠肝义胆,昭若日月。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于言好友的邀请。文如其人。短短的一首七律——《过零丁洋》总结了文天祥这个爱国主义将领的一生。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两句诗描写了文天祥从十年寒窗苦读到入仕为官的艰苦奋斗历程,然后是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战火停息了已经四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描写了国家危在旦夕就像风中飘零的柳絮,而文天祥自己浮浮沉沉就像雨打的浮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文天祥回忆了惶恐滩头的失败而仍然觉得惶恐,零丁洋的被俘觉得自己非常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描写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决心,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够长生不死,既然是赴死,他也要留下一片丹心去照耀祖国的史册。这首诗没有半点软弱和退缩,有的是回忆和自省,遗憾和不甘,最突出的就是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最后,文天祥用他的壮烈牺牲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读此诗如见其人,为文天祥的大义凛然感到震撼,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觉得感动。在此,我向伟大的爱国主义英雄文天祥致敬。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说一点,这两句是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这首诗中的两句,这首诗是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写就的。但文天祥的一生并没有在零丁洋里沉浮,而是沉浮在宦海,忠心于国家。
一首《过零丁洋》,不知感动了多少文人学士,激励了多少爱国志士。
文天祥,本诗作者,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更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短暂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更是波澜壮阔的。
在文天祥身上,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质和标签,可以总结和评价他的一生。
一,忠心爱国文天祥的一生,是忠心爱国的一生,从小到死,他的言行都有充分的体现。
1,从小立志做“忠心爱国”人:孩提时代,他就立志做像欧阳修,胡铨那样的一代名臣,一代忠良(他们去世后的谥号都是“忠”)。他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明证——如果不能成为其中一员,就不算真正的男子汉。
2,1256年,文天祥以进士第一名的成绩入朝为官。但他一心朝廷,从不考虑自己的处境:多次上书要求斩杀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等等。他也因此几次被罢官。但“忠心爱国”,他始终没有改变。
3,1275年,元军分三路南下,长江上游告急,宋庭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其实,此时的南宋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大部分官员已经溜之大吉了。文天祥本可明哲保身,全身而退,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痛哭流涕,散尽家财,倾尽所有,积极组织军队抗击元军,勤王保驾。
4,文天祥最终兵败被俘,为明其志,他屡次自杀都没有成功。虽有妻女牵情,虽有大把的投降机会,但他“与国共存亡”之心坚如磐石,毅然赴死,“吾事毕矣”。
咱们从以上四点,大致地勾画出了文天祥一生的轮廓,同时,他“忠心爱国”的伟大形象也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但我们也应该从中悟出:他的“忠心爱国”是纯粹的,是无私的,他“忠”的和“爱”的是国家。没有国,就会没有家,也没有君。
二,仕途坎坷文天祥因为正直,无私,虽然以状元第一名的身份步入仕途,但还是遭到了守旧势力,祸国权臣的排挤(上文提到的贾似道等),空有一身抱负,空有一腔热血,却迟迟报国无门——南宋末年朝廷的萎靡可见一斑。
南宋末年,外强入侵,国无栋梁,此时朝廷才看到了他,看清了他。虽得以官居宰相,临危受命,然毕竟大厦将倾,终究一力难支。
可惜文天祥,国运通时无用武之地;可怜文天祥,国遭难时有心已然无力。
三,高风亮节1,文天祥明知南宋大势已去,却仍然坚持救亡图存。他的风度,气节就如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明知北伐不可能成功,仍然在坚持,在努力。他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他“高风亮节”的具体体现。
2,“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又怎能背叛国家,不与之同生共死呢?”——他对张弘范说的话。
“我文天祥受大宋的恩惠,官为宰相,安能投降二主?愿赐之一死足矣!”——他临刑前对忽必烈说的话。
3,临终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以上的所做所说,更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决绝,他的气度,他的胸襟,他的高风亮节。
结语文天祥的一生,是忠心爱国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
文天祥,是大宋王朝最后的风骨,是大宋王朝最后的光辉,也是大宋王朝最后的悲凉。
最后,我把这首《过零丁洋》全文摘抄如下,让我们一起再去体会诗中的悲壮和刚强。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是“登攀”,欢迎您关注,点赞,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文天祥号浮休道人,他虽有道人之号,却并没有安身世外,隐居深山,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一生漂浮不定,至死方休。真正应了他自己的浮休之号。
读罢它的绝世之笔《过零丁洋》。不禁感慨万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出现过多少类似文天祥的人物,今天还有多少名字被铭记。
弘扬这些伟大人物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不可或缺,铭记历史,让英维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势在必行。
有感于此,特赋诗一首。
浮休一生
抗元名臣文天祥,
零丁一曲人断肠。
丹心一颗燿千古,
为谁辛苦为谁忙?
这首诗献给所有像文天祥一样,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实现中国梦,默默奉献的所有中国人。
“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文天祥是一位仁义爱国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身取义,视死如归,慷慨赴死,高风亮节,千古传颂。
对于世人,大仁义起于草莽,归于志士,绘于仁人,修于内心。对于山海,大仁义起于高山,归于江海,绘于画中,藏于诗间。对于古今,大仁义起于上古,归于图腾,绘于田园,明于今朝。对于余生,大仁义起于智者,归于初心,绘于当下,断于取舍。文天祥断然选择了仁义爱国之心,死而无憾。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过零丁洋》是宋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文天祥早在写《扬子江》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爱国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到南方誓不罢休,对祖国坚贞和热爱。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面对元军的三面围攻,文天祥对朋友说道:“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总结:面对国家荣辱是生还是死,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体现了大仁义,不可苟且偷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他网友回答:这首诗,每次读来都是眼眶潮湿,这次也不例外。诗的凄凉、哀恸及其气势、气节,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文天祥生逢宋末,虽满腔报国热血,无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的际遇,恰如诗中"雨打萍"般的凄苦、飘浮与浮沉。
如何评价他零丁洋里浮沉的一生?我想从他"浮休道人"的道号说起。
浮者,虚而不实;休,歇息之意;道,真之谓。从浮休道人这一道号,可窥其志,在做一个真人。
文天祥,一生波浪壮阔,历经率军勤王、苦战东南、义使元营、江西抗元、直至潮阳战败。
被俘后,元将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他到京师。文天祥在路上,绝食八天,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京城,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不睡,坐至天亮。于是,只好将他移送兵马司,由狱卒看守。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敬其道德,欲收为己用,多次劝降,文天祥始终不从,一心求死。一次,元廷召见文天祥,告喻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事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忽必烈还是不忍心,急忙挥手让他退去。文天祥上刑场时,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几天之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斂其遗体时,面容如生。衣服中留有赞文,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文天祥的一生,在山河破碎,国家危难之际,他无所畏惧,反对求和,力主抗元 ,并不惜散尽家财,组建义军;战败被俘后,元廷敬重他、厚待他、重用他,但他不为所动,以不事二姓之大义,欣然求死,唯求忠义至尽而达仁,问心无愧而已。
这让我想到了佛教的一首偈语:"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迎白刃,犹如斩春风。"
文天祥为什么称自己为"浮休道人",不无道理,正说明他勘破人生本空,才能在生死面前,表现得如此从容与淡定。
是华厦传统文化的营养,培育了一代代像文天祥式的无数英烈,才使我中华民族巍然屹立而不倒。
其他网友回答:辛苦遭逢起,又见干戈凶。身无太平日,報國亦有门。外敌频侵入,山河渐凋零。百姓遭涂炭,生灵叹不幸。國弱战常败,社稷见不兴。唯有拼一死,丹青照汗青。
其他网友回答:地牢里关压了他三年之久,地牢什么样?阴暗潮湿不说,冬天寒冷,夏天闷热。他身着粗衣劣布,食着残羹冷炙,如若没有心怀大念,谁人能忍受的了这些苦?
威海链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如何评价文天祥零丁洋里浮沉的一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