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向汉武帝上疏《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是不是儒家学说和君权的一次结盟?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董仲舒向汉武帝上疏'@江东漁夫 @江东漁夫

其他网友回答:

从后世的发展情况来看,儒家和君权,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一种双赢。但是如果说“三问三策”时,汉武帝和董仲舒就怀有结盟的目的,那是不恰当的。

汉武帝是什么人?那是“千古一帝”,年轻时就表现出雄才大略。他召集国家精英,询问治国方针策略,董仲舒在上百精英中,通过策论脱颖而出。汉武帝又有二问,董仲舒又作二答,最后写成策论上奏。加上第一次的策论,就是后世所说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是是大儒,可是他的“天人三策”却揉杂了阴阳、黄老之学。汉武帝为啥“天人三策”感兴趣呢?我们看看内容:

1、董仲舒首先肯定君权天授,老百姓要服从天子;这一点汉武帝看到肯定开心。

2、紧接着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天意”有征兆,并用《春秋》佐证,而天意的解释权在儒家;这是董仲舒在为儒学要地位。

3、提出要用大一统求稳定,思想要统一;世界上最好的就是儒家思想,《公羊传》解释《春秋》微言大义,应该发扬光大。

4、要做好这件事,必须建立官学,培养人才和风气。

当时,汉武帝想的是怎么把国家做强做大;董仲舒想的是把自己所学发扬光大,学有所用;最后汉武帝选择了“天人三策”,历史选择了董仲舒。



其他网友回答:

是的,因为儒家思想符合皇帝集大权,反对造反,对统治阶级有好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想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回答这个观点。董仲舒上疏″天人三策″并不是什么与皇权一次结盟,而是历史必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正是中国处在奴隶制度逐渐崩溃封建社会开始建立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法家与儒家之间的斗争,其实质就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中国古代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斗争史。

法家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先进的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如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中央集权的法治理论,对秦统一六国起了重要作用;儒家代表是没落的奴隶占有制贵族统治阶级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向汉武帝上疏"天人三策"正是他唯心主义极为反动的观点。他把皇帝比喻成老天爷爷的生的天子,再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权,加上神权成为两千多年来禁锢人民的四大绳索。

历代儒家思想从未保住皇帝天子神权,均被压迫阶级先进势力所推翻。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为结束这一答案,我把毛主席词贺新郎,《读史》下阙写在下面:

五帝三皇神聖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荘蹻留誉后,更陈王奋起揮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其他网友回答:

"天人三策",并不是上疏,而是汉武帝对董仲舒的三次策问。第一次问统治之道;第二次问统治之术;第三次问天人感应。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三次垂询,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福泽华厦,功垂千秋!

汉武帝登基时,汉朝建立已有六十多年。之前的文景之治,尊黄老之术,实行轻傜薄赋,予民休息,以德化民,清净不扰民的无为之治,造就了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的太平盛世。毋庸置疑,繁荣昌盛的另一面,是诸候王实力的可怕,不解决好,国家必然容易出现新的动荡与分裂。扬长避短,革除弊端,已成必然之势。而董仲舒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如"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正是解决这些弊端的应症良药。

你提到的"儒家学术与君权结盟",不知是谁提出的观点?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真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

结盟,是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从大局着眼,汉武帝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儒家更不必说,是为华厦千秋万代长治久安着想,只有华厦的利益、人类的利益,绝无自己的利益。孔子周游列国,其政治主张不被诸候接受,但他并没有放弃。如果是为一己之私,以他的才德,放弃主张,迎合列国诸候,谋个高官,如囊中取物而已。

儒学经世,是必然之理,正如仪封人所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意也。

其他网友回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错误的,本质上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一样的,都是“抹杀大多数学说而保留一家或一些”。

此举也造成了2000年来的误局一一不加“辩证”的儒家正反思想既“教化人”又“毒害人”,形成了鲁迅先生说的“人吃人”的封建礼教等恶果,也压制了科学和经济发展。

历史证明:能够区分正确与不正确“儒学”的皇帝就会带来大发展,例如唐太宗、忽必烈、康熙等帝王推儒而不迷信,社会就发展。

北宋、南宋的帝王迷信儒,完全以文治国,结果看似强而腐弱,弹丸之朝不代表中国,误国害民,千古遗恨。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权是靠“儒”打江山的,靠“秦法”打下江山,一旦以儒治国必然衰弱。

世界是多样性的,文化是多元的。

其他网友回答:

本不想再说这种事了,简单的说几句,儒家等文人难以说和君权结盟!结盟也是形式上的,文人学而优则仕,君择其可用者用之!一切要随君心!我看就是吹鼓手为主人服务而已!就是有盟也不坚固!仕上言,君心难测,,,,儒学也在随时进行修正

其他网友回答:

肯定是了。

这已经回答了一些。如:所知汉代初始,先效行的道家哲学;之后因为也要实践百家学说,必先关系社会,所以应先推崇"完全入世"的儒学了。

而传说的文界相斗相伤,以及朝庭兴替之时的"武斗"仪式因为什么有什么奥秘,暂还未研究透彻。(不当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是吧,孔子就是官迷。孔家从来没听过,抵抗入侵者消息。皇家用儒学,就是愚民的。

标签: 天人三策 罢黜百家 君权 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