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养儿防老的思想?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在我的印象中,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原先一家人不分家,年轻人上地干活,妇女儿童在家做饭,四合院里长大,老年人捣捣粪养个猪,儿媳妇的责任,在家掌握孩子和老人,以及全家人的生活缝衣做饭。

收获季节看看场晒晒粮,很少老年人上坡里干活,东屋南屋西屋儿子媳妇住,老人多数在北屋,就是堂屋正房里住,千年的媳妇才成婆,叔叔大伯的孩子非常亲,舅舅家弟兄们三个,父亲也是三个,很少有打架的。

一户人家就一个儿子媳妇,老人去世也没分家,七几年一个儿子的分家,感觉让人笑话,当时父母要分家叫单过,之今在心里,那时以后肯定生疏,三四个儿子的分家,应该的,交通不方便,没有走远的。

这些年一个儿子的也分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两个老年人照样过日子,养老成了问题,孩子外出工作和打工,也成了困难事,给父母的钱再多,他们老了饭都做不了,儿女轮流孝顺,可是自己也有事。

有的干脆不管,有的想管,离的远不方便,养老也成了中年人的累赘,养儿防老,预到了挑战。

其他网友回答:

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几千文化传统美德,养儿女是来继承祖宗留下产业,望子成龙,光耀烈祖烈宗为家族争光,为人类创造财富,为人类创造价值观。最终~我们老了生灾害病还是要靠儿女照顾~养老送终也靠儿女按排。我认为养儿防老很有必要,没有子女一旦生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只有等死,我先择多子多孙。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三农领域的,所以只来谈谈农民对“养儿防老”的看法。

近一段时间,常常从一些媒体上,看到有关对“养儿防老”这个说法的讨论,并且多有持否定说法的。

我对此不依为然。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支持的“养儿防老”,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养儿防老”。

过去讲的“养儿防老”,是有一定的重男轻女的意思在里面的,我这里讲的“养儿防老”,没有这个意思,可以这么说,叫做“养子女防老”。

这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养儿(子女)防老”,在目前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这还是必须的。

咱们来祥细分析一下。

大部分的农民老来以后的养老,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到了什么年龄,就退下来不干了,歇歇了,休息了,开始“养老"了。

不是的,不是。

凡是农民,在身体没垮掉前,就是说,在他们还能干得动活之前,是不用谁来给他们"养老”的。

甚至,大多的农村老人,在他们还干得动活的时候,不但不需要别人来养活他们,他们都还可以发挥“余热”,创造价值,不仅自己养活着自己,还能替家庭、替子女分担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是儿女们,还是社会,都不用去给他们养老。所以,这段时期,“养儿防老",也没用到。

作为农民,真正的“老”,其实是很短的一个时期(这里指大多数人,极端个例是例外),就是在他们实在干不动了,就是人们常说的“灯油既将耗尽"的时候,病了,身体垮了,再也干不动了,躺下了,不能自理了,这才是真老了。

而这个时期,往往不会太长,因为即将“上路”了……

也就是这一段时间里,这些可怜的老人们,才真正是“养老”开始了。

因为还有那口气,因为还没有老去,也因为他们还想吃点喝点,好再多活点,多留在这个他们相伴了一辈子的世界上一些时日……

可又自理不了了,就需要他的亲人们来伺候一下,给递点吃的,给端点喝的,给……

这个时候,您说不用儿女能用谁?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儿(子女)防老”啊!

……

不想说了……

只希望这些农村的老人们,在临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的这段时间里,能够得得到善待……

也希望,子女们在这个时候,真正去善待他们……

因为,我们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啊……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的东方国家老祖宗留下的养儿防老和四世同堂是人们期待的完美,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不养老的儿孙也不少,这与家风有关,父母一生给子女没留下财富不是罪过,但一定要给儿女们留下做人的美德,友友的说事不是。

其他网友回答:

“养儿防老”是我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在那老年人生活没有保障的年代,当人到了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生活的唯一来源就是由儿子来供给。也有了“父母在 不远游”的说法,其主要原因是父母在你外出久不归,父母就没生活物质的来源,就得受饥挨饿。这也是人们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在现在这新时期,“养儿防老”也付予了新的内涵,现在的老人都有退休金,在农村也有了养老金,供老人饮食生活是没问题的,老人就是怕孤独,所以作为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聊聊天,现在通信发达,也可以多和老人通通电话或视频,送去作为儿女的关心,这也起到了养儿防老的效果,当然能把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那就更好了。说到底养儿防老就是要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让老人在快乐中度过晚年。欢迎大家对我的观点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养儿防老”时不时被谈及,但是这个似乎永远都是一个话题。因为千百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传宗接代也似乎成了世人最重要的事。不是嘛,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老话哩。也就是说生养后代,其实无非就是延续“香火”和“养老送终”这两个目的。也就不得不提到“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对于“养儿防老”的思想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养儿防老”是父母自己为自己亲手套下的枷锁。从父母的生育观念里,便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是也有“生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的说法吗?也就是说孩子还没有出生,这种想法早已萌生,还成为一种期望。

有了儿子皆大欢喜,有人还会挺自豪的说,终于有了挑“引幡”的人了。不少的人对儿子千般宠爱,万般呵护。就是上高中这件事,多少人砸锅卖铁非供儿子上个高中,考上大学,有个好的前程。而对女儿,总有迟早是人家的人,为人家挣钱的,采取似是而非,顺其“自然”的态度。

为了得到儿子最终为自己养老,可以不爱女儿,冷漠女儿。就算父母很爱女儿,也不得不为了得到儿媳的重视和赡养,在很多农村,房子、钱财全给了儿子,就是女儿出嫁时索要的“彩礼钱”,除不到10%的作为陪嫁,其余的全留给了儿子。说到底,还不是在“讨好”儿子儿媳,为自己将来养老、送终。由此而割余了对女儿的那份感情。

做父母的自己为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才是有些儿子去“啃老”,儿媳“有理”向自己索取无度。自己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无情的谩骂,甚至是遗弃。

要知道,瞻养的基础最根本的还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而不是财物。可不可以这么说,拿财物与一个并不怎么“爱”你的人去换得赡养,也许注定就是一个未知数,也极又可能还是一种赔本的“交易”。在这种接近“交易”的代价中,其实,在明里明白中父母输掉了公平和公正,早已输掉了最美好的亲情,终了,又有多少人输掉了自己晚年的天伦之乐。

其他网友回答:

养儿防老是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不能定义为家庭教育传统中最大的“糟泊”。对于普遍的老百姓,我认为。

当你彻底的老了,一病不起,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一时半会死不了又好不起来,而且还没有多少钱,吃喝拉撒自己也不能料理的时候,咋办?靠谁?靠邻居?都是不现实的,再说长时间人家也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唯一能靠得住的也只有自己的子女。也只有他们才能给你活下去的勇气,从而坚强的好起来。

养育子女防老,重在教育培养。优秀的子女,一般都有岀息,有作为。他们懂得付出,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理所当然;但也不排除少部分自私自利的子女,不感恩回报。出现这种情况,证明自己的教育应该是失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不变的真理。

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养儿防老,至少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得继续下去。咱们老百姓就这想法。

其他网友回答:

怎么?养儿防老什么时候成了“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糟粕”?这个命题还真成了问题。既然由题主推了出来,并且还是征求大家的意见,本博根据个人的感觉,以自己肤浅的文化知识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其中,若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友友们点评。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光辉历史。在以农耕经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年代,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人到老年,不靠儿女养老能靠谁?养儿防老,不仅是上一辈人的依靠,而且还是唯一的选择。

到了现代,至少在四十多年以前,人到老年以后,仍然是靠养儿(女)来防老。没有儿女的家庭,生存的质量和环境难以让人感到欣慰。尤其是生活在贫穷落后、山高皇帝远的乡村中的孤寡老人,尽管有乡邻的帮助,毕竟那不是Te们个人的亲属,享福受罪只有Te们个人知道和懂滴,别人也仅仅是耳闻目睹。

尽管目前社会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新时代。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出来。养儿防老的教育非精华,但也不是糟粕,起码属于中间性质。

可能会有年轻人并不认同本博的观念,为个人不养老一代人开脱责任,美其名曰:养儿防老靠不住。这种情况不是没有的,毕竟是少数人的为之,并不代表绝大部分年轻后代人们的所作所为。只要有儿有女的老人,还是能够有指望的。(2020/04/08)

其他网友回答:

养儿防老已经过时了,现代老人大多数,尽量自食及力,不害叨儿女,七十多岁的人,还下地干活,农闲时节,在邻村打个短工,他们一生苦子日惯了,总是不愿闲着,当然要看本人身体怎么样,有能力就挣点碎钱,自已用起方便,从儿女伸手要钱,多不容易,还得看儿媳妇脸色,心情好则罢了,心情不好了,挑拨事非 ,指鸡骂狗指桑骂槐,难啊,人老病死是大自然规律,不怕死,怕百病缠身,自理不了麻烦就大了,古人韵,病床久日无孝子,儿女各自都有小家庭,有工作压力,也是无能为力,不得瞒怨,只能和老伴相互照顾扶持,留下个指望,百年后到坟墓前烧点香火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养老防老有一定道理。在农村年老的农民多有"养老防老”心理,他们在计划生育年代,生7~8个姑娘,还要生,哪怕罚款,"不见儿子不煞应”,女的45,非生个儿子不可。他们心里想,不孝有三,不生个儿子对不上祖宗,没儿子不能传宗接代,断了香火。生个儿子长大有个干活的帮手。生姑娘出嫁上别人家了,生个儿子到老了,在跟前负责养老。

7~80岁农民,城乡居民养老金仅100多元,好干啥?到老了,不能下地干活,一天3顿饭,病倒了怎么办,指望谁?指望儿子养老。有儿有女多子女的家庭,指望儿子养老还差点,独儿家庭更指望儿子养老。老百姓讲话,不指望儿子指望谁。

在城市对下岗失业的儿子养老不现实。他们为自己生存愁的焦头烂额,在老板手下干活,今天有活干,明天还不知干啥呢。儿子自身难保,哪有精力顾你呢,因而有儿子指望不上。有的儿子有活不干,嫌乎干活累,吃你的喝你的,没钱管你要,是典型的啃老族。你指望他养老,他还指望你养老呢(给他缴养老保险)

有养老金的退休职工,对"养儿防老"不要太纠结。企业退休的养老金在3000元上下,除了吃喝,省点花,平时注意保健,为日后看病,养老多做打算。老俩口有个先走了,留下的那个做饭嫌麻烦,就上老年公寓,养老院。我市收费水平不高,18~2000元。一般人住得起。退休金7~8000的,更不用指望儿子了。有钱雇钟点工,还可雇住家保姆,24小时服务。

我今年78岁,老伴77岁,我身体还好,老伴身体差点,自己还能动弹,在家居家养老。1子2女还孝顺,来看看也方便。但我们不指望儿女养老。生活不能自理了,也不用他们伺候。我俩议论过,再过5年看看,身体不行了,找个条件一般的医养中心,养老院养老,走完最后一程也挺好。

标签: 养儿防老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