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大圣人,史书记载孔子曾杀了少正卯,如果这事成立,传播仁政的孔子肯定背上诟病,这是个历史谜团,人们也争论了几千年,在这里也不敢妄加断定,但可以小小分析几个事情,大家来评定,如有不同观点,随便斧正。
图为儒家创始人孔子画像。少正卯,鲁国人,法家人物,当过鲁国的大夫,也是有名的先贤,被称为“闻人”,他在鲁国办学,开班授课,与此同时孔子也在办学,两人为争生源,弄得水火不容,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大司寇,也就是掌管刑法的最高官,就以“乱政”之罪把少正卯给杀了,因为这件事无论真伪都会对孔子的品行有影响,所以记载的很少,仅有《管子·法禁》和《荀子·宥坐》有最早的记载。
图为曲阜孔庙。这件事情如果属实,鲁国少正卯这么个名人被孔子杀了,应该会有或多或少的记载,奇怪的是当时没有任何记载,《左传》没有,《孟子》也没有,《庄子》没有,连整天找机会骂孔子的墨子也没有记载,反而是孔子死了200多年后的《荀子》给记载了,《管子》更晚了,这不觉得奇怪吗,而且现在已经考证出了《荀子》大部分是他门下弟子韩非和李斯所著,而韩非和李斯正是法家代表人物。
荀子,儒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为入室弟子,荀子死后,韩非和众多弟子借荀子之名编《荀子》一书。现在人都喜欢往极端去想,特别是身份崇高的圣人孔子,所以这件事情有两个极端,那就是孔子杀人是错的,不杀人也是错的,如果孔子遵循严酷的律法把少正卯给杀了,还爆尸三日,这和孔子的道德救世、仁政善论来说,肯定是相违背的,是错的;如果少正卯违背国家法令,蛊惑百姓,按律当斩,掌管国家律法的孔子没有杀,那就是孔子不称职,也是错的。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最后被同学李斯给害死了。但这件事有个细节,孔子是大司寇,虽管全国律法,但只对平民百姓有行使权,少正卯是鲁国的大夫,当时的礼法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大夫是鲁国君主给的,所以孔子是没有权利杀少正卯的,就算他想杀也做不到,只能呈给鲁定公,由他来做主,这事如果进行到这里,《左传》必定会记载,但是没有任何记载。所以孔子杀少正卯这个事,是不存在的,是由韩非子杜撰在《荀子》上的故事,为什么韩非子杜撰这些东西,因为他是法家,具体的原因篇幅太长,改天可以再开一篇讲讲。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孔子诛少正卯,历史上存在许多种说法,但由于儒家一直掌握着话语权,所以,这件事情的表述一直都是:少正卯为小人,孔子依法依礼诛杀少正卯,是十分正确的事。
但存在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学术流派和道统之争,详情如下。
背景如下:
卯(?~前496)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官至少正,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但少正卯讲述的是纵横学为主、法家杂之。
争端的显现:
少正卯的思想与孔丘的思想存在冲突,而且少正卯能言善辩、善于讲课,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过。
政治的角力:
当时鲁国虽然是小国弱国,但大王却好贤德,以孔子为宰,可见在国家内部话语权的争夺上,儒家是胜利的。而少正卯作为斗争失败者,还在鲁国大肆的讲述法家和纵横家言论,并且声势浩大,甚至争夺了儒家的门生,自然就会引起孔子的敌视。
诛杀:
孔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以及学术流派的发展,搜集了少正卯的罪名:“心达而险”(通晓世事而用心险恶), “行辟而坚”(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言伪而辩”(强词夺理且善于狡辩),“记丑而博”(刻意关注社会的阴暗面),顺非而泽”(顺着非正统甚至违背道德之引导思想如同江河泛滥般散播四方);总计五项罪名为他定罪。但是根据现在的研究,这些罪名都属于莫须有之罪,可见以上罪名只是为了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进行迫害。
于是,孔子在上任后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三日。
其他网友回答:现在求孔子诛杀少正卯的真相,说来玩玩可以,当真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这一事件,并没有正史依据,所谓的证据,仅为<荀子>孤证,而荀子比孔子晚一百多岁,又是法家人物,不足为凭。
其他网友回答:
威海链 » 孔子和少正卯真相到底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