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地位的巩固历程,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也被称为儒教和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最初,孔子创立儒教时,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主要是主持葬礼时所遵循的一些礼仪制度,以此作为教化民风民俗,约束社会、百姓的行为。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0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古代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他们思想自由活跃,各自有独立主张,彼此诘难,形成了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际上多达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也就是说,只有这十家逐渐发展成为流派。

西汉刘歆《七略·诸子略》中,又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

在这个时期,孔子跟老子、墨子成为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与世界史上同期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也就是说,此时的儒家思想仅仅就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思想流派之一,具有较深的影响,但并没有成为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

02

儒家思想遭受的抵制与诘难

孔子博闻强记,勤奋好学,成名很早,二十岁左右就很有名气,三十岁左右就开始有第一批弟子前来跟随学习,最多时曾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学而优则仕“是儒家追求的目标,但孔子的仕途却很不顺利。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五十六岁,才担任了鲁国的大司寇,代理国相。一朝把权掌,便把令来行。孔子上任七天,就把鲁国的闻人(名人、网红)给杀了。他的弟子都不明白为何要杀他,子贡憋不住就去问孔子。孔子就列举了少正卯的五大罪状,归结起来就是“组织团伙集会,妖言惑众。”

根本而言,就是思想上与孔子不一个套路。少正卯也在组织授学,孔子的学生除了颜回,都跑到少正卯那里去了,因为他们更乐意听他讲课,他的思想更能吸引年轻人。

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事。

由此可见,思想意识的斗争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即便提倡仁德治天下的孔子,下手也毫不心软。

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孔子的儒家学派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之前,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曾经到齐国游学,齐景公很欣赏孔子的学说,想重用他治理国家。

当时齐国的相国晏婴,就以儒家学说主张厚葬,而且繁文缛节,一辈子都学不会他那一套祭祀、丧葬的礼仪为由,进谏景公。景公最终放弃了重用孔子的打算。

这个桥段,豹眼说过几次,有兴趣的友友,可以去看一眼,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从这个事,也说明了孔子学说,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也就是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03

焚书坑儒

在孔子去世后,到了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影响力进一步减弱,法家的思想可以说占据着主流地位,以商鞅变法等为代表,战国七雄比较普遍接受了法家的思想。

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更是极力打压儒家思想。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议论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而且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始皇大怒,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捕了460人,全部活埋。

这在史书上被称为“焚书坑儒”,其实,主要坑掉的还是一些求仙问药的方士。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儒者,更像是道士。

但秦始皇把秦国之外的典籍、法家之外的著作都烧光了。

这个时期,儒家是很悲催的阶段,是儒家成为流派后最为低谷的时期。

0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统一了天下,就让叔孙通负责制定仪式礼节。

当时,刘邦废除了秦朝那些严苛的礼仪法规,拟定了简单易行的规矩。

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喝醉了就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削砍庭中立柱,这让刘邦头痛不已。

叔孙通就对刘邦说: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原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意思就是,儒家那一套打天下不太行,但治理天下还不错。

刘邦被逼的没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叔孙通就找来三十人,与皇帝左右及其弟子一百多人,演习礼仪,让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各诸侯王及朝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

在叔孙通的主持下,所有来宾依次敬酒,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没有任何人敢于喧哗失礼。

大典之后,刘邦非常得意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很开心,就重赏了叔孙通等人,儒家弟子们在西汉初期,重新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到了汉武帝时,儒家更是不得了啦。

元光元年(前134年),儒学大家董仲舒就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到了近代,清末民国初期,著名思想家易白沙才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法,尽管他是率先揭露、批判这一思想的人,但其称谓得到了共识。

但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但还以儒家思想作为统领。

从此以后,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正统,统治了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孔子、孟子也一步步成为了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圣人。

05

千古一圣人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在孔子的传记最后感叹道:高山仰止,孔子可谓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哦!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已经成为了天下、朝野共同敬仰的圣人。

从东周春秋时期起,历朝历代给孔子以封号,一共有十多个。

孔子去世时,鲁哀公就尊称孔子为尼父,之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如汉平帝尊为褒成宣尼公、隋文帝时尊为先师尼父、唐太宗称先圣、宣父,宋真宗时称为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明世宗称至圣先师,清顺治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等。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后世尊称他为“至圣”。

在之前,家家户户在家中牌位上都供奉着孔子,按照“天、地、君、亲、师”的顺序享受着家家户户的祭祀。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回答

孔子成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因素

是因为他的三七弟子七十二名士,是因为他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也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更是因为他符合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性要求,是社会需要的文化,是国家需要的文化,是其本身具有的生命力,还有中华文化对儒学思想的推崇,同时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公元前五五一年至前四七九年),他祖上原是宋国人,后避难到鲁国。至孔子,已是个穷下去的贵族。他做过短期的官,但官运不佳,就带着学生去周游列国,想找个官来做,来实现他的主张。结果,奔波了十四年,到处碰壁。晚年,又回到家乡,过着整理古籍教授弟子的生活,七十三岁时去世。

孔子整理的古籍叫“六经”,除《乐经》外,都借助儒家师徒的传抄授受,流传开来了。未整理的其他古籍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失传了。所以说,孔子对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自孔子招收门徒办学以后,私学开始盛行起来,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受教育只是贵族的特权状况。也可以说孔子还算是私立学校的创始人。

据说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大多是贵族子弟,但也有中,下层人民,史籍上称他们是什么“贱人”,“野人”和“鄙人”。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立学校的教育家。他的优良学风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至今为人们所称道,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已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

然而,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却是保守的,终其一生,他都未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新制度的诞生说话,反而常常唉叹“世风不古”,“礼崩乐坏”。他讲的那套“礼乐仁义”,“上下尊卑”的大道理,归根到底都是想继续支撑住正在崩塌的奴隶制大厦。谁违反了他这一套,就骂人家是“乱臣贼子”。这样,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就对他敬而远之,就不接受他的主张了。

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然而也主张在不触动奴隶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具体说法,做法上可以有所“损益”,或变通。比如,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

孔子的“爱人”虽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然而,他把奴隶也看成是人,这同奴隶主原本只把奴隶看成会说话的牲畜的传统观念不同的。

与此不无关联的是,孔子反对奴隶制下以人殉葬的制度,甚至连以泥木做成的偶像殉葬也反对,理由是那终究还是人的模样。在中国政治思想上,孔子敢于违反传统观念,把“会说话的牲畜”看作是人。还反对以卑贱者给尊贵者殉葬,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那些维护奴隶制的顽固派们,对此自然是难以容忍的。

孔子以其渊博的学识,在外风尘仆仆十四年,却一生不得志,究其根源恐怕就在他的政治主张为当时新,旧势力所不容。用今天的话来讲,也就是说两面都不讨好。

历史竟是这样的偏颇,生前反对封建制们孔子,死后几百年却被捧为封建社会里的“圣人”,并不一断加官进爵,被封为“素王”,“至圣先师”等等,倍受尊崇达两千年。究其原因,是封建地主阶级在夺取和建立政权之前,提倡“变法”,主张“革新”。当建立政权之后,需要巩固政权,维持封建秩序的时候,就迫切需要孔子那套“君君臣臣”,“上下尊卑”的说教了。

故而主张维护旧制度的思想家的亡灵被请出来为封建地主阶级充当“圣人”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崩溃后,特别是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孔家店才作为封建思想的偶象被打得粉碎。更惨的是历史进入到一九七四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堂堂皇皇的“孔圣人”,又一下子变为“孔老二”了。以我个人的观点,以后对孔子的称呼即不要称他为“孔圣人”,也不要骂他是“孔老二”,就尊称他老人家一声“孔夫子”吧。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孔子从小饱受磨难,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但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如饥似渴的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终于自学成才,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孔子的时代,社会动荡,原有的官方教育,为贵族弟子培养人才受到影响。孔子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创办私校,开创中国教育历史上的先例。实行教育上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教育,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对于那些贫困子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哪怕只给一块腊肉都可以作为学费,让他们上学。多么高尚的师德,多么伟大的为人师表。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层次,有年龄大小的区别,有智商高低的不同,有道德品质的差异。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又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分门别类,编班组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苦口婆心。

孔子的教学方式不是千篇一律,对各类学生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而不厌,持之以恒。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学而习之,温故知新。令他们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弟子三千,贤能七十二,一个个温文儒雅,鸿儒硕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只是教育他的学生,而是影响当时整个社会,更是影响人类两千多年的人文思想。他教育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他的中庸思想是人类最智慧的光芒,他的积极入世,有所创造,奉献社会,有着励志向上的正能量。

在当今时代,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值得借鉴和引用。中国的孔子,世界的儒家。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高等学府。在这些老外学者的心目当中,孔子仍然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成为圣人,是中国历代皇帝推崇而成的,他们要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就必然把孔子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天地君亲师。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如何不能成为圣人?

儒家思想,有腐朽,也有与时俱进。举个简单的例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句子,依旧在教材中,在千千万万学子的口中,腹中。这难道不是儒家思想的光辉吗?

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可谓中华文明之瑰宝。孔子为什么不能成为圣人?

我曾经在悟空问答中问:“为什么现代人开始厌恶儒家思想?”我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我是一个现代人”。好,你是一个现代人。对于现代老外来说,他们依旧在读自己的经典《圣经》,对于一个现代中国人来说,不应该读读自己的经典吗?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奴役人的思想,使人不思进取。中庸是什么?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我取一个中间量。多我一个,锦上添花,少我一个,如船没有龙骨。

反孔反儒最早来源于“五四运动”,人民脱离礼教的控制,本该可喜可贺,却被一些歹毒之人,肆意教唆,使孔子成为十恶不赦的恶人。

孔子思想,是为了社会的秩序,建议那些人多读读书,对大家都有好处。

其他网友回答:

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说不管什么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贫穷,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礼教来治理国家,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道德感化教育,所谓,礼治,即遵守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区别,创立儒家学派,对中国,乃至东南亚,甚至全世界都有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者地位的需要,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开门绶学,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桃李满天下。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

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的: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元武宗年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等等,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孔子的思想确实有优越性,理想很美好,做事很踏实。

其次,他首创私塾,将教育从贵族专属变成有教无类,可以说他是教师的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果没有他开创的民间教育,那后世的科举制也无从谈起,中国历史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担得起“万世师表”中的“万世”。

还有,他品德高尚,因材施教,对弟子很好,所以弟子们很多成材了,也正是子路这些成材当官的弟子们感恩孔子,所以一直帮孔子宣传,在孔子去世后把他塑造成一代圣人,可见他教育的成功,担得起“万世师表”中的“师表”。

孔子人格伟大至公无我,是教育家、哲学家亦是政治家,是古今全世界教师的表率。清圣祖曾以「万世师表」四字题孔子庙的匾额,后世遂以此专称孔子。 赞美孔子乃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其他网友回答:

打下天下的帝王册封的。因为孔子是封建帝王的卫道士。胡弄外国人也许有市场,糊弄中国人,恐怕市场就很狭隘了。如此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孔子乃天生,

文化墨客自多情。

山川由来自然成,

硬说盘古斧凿平。

灵感是天生的,后天培养也很重要。是阅历,坎坷,持之以恒的精神。

标签: 圣人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