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要理解古诗词的内含和意象,需多看有注解的古诗词,必须从文字上充分了解诗词语言特殊的表意功能,要感会诗词语言的形象,还要体会诗词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的"袅袅"指很长而微弱的样子,刑容风。秋风一吹,木叶掉下来了,引起湖面微波荡漾。他为什么要写这两句?因为你要想看得远,必须是没有东西遮住你的双眼,才能达到远望。在当时就有人粉刺屈原,说过这句话,屈原叫河水淹死活该。你知道是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吧!

古诗中的意象比比皆是。这是它的灵魂所在。既然如此,我就不妨信手拈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句子。春江水暖鸭先知,鸭何曾告诉过诗人,是我先知道了春江水暖的讯息?接下来的河豚欲上也是这样。这些印象,都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把感知到的事物,赋予诗意的联想,变成一种新的意念中的形象,这就是意象。这样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体现的都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美。就是说,一处景物,一种心境,到了诗人的笔下,就变得妙趣横生,触发人的联想,触动人的感知,不由得不称道诗人的创作艺术,欣赏角度确实与众不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广为流传。我所引用的句子大家都能随口吟诵。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就是其中的意象生动。"丝"已变成了"思",流烛已变成了"泪珠"多么令人心生感叹!

没有学习专业术语,只是举了几个例子,浅议一番,不妥之处见谅!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好,意象之于古诗词犹如人物形象之于传统小说,不懂意象就难于理解诗词。

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诗词中承载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自然的物象都是客观的,不具有感情,感情又是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诗人为了形象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感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

意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是由诗人们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它最初是由一个诗人发明的,只有得到普遍的共识,能很好的传达某一方面的感情,才能算作意象。

意象是客观事物,也就是名词了,但不是说诗歌中的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而且诗歌中的意象也有着主次的分别,理解诗歌要抓住主要意象。

单个的意象很多时候难以很好的抒发感情,诗人们就用意象营造意境来抒发感情。意境就是由一组有着一定趋向性的关联意象所形成的情境。

关于意象、意境最好,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一共九个意象,分为三组,一三是眼前的景,萧瑟清冷,第二组是虚写,属于思念回忆的景,温暖安适。前九个意象构成三组变化的镜头,九个意象都是静态的,但画面的切换是景动了起来。夕阳是第十个意象,这个意象多了对意象的描绘,这不同于前面九个静态的意象,这种对意象的描绘在诗歌中要和意象一起理解。最后一句是在前面基础上抒发出来的感情,这首小令之所以有着强烈的感人力量,就在于意象的巧妙运用。

意象也是语言,自然有着约定俗成的一面,对一些常用又特殊的意象不可不知。

捣衣就是古诗词中常用又常被错解的一个重要意象。

古诗词中的捣衣并不是指洗衣服的那种捣衣,它特指捣布制衣,这在古代是家庭主妇最重要的工作。古诗词中的捣衣都是在深秋,是要准备过冬衣物的时节,捣衣背后是对游子戍卒的亲情,或游子戍卒对家乡的怀念。《诗经 七月》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诗句,(顺便说一下,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这也是一个出错率很高的成语。)授衣自然要捣衣制衣了,唐代有“捣练图”,宫廷和大户人家捣练,老百姓只能捣布了,六七十年代在北方农村还能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叫做槌布,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杨柳也是一个很常用的重要意象,古诗中的杨柳只指柳树,与杨树无关,就连垂杨,绿杨也是指柳树。杨树在古诗中多以白杨出现,大都是与死亡和坟墓关联,大概源于古代墓地多栽种此树。

柳树有双关“留”的意思,所以送别诗中最为常见的意象就是它了,当然也有柳条依依,姿态婀娜的美感在其中的原因。

木叶也是一个很受青睐的复杂意象,前面问答中对以上三个意象有过专门的论述,此处就不再赘言了。总之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众多,像梅兰竹菊等意象都是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对一些重要意象的内涵不可不知,这是学习欣赏古典诗词所必须懂得的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

古诗词中的意象成百上千,那么如何理解这些意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其一,看意象的内涵:长久以来,一些意象已经有自己寄寓的内涵。如,

1.月——思乡,怀人。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梧桐——凄凉悲伤

例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例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3.鸿雁——传书的信使,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例如: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例如: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 柳——离情别绪,依依不舍。“柳”谐音“留”。

例如: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其二,看意象的借代义

5.丝竹——代指音乐。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如:共挽旌幢,缓留丝竹醉韶华。

6.长亭,南浦——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例: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例: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其三,看意象的比喻义与象征义:

9.秋蝉——高洁,悲凉

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0.梅——象征坚贞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11.竹——正直谦逊、宁折不弯。

例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2.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例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其他网友回答:

花拾间文化来回答这个问题

要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没就得先了解什么是古诗词的意境美。
  • 我们常说的诗词的意向美则是指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通过艺术加工与艺术升华,所呈现给读者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的想象和开拓的艺术氛围与审美空间所产生的美就是诗词的意境美。
  •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里那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可以称之为意境美的典范。在诗中,柳宗元对诗的意境是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的。

诗既要有写情,也要有写景,有情景交融。诗人并不常常直接写出他的感情来,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上,所以要写景。所谓写情,就是叙事,讲自己经过的事情;所谓写景,就是描写大自然的景色

有人说,诗人们总离不了描写风花雪月这样的景色。为什么呢?因为风花雪月是大自然中最主要的景色,诗人要通过花的颜色、鸟的叫声来反映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作用。有时候则是情景交融在一起的。

古代诗人写诗词特别注重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 ,忌浅 露直白 ,认为必须含蓄委婉 ,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

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先整体了解后细细品味的顺序是行不通的,有时遇到的诗词既需要我们疏通字词、了解表达含蓄的语句,同时又要求我们把握它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

例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烟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外。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这是一首送别词,先从游子归家这里着眼联想开去,用了“眼如秋水"、“眉如远山”两个生动的比喻,从空间上来表现“别意"。又把这游子归家所经历的山山水水来个拟人化,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而且友人山一程,水一路,行行重行行,但送别的视线,送别的容颜,却一直相随,真是深情无限,所以此句显得格外清新。
  • 三四句以设问方式,故意不说出行人的去处,只答“眉眼盈盈处”。这又是一个精妙的比喻,说友人所去之地山水秀美。又可指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因此又语带双关。下片从表达方式看是抒情。开始时却以叙述口吻说“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将惜别与惜春之情结合起来,深化了惜别。
  • 最后两句以“试想"点出“江南”二字,进一步抒发留春之意。整个下阙从时间着眼,在抒情中含蓄引出对春景的留恋,景中含情耐人寻味。至此,整首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的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直抒胸意,兼写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诗词是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一部诗词史就是一个中国文化史这与古人在追 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而不断雕琢分不开的。 意境美是中国 古诗词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审美,是 决 定 一 首 诗 好 坏 的 的 关 键 。诗 词 只有 达 到 美 的 至 境—— 意境美 ,才 能给人 以真正 的美感 。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看总体印象,

第二看起承转合,

第三看赋比兴。

比如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角度是从屋子里往外看。最明显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必须要以屋里往外看。那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就是窗前即景由近至远,门泊东吴万里船,又由远至近。而船外来是要走的。不是来客的最大可能,便是来接屋主走。

屋主要上东吴来的船到那里去?黄莺出谷的典故就出来了。黄鹂鸟是起,那么白鹭鸟便是承,西岭的雪是转向了自己,东吴船便是合乎起承的说法来暗示自己升迁。

整首诗皆以赋的手法写成,而暗含了比。隐晦了兴。黄鹂暗含升迁之喻。白鹭暗含高洁之士为同僚。窗含雪暗示自己寒窗修炼,东吴船暗示自己将上东吴的船。

而当了解赋背后的各种比法产生感想联想后,也就有了诗的意象。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图象。

其他网友回答:

意在中国汉字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字,我们平时常说某人词不达意,就是讲话离题了。我理解意字的结构就是日既人,上有立既做,下有心。合起来就是人有心而为就是意。意有形意和象意之分,古代的诗词大家对此都运用的非常好。俗话说得好,诗情画意。这样的例子很多,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明是人在中秋倍思亲,可诗词却大写无情的自然,这就是意。像泉眼无声惜细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等等,简而言子,古诗词中的意大多是象意,留给后人及吟诗者以很大的思维,想象的空间,而这一点恰恰就是作诗的难点,赋词予意境,曲境通幽,咏山而诗中无山,赞花而词不带花,像李清照的咏梅诗那样别具一格。以景寄情,以物喻人,让形者意化,让物者形意,通过述形而表意,让人们在吟诗颂词的过程中表理解去体会真正的诗情画意,这既是古诗词大家们的大智慧,也是我们现在学习的精华和难点,因为深意的东西一定要结合学习了解作者特定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才能从中找寻出作者最原始的夲意。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批评。

其他网友回答:

古诗词意向优美,折射出诗人的心境,或是顺畅,春风得意,或是沉郁憋闷,都是情感的抒发!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意象就是蕴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山川湖泊、红花绿叶、飞鸟走兽只要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成为了意象,也叫思想感情形象化,也叫寓情于景。

思想感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般的语言也能表达出来,但用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染力更大,趣味性更强。诗人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色香味形俱全的东西,让读者仿佛能听到、看到、摸到,从而感悟到作者的意图。

举个例子看能不能说清楚:枯树老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枯树、老藤、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六个具体景物,因蕴含了作者凄苦的心境,就成了六个意象。六个具体景物本身不具备意象,只能说明秋天的荒凉,但“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点睛之笔,读者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是一个远在天涯的旅人此刻的悲凉心境,情景交融,看得见摸得着,仿佛还能听到乌鸦的叫声,既形象又生动。

写诗说难也不难,如果把诗看得太太神圣反而不宜诗歌的发展,最终曲高和寡没有几个读者。诗歌并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高雅,它就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只要写好了,不管那种艺术形式都叫高雅艺术。诗歌发展几千年,被文人骚客弄得异常复杂,成心不让普通百姓读,失于了读者就失去了诗歌的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新创作

古诗词,现代诗,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不论什么样的形式,诗的语言,都不是【大白话】。看着好像就是大白话,其实,字里行间中,都是意象的。

比如说:精美的石头也会唱歌。就是靠意象,来说明真理。

比如说:大海的浪花,开了又失去了。就像昙花一样,瞬间开了,瞬间落啦!

比如:大山的脊梁不受任何积雪压垮。它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永远的都是昂首挺胸。

这就是创作文学作品上必须有的意象。

老百姓常说一句话:【指鸡骂狗】如果直接骂狗

标签: 古诗词 意象 中式园林 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