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儒者最高境界。这是做人最适意的时刻。春天快结束了。天气也暖和了,同几个相好的成年人,带几个孩子,一起游泳一起跳舞一起乘风赏花。无心无事这是人生最惬意的时刻。
做儒者得先做人。
儒者的最高境界,是呑吐八荒,成就王者事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他网友回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儒家也是一样。自孔子开始,在其后的两千五百多年中,儒家的"最高境界"不断发生转换。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时期的儒家,他们的最高是是什么?是西周时期的"礼制",是"郁郁乎文哉",是周文王统治下的社会秩序——
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小人"不可"犯上作乱";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天子的权威不可挑战,臣子不可僭越。
八百年过去,到了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他们的境界又有所变化;他们追求的是什么?天人合一——将封建统治的集权归因于"拟人化"的"上天"——天命不可违;这就是那个时代儒家的最高境界;
再过八百年,中国传统文化迎来"儒释道"三教合一;其代表人物是南宋时期的"程朱理学";他们的最高境界什么?"存天理,灭人欲"!
题主的问题出自《论语》;这是孔子与弟子们"教学互动"的真实记录——
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子在一起交流;四个学生分别发表意见,阐述各自的"治国理念";
四人按照年龄大小轮流发言;曾晳年龄最小,最后一个发言;曾晳何许人也?大名鼎鼎的儒家代表人物,同样也是孔子学生曾参的父亲。
其他三个学生的发言,孔子都没有直接评论;只有曾晳得到了老师的首肯;题主引用的,就是曾晳的一段话。原文是这样的——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段话的理解重点在于"冠者";这里不是"成年人",而是"老年人";暮春时节,一帮老人带着孩子一起去泡温泉;归途上一阵暖风拂面,老少吟诵着诗歌。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听了曾晳的发言,不禁感叹道,我赞成他的意见。
朱熹对《论语》的这一段话做过一个批注;朱熹是这样写的——
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又曰:“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
(曾点,就是曾晳;漆雕开,孔子的学生。)
结论是,题主说的"最高境界",仅仅是曾晳的发言;他的发言得到了孔子的赞同;不过,这并不就是孔子(儒家)的最高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人生的境界分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衣食住行。
第二个层次是礼义廉耻。
第三个层次是琴棋书画,游赏山水,种豆南山下,荷锄赏晚菊。
第四个层次志有吞八荒之志,上扶社稷,下安黎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处江湖其远,而忧其君,在庙堂之上则忧黎民,为国扫除奸人,为民以正民风,此才为儒者之高境界。
士者,人之翘楚,世之精英,入世则有所作为!出世以待时机。世之大儒,危难之时扶匡社稷,为国排忧解难!和平盛世,积极有为,防危机于始,止青萍之未,思万世之安康!
故!三五好友,游历山水,携五六重子,嬉戏于荷庭小溪,弹琴吹萧,诗书吟咏,此为小儒!
夫子让他的学生们谈理想。有的说要治国理民,有人说要发扬礼乐文化,这些都是儒家最正统的人生目标,然而孔子都不太满意。
曾点却说,我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的时候,穿着新做的春服参加乡社的祭祀赛会,在春风里和几个朋友一群小孩去沂水游泳,然后去乡人跳舞庆祝的地方泡妹子,最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听完怡然大乐,说:我想和你一样。
夫子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知道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历经生死困辱,就为了一个一试心中仁政的机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来形容孔子更加适合。
但孔子是多方面的,他寻求实践政治理想的时候孜孜以求,他退而整理文籍的时候也一样穷尽心血,聚众讲学传道更是终身不倦;他勤学苦练,才艺众多,他是音乐家、体育家、博物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礼仪学家、伦理学家。但说到底,他最底层的本质是一个求道者、践道者,其他都是求道践道过程的附属产物。
道无常形,无常处,有的只是变化,所以随处都有道,随处都可以践道。所以儒家的悟道标志是乐天安命,乐天安命的表现是随遇而安。无论是贫贱还是富贵,无论是命运通达还是挫折败辱,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隐于草野,都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当仁岂有让乎',随遇而安是因为已经了达天命,知道时候未到尽人事即可。做不了官实现不了政治理想也不代表着人生的失败,我还可以整理文籍,还可以教育英才,还可以孝敬父母、友爱乡党, 我还可以享受体育、音乐、恋爱等等人生的乐趣。
孔子的其他几位学生立志向上固然是好的,但是都显得有点固执、偏于一方了,有点脱离了孔子'勿固、勿必、勿意、勿我'的教导。反观曾点游春泡妹子的理想却天然真性,表达的是一种不拘一格、随遇而安的心境,也难怪孔子乐得哈哈大笑了。
其他网友回答:答案:“不是”。
原因分析如下:
1.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
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张载的名言。
二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2.《论语.先进》篇里,有一次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几个弟子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他们分别说了自己的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我和他们三个人想法都不同。我的志向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原文翻译: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孔子说我也十分向往这样的生活。这句话是形容曾皙的志向:无忧无虑,充分的、诗一般的身心自由。这是老庄的生活方式,孔子的理想是在治国平天下这样的目标,但是很苦,很枯燥,所以,也想放松一下心情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所谓的最高是名词上的伪命题,摸不着看不见的谁来评定,用什么评定?不要把数理逻辑中的名词理论概念生往文化修养上套,可以说驴唇不对马嘴,题中所述的内容也是一种理想画面的描述,并没有什么最高境界,也不知道哪儿毒害的你,问出这样的问题!
威海链 » 儒家中儒者最高境界是不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