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盘古开天地,上古先人就创立了“天、人、地”的空间概念和人文学说。天、人、地在方位上对应的就是“上、中、下”,在人文上对应的就是,上:指天朝、天子、玉皇大帝,主宰人和地的绝对权威;中:指平民百姓及共生生物;地:指自然环境,山川河流。因此,华夏文明一直重视“中”这个核心思想,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中庸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宏观学说,如果再分得微观些,上就是上级,中就是中层,下就是弱势群体。以人为本就是团结两头。毛主席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是中庸思想最好的体现。中庸思想切不可弄成了“左、中、右”的中,如果那样,坐标横轴的原点就是中,也就是零的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益有益因果。害有害的存在都在其中,无所不包藏,包藏其中就中庸。中庸之道,不是思想,你思想不思想好坏该来的都会来的,环境和人为的,纵合条件行成,既成的事实就是中庸,正着,或称发生。每時每刻所全宇宙世界发生的事物不知道有多少。有庆功的,有失败的,有生子孙的,有死人的,有哭的有笑的,有发财的,有破产的。都是中庸范围以内的掺合,形成的。
比如神枪手正中要害射杀敌人,神枪手惊喜若狂,被射杀的人死亡,他的家呢?发丧。中庸射中目标,双方都有结果而不同。
中庸之道,其实就解释老子的道。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不管什么道道,也不管什么人,都有它的二面性,益与害也是相对而言的,各人环境不同,立场不同,观念不同,取舍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他网友回答:受众不同,利害不一。可以视之为:让智者更智,愚者更愚,惟中庸者更为中庸。
其他网友回答:凡问有益还是有害的人,都是非此即彼二维思维的人。而世界的存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路上有块石头走过去绊脚了,是这块石头害你的吗?路前面有个坑,正好可以用这块石头来垫脚,是这块石头有益吗?好像都不是,关键是自己要长眼还要长脑。不长眼,什么东西都能绊脚。不长脑什么时候都可能被坑。
欲说中庸之道先来认识一下“中”。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囗、丨,下上通也。”。种子生根发芽下上通于种子外壳以内是中字之范式。
相对种子外壳以内是种子的中间。相对种子外壳之内核是种子的中心。中是相对的一个认识。认识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中文的意义不是定义,而是来自于自己的相对认识。
认识既然是相对的。那么就必须有一个中正的比较。没有中正的比较,意思是跑偏的。也就是说,思想是自由的,但必须中正。只有中正才是正确选择的。
但是人做到中正并不容易。虽然说中文每时每刻都在培养一种“中”的思维模式。但是人是有偏心的。正常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问题的。
或者说中庸之道是人间追求正确之道。但是中庸之道并非那么容易做到的。十根手指有长短。世界上也不是你我他。要摆平真的不容易,即使是圣人也一样。那只是一个理想而已,最多只能做到相对中庸。
其他网友回答:对于中庸之道这个问题,必需首先了解中庸之道的由来,什么叫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思想本质。
中庸之道是孔子先师的孙子,子思先生担忧道学因时间久远失传而创作的经典。子思传与孟子,失传。一直到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出来搜集、整理传承。再由朱熹《辑略》,一直至今。
那么,什么叫中庸之道呢?程颐先生说:待人处事,不偏不倚叫“中”,不变不更叫“庸”,“中”是天下正道,“庸”是天下定理。人自然形成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素质叫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道”。道的本源出于上天(自然)而不可改变,道的实体就存在于我们自身,不可分离。那就是:人人所要求的“公正”吧!
在政治清明下,推广这个道叫做教化。教化是片刻也不能离开的。教化就是为了让人保持自己的本心端正做人,不偏离、不过分做事。能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约束自己,一定会使正道之心长期成为一身的主宰。那么,你就会远离危险,可以安全度日了。而且,做事也自然没有过失或者达不到了!
中庸之道的思想:要求做事不能太过和不及,而是要合于自然规律,这也叫做“和”。“中”是天下大本源,“和”是天下普遍规律,能够达到“中和”,天地万物各处其位,便可生生不息!
其他网友回答:在原则问题上搞中庸有大害,在非原则问题上搞中庸有大益。(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情况而言,不包括某些特殊个案。)
"中庸"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不偏不倚;庸,恒常、不变;至,顶点。这句话是说,中庸这种美德,达到了顶点啊。中庸之道是孔子和儒家的伦理原则,指处理各种事情和关系时,要采取不偏不倚,无过和不及的态度,也就是火候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恰到好处。儒家将其称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与处世境界。中庸之道为历代儒家学派继承发展,宋明以后,《中庸》成了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这就很明显了。如果在大是大非、罪与非罪、民族底线、法律红线、政策纪律等等的原则问题上搞中庸,必为民心、正义、真理所不容。但是对非原则问题而言,则尽可能中庸一点,哪怕忍让一点,以顾全大局,求得彼此和气或大家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并力于共同的目标,则常常是一剂良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对待传统的文化,只有坚持"扬弃"的态度和方法,才能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的正确理解是:不走极端,无过无不及。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如果理解为:和稀泥,骑墙派,谁也不惹,那是耍滑头,不是中庸、中和的思想。
《论语》中记载,孔子对这种人称之为“乡愿”,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滑头”就是人们常说的伪君子。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中庸一词,来自古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自以为是。儒家思想对中庸思想有明确的阐述,并对其反面“乡愿”也已提及到。
所以,中庸思想对我们是有意的。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在处理人际关系、国际关系还是值得倡导的。它体现了包容、和谐。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欲壑难填,仍在制造着不平等和战争,仍将个人的幸福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仍在媷发展中国家的羊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盛行。如果过度善良、谦让不仅不会得到同情,反而会被利用、怱视,觉得软弱可欺。所以说,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要以戈止战,保持髙昂的斗争精神,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保卫胜利果实,才能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就是一切都折中。对工作是反对先进,赞称中游。对观念是反对真理,赞称半谬半真。对自己国家受到威胁,就主张谁也别打谁,用赔款保一时平安。中庸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不进取的,抹杀真理的处世态度。
威海链 » 中庸之道的思想对人有益还是有害?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