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汉魏彩锦护膊)

这是个太大的题目,也是个很难的题目。

“太大”,是指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大约需要一本专著。

“很难”,即不是以“非黑即白”的极简方式,就可以轻易判定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

概括地讲,“五行说”——

第一,蕴含着中国上古甚至远古先民的高超智慧。

第二,起源于古人长期对天象的观测。

第三,由此促进了中国古代先民哲学观的形成。

第四,战国至汉代阶段发生了很大演变以致“鱼龙混杂”。

“五行”,起源于古人天文观象,这毫无疑问。

《管子.五行篇》曰:“经纬星历,以视其离(历);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

《史记.历书》云:“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

这里不要太在意“黄帝”二字,认为指远古之人就行了。

《史记.律书》说:“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索隐》:“八正,谓八节之气。”“八节”,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史记.天官书》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汉书.艺文志》云:“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

“五星”和“五行”,在古文中,属于 “互文”,两个词说的是一个意思。

“天有五星”,现在一听,就知道说的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水、金、火、木、土。

古代这五颗行星另有其名——分别是“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填星(镇星)”。

这五颗星,在古人命名的“二十八宿”恒星群之间穿梭运行,所以,亦称“五纬”。“二十八宿”则被称为“经星”。

《史记.天官书》里,还记载“五星”其他的名称,不再赘述。

西周初年的青铜器铭文上,已经有对“岁星”的记载。可以确定,古人观测“五星”的运行,一定比这个时间早了很多。

古人,对“经星”和“纬星”,是作为相互参照物观测的。由此经过很长时间后,总结出了许多很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比如,对“五纬星”的所有运行规律,在汉以前,几乎已经穷尽了现在仍然存在的各种可能——行星向前的视运动,称为“顺”或“进”;向后的视运动,称为“逆”或“退”;某星在某处改变运行方向,不动称为“留”,隐而不见称为“隐”,缓慢运行称为“迟行”,快速前进称为“疾”或“速行”;行星运行到太阳背后称“上合”,重叠在太阳前面称“下合”;行星运行到日地相反方向称“冲”,等等。

古人很看重“五星会和”,即从天文上解释此种现象,也更多地从“星占”角度解读。

出土的高庙文化白陶纹饰显示,至少在8000年前,古人已经产生了天神崇拜。

这是在古人观测天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古人,把太阳月亮都做充分想象并当作神;“二十八宿”被想象成了“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当做神;“五星”也不例外。

日月,古人首先以“阳”和“阴”来概括其特点。这是古代“阴阳哲学观”的最初形成。

通过“观象授时”,古人辨别了方向和季节,由此得出了“阴阳转化”的结论。

天象运行带来地上物候包括灾害在内,使“天神主宰”的宗教观产生。

“占星术”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产生的,是“分野” 理论,即天上的天象和星辰都与地面上的人与物相对应。

“五星”也是,古人也将其与地上的人与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史记.天官书》中有很详细的述说,不多赘述。


战国时期,“五星”已经被改变成了“五行”。但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已经有了“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名称。

齐国邹衍及门人,提出了“五德终始说”,讲了五种帝王之德,以“金木水火土”名之。严格来说,这一理论,与“五行”不完全相同。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五星占》一篇,被认为是最早、最权威,也是完全把“五星”“五行”、“金木水火土”与“星占”结合于一体珍贵文献。其曰——

“东方木,其帝大浩(昊),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西方金,其帝少浩(昊),其丞蓐收,其神上为太白。……南方火,其帝赤帝,其丞祝庸(融),其神上为(荧惑)。……中央(土),其帝黄帝,其丞后土,其神上为填星。……北方水,其帝端(颛)玉(顼),其丞玄冥,(其)神上为晨(辰)星。”

“金木水火土”怎么来的呢?

其实源于古人对地面世间物质世界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如《左传.文公七年》:“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后汉书.马融传》引此作“五オ”,章怀注:“五オ,金、木、水、火、土也。《左传》宋子罕云云。”

《左传.昭公十年》:“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国语.郑语》中,亦作“五材”。

《左传.昭公元年》里,“六府”、“三事”、“九功”并举,还多次说到“六气、五味、五色、五声、六疾、四时、五节”。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里,亦说到“六气、五行、五味、五色、五声、六疾”。

第一,这个时期,古人对于地上世间的认知在大大增加;第二,古人也开始用数字来罗列很多事物和现象。

正是以此为基础,到了秦汉,“五星”和“五行”和“金木水火土”终于统一在了一起,天上人间也统一在了一起。

《汉书.律历志》载:“‘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

(马王堆汉墓出土星占图)

还是前面说到的,一是,观测“五星”及运行规律,=凝聚着古人辛勤的劳动和高超的智慧;二是,古人根据日月星辰运行变化总结出了“阴阳”及“易变发展”的哲学很了不起;三是,对“五星”的观测包含着极卓越的天问成就,于此相关的历法对农业生产和古人生活起到了巨大帮助;四是,以“金木水火土”作为事物变化不同形态作为考察研究基础,具有很重要方法论意义。

不过,“金木水火土”也不能成为一个“筐”,既不能装下世界万物,也不能作为一成不变的“工具”。

原因就是科学已经大大发展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五行学说是化统文化的精华,其具体图形是河图洛书中心图形。




其主要作用是说中心图中 有中心,聚四方(前、后、左、右)之气可成中心四围,推之,聚六方(前四方加上下方)可成六面四方形中心。五行图以中间圆点为中心旋转,就可以聚更多方的气来养护中心。这样就可以让书上理论成为实践方法方向。最终明白中医理论不仅是知识更是实践方向方法,不仅可以为他人治病,更能为自己调理中心。

其他网友回答:

阴阳五行说是我们远古的先祖们(说白了就是人类的童年时代)观察理解世界而形成的原始、朴素的哲学观,体现了先祖们对自然的理解。把自然物质分为金木水火土,把天地日月晴雨水火白天黑夜四季归为阴阳,以阴阳转化和万物相生相克来理解世界的变化。把这种朴素的哲学观由自然转移到社会和人身上,也就成为中国人理解社会和人生的世界观。构成了中医,卜卦等等学说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到今天,凡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都不会把阴阳五行学说奉为真理,掌握这一学说也应该是把它作为研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手段,毕竟你不理解这一学说,就无法理解古人的思想行为。但如果仍把这种学说当成真理,就大谬不然了。

今天很多人仍将五行说视为真理,多数都是有其私心在焉。阴阳五行是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否定了它,就等于否定了中医。这些人出于朴素的爱国观念和民族感情,不愿否定中医,有点小毛病还愿找中医,有群医束手的大毛病也找中医,那能让心理得到安慰。三年前我到长寿之乡巴马参加一个调研活动,走近百魔洞时,陪同我们调研的当地政府领导说,百魔洞方面宣传得太过分了,现在洞里都是那些得了绝症的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这里,天天在洞里呆着,指望奇迹的出现,其实是死得更快些。听了他的话,我们一行人也就不敢去洞里看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科学角度,也许是,在哲学角度,肯定不是。阴阳五行可以看成是一种代表事物状态的符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待它要有去芜存菁的科学态度,西方那套非黑即白的东西,才是真正的陋识浅见。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头条邀请!
“五行说”涉及巫师、相命、测字、风水、道教、中医、以及古典哲学。一个“学说”能让这么多行业推崇,作为本行业运转和说服大众的理论根据,普天之下恐怕是,唯一的唯一。自古以来,“五行说”被这么多行业以及相关人群歌颂着,从不同角度演绎着,就弄得愈来愈复杂。有人说:五行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构成了一个封闭环,万物离不开这个环,尤其是五行相生相克,它概括了宇宙发生和运行的规律,是最高智慧的体现。有一点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这样一来,就没人再敢说三道四了。
其实,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中,我们可以仔细地想想:金怎么会生水?火怎么会生土?木又如何去克土?……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是从来没有人问过的。大家都像背顺口溜一样,或是觉得古人既然这么说,那一定是有道理的,一定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类涉及学术理论的问题,一碰到现代科学,就会被追问:你的立论根据是什么!有实验事实可以重复验证吗?!
当然不会有!所以从五行学说的立论根据看,它是不堪一击的!
可是,很不幸,有些行业就建立在这么一个幻想似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且进一步地幻想出,一整套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比如说:“肝胆属甲乙木。小腸、心属火,小腸为丙火,心是丁火。胃、脾属土。胃是戊土,脾是己土。大腸、肺属金。大腸属庚金,肺属辛金。膀胱、肾属水。”我们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人可以解释清楚,根据什么肝和胆属木,小腸、心属火……等等不落边的推论。
科学非常顶真,并且讲究实证!对任何学科理论,都会问一个为什么!“五行说”的致命弱点就是经不起问,因为拿不出任何事实证明。

其他网友回答:

“五行学说”不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同时也是老祖宗认识世界的朴素世界观。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来归纳为五个系统。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之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

五行的特性是:

(1)“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3)“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对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单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其他网友回答:

话不说明白,道理难以理解。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都是古贤的聪明智慧结晶。通过观察认识天地万物,根据实践发明创造了文字。记载传承了先贤的文化,人类才能够知道宇宙天地。

盘古分化天地,阴阳太极为易。天地阴阳分别,万物本性公母区别。人有异性男女,阴阳五行属性变化。

五行属性,金木水火土。天性五色,黑白红绿黄。人性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五音规律,高中低大小。这是古道,阴阳五行属性易理。

阳者,天日公男气土。阴者,地月母女云水。

石属性金,金石为开。石锋利器,削减万物。矿石炼金,金属冶炼各异。金石储水,而金生水。金硬锋芒毕露,金能克木。金石蕴藏土中,土里生金。

草树属木,木能生火。木朽干枯,生火燃烧。木能克土,树草出生。水能生木,长养万物。

河井属水,水能生木。土能克水,顺流凝聚。水能克火,水来火灭。

日灯属火,火化生土。火能克金,火熔金化。木能生火,木遇火烧。

粉尘属土,土中生金。土能克水,凝聚河流。火能生土,火化土灰。

五行是天然属性,是自然科学规律。是古贤认知的大道,是智慧实践真理。五行生克造化,还会有反之为害。物极必反,大小多少有限。

比如水能克火,火大反之必水害。土能克水,水多泥土流失为患。金能克木,木硬金锋卷刃磨损坏掉。火能克金,火小无法熔金火能耗尽消失。木能克土,土硬无水又逢沙土木却反受其害。

人筋骨为金,毛发为木,汗液为水,气血为火,皮肉为土。头有五官,鼻耳口目舌。身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与五官相通,都在五行属性之中。看懂黄帝内经,大夫便是真人。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近看到网上有人称“五行学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理由是五行学说是一个闭环,什么东西都能在五行里得到自圆其说,哈哈!这其实就是五行学说的精髓!



当今世界任何理论体系,其框架、运行机理,不能不说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否则根本无法传承、推广和实践,就拿西方定义科学,认为凡是可以重复实验的才称为“科学”,但是包括天体探索等科学突破都是建立在大胆假设上的。


五行学说和哲学都认为事物都是相克相生并且依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有详细的介绍,当然人们介绍时由于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有时候对整体性方面太过强调,


比如一提“中庸”就认为是走中间路线,是和稀泥,实际不然,只是不像“法家”那样大张旗鼓的宣传破坏性罢了。


而西方的《圣经》有关于水的描述,按道理结冰,物理结构更紧实、更重,而“神”担心冰块下沉会把水里的鱼都压死,于是安排结冰以后冰反而比水轻,科学家也没法解释这种神奇现象是谁安排的?


“五行学说”最主要著作是《易经》,其中阴阳八卦和“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更是朴素辩证法的精华,难怪它被称为是中国哲学的鼻祖,中医经络学说,科学家用各种仪器检测都一无所获,但是针灸就是这么神奇,可以让病痛马上消除。

中华瑰宝“五行学说”

其他网友回答:

他们都不知道五行指的是啥,真以为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东西。没文化啥都不去了解就人云亦云,还特么瞎BB。

五行其实指的是把万物分成这五种性质,以这几种东西作为典型代表,完全是一种分类方法,科学得很。对事物分类方法那么多,没哪种完美,能自圆其说就是好方法,关键是按五行分还真是效果奇佳。

传统文化几千年,糟粕不少,以讹传讹更多,需要多一些像曾仕强这种大家来正本清源。

其他网友回答:

先研究是什么,再做评判。

古人看到四季变换,万物生长消亡的变幻。春天生,夏天长,秋天收,冬天藏,土地承载孕化。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古人提炼总结,抽象出了五行学说。主要描述的就是气的五种运行方式。没有四季变换的国度是产生不了五行学说,没有足够的智慧也提炼不出。

别人有的,我们没有,叫先进;

别人没有,我们有的,说是糟粕。

别这样,这样显得太没自信了。说明对自己文化不了解,别外国文化太盲目

标签: 糟粕 五行 传统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