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可以说不是“傑”的简化字。但又可以说是。
咋回事呢?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施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规定了以“杰”字代替“傑”字。
但请注意,这个《第一表》,是“异体字整理表”。
照此说,“杰”和“傑”,是异体字关系,而非简繁关系。
1986年,国家颁行了新的《简化字总表》。
其最后的附录称:“以下39个字是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摘录出来的。这些字习惯被看作是简化字,附此以便检查。括弧里的字是停止使用的异体字。”
在列的39个字的第11个字,就是“杰”,括号里的字是“傑”。
这讲的很清楚了,“杰”和“傑”,“习惯被看作是简化字”。
这就是“杰”和“傑”在简繁上的“复杂关系”。
题目中问,“杰”字是怎么来的。
无论如何,“杰”不是由“傑”简化而来。
两个字,在笔画结构上没任何承继关系,只不过读音相同而已。
两汉之前,应该还没有“杰”字。
最早收录“杰”字的,是南朝梁顾野王编的《玉篇》。
这个字,在魏晋以后用于人名。
如,南朝梁四公子之一,有魏杰。《五代史》载周世宗镇澶渊,辟魏杰为司法参军。后魏杰非前魏杰,同名罢了。但另有版本称后魏杰为魏丕。
北宋真宗时所编《广韵》,亦收“杰”字,仍注为多用于古人名。
大约因为“傑”字太过难写,明清之后,出现了以“杰”代“傑”的用法。
《康熙字典》云:杰,“俗借作豪傑傑字。”
这是说,“杰”和“傑”,本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明清时的人们,为了书写方便,把“杰”借过来代替“傑”字。
也就是说,新中国施行的简化字,只是把“杰”代替“傑”这种“约定俗成”的事情,重新确认和规定了一下。不必去探讨如何从“傑”简化为“杰”这个过程了。
至于“杰”这个字是如何造出来的,也不必过分纠结。作为人名、地名的字,很多时候没什么造字的规律可寻。
比如甲骨文中的族徽、人名、地名,就存在很多这种情况。甲骨文中这种字,释读很困难,很多不具传承性。
“杰”字,作为魏晋以后的人名,恰好用此名的又是名人,载于典册,就传承下来了。
而“杰”假借为“傑”,则有规律可寻。
汉字中的“假借”,可按照所表示的词有无本字,区分为“无本字”“本字后起”和“本有本字”三种情况。
“无本字”之假借,如古汉语虚词“其”“之”以及双音节词“犹豫”,都是假借。
“本字后起”之假借,如“云谓”之“谓”,原来假借“胃”字,后造了“谓”字;如“狮”“蜈蚣”“徜徉”,都是原无本字而后造的。
“杰”假借为“傑”,属于第三种假借——“本有本字”。
这类假借,如“球”的本字为“毬”;“蜚”的本字为“飛”;“草”的本字为“艸”,等等。
不过,“杰”假借为本字“傑”,属于特例,即专门为了简化字形。
这种情况,在汉字中并不罕见。
如,以“只”代“隻”;以“姜”代“薑”;以“灵”代“靈”,等等。
汉字,由于语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出现了“一字多职”现象,即一个字表示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被称为“多义字”。
为了保证汉字表达汉语的明确性,实际上,汉字一直都处在“整理”过程中。
这种整理,从大方面来说,包括“汉字的分化”和“汉字的合并”。
“汉字的分化”,就是分散“多义字”,使原来有一个字承担的智能,有两个或几个字承担。
比如,从“猶(犹)”字分化出来“猷”字;从“邪”字分化出“耶”字;从“亨”字分化出“享”字;从“母”字分化出“毋”字;从“刀”字分化出“刁”字,等等。
“汉字的合并”,则是把一个字的全部职能移交给另一个字。
如,从“屰”到“逆”;从“叚”到“假”;从“侌”到“陰”;从“荳”到“豆”;从“捨”到“舍”,等等。
这种合并,有不少本字并入了本不相关的异体字。
如,“彊”并入了“强”;“艸”并入了“草”;“榖”并入了“谷”;“葉”并入了“叶”,等等。
“傑”并入“杰”,即属于这一类。
有意思的是,“傑”这个字,既参加了“汉字的分化”,又参与了“汉字的合并”。
“傑”应该由“桀”分化而来。
“桀”,最早义为苗木突出者。后引申为人之“突出者”。
《诗经.卫风.伯兮》云:“伯兮朅(qie)兮,邦之桀兮。”翻译过来是——夫君体格多健壮,保卫邦国是栋梁。《郑笺》:“桀,英桀,言贤也。”
后来,“桀”分化为“傑”。
《荀子.非相》曰:“古者桀纣长巨娇美,天下之傑也。”
再后来之明清,“傑”又合并为“杰”了。
其他网友回答:杰:繁体字写作“傑”。
《说文解字》:“傑,傲也。从人、桀声。”
甲骨文“人”(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其甲骨文字形像侧面人行礼之形。男子成年行冠礼之形是籀文(或甲骨文“
”)“人”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桀,磔也。从舛在木上也。”,
《说文解字》:“舛,对臥也。从夊(
)相背。”。
《说文解字》:“夊,行迟曳夊夊,象人两胫有所躧也。”。走路时象人两胫有所拖着一样慢是夊之范式。
(
)为(夊)字之反写。
夊、(
)两范式叠加:两夊互相拖累错杂烦乱若相背而伏卧是舛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阳气动跃如草一般触地而出根茎壮者是木字之范式。
舛、木两范式叠加:两夊互相拖累错杂烦乱若相背而伏卧有才过张伸者是桀字之范式。
人、桀两范式叠加:才过万人以张伸为傲者是傑字之范式。
杰:从木、从火。
《说文解字》:“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炎而上阳气用事万物变化分散是火字之范式。
木、火两范式叠加:木过火犹张伸以存者是杰字之范式。
《字汇》第466页:“杰,今与傑通用。”。
繁体字“傑”简化为“杰”根据古代异体字规范简化。
其他网友回答:本人的名字就带杰字,很清楚杰和傑是异体字,在港澳台都是同时在使用的,并不是简化字。
其他网友回答:一简对多繁的问题而已。
减少常用汉字量,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加快知识普及。
威海链 » 杰的繁体字与简体字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