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主编李少君强调诗与世界接轨,我认为先与人民诗心接轨对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我认为,外行说外行话情有可原,作为诗刋主编应该是内行吧?面对此言,唯有呵呵!

最近以来,各种文化艺术项目纷纷登台,纷纷发声,而且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书协的字,诗坛的诗,夺人眼球的东西争相亮相。书协有丑书,射书,丑态百出;诗坛有什么梨花体,羊羔体等等……

1957年1月,诗刋创刋于北京,新华书店门口,读者排着长队抢购诗刋。2018年12月,《诗刋》被踢出核心期刋,一度被当作笑话。63岁的诗刋,曾经战胜了时代,却输给了自己。

静下心来好好写诗吧,正如题主所说的,先与人民的诗心接轨,与生活接轨,少一点无病呻吟,再谈其它的,14亿人的大国,有的是诗歌爱好者,也有好诗人,莫辜负了诗歌大国的称号。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其他网友回答:

咱是平头百姓,自然读不到《诗刊》李大主编的原文,不知他说的"诗与世界接轨”是从何说起。他所指的"诗",应该是在中国仅有一百年历史的现代诗吧。

关于现代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有人尝试把五四以来到建国前的诗分为四类:格律诗、自由诗、小诗、散文诗,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也有一定道理。所谓的格律诗,是指那些字句和段落大体整齐、在韵律上有一定规律的现代诗,如郭沫若、朱湘、闻一多、徐志摩、刘大白等人。包括民歌体"信天游"和外国"十四行诗”。自由诗是指那些在体式结构上或韵律上都没有什么规律的诗。小诗虽然也属于自由诗一类的,但必须要求一定要短小精悍,不能肆意铺张,也曾自成一体。散文诗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不用细说。我想,李少君所说的诗,大概是自由诗吧。这种自由诗说白了,就是与世界接轨的产物。

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与外国人用字母组成的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语言结构也完金不同。要想把外国人的诗翻译成中国老百姓能接受的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种自由诗翻译成中文,有一种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散文化倾向。写诗的人学写这种诗,兔不了受西化影响。老百姓有的着不懂,有的不喜欢,这是自然的。同理,把中国的格律诗(无论是近体诗还是现代诗)翻译成外文,也免不了散文化倾向,这就失去了汉诗的原汁原味,韵律和意境要大打折扣。

所以我认为,这种与世界接轨,已经带偏了现代诗发展的方向。八十年代应运而生的自由诗,曾经盛极一时,被认为是开创了一代诗风。后来,诗人们越写越朦胧,越来越晦涩难懂,如读天书。最终,他们自己也写不下去了,有的改行,有的出国,有的患上忧郁症。再加上其它的多种原因有的自杀。当然,也有不少苦苦求索,突破瓶颈,走出困境,成为现代诗的佼佼者。这不是与世界接轨的功劳,相反,是他们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的结果。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具有其特殊性、具有其独一无二的汉语言文学的民族性,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璨灿的瑰宝。成为世界诗歌王者头上的那顶皇冠。

其他网友回答:

请问李主编,唐诗够不够与世界接轨的资格?半夜看到高论,笑的睡不着……

其他网友回答:

与世界接轨是时髦话。但对于文学来说,这样的言语简直是在向西方跪拜了。骨气在哪里?文学没有民族性与世界接什么轨?怪不得诗刊一股尿骚味。

要知道中文是世界上唯一科学的文字。具有形、音、义三维。其他文字都只有音、义二维。二维的文字根本不适合写诗。除了东拼西凑就是狂呼乱叫。搞一点东西意淫一下。那有什么诗意的美感?

而中文诗就不一样。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看似简单,内涵丰富。黄鹂加翠柳说明是是初夏之柳,引申出后面的千秋雪。黄鹂鸣又隐含了出谷莺的典故,暗示人要升迁了。“一行白鹭上青天”。高洁之士要上青天大干一场了。与前一句典故相合。高洁与高脚古时谐音。白鹭是高脚鸟。喜爱沿溪边觅食,因有船来而受惊依次起飞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暗喻高洁之士被提拔而升迁。两句对仗工整。语句优美。“窗含西岭千秋雪”。东窗含西岭,山边有人是仙。千秋雪更印证东窗苦读修炼成仙。都到夏天了还不化之雪或有千年。“门泊东吴万里船。”船来而使“白鹭上青天”。提拔杜甫做官的人叫严武与东吴棋圣严武同名。提拔杜甫严武官场上亦喜被称作棋手。杜甫用东吴船来暗示提拔杜甫严武是一个官场棋圣。不乏赞美之意。船行于水,水映天。人坐船上犹在天上行。故有万里之意。全诗通篇融会贯通、语句优美、意境深邃。这还只是最简单的。中华诗词绝对是世界语言中的奇葩。有绝对的高度。有哪一国的诗词能够超越中华诗词?应该是世界向中国接轨才对。

有的人向西方跪久了,就忘了祖宗。根本就不知道中华诗词好在哪里了。一味作舔狗。狂呼乱叫、东拼西凑就现代了?没有格律、没有韵味那还叫诗?居然意淫叫什么现代诗?现代人就这么没有品味吗?现代人就这么脑残吗?太丢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诗刊主编李少君強调诗与世界接轨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诗具有民族性和政治性,李少君这个错误的观点必须彻底批判!

1,诗的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诗。从韵的角度看,中国诗押的韵母,是韵文。英文诗押的是声毌,是声文。印度诗什么不押韵,等等。因此,这种民族不同形成诗文不同是互不兼容的。写中国诗,无论格律诗还是现代诗,都必须押韵,无韵不成诗。传承中国诗就必须传承诗是韵文!放弃了韵文就放弃了中国诗的优秀本质。李少君强调诗与世界接轨,必然导致放弃中国诗的优秀本质,是对中国诗优秀本质的亵渎!目前在中国现代诗时常出现的“无韵诗”,看似与世界接轨了,实际上是用印度诗文代替了中国诗!这种现象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

2,诗具有政治性。这种政治性表现在这个民族的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坚持的价值观,所具备的政治信仰或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特征。当今的国际社会依然是国际阶级社会,这种国际间阶级斗争非常坚锐复杂的。“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伯烙印”(毛泽东)。因此,当今世界出现的每一首诗篇都具备一定的政治倾向!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完全脱离政治倾向的诗!包括从历史上传承下各类诗篇,若予以解读都要说明该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中国诗坛中出现的“诗要远离政治”论调可能与李少君的这个“诗与世界接轨”有关。而“诗要远离政治”是完全违背当今社会是阶级社会这个现实!

3,李少君的“诗与世界接轨”完全破坏了中国当今诗词创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当今诗词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是坚持与人民相结合(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要与工农兵相结合”)。这种坚持与人民相结合表现在“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所接受”。中国新诗的基本规范是什么?毛主席在《诗刋》创刋时给当时的主编一封信中指出,“新诗应该精炼,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这既是新诗创作的基本规范又是认识标准,一个新诗(现代诗)创作的如何,以这个认识标准来衡量就可以了。而李少君“诗与世界接轨”就彻底践踏了这个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其他网友回答:

当下,中国的诗歌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中国的传统诗歌,第二种是现代新诗或称自由诗。

第一种自不必多说,从商周的诗经开始,经楚辞歌赋,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蔚然大观,异彩纷呈。黄钟大吕,绕梁至今。

传统诗歌从一开始就扎根于汉字文化与国乐音阶,并在历代诗人们的共同体验中,发展成一个有着自己审美哲学的汉语言符号。声律诗韵、意象典故、句法章法,组成了一个成熟的诗歌语言体系。

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诗歌,不论审美情趣中的画面感和意境学说,还是近百种的修辞手法和四声声律,早已领先于基于拉丁文的诗歌文化。而一些只有方块字才能演绎出美感的创作方法,如对仗对偶等,更是拉丁语言无可比拟的。

中国的现代新诗,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其背景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甚至不少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或汉字拉丁化。因此,新诗本身就是移植拉丁文诗歌的美学观点和创作手法,是与中国传统诗歌割断了传承关系,完全脱节断裂的。但这种不同语言间的接轨,自然难免水土不服。

现在很多人说能读懂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却读不懂同一时代的新诗,这是因为新诗本来就是无根之木。

传统诗歌中的意象体系,是经过历史沉淀形成,是诗人们的共同体验。如当我们看到柳、长亭、古道、芳草这些意象,就知道是映射离别的意象。但在新诗创作中,上午可以用芳草映射爱情,下午便可以用芳草映射工作,这种无根的自由,难免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所以,新诗在诞生近百年的今天,仍然处于一种实验状态的尴尬中。

回归题目,诗歌应不应与世界接轨。因为没有读过原文,不知李少君强调的是哪一方面。但就新诗而言,我觉得首先要做的是要回归传统,与中国传统诗歌接轨融合,扎根民族文化。

无根之木,不论怎样嫁接,都是难以长大的。

其他网友回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少君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至多可以称为诗界的小混混!

虽然他写过很多诗,虽然他是诗刊主编,虽然他是某些人心中的著名诗人,虽然很多人想巴结他(因为他主宰着发稿权),但在@英雄拒绝黄昏 的眼里,他只能算是流水账的诗人,说不好听点,他就是诗歌的账房先生。

我们来看一下这位“著名诗人”写的诗(这首还算是比较好的了):

  • 雨后
作者:李少君

雨后,大队蚂蚁出来觅食

它们倾巢而出,早已饥不可耐

仓库里储存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

它们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又黑又亮

占领了草地、小路和泥坑

它们雄纠纠气昂昂,跋山涉水,远近搜索

路上忙碌着一长列络绎不绝的蚂蚁大军

而人的辛苦是另外一种

在长椅上坐久了,需要再添一件外衣

林中风仍很大,皮肤有一点点凉

水汽和雾气还在树丛间氤氲缭绕

人呆得长发都披散开来,眼神也恍恍惚惚了

在若有若无的怀想里

数着树上到底结了几颗椰子

突然,一片落叶掉下

象石头一样砸在蚂蚁大军的队列中

惊起一片混乱,蚂蚁们不知所措地探头探脑

令蚂蚁大军的行进短暂地中止

落叶也砸在树下吹风者的寂寞和叹息里

令她绵绵不断的怀想停顿了两分钟

说实话,这样的诗一般的高中生都可以写得到,整一首平铺直叙,没有半点意境诗味,说是流水账勉强可以说得过去。

诗歌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特有的语言,怎么接轨,何况他的哪一首诗和世界接轨。

李少君还不能代表诗人,所以他的话大可不必听。何况他自己连轨道也找不着,接什么轨。

诗歌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诗歌只有民族的诗歌才称得上真正的诗歌,诗歌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东西,怎么和世界的接轨,何况世界的又与谁为标准?

李少君就是作贱我们自己,认为我们的诗歌还接不上世界的轨,我们凭什么要世界的轨?何况诗歌是我们最早开始的,要接轨就让他们来接我们的轨,大家说是吗?

当然你提到的与人民诗心接轨,也是没有意义的,诗歌就是诗歌,是我们自己的,根本就没必要和谁接轨。

其他网友回答:

乱世诗词盛世民生,当丰衣足食后人们会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且时至今日不奋进的话,世界格局不允许啊,所以当全民都努力的奔小康,奔富裕的时代,诗歌的土壤很难得到养分,甚至很让人厌烦!所以这个时候的优美文字很难走进忙碌的内心,更何况那些无病呻吟的姿态了。


其他网友回答:

什么是中国?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国家,要接轨肯定是世界各国与中国接轨的吧。

再过10年8年之后,肯定是由中国领导世界走向未来的发展。

我们要做的是逐渐领引全世界文化都要以中国接轨才行。

所以目前我们要做的是文化自信!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主编之言欠妥。中华诗歌几千年來灿烂辉煌,它根植于民众,服务于民众。民众需要的是继承文化精髓,传承文化自信,发展文学艺术。世界各国各有自己的国情,文化差异大,怎么接轨?和谁接轨?

诗坛沉寂,究其根源,脱离了民众是主要原因之一。请李主编端正心态,贴民心,让巜屎刋》回归人民的《诗刋》。

标签: 李少君 诗心 诗刊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