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仲尼嘲笑学种田种菜的樊迟为小人,是对还是错呢?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谢邀请!樊迟问孔子怎样种庄稼,孔子说你去问问农人吧!樊迟又问孔子怎样种菜,孔子说你去问问种菜的吧!当樊迟走后,孔子说樊迟志向不够远大,带有鄙视的心理。这件事,旧时代就有人说孔子看不起农人,是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反对孔子的这样个做法。其实,这是孔子的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樊迟提出的问题脱离了他的教学内容。孔子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主要是学而优则仕,教育学生怎样治国理政。目的还是为奴隶主阶级政治服务。樊迟一提出种地的问题,孔子认为这个问题提得不妥,那时下层人考虑的事,所以孔子对樊迟的提问有鄙视。在奴隶制时代等级制是非常严格的,作为奴隶,种地是正常的,在孔子的脑海中,有这种观点也是正常的。其实孔子的母亲也种过地,说他不喜欢下层种地的人,我认为也不全是。如果从现在的教学内容看,可以说比孔子的教学范围宽广多了,现在有劳动课,要求学生学习农业生产劳动常识,如果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老师思想认识和孔子就大不相同了。但是,从孔子的治学态度看,还有值得赞赏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说明孔子治学还是很严谨的。

其他网友回答:

读书不动脑子,心灵鸡汤看多了,才会有这样的提问。

孔子说樊迟为小人这个事出自《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 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如果向农业大学的教授问这些问题。就是非常适合的。想一想如果到管理学院你向政治系教授讨教这样的问题。那个政治系教授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小人。明知道政治系教授不是农业专家,还要问关于农业的问题。这不是小人是什么?这政治系教授绝对没有看不起农民。鄙视故意刁难与鄙视农民没有一点关系。

当然管理学院政治系教授觉得自己的职业很高大上。上可以为国家献计献策富国强民,下可以导引民风民俗使之淳朴。自己的工作比做农民强多了。不需要再去做农民。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具有专业性。到管理学院政治系去学习的人基本不必再去学习怎么种稻、怎么种菜了。也没有时间学习那些东西啊。所以这里面的意思也不是在嘲笑学种田种菜的人。以前有一个口号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国太向往工业化的进步,这与看不看得起种田种菜的没有关系。

读书一定要动动脑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心灵鸡汤看多了脑子会钝化。一定要读原著,一定要深入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应该在古代孔圣人被崇拜的年代,是绝对政治上无可挑剔的回答。只有小人务农卖菜,天天为了肚子而去操劳打工的啊。不过五四之前,十月革命影响下的北大《新青年》还有受陈独秀影响的毛委员,他们赞成吴虞“打倒孔家店”的反传统主张,你再让广大知识青年,不上山下乡接受老农或农民伯伯的再教育,胡可得也?因此文革前后的孔夫子被批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老二了!


现在再说樊迟学稼穑种菜的对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的问题呢。谁说北大状元不能去卖猪肉若陆生呢?学校教育的多元立体化,已经让二元判断题面临前所未有的选择困境,何况通向罗马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的。是吧?

其他网友回答:

樊迟,孔子的学生。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樊迟请学圃,子日,吾不如老圃。关于这段樊迟请教老师孔子的记载,历来爭议很多。①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重要依据。这也是某个时代要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学工,学农的重要依据。②认为孔子谦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更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无常师的理论基础。③有人歌颂孔子,一代圣人,有啥不知道,有啥不懂得?说明孔子主张向老农学习向种花种菜的花农,菜农学习。虚怀若谷。不一而足。④当然说樊迟是小人,是说他理想不远大,与学而优则仕,君子与野人。劳心者,劳力者的观点相悖。⑤怎样评价昵樊迟学稼这件事。我以为不必过于放大,仅凭这件事就走极端而有失偏颇。孔子出生贫寒,如现代大多数农村人,勤奋努力考学进入中高层的知识分子一样,不必苛责。

其他网友回答:

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搞民办学校的人,他一个人办学,又当校长,又当教导主人,又当班主任。他办的学校虽然打的广告是“有教无类",但是,凭他的知识结构而言,主要是办行政学校,为春秋时代各国培养管理国家的行政人才。孔子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教,他主要是教学生"六艺"。即学习的六中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2.孔子对农业工作不太感兴趣,这到是真的,他比较感兴趣的是周礼,周礼内容广泛,如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士大夫之礼等等,他都学得好,但是他的专业是为他人办丧礼。他也干过一些农活,但他不感兴趣。所以,樊迟来请教种地,种菜之事,孔子直接说,要问种地,我不如老农,你去问他们吧。坏就坏在樊迟出去后,孔子大声骂樊迟是个小人,这成为后人批判孔子不喜欢农民的证据。

3.古人说:"术业有专攻"。说明古人就有专业分工的理念,攀迟去孔子学校读书,他的志向可能是要成为一个农业方面的人才,但是,当时没有农业大学,他没办法选学校,他只能读孔子学校。他去问孔子种地之事,孔子是否会以为樊迟是来刁难老师?所以,发火了。

总之,从专业对口的角度来看,孔子没有错,樊迟也不是想惹老师生气,而是他的志向使然,问了一次之后,老师发火了,就不敢在问了。

其他网友回答:

樊迟向孔子请教该怎样才能种好庄稼,孔子的回答是他种田的本事比不上有经验的农民。樊迟又接着问老师怎么样种菜。孔子对樊迟说他种菜比不上菜农。等到樊迟恭敬地退出去了,孔子发了一大堆牢骚,在他的眼中樊迟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脑的小人。在孔丘看来,君王重礼,那么百姓就敬重他;君王重义,则百姓就服从他;如果这样百姓就会带着孩子来投奔,怎么用的着种庄稼。

这个故事说明孔丘一心研究如何做好统治者,耕种都是底层百姓干的是,孔丘是很看不起的,所以,樊迟向孔请教怎么种庄稼,孔丘是一脸的鄙视,认为樊迟没有远大志向,心里想着种庄稼,怎么能当大官呢? 耕种而不当官在孔丘看来就是小人。

孔丘一心想当官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来。比如最著名的“学而优则仕”,他的意思是说用功读书,读得好就能当官。孔丘设计的一套精神枷锁,也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为帮助朝廷打消百姓的反抗意志而设计的,他想用这套理论去朝廷换一个官帽,所以周游十几年,最后推销失败,如丧家之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说明孔丘有严重的剥削思想,追求极致的享受。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对于孔子这段,都说他歧视劳动人民。

标签: 樊迟 仲尼 孔子 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