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曾经提出要废除汉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鲁迅没有提出废除汉字。鲁迅希望的是通过汉字的拉丁语化,达到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提高识字率的效果。就像今天有人要求废除英语的高考地位一样,是为了匀出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提高大家学习的专业性针对性,尽量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而不是一把尺子量天下众生,这不但不公平,而且很荒诞。

新文化运动中,知识精英寻求强国富民之道,蔚然成风,中国出现了少有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足可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相媲美。有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人主张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工业救国,教育救国,农业根本论,各种观点争奇斗艳。

鲁迅先生深感国民愚钝无知,冥顽不灵,根本不足以承担建设强盛国家的重任,也不可能完成。他认为应提高国民知识水平提高认识,或可解决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今天,有人主张放弃英语的重要地位,改为选修类课程,确实有利于民族文化复兴,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英语也没有什么危害,因为作为一种工具,需要的人自然会学好英语。

不能假设汉字有碍于科学技术发展,论证汉字对科学的作用,是形而上的问题,超出了人类的认识结构。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在民国的时候,很多文学大家都提出要废除汉字,而改用西方的拼音文字,其中就包括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人。当时他们喊出的口号是"汉字不灭,中华不兴",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废除汉字呢?这是和当时的国内政治环境有关,由于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所以国家地位导致的这些文人极度的文化不自信,并且认为儒家文化是阻碍中华文明进步的绊脚石,特别是那些出过国留过洋的愤青。所以也算是时代的局限性吧。

当看到有人给你竖起大拇指的时候,不要以为他在夸你,或者他是在测量炮弹落点的距离。

在他们认为中国贫穷的原因在于未开化的民智,他们想用西方资产阶级发展的那一套去开启民智,而西方资产阶级的那套就是推行报纸,叫民众参与国家政治当中。但是由于当时的汉字是繁体字,不仅笔画非常多,而且顺序也非常麻烦,并不利于大众传播,而当时这些文人将教育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文字的复杂性,所以他们便提出要废除汉字,而启用更为简单的拼音文字。这才有了前面所说的"汉字不灭,中华不兴"的口号。

前面我也说了,这是在时代局限性下,因为国家积贫积弱,在国际地位上十分低下,而导致了文人的极度不自信。所以他们急需找一个发泄口,将责任推脱给对方和这个责任,承担者就是儒家文化以及汉字。现在在网络上仍有不少人认为儒家文化是思想的糟粕,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儒家文化呢?在他们认为儒家文化就是统治阶级用来奴化百姓的,所以就直接给他打上封建腐朽的标签,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儒家文化的真谛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呢?

其他网友回答:

鲁讯大师时代,鲁讯的思想是振兴中国务必从文化进步考量。所为:“汉字不灭,中华不兴!”是一种积极又消极,有理想又不能去现实的思想动态。

鲁讯时代中国比上外国列强落后,自然心急如焚,以时代儿女的责任感奋发呐喊。但是国家贫穷落后与传统文字文化不入关联没有事实分清,浑浊理论。

人非神明,再能再贤也疏能无过?汉字是国度文字,传统保留使用。史无损伤,幸庆!

附言:本文作者学术浅露,欢迎朋友们不适之处点击。

其他网友回答:

普通人也有犯糊涂时候,历史名人也有。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先生的确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他的“与[救亡情报]访员谈话”被收入《鲁迅论语文改革》一书。原文开篇便是这八个字,鲁迅先生继续解释说“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他还表示自己也是饱受汉字之苦的“受害者”,比如让学生把“薑(即姜)”、“鸞(即鸾)”不偏不倚地写进方格里,至少要花一年的功夫来训练,这不是瞎折腾吗?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不止一次地提及汉字的弊病,比如他在《汉字和拉丁化》中写道:“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在《关于新文字》中写道:“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在那个激进的年代,激进的鲁迅先生为了救亡图存,提高全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他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在全国去除繁琐的方块字,使用表音且结构简单的拉丁文。废除汉字只是他提出的众多解救中国的方案之一,而这个方案,在今天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因为事实已经向我们证明,汉字生生不息,而且每个中国人都以方块字为骄傲。

与鲁迅提出废除汉字的同时,方块字的简化工作也已经展开,新中国成立之后推广的简化字已经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同时也证明了方块字不但不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反而是医治文盲“结核”的良药。当年鲁迅先生感慨中国人与“前进的文化隔离”,其重点并不在于汉字的复杂,而是因为普及率太低。现在一些地区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在使用当年的繁体字,但其文化也是先进的。某些国家使用英文、法文等拉丁语系,但其文盲率却远远超过中国。

中国文字历经数千年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样子,任何试图开历史倒车的人都是徒劳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不只鲁迅主张废除汉字,还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大师,比如胡适、陈独秀、刘半农等等。

西方的工业文化发达,飞机坦克长期把我们压在地上摩擦,被打蒙了,产生对于自身文化的否定,认为西方的文化更为先进。

要想振兴国家,首先学习文化知识,那年代文盲多,国家也穷,汉字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去学习,汉字拼音化就简单了很多,就离全民识字更近一步,也有了一丝的希望。

当时迫于时代环境的局限性,病急乱投医,大师也不都是对的,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所幸现在汉字还得以保留,当国力不强的时候,连文化自信都不会有。如果那时废除了汉字,那么现在看到的朋友圈是”Good mountain and good water”。

而不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周树人)在他的思想重要成长时期里受西方教育毒害严重,所以他是"黄皮白心","数典忘祖"的典型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提到鲁迅,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从我们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学习鲁迅的文章。可谓对我们影响至深,当年鲁迅本来是学医的,但是中国当时一直被列强侵略,而国人麻木不仁,鲁迅觉得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于是放下医学改用手中的笔进行文学创作,希望能用这种文化上面的精神感染国人,他言辞犀利,直指要点,让人看了之后,不仅深思反省,可以说在那个年代的文人当中,鲁迅完全可以说是代表之一。

从种种角度来看,鲁迅应该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而且他所写的文章也都是以汉字写就的,那么鲁迅和汉字之间应该是有一种深厚的情份的。

但是事实不尽如此,在当年,鲁迅还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废除汉字,猛的听起来让人觉得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当年提出这个口号的不只鲁迅,还有很多其他有名的人物,他们觉得汉字太过繁琐了,要学习起来的话,难度非常的大。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国人普遍文化水平低,需要把汉字全部废除,然后让国人学习拉丁字母,这样才可以让中国文化得以快速前进,因为拉丁文比较简单,而且也可以快速和西方国家接轨。

对于这样的想法让我们现在的人来看,当然是觉得非常的荒谬的,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就是靠汉字不断演化传承下来的,而且我们国家数度被异族入侵,但是最后都能把异族融合进来,就是因为这深远的文化,其中汉字是文化最大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汉字,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中国了。这是一个民族的根,如果连这一点都废除的话,那何谈救国。当时的人确实比较激进茫然,所以才会有这些考虑不周的想法。


其他网友回答:

最先提出废除汉字的,是谭嗣同:“尽除汉字为拼音。”

十九世纪末,中国积贫积弱,人们食古不化,国力疲惫,饱受西方进步国家的欺凌侵略,民族自信心极度低落,一些国人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中国之所以落后、腐败是因为旧的传统文化在作祟;而旧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顽固是因为汉字,因此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而要扫除旧文化,普及文化教育,就必须先废掉汉字。于是,一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废除汉字的狂潮运动诞生了。一些公知和进步青年首当其冲,这其中有钱玄同、陈独秀,翟秋白,蔡元培等大咖,鲁迅也在其中。

《鲁迅论语文改革》收录他的“与[救亡情报]访员谈话”,原文开篇就是八个字:“汉字不灭 中国必亡”。鲁迅先生解释说:“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

新文化运动中,他在《汉字和拉丁化》中说道:“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在《关于新文字》中,鲁迅先生道:“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在那个昏暗激荡的年代,多少像鲁迅那样的人为中华民族命运想方设法救亡图存,有些方法不可以不说激进,汉文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腐败落后不是文字的过错,也不是不能普及教育的理由,它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继续贡献它的力量。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作为近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民主的斗士,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1936年他接受《救亡情报》的记者采访时公开说:“汉字不朽,中国必死”的话,虽然他平时德高望重,但人们还是站出来反驳他。其实这不是鲁迅第一个说这话,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钱玄同最早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样的偏激的话,但这也不是鲁迅第一次说这种话了,他以前在自己写的《且介亭杂文》中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汉字是中国劳动群众的结核病,病原体由内而外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它就不会改变死亡的结果。

为什么鲁迅一个靠汉字吃饭的人,他为什么要如此厌恶让他养家糊口的汉字呢?因为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一些激进的文人包括鲁迅都认为国家落后的原因是文化落后,文化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汉字。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当的教育制度,国内动乱,很多人上不起学,文言文繁体字太难写,太难认,导致当时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所以一些文人都在推动去汉字化,赵元任就提出了中国版罗马字计划,翟秋白也提出使用拉丁文。现在想想真是可怕,还好没有成功,否则几千年没断的文明真的要断了。鲁迅那些人认为汉字太难学,外国人学不了,中华文明就传播不出去,他们却忘了中华文明能够不断绝,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完整的历史,而记载历史的正是汉字。废除汉字就是断了我们自己的根,到时候中华文化不在了,更不用说传播世界了,这些人的观点现在看来是多么的荒唐可笑,还好天佑中华,没有让他们得逞。




标签: 鲁迅 废除 汉字 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