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感觉现在文艺青年越来越少?还是我们远离了文艺时代?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谢邀请。文艺复兴,时代呼唤文艺青年[原创]

文艺青年,是廿世纪末的一个热词。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知青文化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中华民族,历来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国学精粹,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至臻鼎盛,特别是唐宋,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绚烂的高峰,以至于演绎着一个星河璀璨的光芒时代。做为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后人,让人骄傲的昂首立于世界东方。

当然,中华民族还有着几千年前就高高耸立在世界文化高地上的文化圣人——孔子,他的《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艺的启蒙入门经典教科书。

曾几何时,商品经济时代让我们走上物质文明建设的快车道,唯有创富奔小康,是经济建设的核心,于是乎,青年人也开始走出书斋,追逐商海大潮,为工作生活,为家庭努力拼搏,哪有精力去静心读书,手捧诗书长吟高歌云云。

勿庸讳言,文艺青年迫于生活压力,把心底的梦想忍痛搁浅,也是无奈之选择。可另一部分群体,也心浮气躁,恣意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快乐,放纵物欲,很难潜心读书追梦。

根据唯物辩证法: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一个是向好的方面,另一个是反方向的方面,就文艺青年现象而言,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大众化了,也越来越现代化了,特别是网络文艺这一文化现象的诞生,标志着新派文艺青年的横空出世,风起云涌,方兴未艾。

第一类:无论春秋冬夏,寒来暑往,依然追梦不辍,任凭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矢志不渝,痴心不悔。"依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大凡潜心修炼,继往开来,持之以恒者,最终还是梦想成真,终创奇迹。譬如,写出流行畅销书的青年网文作家——《三重门》的韩寒,还有登上稿费财富排行榜首的唐家三少,诸如,那个脑瘫女诗人余秀华;还有写出名著《三体》作者刘慈欣等等,这一批文艺青年成为这类群体的代表人物,代表着当代文艺青年的层出不穷。

当然,网络文化的横空出世,刷新了文艺青年这个文化名词的新概念,新内涵。特别是自媒体这个新文化现象,让纯文艺青年这个热词发生了转换与变身。互联网时代,让新时代的文化传媒也发生了质变。只不过,文艺青年也进行了转型与瘦身,多一些肤浅与华丽,少了些沉稳与持重;当然也添加了些任性与娱乐及随意。

特别是如《今日头条》等知识文化平台的华丽登场,为广大的自媒体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圆梦天空,任由这些“文艺青年"遨游追梦,只要你有梦,有梦你就来。

打开今日头条,你就惊奇地发现:人人都是文艺青年,人人都是创作者,如若用不变的眼光,去寻找昔日的文艺青年,说明你没有发现:一切都在高速地发展变化。

文艺青年的队伍从未有现在如此规模庞大,浩浩荡荡,浩如翰海,人人皆是,全民参与。

这也许是新时代最重大最热搜的热点。

第二类:传统纸质书籍——文艺载体发生了不可忽视的转变。互联网似乎正在改变着我的传统学习阅读学习的习惯方式。或者说正在影响着我们的读书写作习惯。这是一方面客观现实。

这一类的主要特征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文化的传承断层与缺失。受物质追求影响,偏离了文化艺术的重心,心情浮躁,背弃了艺术文化的追求,转向了纯物质与功利的温床里,这类人失缺了文化,失落了向往,远方,迷失了人生航向,这类人也大有人在。

文化,信仰其实是近亲,而文艺,向往是姐妹;梦想,远方是亲兄弟。追梦人必有信仰,文化与信仰互相支持,文化的力量是无尽的,信仰的动力是神奇的,诗与远方靠什么去支撑,已不言而喻。

马云说:人是要有梦的,万一要实现了呢。

@执着的河 说:梦想的力量是神奇的,文艺青年们,请让咱们共同追求吧,重拾自信,梦想说不定正向我们招手呢。

综述:我们正走进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几千年我们未经的时代,同时,中华民族正进行着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我们正在经历,我们更期待和创造一个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我们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国学文化,希望也有信心创造一个文艺复兴的新辉煌时代。

只要我们拥有崛起的雄心,重拾文化自信,用高尚情操去砥砺前行,荡涤思想里的杂质,克服一切圬病,宏扬正能量,让一切功利主义者却步,扬起民族优秀文化的绚丽旗帜,人人参与,众志成城,@执着的河 坚信,一个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的时代,必将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日子不会太远。

因为我们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思考期,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长期的对话期,也许,当我们咀嚼过物质诱惑的敏感期,我们的免疫系统会重新启动,我们的心路航灯重新点燃,文艺青年们会重回梦想家园,向着诗与远方,出发。

@执着的河 在此守望着,那个文艺复兴的新时代,如春风浩荡,扑面而来。我期待着,真的很期待。

创作:二0二0年六月十二日夜。

其他网友回答:

答:文艺青年并不少,你们每时每刻都在生产文艺,只不过你们生产的都是些西方垃圾文艺,没有生产岀一件象样的中国文艺岀来。

比喻,歌词不带爱,歌曲没法唱,没有床戏,电影没法拍,不扭腚,舞蹈就没法练等等,这一切在中国文艺里,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现在都被青年人视为之宝。

总之,我认为中国青年都远离了中国文艺,都爱欣赏外国文艺,这是很危险的,还是学好中国文艺,再去学点外囯文艺,来个中西文艺结合,才会创作出好作品来,比喻:我们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就是七十年代,用中西乐器相结合地方法创作岀来的,深受人民欢迎。

(原创于2O20年8月19日)

其他网友回答:

在经济大潮下,文艺青年相应比以前可能要少些,或者说更隐秘些。

什么叫文艺青年?凡爱好文学艺术的青年人都统称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敏感情绪化,个人主义比较重,看待事物理想化,清高自负,可能还有些才华。

为什么越来越少,跟当前社会的竞争和生存压力有关。

一个年轻人一出学堂门就面临着找工作,买房子买车,这些都需要用钱来说话。所有人被逼得赶紧努力,抓紧向目标靠拢。

有房有车才有结婚的条件,一结婚孩子又来了,又要为家庭奋斗。所以说,再文艺的人也会丢掉难以挣钱的艺术,跑去干别的挣钱事儿去了!

而且现在一切商业化的情况下,文艺也得挂羊头卖狗肉,不然没人关注没饭吃。

还有一切向钱看的大环境,又有几个年轻人沉得住心搞文艺,又有几个能有条件搞文艺?

为了生存,理想排在后面。这是一代年轻人的普遍现象。

倒是生活经济安定下来的中年后的人,装起了文艺青年,一个捡拾年轻时丢掉的梦想,倒不是为了成功,只是一种情怀。

二个生活安定下来,有一个消磨时光又高雅的事可做。

三个历经沧桑,尝尽酸甜苦辣,装装文艺青年来填补内心的千疮百孔。

真正的文艺青年肯定有,他们依然怀抱简单纯真,怀抱理想,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东奔西突,寻一块既能吃饭又能追寻个人爱好的地方。

文艺青年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与市场接轨,物尽其用,谋求生存和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你的感觉没有错。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

是因为斜杠青年当道。

文艺青年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融入这个时代,更多以斜杠青年的身份。而在这个时代,街上砸一个广告牌,砸中十个人中有九个是斜杠青年,最后那个也在成为斜杠青年的路上。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韩寒文艺吗?郭敬明文艺吗?答案应该都会是一致的吧。他们还是转向商业路线,将自己的作品影视化。尽管他们进入市场,尝试当操盘者,但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有文艺的成分在作祟。

至于后面的猜测,这也算原因之一吧。

我们的确远离纯粹的文艺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来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名言,每次提及到时代命题,都会被拉出来,增强自己说法的说服力。

如果你所说的文艺时代是指所有人都崇尚文学,追求文艺的小资生活,就像张爱玲小说里描绘的那种纸碎金迷追求格调,民国时期大师云集探讨文学运动,那我们的确已经远离了,那个大家认知中纯粹的文艺时代。

又或者,你指的文艺时代是人们专心做一件事,一事终一生,类似工匠时代。那又是另一种答案。我们不再是那种时代,但我们仍汲取那个时代的光辉。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的是,之前朋友讲的一件事。

她说:“去看黄金时代,一部文艺片,没想到没到中间,电影院就只剩下几个人。现在的人太浮躁了。”

浮躁吗?如果抛弃情感色彩,我们说的追求高效,浮躁好像可以勉强充当它的近义词。这么说来,我们的时代看似在进步,实际上在原地踏步?

所以这里我把这句话放出来是为了说明,我们身处的时代,具有多面性。我们难以单面评判它的好坏。

扯远了,总结一下。

  1. 文青并没有减少,只是不再纯粹,所以你会感觉越来越少。
  2. 纯粹的文艺时代的确远离,但现在的时代也不算太差。

其他网友回答:

文艺是否兴盛跟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文艺兴盛文艺青年也就自然多。

我们最近的文艺兴盛应该是辛亥革命到民国那个年代,文艺大家众多。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是一个推翻清王朝尤其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新时代”,那个时候新思想,新思潮应运而生。

回到现在,我们的文艺青年为啥越来越少。那是因为我们的码农越来越多,我们的房奴越来越多,我们的创业者越来越多,我们的企业家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商业社会,经济社会的典型元素。

现在的我们大部分人活在当下,只有一小部分人享受着诗和远方。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确远离了文艺时代,因为文艺的价值于我们个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大部分的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金钱来养家糊口,财富自由,公司上市…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距离产生美。

现在的文艺青年绝对不比以前的少,之所以感觉越来越少是因为所谓的“文艺青年”就在身边,这个“身边”可以理解为物理距离上的身边,也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导致文艺青年的“伪文艺”暴露在了大众眼前。


失去了神秘感你会发现,除了极个别的无双国士,都是一群穿着衣服的“猴子”而已,何来文艺?

标签: 文艺 远离 青年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