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人有"人无信不立″之训,其含义包括:
1,诚信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2,任何个人如果不讲诚信是不容于世的;
3,推而广之,下至任何企事业单位,上至国家,都必须以诚信为第一行为准则。
一些企业为什么会倒闭呢?除了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外,大多是不讲诚信的结果。企业不讲诚信主要表现为:
首先就没有长远打算,而是以捞金为目的;
其次是因为企业内部人事变动产生政策上的频繁变动,导致人心涣散,离心离德,最终破产了事。
其他网友回答:最简单地讲,钱大家都认识。钱之所以为钱是因为有信用担保。大家相信可以用来交换价值相同的货物。所以钱又称为货币。
一个国家的货币通常是由国家来担保信用的。如果国家的信用崩溃,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也随之崩溃了。货币没有了信用,便只是一张花纸片。货币贬值乃至信用崩溃,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国家政权崩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崩溃时,伊拉克萨达姆时代的钱也就崩溃了,变得一钱不值。解放前,国民政府的钱没有了信用,随后国民党政府也就崩溃了。逃到台湾后,要不是有从大陆偷去的黄金、文物。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
国家建立了信用,那么国家就能建立秩序。有了秩序,那么国家就有了稳定发展的基础。有了基础,那么国家就能强大。所以信用是立国之本。对于个人来说,建立个人信用,就如有了立身之本。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么在别人眼里便是一个虚拟存在。什么都不是,如果是什么,那就是欺骗。
其他网友回答:商鞅徙木立信告诉我们什么?这说明秦国政府此前,从来没有取信于民。秦国的贵族集团,永远都在对老百姓画大饼,说一些无法实现的谎言,从而保障自己的利益。
因为一再失信,所以秦国自身并不团结。军民不团结,那么战斗力当然没办法变得强大。这也是商鞅变法的第一步,让老百姓重拾对秦国统治者的信心。
其实饼就那么大,贵族占得多了,那么老百姓就占得少。商鞅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秦国的老百姓,饼,是可以通过他们的努力,从贵族那儿夺过来的。
01变法万事俱备,商鞅却迟迟没有公布。秦孝公与商鞅商谈了一番,觉得他是天下奇才,是变法的中坚力量。不是他的变法策略有多么高明,而是他变法的决心让秦孝公感动。
为此商鞅也没有辜负秦孝公的期望,利用手里的《法经》,参考前人李悝的经验,商鞅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变法策略,主要分为两大方面。
这一系列的政策,分为两个时期去实行。可以说商鞅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法令,但是在实行变法之前,却迟迟没有动手。
为什么呢?因为商鞅在等一个机会,那就是树立政府可信度的机会。他想了很久,决定用徙木立信的方法来取信于民。
此前秦国的贵族和各地诸侯国的贵族是一样的,他们垄断了国家的官场,垄断了巨额的经济收入,对百姓各种压榨,没有丝毫分寸。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们是绝对不赞同任何改变的。秦国可以灭亡,但是在灭亡的前一秒,他们也不会主张改革。
如此弊端之下,百姓对贵族失望透顶,根本不可能相信贵族会实行真正的改革。这才是改革最困难的地方。
02变法策略谁都会订立,可是变法决心却不是谁都有。为什么自古变法,唯有商鞅最彻底干净?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秦孝公和商鞅是一路人。秦孝公无条件支持变法,商鞅有决心坚持变法,所以才能使得变法得以实施。
变法的精髓不在于变法的内容,而在于变法的决心。变法的内容,早就被李悝写在了《法经》之中,任何人只需要根据《法经》结合当地情况,做出一定的修改,就能够制定出一系列变法的策略。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史记》
可是决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因为下定变法的决心,就需要得罪很多人。这些人并不普通,他们是秦国的贵族集团。
这帮人手里有权力,有资源,有人脉。他们可以有一万种方法弄死你,商鞅如果胆怯了,那么变法就无法进行下去。
你可以一辈子都呆在同一个地方,但是肯定会限制你的发展。如果你想要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出来,但是有多少人敢呢?
03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个人都需要有诚心。商鞅以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秦国百姓开始信任秦国政府。可是不久以后,张仪却以行骗的方式,使得秦国政府失信于天下诸侯。
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史记》
诚信体系建立起来非常不容易,商鞅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可是张仪却将其破坏得干干净净。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从此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谎言。
商鞅希望建造的,是一个有秩序有上进心的国度,要想有秩序,就必须要有诚信。只有政府率先做出诚信的表率,百姓们才能够争相效法。
而要想有上进心,就必须要实行改革变法。贵族集团毕竟占据少数,只有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认可了你的变法,从变法中获得积极性,那么整个国家才能有上进心。
总结:秦国一统江山,诚信成为了垫脚石。诚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社会的稳定迫切要。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江山,其实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政府对百姓的诚信。
因为诚信,使得商鞅变法可以彻底地在秦国上下实行。只有百姓相信你真的可以做到,那么变法的法令才具有效力。
商鞅的目的不是以高压的手段迫使百姓做些什么,而是希望百姓们相信政府,在政府的号召下,切实努力,从而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
很显然,商鞅的做法是成功的。即使后来张仪破坏了秦国的诚信度,可是秦国内部,政府对百姓还是非常讲信用的,完全不影响秦国自身强大,从而走上一统天下之路。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网友回答:诚信可以说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我们中华民族,与其说是美德,更是做人成事之根本,立国强大之根本。
“人无信不立”。可见“诚信”,“信任”,“信誉”……“相信”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不能说是寸步难行,至少会因失去信誉度和别人对自已的不相信而一事无成!
人和人相处,来往,打交道,或是人和人之间长久的关系保持,维系等等……全都以“诚信”为基础,全凭彼此的信任和相互的信赖,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而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礼崩乐坏,战国争雄的时代,所以他要实施推行他的新政,让人民知道新法的好处,和给秦国带来的振兴和强大,以致实现他和孝公嬴渠梁的宏图大业,第一步就必须得取信于民,让人民相信自已,从而相信新法和新政。那么“徙木立信”便是最好的证明!
现实生活中,更是处处离不开诚信,所谓“诚信为本”,或是“诚信赢天下”等等……足以证明诚信的重要性,试想,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连着骗了你两次,那么第三次你还相信吗?以后还共事来往吗?肯定不会,那么反过来,说话不算数的那个人,那个团队,那个企业……他也会因为失去诚信和信誉度而付出代价遭受损失,长此以往,人将不仁,而成孤家寡人。再大一点,如果人和人都不以“诚信”为基础,那么这个社会会怎样?这个国家会怎样?
所以秦能终统六国,靠地是先辈们几代不屈不挠的浴血努力,和秦孝公坚韧不拔的雄才大略,和商鞅改革新法的励精图治!而商鞅新法,新政的顺利实施便是对“诚信”最好的说明!
其他网友回答: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变法,才得以使的秦国开始变得强大,后经几代人的努力而终于灭掉六国,一统天下。而辕门立木是他推行变法的开始,让国家的诚信提现出来。
诚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个人有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和信任。一个朝三暮四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别人的信任的。对于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又怎么能获得成功呢!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先为赤兔马杀丁原,又因貂蝉杀董卓,被张飞大骂三姓家奴。所以最后吕布被抓,虽是当世猛将,却无一人为其求情。可见,个人诚信是多么重要。
再次,国家有诚信,才能获得百姓和大臣们的信任,才能使国家的良好政策得到完全的实施,使国富民强,国家强大。试想如果国家没有诚信,再好的政策得不到实施,各自为政,那国家必将是四分五裂,一塌糊涂。就像清朝晚期,国家想要改革图强,奈何实在是让百姓不敢相信,所以才终究失败,导致清朝灭亡。
综上所述,个人诚信和国家诚信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诚信关乎生死,而国家诚信更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人民生活。焉能不重视!
其他网友回答:
威海链 » 商鞅徙木立信,秦终统六国,诚信对个人和国家有多大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