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身穷皆可悲,
谁知心富有颜回。
己悲物喜全不晓,
探讨真知乐忘归。
此意是对贫穷人续书的鼓励。潜龙勿用,读好书中知识,有朝一日飞龙在田,飞煌腾达,跳龙门,书中自有黄金屋艳如玉。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孔夫子对大弟子颜回的评价。颜回住在陋巷,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有人会愁容难展,而颜回始终面露微笑。心中有理想,贫贱不能移。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贤人72,颜回能成为大弟子,其人品德高尚,获得恩师高度赞许,是自然的。
无独有偶,当年在长沙师范念书,毛主席自始至终长衫布鞋,而被留学归来的教授杨怀中评为将来能成国之栋梁的"三杰之一”,因为是文章道德,堪称模范。
人的环境各不相同,但只要有理想,品德高尚,也可堂堂正正丶气宇轩昂。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段话出自《论语.雍也》,完整的原文是这样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段话其实是孔子对于颜回短暂一生的高度评价。很多人都看不懂,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余人,为何却是既无入世事功又不见出世传承的颜回最得孔子之心。悦哥觉得,个人原因有三个。
我是悦哥,我的梦想是“3+1”:读懂《论语》+《金刚经》+《道德经》这3本书,成为1个像张庆祥讲师那样的开悟者和传统文化传播者。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拓展资料:
原句: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颜回简介: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论语·雍也第六》里一段话,如果把这话理解为颜回在穷苦中还很得瑟,孔子就夸他很高尚,那就简直是搞笑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颜回不追求物质享受而重视学问和精神追求,因而即使在物质生活条件很差的时候也感到很快乐。这和一般人的精神境界是不一样的,因此孔子夸他是优秀学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孔子夸赞颜回的一段话。
在《论语》这部书中,颜回是孔子夸奖最多的一个学生。讲到这里有一个故事,颜回家里很穷,在所有的同学中,颜回是最穷的一个,有一次有个同学的东西丢了,都认为是颜回偷的,因此,有人建议考验一下颜回,于是,就在颜回上学来回的路上故意“丢下”一锭金子,几个同学就猫在路边不远处的树林子观看,看究竟颜回是不是拿这些金子。颜回路过时看见有金子在路上,就不假思索的拿出笔和纸,欣然写下“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便扬长而去。从这以后,同生们再也不会认为颜回偷东西了。
颜回的“人穷志不穷”的做人品格,也赢得了孔子的赞扬。颜回不仅是学习最刻苦的,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次,有人问孔子“弟子属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已,今也则无”。类似在《论语》里孔子赞扬颜回的也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是孔子把“穷”看成高尚品格,而是,赞扬颜回的学习刻苦认真,不以贫富论英雄,赞扬颜回“贫而无谄”的可贵精神和“乐以忘忧”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段话对当今社会上的“比富”“拼爹”的浮夸风,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对那些“寒门学子”们,颜回更是学习的榜样!
其他网友回答:<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给我们形象描绘了一个懒汉的日常生活起居。
吃着窝窝头,就着凉水,住在茅草屋里。这样的生活,颜回不仅不尝试着去改变,而是安于清贫,乐于穷困,那这样的活法也太窝囊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不堪的生活,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但颜回沉浸在书本的书香气里,每日里把书本的精神食粮当做大鱼大肉。埋身书本中而乐此不疲,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忘了,陋巷之外是热腾腾的生活。是男耕女织,马嘶鸟鸣,是军国大事,是小家热炕,是男欢女爱。是小儿无赖。是春日踏青,是冬日赏雪,是晨起一杯茶,夜来一杯酒。是红尘策马,活得潇潇洒洒,是金戈铁马,把酒临风,意气风发。
人生在世,是要有烟火气的,是要活在人群中的,而不是离群寡居索然无味,不能只钻在书香气里,人生更大的学问是在人群中,是在人与人的斗争中。
人活着不是要求山珍海味,也要丰衣足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如此简陋,而颜回居然能怡然自得。儒家认为是高尚的气节,而我却认为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如果都像颜回这样,几个窝窝头,喝一瓢冷水,就解决了生活,然后每日埋身于书本中,去吟诗作对,去研究学问。那么人人都如此活法的话,都不去劳动都不去创造,社会怎么能够进步,人类怎么可能发展!
那么物质如此清贫,人都到了吃不饱饭的份儿上了,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去好好研究学问呢?
如果是一个人不上进,也还有情可原。如果有老婆孩子呢,你可以每日窝窝头加咸菜,那么你的老婆跟着你每天吃糠咽菜,你作为一个男人,是不是很失职呢?那么你的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却因吃不上肉食等营养滋补品而消瘦,你作为他的父亲,每日里只埋身于书本之中,而不是靠自己的学问和力气,去搏取馒头和红烧肉,而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是不是严重失职呢?
如果像现在你埋头于头条中,可以靠自己的文字,换点儿银两补贴家用,这未为不可,但在颜回的那个年代,写文字是得不到金钱回报的。
所以颜哥呀,放下你的身段,走出你的草屋。哪怕是编个草鞋卖卖,或者种个地什么的,半工半读,把你的生活过得好点儿。不行吗?
颜回有没有老婆孩子?无证可考,但是即使作为一个光棍儿汉也应该把日子过得如火如荼,方不失为是一个男人,每日里好酒好茶,好肉食供着,身体健壮了,精神自然可以焕发,才可以更好的研究学问,物质是精神的保障,只有物质丰盈了,精神才可以焕发出青春,方可以有精力有能力有心思去研究学问,去埋头书本,才可以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不要推崇这种一箪食一瓢饮的懒人生活,和离群索居的寡人生活,更要投身于火热的生活中,去博取自己更美好的人生。
天高云淡,好男儿志在四方。走出寡居去遇到更好的自己吧。
其他网友回答:先来看古汉语对于“穷”的理解,通常不是指没有钱,日子不好过了,而是指走投无路的意思,“穷”的反义词是“通”或者“达”。
王维在《酬张少府》诗里面,有一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就是遇到了极致程度困境的意思。
我理解提问者想要表达颜回的那种困窘状态,这在古汉语里一般用“贫”来表示,“贫”的反义词是“富”。
再来看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最高品格是什么,它不是“贫”更不是“苦”,而是“仁”。
那孔子又为什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呢?
千万不要曲解成,孔老夫子是在标榜人要追求贫苦生活,也不要上纲上线为,孔老夫子见不得人大富大贵,要求人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发大财开豪车住别墅。他老人家真没这么迂腐和落后。这样的理解,都是后人穿凿附会的。
那他称赞颜回到底什么意思呢?
他在暗示“仁”的道理之一“修身”:如果你是不富有的贫小子,那你就好好修身,修到贫嘴张大民的程度,修到颜回安贫乐道的程度,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如果你非常富有,如果你位高权重,那更要好好修身,修到能够克制自己的炫耀欲望,修到不显摆你的威武,修到与民同乐。
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来没有把贫、苦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
威海链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