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所指引的道路去走,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这两句话和西门豹说的:“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还有商君列传所说的:“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 我的看法是:这两句话为什么对老百姓不予知晓国家政策、法令的知情权呢?更不用说和人民共商国是了。孟子的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儒家经典《礼记.曲礼》所记载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语道破了天机。在私有制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里,野蛮的两极分化,使少数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占有了社会主导与思维的一方,只从事社会活动和脑力劳动,而绝大多数奴隶和贫苦出身的最底层人民,只能被强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完全被排斥在社会和思维活动之外,丧失了作为人的社会与思维的本质。他们的劳动产品与人身都不属于自己所有,被剥夺了自身的人的本质与对象化自身本质的产物,仅仅被当作是会说话的牲口,完全剥夺了他们享有法律、道德的权利和义务。旧社会的西藏农奴就是最好的缩影。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泰伯》中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引起了千古争议。有些人认为,孔子这句话是愚民政策,即只能让百姓顺着统治者规定的道路走,不能让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还有些人认为,这句话的应该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觉悟高,就由着他们去做,觉悟不高,就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那么,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呢?如果不是考古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了。且听居士我慢慢道来。

首先,把这句话读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正如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所说,这不符合先秦时代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果要表达这个意思,孔子会说:“民可,则使由之,不可则使知之。”

那么,孔子真的是认同愚民思想吗?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包含着有字简730枚,其中有多种古籍。在郭店简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篇战国时期的儒家著作《尊德义》,其中就隐藏着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尊德义》中说:“民可使导之,不可使知之。”与《论语》中孔子的话如出一辙,只不过把“由”字改为了“导”字。但接下来的这句话就很耐人寻味了,《尊德义》说:“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用“强”字来解释“知”字,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可以被引导向正确的方向,但不能强迫他们做事情。

那么,为什么要把“知”解释为“强”呢?其实,在先秦时代,“知”字与“折”字是可以通用的。比如荀子《劝学》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一名句,在《大戴礼记·劝学》篇中写作“锲而舍之,朽木不知”。所以,孔子说的这句话中,“知”通“折”,也就是“强迫”的意思。而“由”字也是一个通假字,通“迪”字。

所以,孔子这句话的本意是:“民可使迪之,不可使折之。”意思是:对于老百姓,统治者可以启迪、教化他们,但不能强迫他们,让他们折腰。

综上所述,孔子向表达的并非愚民思想,恰恰相反,孔子重视对民众的教育。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其他网友回答:

经过两千多年的皇权统治,那些自诩为天子的窃国大盗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统治,把各种各样的思想,都贴上儒家的标签。其中之一就是愚民政策。但是,说孔子要愚弄百姓,那简直就是诬陷。孔子是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怎么会愚弄百姓。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如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要正确解读这句话,就要联系上下文。

前两句:

曾子说:“读书人不能没有恢宏的气度与刚毅的性格,因为他承但重任而路途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个担子还不沉重吗?直到死的时候才停下脚步,这个路程还不够遥远吗?”

孔子说:“启发上进的意志要靠读书,具备处世的条件要靠学礼,达成教化的目标要靠习乐。”

后两句: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出乱子;对于不仁德的人和事,憎恨得太多,也会出乱子。”

孔子说:“即使一个人才华卓越,有如周公,如果他既骄傲又吝啬,其它部分也就不值得欣赏了。”

前后都是在谈论人的学习和修养问题。中间这句话肯定也是如此。

流行的解释有:

一: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这三个解释都与上下文脱节,应该不是正解。

正确解释的关键在于对“可”的字的解释。在《说文解字》这部最早的字典中“可,肯,许词也”,“可”应理解为肯定、认可。 这是最接近孔子时代的字典给出的解释。

联系上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孔子说:“启发上进的意志要靠读书,具备处世的条件要靠学礼,达成教化的目标要靠习乐。诗、礼、乐是教育民众的基础,百姓认可这些,就不要干涉他们,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百姓不认可,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理解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这要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是站在谁的立场,是为说话,为谁服务的,从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目的就是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效忠服务的。这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就是:只要让老百姓按照我们的旨意去做就行了,不必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与林彪所说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是异曲同工啊!这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不必多费口舌而拖延办事的执行时间。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我只能用自已一点浅薄的看法,可以说妄猜圣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概意思可能是,黎民百姓可以让他们顺从,不能让他们知道其中的道理,或者有人理解不能使人百姓变聪明,有智慧。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孔圣人就成了一位愚民者。

我个人认为,圣人不会这么浅薄,他不会反对开启民智的,否则他三千弟子大概不会有一个平民,所以他应该有其它意思。

古人断句时,标点一变,意思大变,例如变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智之!这句话意思就变成,百姓可以让他们盲目顺从吗?不可以!让他们有智慧,或让他们知道其中道理。

这就不是愚民的意思了。

也可能孔圣人的意思是礼,乐等东西,让老百姓能去实践就行,没必要去弄清楚他们的来龙去脉,一是费时费力,二是,费劲也不懂。

人的聪明才智是有差异的。

一家之言,胡言乱语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第八》,对这句话最常见的理解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而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由于这种最常见的理解,几千年来,孔子被人冠以“愚民政策”的鼻祖,因为他们认为,孔子主张对老百姓就是要让他们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就行,而不需要懂得更多、更深的道理。这成为近代人们指责孔子愚民的主要罪证。

实际上,对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可以有四种理解。

其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持这种观点的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他们认为这是人们对孔子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断句不对,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说:老百姓如果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了,有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了,就应该要给他们政治自由,也就是要给他们行使民主权利的自由;如果老百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还没有提高,还不具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那就应该要教育他们、训练他们,使他们逐步具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其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康有为、梁启超也断错了句,他们认为孔子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说:要看看这个社会形势和老百姓的素质、能力,如果感觉条件成熟了,可以给老百姓民主的时候,就应该给老百姓民主;如果感觉条件还不成熟,还不可以给老百姓民主的时候,就要先教育他们、训练他们。

其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孔子说的这句话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对老百姓,就是只要叫他们照做就行了,而不需要让他们知道理由,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站到很高的层次去理解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问题,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对任何人都要交代清楚所有的来龙去脉,都要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往往会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适得其反。事实上本来就不需要每个人都弄明白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和所有的来龙去脉。就好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要知道“1+1=2”就行,至于为什么会“1+1=2”则是极少数像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数学家去研究的课题,我们绝大多数人压根没必要去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奥妙。

其四,应该鼓励和提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和提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先就苦口婆心、费劲口舌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诸如此类的说了一大篇的大道理,或许坏处更明显,反而给他增加了额外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让他对不可预料的结果赶到害怕,吓得不敢行动了,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那不是更加糟糕了吗?的确,有的事情就是如同“小马过河”一般,要凭着一股子年轻气盛的冲劲去试、去闯、去做;而不能事情还没做,却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论证、去求证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否则,天下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什么机会都会消失殆尽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创乙族称:‘孔丘学说是专制愚民统治术。’

一、先批判原创乙族说孔子提倡专制。

法家主张,法律体现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民也。

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罚——韩非谓之:主卧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

宁枉勿纵,夷族连坐。

三纲理论——韩非谓之: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治常道也。

韩非子还提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主而诛臣,焉有过!

儒家的观点恰恰相反,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标准约束君主。然后,在以臣道的标准约束臣子。就是把君主和权力关进牢笼。今日谓之——宪政。

儒家还主张,把人民当奴才的暴君,必须诛杀。孔子谓之汤武革命。【革命一词。最早有孔子提出】

孔子是反对专制独裁的。

二、原创乙族称孔子提倡愚民。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的特性是只有专业用途,而没有灵魂和道德。孔子要求君子必须有思想,有灵魂,有道德。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即启民智,立民德。

孔子开启民智,却被不肖子孙颠倒黑白,恶意诋毁。

提倡愚民的,是法家。

商鞅有曰:“民愚则易治”,“民愚,则君以智而王”,“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

韩非又将这一分糟粕放大了十倍——“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书”,“民不越乡而交,贵贱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在法家看来,愚民是比刑法更重要的奴役人民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国有十善,上无使战”,和“儒以文乱法。”使人民成为“有目不以私视,有口不以私言,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原创乙族没有读过一本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一无所知。就疯狂地诋毁优秀的传统文化。此类人渣不配为人。

此类人要么是慕洋犬。要么是被法家思想洗脑的愚民。

民智未开,中华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其他网友回答:

还是毛主席说的好:“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我们尊敬,纪念,值得研究,因为他的思想实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这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但他的那套理论是不行的,忽悠老百姓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孔子的为政理论,显然将自己摘出来,放在道德上帝上了,管理阶层了。

孔子讲:和为贵。引起矛盾,处理不了,和的起来吗?

毛主席还说,中国没有一个真正能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不象西方。西方有上帝,中国思想家太多,各种派别都有。在中国,大家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家人有病了,生不下孩子就想神来了,孩子生下来病好了,早把她忘了。

其实,我们应该学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思想,做事实事求是,孔夫子这一套,虽然话都很好听,拿出哪一句话你也不能说他错,但他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很片面。

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套挺有意思:墨家架设水车,砌灶铸锅,生火做饭;兵家披坚执锐,血透重甲,据敌于国门之外、伤痕累累;道家劝人从善,恬淡寡欲,顺应四时,安心种田;法家等饭做好了,口中吹哨,令人排队领饭,前后飞跑尽职尽责;这时候儒家干干净净,白白嫩嫩,斯斯文文登场,说:等一下,我给大家讲一下仁的道理。然后顺势抄起饭勺,就把打饭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所以,毛主席反孔反儒的理论是对的,历朝历代的王公国戚个个都在打儒家和孔子的“仁义道德”旗号,而真正为民谋福利和与民同甘共苦者,少之又少。就是这样,在封建社会竟被捧为“圣人”,那些读了点“圣人”书籍的学子们,竟可以摇头晃脑,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如今我们国家发展进入平稳,更加适用于我们的是自然科学的知识,法制来约束大家公平竞争。

但所有文化的前提都是以爱这个国家为前提,愿意为之努力奋斗为榜样。

儒学不是民主,孔子的理论,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学这个就那个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一句话,是个文字游戏啊!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如结合上文来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么看就简单了,不管如何断句,永远离不开礼乐的束缚,愚民的套路。所谓【礼】就是某些人代言天志而定下来的套路。天人合一?何德何能?天地之志在民,只有百姓共同的标准才是天志。一切法律和行为标准要以百姓为最高订立者。而【乐】不是现在的艺术类音乐。是【礼之所及乐必从之】是规范百姓步伐的进行曲。

后世儒生为了洗白他们的先圣,习惯于把经书中的某些段落词句单独拿出来展示,但终归改变不了儒家效忠君王干涉百姓的忠君愚民主张。

(这是我之前的文章,复制过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古字的多音与多意,今人不知,也不必多疑曲解。就是按现代理解,也没多少毛病。像有些重大决策、乃致军事行动,都需要保密。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如若让修陈仓的士兵都知道宣扬出去,怎生得了?就现代的军事密秘、战时的奇谋胜敌,也要保密,有时看似搞了些劳民伤财的傻事,但却从别一方面赚取了更大利益和胜利,这些就应该只有上层知道,甚至只有决策人一人知道,等事后才告诉下属,像过去抗日战争时,如把指示下达团级知道,营级就不知道,团长老婆都不能知道,这是铁的纪律!

生活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政党,都有不可公开地战略决策,这是铁的事实,有些事,人不可越级越格地知道一切,能做好个人份内的事就不错了。只要一个好领导从内心让人民过好日子,就足够了。

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生活,把每一个人的劳动贡献加起来,就是—个强大的团体,每个国家是个团体,在这之间,又有联合互助,又有勾心斗角,甚至是你死我活地战争,这就要求有自己的智慧仁德之君,又有顺从善良之民,才能天下昌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几十年前刚建国之际,经多年战争,国家一穷二白,人们就是喊着“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话”的口号,干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人之理解程度不同,那就有待慢慢觉悟了就会明白。仅个人愚见,勿喷。

谢邀!

标签: 孔子 这句话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