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头条平台老师的邀答,感谢师友们互相交流学习。下面我来就“写作时十年磨一剑,每个人是否都能功到自然成?”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我认为,“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这是一条颠覆不了的真理。其中的“十年”并不一定就是整整十年的时间,也许三年五载,也许是二、三十年,甚至是一生一世一辈子。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付出的多少,还与一个人的先天禀赋的高低有关。就拿教育教学来说,同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在同一位老师的教导下,有的学生很快就把所学知识掌握了,有的就用时间多一点,还有的学生就连一点也没学到,这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的对象所取得的成功大小差别还是很大的,这就与一个人的先天禀赋的高低关系还很大的。
话又说回来,先天禀赋高的人就一定有大的成就吗?也不一定!有句名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就是告诉我们,既要有高的先天禀赋,又要有坚韧不拔的志向,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会功到自然成的!
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不管成就大小,总会有的。
其他网友回答:写作需要灵感,你必须有这个先天优势,在文字语音的组织能力上,能写出上一句,下一句不用思考马上能跟,所以这些先天优势要长于不喜欢写作的人,不喜欢写作的人往往写了上一句,下句就无从下笔,这于读书多少没多大关系,象农民作家高玉宝他文化就不高,但是他能成为农民作家,和他的灵感是分不开的,因此不喜欢写作的人,要经常查阅写作方面的书籍,十年磨一剑不是梦。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这个观点只能说是相对的,个体不同,经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其他网友回答:明年将是我写作的第十年。
现在的我出了两本书,拥有几十万的读者粉丝,但我想,我依旧无法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因为问题中的几个要素之间,并没有直接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
相较于“天资平平”、“笔耕不辍”、“十年”、“好结果”,我更愿意将它们换成“方式方法”、“底层逻辑”、“刻意练习”和“将写作变为生活日常”。
写作不同于其他的技能,它的准入门槛在如今变得越来越低。过去提到写作,你能想到的是普通人无法触及的文豪,作家在人们心里往往是天赋异禀的存在,而出书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不敢想象的事。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自媒体的发展,写作这项技能开始了“去中心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写作,还能写得很好,被无数的人浏览阅读。
同时,写作的定义也不同于从前了。从前“写作”通常代表“作家”这一职业,但现在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处处都需要写作。写报告、请假条、复盘总结......这些考验的都是一个人的写作能力。
写作,变成了人人都需要具备的一项核心技能。
因此,学习写作,现在我们关注的不是天赋,不是时间的堆砌和单纯的坚持,我们看的是方式方法、底层逻辑和刻意练习。明白这些,练习写作的过程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接下来我来分别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学习写作需要方式方法,必须是公开且获得反馈的。
我刚开始写作的几年,文章主要都发在QQ空间里或手写在笔记本上,那时的我并没有想太多,单纯是喜欢用文字表达想法时纯碎的快乐。
直到读研期间,我开始大量系统地在互联网上输出文章,渐渐收获了一批读者,他们给我了很多鼓励,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而这些陌生人的善意,都是促使我不断写下去的动力。
那时的我开始明白,写作不能闭门造车,埋头苦写。既然它是与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工具,就必须要公开来寻求反馈。这样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动力,同时还能帮助自己不断修改进步。
其次,学习写作需要转变思维,掌握底层逻辑。
之前有很多人拿着文章来找我说,学长,为什么我的文章没有人看,阅读量这么低,我觉得我写得挺好。
我拿来一看就清楚了,他们的文章都是散文或随笔式。我并不是说散文和随笔不好,我是学文学的,之前也很喜欢写散文。假如你自得其乐,我觉得也挺好,但如果你想要在自媒体平台追求阅读量、粉丝或其他东西,这样的文体在新媒体写作的浪潮中便很难站稳。
所以,适当地转变思维,弄清当前新媒体写作的底层逻辑,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避免很多人陷入误区,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放弃。
最后,学习写作需要刻意练习,它是一个长久战。
写作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它一定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是一个长久战,需要多看、多练。
我写了这么多年之后,写作于我而言已经不止于一项技能,它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每天读书写作,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是我的普通日常。这样的生活,令我舒服、幸福。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
如果你真的想学写作,那就从今天开始动起来吧,哪怕是从最简单的随笔练起。纠结写作十年究竟会怎样,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九年前,我根本猜不到现在会是什么样。
我们先好好坚持写上一个月,好吗?
写作是知识和实践的积累,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是好好的诠释。
其他网友回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保障你的,没有人敢保障你,10年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在中国社会上没有听说过,奋斗了10年还没有成为一个作家的人。艰辛的奋斗了写作了10年,是一定有成果的,我敢肯定这样说。至少能够达到省一级作家的水平。虽然我们中国社会现在在文坛上很乱,没有人很难出头,文人圈子的文化。但是10年的艰辛写作,也能让你的水平达到省一级作家的。你的作品就在那里,水平就在那里,也是问心无愧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不确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般幸运!写作,除了辛苦的坚持,还要不断接受各类知识,经验的充实领悟,写作出特别接地气,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最重要的是还需要一些有影响力媒体平台的推广、传播,你才能成功。
写作成功,需要时间。
首先是长期的练习,其次是长期的写作修改。
伟大的曹雪芹,写《红楼梦》还“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呢。
那是不是只要拿时间去堆,写作就能成功呢?
不是。
首先,你得有天赋。
不仅写作,同样十年,有的人成了书法家,有的人不得要领,有的人表演明星,有的人始终龙套……,排除机遇,基因非常重要。
文学的基因,即生来细心,敏感,感情丰富,思考深入,富于想象。
这些能力,可以借后天的阅读加强或弥补,但你须是个天生热爱阅读而不是提到阅读就头痛的人。
同一件事,有的人能讲得生动形象,有的人却讲得概念空洞;有的人讲得感慨万端,有的人讲得无动于衷;有的人讲得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讲得就事论事。
这里面,基因、教养环境、学习都在起作用,但基因是前提。
其次,你得有丰富的生活积累——直接的体验和间接的观察见闻。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现实比文学更复杂更深刻,所以生活积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生活积累,即使读很多书,写出来的,也是脱离生活的学生腔。
最糟糕的是胡编乱造没话找话。
而曹雪芹的一本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丰富深厚包罗万象的文化——他毕生的生活积累他的血泪人生。
最后,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作家连自己都不可以重复。
同样是十年,有的人可能永远在模仿练习而毫无独立创造,而有的人在呕心沥血戛戛独造。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所以写出的,是一本亘古未有的书。
诗圣杜甫尚且“语不惊人死不休”,现成的、模仿的、平庸的都是不能称为创作的。
因为完美的独创,杜甫成为后世诗人们学习的典范。
拿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说事,是不是把写作抬得太高?
不是,因为题主提出的是“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而且说的是“每个人”。
大学中文系尚且从来不能培养作家,何况只是一个时间的付出一个人的摸索。
不管理论还是时间,都不能解决写作成才的根本问题,你首先得有深刻丰富的生活积累,得对这个世界有话要说,而且要说得精彩精辟,这首先要从社会这所“我的大学”开始,有话非说不可,而且用的是生活里带露的水灵灵的语言而不是什么“高级”的形容词,写作就成功了。
我身边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止“十年”,他是几十年。他一直做着文学梦,但他一会儿现实主义,一会儿浪漫主义,一会儿现代派,全是些当时时新的名词术语,对于生活,却采取逃避和精明狡诈的态度,如鱼得水地吃大锅饭和玩耍着吃社保加起来几十年,同时写作几十年,到现在小说还是对反包办婚姻时代小说的模仿,诗歌就是空洞无物的豪言壮语。
他不是“字字看来皆是血”,他是字字看来皆模仿,最后落得个假大空。
但他生活很滋润,闲来无事高谈阔论。
其他网友回答:功到自然成,功不到百年也难成。
其他网友回答: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这是肯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吗!但不等于你就有好作品,也不能说好作品一定要用时间去打魔,只要是合呼客观,逻辑,正确的,事实求是的大众作品大体上可称为好作品。而一味地修饰,塑造,想象甚至浮夸捏造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当然这还要看各人的品尝口味啦!学海无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好的尺寸很难界定。
威海链 » 写作时十年磨一剑,是否每个人都能功到自然成?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