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查:人为什么想了解历史?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人想了解历史,各人的出发点是不相同的。有人凭着兴趣爱好,有人想从中懂得社会的发展历程,还有人想“以史为鉴”。

凭着兴趣爱好读历史,只是在猎奇,当兴趣的热度降低后,再也坚持不下去。再说,猎奇心态得不到满足或兴趣爱好转移后,对历史的了解就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了。

想从中懂得社会发展历程的人,往往是学者或研究人员。这不但要有兴趣,更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懂得社会发展历程,从中得出历史经验,告戒后人,少犯前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以史为鉴”者往往就是从政人员。历史的车轮在前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似之处。从政者如果熟读历史,确实可以少犯很多错误。

只可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历史经验永远都是经验,只是一纸文字,重覆的错误总是一再在历史上出现,并将永远重覆!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每个人读史的目的都不一样。

往大处说这是帝王学的一部分,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核心在于历代的典制;往小处说这是一种兴趣爱好。细说的话,有人把它当故事、当段子、当谈资,有人把它当研究文物的辅助工具,有人靠它探索历代先贤的足迹……

那我来说吧,我喜欢历史是喜欢研究人性。看一个历史事件,不喜欢研究它的历史意义,甚至连起止年代都不一定能记得住。

只是在思考主人公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什么目的来做这件事,别人又是出于什么心理、什么目的来应对这件事。

举例来说吧:

唐太宗为什么要搞玄武门之变?他是出于自保,还是手足间有深仇大恨?亦或是皇位的诱惑真就那么大?那建成元吉有没有针对世民?出于什么目的?事件发生后李渊用什么心情来面对自己这个儿子?有没有想过惩罚世民?又是出于什么心理没有实施?是实力不允许,还是心里不忍?

当然,我读到的人性,只是参照我的阅历得来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理解也变得不一样了,就不说出来困扰大家了。

这就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我喜欢琢磨人性~

我是疯言,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我。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有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承,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因此,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文化形成是时间的积淀。因此了解历史文化,对分析当代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分析历史成因,能够得出对未来的判断,这点尤为重要!

举个例子,中国如果房子不限购,会不会导致房价激增,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分析清楚!

在海外你会发现,如果一个别墅的房前屋后种上了蔬菜,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这一定是华人家庭,这是因为,中华民族5000年传承的农耕文化,已经深刻的印在了整个民族的基因里,这点无论你身处何地都无法改变。

所以折射到国内的房价问题,就可以显而易见的分析出来,如果中国放松限购政策,那么,中国房价必然会快速上涨,因为中国人5000年以来所以历史变革的本质,都离不开土地二字。

土地两个字,对中国人来说,是永远不会嫌多的,因此,抑制房价必须通过限购这种政策来引导房价的合理性!

通个这个例子,给您分析一下,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趣味性,浅读历史,是为了丰富知识,了解故事,深度了解历史,就会解答很多深刻的问题,越是深度了解历史,越是喜爱和研究即使。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浅薄见地。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有句话吗“以史为鉴”,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个人,历史虽然是代表过去。但从过去可以学到很多也可以吸取很多教训,了解历史才可以更好的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们的意识中,对“历史”的认知,往往就是帝王将相或者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些历史事件的记录等等之类的。代表作比如《史记》《汉书》这些,单纯的记事,至于能品出什么,就看自己领悟了;

层次再高一点的,就是“以史为镜”“读史明智”这类的。代表作如《资治通鉴》和《智囊全集》,不但给你讲故事,还带上点评和分析。



其实这些说法都对,但这都不是“历史”的真正本意。

要了解“历史”的本意,得想明白什么是“历”,什么是“史”。

“历”是天文星象观测记录并制定历法

光从字面上看,“历”排在“史”的前面,也可见其重要性。为什么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这都是亘古不变的。在远古时期,华夏大地进入农耕社会后,要靠种植农作物吃饭。我们都知道,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也就是种植农作物靠根据气候的变化,对应气候就种植相应的作物。该种小麦的季节去种玉米,那肯定吃不上饭啊!

所以,观测气候变化就很重要。

于是,古人是通过仰观天文星象、俯察地理形势,记录气候和地理的变化,并根据观测的结果,总结出经验,制定成天文历法,来指导农作物生产种植。二十四节气也是这么来的。

这是“历”的本意。

在古代,君王的首要人物就是让子民们吃得上饭,因此,天文历法掌握在君王手里。谁掌握着天文历法,谁就能成为头头儿。那时候的君王,都是精通天道的。



天道当然不止天文历法一方面,还有天道规律。君王根据天道来治理天下,人难免会犯错,于是君王设置了一个职位,就是史官,把君王治理的得失经验记录下来,既给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又为后来的君王提供借鉴。

这是“史”的本意。

可见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管理,中国文化也是以人为本。你要是认真的去读读古圣之书,那些所谓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真的是在中国古籍中早就有了,甚至只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些皮毛利用而已。

可惜今人弃之不用而拾人牙惠。毛主席早就说过,我们要学只学外国的近代先进工业和科技就行了,其它不用学。

其他网友回答:

少荃经史屋,不一样的读史角度。

什么是历史?

对“历史”一词的解释,最让少荃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为解决问题而不断创造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历史。”(真乃神来之笔)这样的总结,其实是对崇尚“务实主义”的历史爱好者一种内在学习动力的诠释


历史就是永远地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人类,

因生存繁衍的需要而采取了群居生活;

因生存资源的稀少而形成社会化分工;

因社会化分工而导致了不平等的产生;

因不平等的固化而逐渐形成阶级;

因阶级的产生而形成了政治;

因政治的稳定而形成了社会制度和观念道德;

因社会制度和观念道德而形成了封建君王;

因封建制度的“稳步运行”而加剧不平等;

因不平等的加深而激发了“犯上作乱”的革命;

因社会革命的危机而形成了管理;

因管理的体系化而形成了官僚;

因官僚的“松”与“合”而形成了君臣制衡;

因君臣制衡而形成了政治风云;

因政治风云而影响了封建王朝的兴衰;

因王朝的兴衰而产生对历史的反思;

因反思而逐渐规避历史中的问题;

因规避问题而产生了新的解决方案;

因新解决方案在时间的沉淀下会逐渐显露弊端;

因弊端的“总存在”而编写史书告诫后人;

因史书的传承而让后世更加长久;

因后世的长久才能让国家兴旺发达。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与可借鉴操作性。

科技,只是生产力;

历史,才是人类社会系统核心所留下的痕迹。

因为有了过去的痕迹,

所以才有预判的未来。

其他网友回答:

了解历史,即是了解曾经走过的道路,特别是那些歧途,知古鉴今,以免重蹈故辙。直白地说,就是可以拒绝蠢猪似的愚蠢。了解历史的人,一般头脑清醒目光明亮,可以正确判断可以透视真伪。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是就是男人的八卦,男人的肥皂剧。


人有求知欲,人也有崇拜和投射的欲望。普通人喜欢看电视剧,喜欢八卦三姑六婆的琐事,是满足其求知欲的表现;有人崇拜明星偶像,或者幻想偶像宠爱自己,就是满足其崇拜和投射的欲望。


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三姑六婆的琐事,也不是每个人都对长腿欧巴有兴趣,所以,一部分男人,在历史中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探究一朝的兴起,思索一国的衰亡,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有人满足了求知欲。


追思伟大的先贤,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安慰自己,有人满足了自己的崇拜欲望和投射欲望。


历史有没有用?有用,也没用,有“无用之用”。人为什么想了解历史?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看历史,就像电视迷看电视剧,像游戏迷玩游戏,是一种消遣娱乐而已。只不过,这种娱乐在旁人看来没有那么花里胡哨,没有那么五光十色(哪怕它其实异常精彩),所以喜欢的人不多,愿意深入的人更少,在别人眼中也显得很“闷”,很“独特”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个民族,它的前世今生,总是伴随着发生的事情在前行,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我们今后的事情有个启发,哪些事情做对了?哪些事情做的不妥当?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一个指导和借鉴,简而言之,就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尽量少犯前人的错误。这就叫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看看我们的汉唐盛世,再看看满清末年的衰败,再看看日本侵华,我们是如何从二战中翻身解放获得到民族的独立!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让自己不断强大,才不会被其他民族欺负!今天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除了胜利,我们别无路可走!我们只有打败西方对我们的经济压迫,才能浴火重生。

标签: 历史 弄清楚 着迷 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