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德经》目前全球销量第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传承不断的核心思想。
但是道德经揭示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相互运作的发展总规律,确切讲与所有事理息息相关,但从德的角度出发,违背道德的事理就不在道德经当中,世界永恒不变的是真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凡事没有一定,所以不敢把话说满,就如世间有物质就有反物质一样,不敢妄言。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历代都有众多人学习、研究、探求《道德经》,还出现了许多大家,但对《道德经》价值、作用、意义等,很多人还是不能很深入的理解,或者理解偏颇,也才有今天这个问题的讨论。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道德经》里到底说了什么?
《道德经》涉及的内容确实很广泛,但最核心的有三个方面:一、对具体社会、对人的认识、评判、指引等;二:哲学观点(为了说起来方便,我们用哲学这个西方文化的词),哲学观点是老子社会思想的来源;三、修炼经验的总结。
其实,再深入推究一下,老子哲学观点的产生,是他修炼的一个结果,或者说,老子通过修炼看清楚了宇宙的本源,提出了“道”的理论(老子之前有道的提法,但没有文字和理论留下来),提出了道派生的哲学观点。就世界文明史来衡量,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最接近宇宙本质的,最能揭示宇宙间事物之理的哲学思想。
新近“黑洞”照片的面世,再一次证明老子“宇宙生成模式”的正确。老子在定态中看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说宇宙原来没有,“道”生了气,先天一炁,然后气分阴阳,再然后有“三”,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的物质,五种属性的物质千变万化,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丰富多彩。
宇宙诞生于气,这已被当代核物理学、天文学证实。大家一定会问:老子是怎么得到这些的呢?内求!以自身的小宇宙,体察天体这个大宇宙,因为两者同源同质,同一生成程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他是这样求得的。
宇宙的本源找到了,万事万物的存在之理、演化规律就搞清楚了。老先生在两千五年前送给了我们一把钥匙,能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
剩下的,是我们怎样用好这把钥匙的,来打开我们自己的蒙昧,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把老子的《道德经》神化到如此地步的人,究竟想干什么?是要罢黜百家,独尊道家么?既然法家如此伟大,怎么被儒家打得一败涂地?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儒家学说,只对当时的历史社会起着稳定社会的进步的作用,也已不适合历史时代发展的需要。"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当今社会,毛泽东思想才是我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先进的理论思想,是被我国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对于老子的《道德经》不必过于解读,不必过于拔高而神化了,他也是人,也有其阶级局限性,他的思想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其他网友回答:事出有因,果然精!只是俗人难悟懂,万家评论万家理,有字就在无字中。老子说尽神人话,明话暗藏万理通,人生易老病夭折,明外生命真功程。
解尽天下所有事理,并不只是少数人的期望。
研究《周易》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周易》能够言尽宇宙所有事理;研究《老子》的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老子》能够言尽宇宙所有整理。
不管是《周易》还是《老子》都不可能言尽天下的所有事理,更别说宇宙间的所有事理。
因此,那些希望只需要读了《老子》、《周易》其中任何一本书之后,就不用再去读其他书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那么,《老子》又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
一个人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谈论其他问题。因此,活着,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问题。《老子》要帮助我们解决的,就是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名与利都只是为活下去服务的,只要能够活下去,既不要去管名也不要去管利。如果做不到这一步,把《老子》倒背如流也没有任何意义。
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再去谈论知识与追求。“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其他网友回答: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以短短5000言,让后人感觉到意犹未尽的传世经典,被人称之为中国哲学的鼻祖,而且老子也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哲学家,其中蕴含的道理更是深刻而又广泛。
很多人觉得《道德经》这本书把天下所有事理都说尽了,那么我们认可这个问题吗?我觉得换一个角度去评论《道德经》更加贴切,那就是《道德经》写的不是天下所有的事理,而是所有事理的起源。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好像一棵树,《道德经》所写的思想在于树根,是在土下面埋藏的一个根源部位,而天下所有的事情和现象是枝末和树叶,也就是本源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比如《道德经》的核心智慧是“无为”,所谓无为就是不以主观妄念施为。
因为人生的很多灾祸和问题就是因为自己主观妄为而导致的,比如说人生的因欲望而是生的妄念太重,那么就会有一些言行不符合规律,当一个人肆意妄为的时候,就会产生灾祸和问题。
人生的很多现象都是如此,比如说一个人没有到达某一个层次,德行和学问都没有积累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就过分贪图外在的名利,甚至通过不法的手段来得到自己所企图的名利,那么在他肆意妄为的过程中,必然违背道德和法律,灾祸也由此产生,伤害别人的动作也由此出现。
《道德经》中说:甚爱必大废,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就是说:过分珍惜必定会造成大量耗费,丰厚货藏必定会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只有知道满足才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所以能够长久的生存。
《道德经》的智慧就是让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看到每一个人心生妄念的根源所在,并且让我们摆正自己的心态,去修正自己的认知,以更合理更适度的状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就好像一棵树一样,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树根照料好了,那么展现出来的枝叶就是健康的,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是合乎规律的。
如果树根腐烂,吸入的都是有毒素的养分,那么枝叶必然出现问题,而《道德经》的智慧就是能够在根源处修正自我。
《道德经》从道的角度出发,讲述的是生成天地万物的一个原始,从天地自然的角度,讲述了万物的形成和万物的存在状态,以及万物应该秉持的道理。
我们了解这一切之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道德经》把所有的事理都说尽了,原因就是因为它解决的是事理的根源。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把天下所有事理都言尽了?
不会吧?
要在过去,首先儒家弟子们就不同意。
南宋林駧所著《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载:“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其《注》说:“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这大约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法的出处——半部《论语》,要比《老子》的五千言厉害多了。
再说,释教弟子大概也不会同意。晋末高僧道生云:“返迷归极,归极得本。”这需要皈依佛门才可如愿。
进一步说,现在的很多学生以很可能不同意。学数学的说,五千言能让我高数不挂科么?学物理的说,《老子》能解释相对论公式么?学化学的说,读了这部书,该上分子化学的课还得上呀?现在国内外的医生说,五千言也好五万言也好,都代替不了对病毒的研究……。
所以,一部书可以言尽天下事理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西汉刘歆将其中有影响的,概括为“九流十家”。
但也在西汉,董仲舒谏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设五经博士。从那以后,历代帝王,基本上是把儒学越抬越高。
当然,也有例外,唐朝开国皇帝姓李,称老子是其祖先,崇奉道教,儒学和佛教都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
严格来说,汉以后的各朝,大致上是外儒内法,间崇道教和佛教。
这就是中国两千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史实。
这样的意识形态,对于维护维持各代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思想的创新、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阻碍作用。
清乾隆年间,皇帝敕令编辑《四库全书》。担任执行主编的纪晓岚说:“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
编辑《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浩大的文化工程,功不可没。
但是,纪晓岚的这段话,即代表了满清帝王对传统文化和世界形势的认识,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主流知识阶层的思想高度和眼界。
这个时候,是18世纪的后半叶。
当时,中国以外的世界,正兴起着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由此引起的政治革命。
仅就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来说,二者相互促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蒸汽机为工业机械化提供了全新动力,使蒸汽机车和铁路成为现实;珍妮纺纱机把纺织劳动生产率一下提高数十上百倍;蒸汽机和纺织机械的发明,又大大促进了钢铁业和煤炭生产;交通业和通讯业也由此突飞猛进,1866年,大约正是纪晓岚写下前面那段话的时候,横越大西洋的电缆铺设成功了。科学也大踏步前进。仅就当时的化学来说,就在煤里,提炼了煤焦油;在煤焦油里发现了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化学制品、烈性炸药、香橙花精和数百种燃料。
可中国当时最高统治者和他的众多谋士们,还在关起门来自得其乐。
中国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在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也就是16世纪初开始,特别是17、18世纪落伍了。
悲载!惜哉!
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想上因循守旧,抱着老祖宗的思想遗产津津乐道,不思改革进取。
其实,先秦诸子的学说里,就不乏变法革新的思想。但统治者总会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天不变,道亦不变”,专门从“百花园里”挑拣那些适用的奉为圭臬,识了字的,只能读“四书五经”;想当官的,也必须会做八股;凡主张有所创新的,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以上种种,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惯性。
上世纪初爆发的新文化运动,恰恰就是要打破这种阻碍中国发展的“惯性”。
没有思想上的解放,也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前进。上世纪70年代末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不然,何以会有4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老子》一书,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这是其极其宝贵之处。但是从其社会治理思想来说,又主张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去。
老子的“物化”学说,只讲到了物极必反,相互转化的层面,远不如庄子的“物化-自化”所包含的发展思想深刻。
现在好像很实行讲“国学”,但钱穆先生早就认为,“国学”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还有一些观点似乎认为,或者《老子》,或者《易经》,或者其他的什么古代典籍,已经穷尽了史上的所有学问。
这样的认识,和纪晓岚的说法,有多大区别呢?
最关键的是,真的能靠一两部几千年前的古书,就可以让中国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么?
其他网友回答:毛主席曾说过,古文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毛主席读书破万卷,浩如烟海,结合时空……,客观实际,胸含其中佛儒道知识,及国内国际有关知识,等等!由表及里,去伪成真!
其他网友回答:我不认同。
但是如果改成: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把人间的大事理都说透了,就差不多了。
人间事理千变万化,岂止千万,更不是五千字能够说透的,尤其是具体的小事儿上,有的甚至无理可讲,例如家务事,清官难断家务事,找《道德经》出来也怕无能为力。
《道德经》讲的是人间大道,更恰当些。
其他网友回答:很多人愿意神化《道德经》,但却不知道《道德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提到《道德经》,读没读过、了解不了解的人都会说是一本哲学著作,是中国朴素主义哲学的起源,一切抬高、溢美的词汇纷纷出现,其实有点荒谬。哲学思想固然有,只是副产品而已。
老子作为春秋乱世时期的人,是诸子百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那道家是做什么的?和儒家、法家、墨家一样,也是出来救世的。面对礼崩乐坏、群雄分立的社会,他们都提出自己的统一天下的想法。道家也不例外。
那么,还认为《道德经》是讲述那种玄之又玄的哲理吗?并不是,它和《论语》、《韩非子》等一样,是讲述如何结束乱世、治国理政的著作。我们来看它第八十章的内容: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至治之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些明显是社会治理的方法,无关哲理。
一本探讨社会治理的书籍说尽世间一切道理,可能吗?
显然不可能。其主观意愿就不在讲那些玄之又玄的哲理,又怎么可能用5000字说明白呢?
说实话,这本书和其他诸子百家的风格确实不太一样,于是就被后世的人关注、研究。元代就曾经有说法,《道德经》注本有三千余家。就是现在流传至今的还有一千余本。
这里面有学者一类的,如王弼注解的,也有道士的解读,如吕洞宾、黄元吉一类的。越说越玄,其实很多都是扯了老子这一张虎皮,来讲述自己的理解。道家和道家没太大关系,只是思想有些交集,硬贴上去而已,两者时间产生差得远。
后世对它的注解越来越多,汇集起来,就显得《道德经》表述的哲理越来越深奥,其实这是几千年下来不同时代的人共同的思想聚合。老子自己也未必想得到,自己的书还能被这么解释。
威海链 » 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把天下所有事理都言尽了,你认同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