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为什么反而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儒家过多的是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麻弊和奴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一个单位中,有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中,并不一定比拍马的吃香。道与儒也是同样的道理,道可把国家治理得好,而儒可让民听话。一个君主,心并一定是“公”的、为全民大众的,因此对于他、他们来说听话更重要。法同道一样,秦国弱时,面临着灭亡的危机,这时强国成为一切事情的核心,重用了变法、废除儒家,但看看商鞅的下场,就知道了强国与顺应权贵人的利益是二回事。

慈禧太后也希望国家强大,也支持建设海军,但实际做起来,在她心中,建园子比发展海军更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道教讲究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儒家讲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哲学关系; 封建社会恰恰需要这种思想礼法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固而统治者必然推崇儒家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有句总结: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

在古代的几个强盛时代,都是遵从道家思想治国,为什么道家能够让国家强盛???因为道家信奉倡导无为而治,这就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积极性和潜力,所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可是,为什么道家没得到尊崇,道家思想没有成为主流,这就值得细细琢磨品味了!原因你懂得!

儒家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三纲五常。你可以想想,谁最喜欢??

这三纲五常真是一项伟大的思想发明,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小子,你不是有血气吗??我不出手,让你爸爸把你从小治的服服帖帖,唯命是从,如果你不听你爸爸的,逆子、不孝子的名声可能让你一生难抬头!所以呢,还没成年,你已经被调教的如同一只小绵羊!这多好,太有智慧了,借他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天底下那有比这更省时省力省心的事!

有人问,做爸爸的为什么就也心甘情愿的把孩子训成小绵羊啊!

你想想,爸爸当年被他爸爸也是这样管教的,从小那个压抑啊,各种挣扎啊,各种不服气啊!可是最后还是老实了!乖乖活了几十年,这次喜当爹啦,心中被压抑的权力欲和自我都释放出来了,终于在自己儿女面前可以做回当家人了,以前做别人儿子得听老子的,不顺心啊,这回苦日子到头了,可以当家了,可以让别人顺从自己了,你说心中多得劲儿!你听话,你爹就开心,你不听话,怎么办,气死老爹了,棍棒伺候!所以,中国古代,很多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且,很多人忘了自己当年挨棍棒的痛苦,又把棍棒狠狠的打在下一代的身上!

看出来了吧,人性有多自私,即使你爹妈也不例外!

用棍棒打你是为什么啊??

为了培养孝子!

孝敬谁啊??

当然是我啦!

棍棒打着疼不疼啊!!

不顺我的心,往死里打,管你疼不疼!

而儒家之所以被尊崇,就是一些人看透了人性,看透了人性的自私,利用人性的弱点,巧妙的让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奇妙的是,一些人,心甘情愿、发自肺腑的愿意拿着棍棒,一代又一代的把后代打成孝子!

其他网友回答:

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儒家崛起的原因。

一是刘邦态度的转变。刘邦建国以后,朝会没有秩序,叔孙通制定了礼仪,朝会井然有序。刘邦感慨,今日才感君王之贵也。开始认同儒家,并亲自去曲阜拜祭孔子,加封孔子后裔为候,世袭罔替。

二是汉初推行黄老之学,为儒家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是黄老学说带来的弊端,造成匈奴外患不止,国内诸侯坐大。无为而治已不适合当时的形势。

四儒家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陆贾对刘邦说,您马上得天下,难道还要马上治天下吗?叔孙通对刘邦说,儒家不能进取,但可以守成。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创立了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反对分封,提倡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所以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两千年的思想统治地位。互粉关注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一部分不同。儒教光说伦理,温、良、恭、俭让,没有半丝点的变革现实,推动历史车轮向前迈进的精神,也即斗争反抗的精,正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于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获之如至宝!什么正统思想,都是统治阶级说了算,政策法规也好,办学教育也好,都是捧行儒教。连小学生天天起来都要拜孔子!我认为道教不同,不单是养生修身,而是常说的道义,即匡扶正义,伸张正义,该出手时就出手,需下山时就下山,并讲究道法,谋或攻,有反抗精神,但到了统治者那里,特别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人墨客也就把它贬值了!什么得道成仙,什么名堂都有,这完全是虚谈!后来又有了佛教,这东西很接近于儒教,不过多一个呵尔佗佛罢了,这样一来更加混淆视听,模凌两可!好也是坏,坏也是好,好好坏坏,坏坏好好,乱七八糟!因此道教与之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我们的儒教却与之亲如夫妻,狼狈为奸,一直都在愚弄着人们的灵魂,把国人搞得神魂颠倒,直至今天,一些人还在愚味中,好像还未清醒过来!那只好仿效古人的做法,佛教徒为了打击道教,就出了一本巜封神演义》,道教徒为了打击佛教,就出了一本巜西游记》好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说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这个实在是有些误会。

虽然《道德经》算是对王治天下的一些建言,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浪淘沙,各种思潮不断试验的结果下,只有法家真正起到了强国并一统天下的作用。不过也由于法家过于严酷,导致暴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乱。

所以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吸取了暴秦速亡的经验,选取了老子部分思想作为治国向导,即“无为而治”,让天下百姓修生养息,国力迅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是为“文景之治”。而这一指导思想,取法老子,更扯上黄帝这个远古偶像,称为“黄老之学”。

很多人认为“黄老之学”就是老子的道家学派,所以才会有道家治国的说法。

到底什么是“黄老之学”?

我们知道,先秦百家以老子道家为尊,花开百枝,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在那个思潮澎湃的时代里,各种学说都在探讨国家、王权、人民之间的关系,提出各自的治理国家的办法。

这其中,老子对旧制度是完全失望的,批判甚至放弃努力;儒家则希望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维护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墨家与儒家针锋相对,反对宗族礼法的“血统政治”;法家则主张制度管理,忽略对人性和人情的关怀,严酷无情。

这些学说各有闪光点,同时各自的思想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战国中期,以齐国学者为主的稷下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和探讨。这种理念整理成文,就是稷下学派的《管子》。

稷下学派的思想,就是“黄老之学”。老子是思想主流,黄帝不过是扯来作大旗的虎皮。

“黄老之学”和道家学说有何异同?

其实“黄老之学”只是以老子思想作为指导,来对前期各种思想流派的缺陷来进行纠正,特别是针对法家。因为老子、儒家、墨家都没有进入政治决策高层,法家作为制度管理流派,在各个国家已经取得非凡成果,只是太过严苛,不适合拿到台面上来讲。

老子的《道德经》,到底是“道经”在前,还是“德经”在前?这其中涉及道家内部流派之争。

“道经”在前的学派,注重老子的哲学思想,被视为老子道学的真传,比如庄子;“德经”在前的学派,则注重老子思想的实用部分,这一学派后来发展为法家。

“黄老之学”正是用老子思想来对“德经”部分发展出来的法家进行纠偏,已达到一种完美的国家、君主、人民之间的平衡。他们提出“道法”的概念,其政治逻辑是,只有符合“道”的“法”,才是合理的法。也就是说,一切“法”必须符合“道”。这很明显就是对法家的过于严酷的“暴政”进行柔和变通。

这种思想是非常先进的。即使在现代政治理念里,法律法规也必须以人性为参照,是人性的制度化体现。

相对于老子以“无为”达到“无不为”和“有为”的状态,“黄老之学”则是通过“有为”和“无不为”来达到“无为”的状态。黄老之学的理想政治状态是“无为”。而“有为”、“无不为”是手段,具体下来就是各种“道法”。

所以,“黄老之学”实际上只是用老子思想改良的法家而已。

而强秦所遵循的暴力法家飞速成功后急速灭亡,正验证了稷下学派“黄老之学”的相对正确性。所以西汉建立之后,高层统治者采用了更为切合实际,更为温和的“黄老之学”作为建国初期的治国理论基础。

儒家如何上位?

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和信任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内斗,刘彻采用了经过董仲舒修改后的儒家学说作为政治理念。

实际上董仲舒搞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已经和先秦儒家相去甚远,这完全是挂着儒家的牌子,对皇权进行神化,对阶级地位进行尊卑划分,这是适合汉武帝当时的执政需求的。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上位,统治者放弃了“黄老之学”。

但这种放弃,只是一种政治姿态,骨子里依然延续着黄老学说。西汉就开始了“儒法并用”的手段,其本质是“儒表法里”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王朝的统治手段都是如此,口里说是“儒家”,其实手下做的都是“法家”。这两种学说流派一明一暗,一刚一柔,上下左右,自圆其说。

还要改良的“黄老之学”何用?

跟老子的“道家”又哪里有一分钱关系?

“儒家”也不过落了个名声罢了,还得被骂成“伪君子”。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儒家的奴才思想正好迎合每个朝代当权者对全国人民思想精神的统治,也就是从精神上控制,这是儒家思想极为落后的地方。我觉得我们当代人民精神思想应该主要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毛泽东思想的地方。


其他网友回答:

当权者需要的是奴才不是人才,用仁义道德绑架民众的思想,疯狂报复铲除异己,所以溜须拍马的人被重用,有才能的被排挤,

标签: 正统思想 儒家 封建社会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