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如何理解?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老子曰:“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出自老子《道德经·道经第三十四章》。

老子说:“明道之君能够被人尊崇而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始至终不妄自尊大而能虚静处下,所以才能为天下人所归附和拥护,而成就其君王的尊贵和伟大。

天地之大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地不只为自己生长而存在。天地无私的化育、繁荣万物。繁荣的万物又通过自身作用反过来改造天地。天地被万物不断更新,进而历久常新,所以长生。

圣人虽然是圣人,但总是置身于众人之后,综合全面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审慎的考虑矛盾的各个方面。所以当圣人抓住主要矛盾并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他总是得到众人的支持,所以他身先了。圣人考虑事情总是跳出自己所在的小范围,从更大的视角看待整个趋势,认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总是向着更长远更有利的方向做事,所以身存了。

很多人眼光短浅,急功近利,烦恼一生,忙碌一生,看似为自己和后人创造了大笔财富,其实却为人类文明无所贡献。我们倘若把“自生”升华,开始为公想,也许我们对人类文明就有点贡献,

也许我们成为不了伟大的圣人,但某个想法、灵感却是可以震惊世界启迪千年的。

一个人终生的成就是可以空前绝后的。但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让这些想法成就长生永存;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证明我们对人类是有点价值的。这种价值就好“故能成其大”。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提问,现在奉上我的一知半解。

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出自《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

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白话文: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春秋时期~老子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白话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个人见解

对于老子,也许没有孔子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老子很多思想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接触点,你也有类似的世界观,或者是人生观。

其中大家熟悉的老子的著作估计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作者出生年代是春秋时期,在那个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不同程度的碰撞着,各家的思想之间也是不会想让。

对于老子思想大家可以从《道德经》中了解到。

今天我们这句话是从《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一句话,意思就是对于有“道”的圣人来说,不会贪图贡献,就会成就大业,告诉我们在圣人思想中,“道”就是不贪图思想,现如今我们看到对于社会有贡献那些人,在自己心中也有自己的“道”,就会成就他们,让他们成就大业。

做事情不要想得到回报,如今国家对于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很多英雄都会请令去前线支援,这些人成就是大业,但是在后方那些一直坚持的平凡的人,也为这次疫情作出自己贡献,也没有自己去贪图回报,在自己岗位上做好自己事情,那也是成就自己大业。

就是所谓的: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其他网友回答:

其言有理。就像敬爱的周总理,一生为民,从不把自己当总理,也从来不把自己的成败得失放心中,他一心只有百姓,他一心关心百姓的疾苦,总是把国家放心中,把人民放心中。所以,总理逝世后,北京长安街,十里长街,万人空巷,为敬爱的总理送行。他心中不把自己当作好总理,但是,在百姓心中,他是百姓永远的好总理。就像老天,无我大相,才成就其大而无外的广博虚空。就像大海,无深广无边之相,他才广纳百川,成其真正深广之相。就像佛主,他心里无佛主的相,才成为真正佛主。佛度众生,心中无众生之相,他才能广度众生。就像此次的白衣天使们,没有畏死之心,才能成其不避生死之相。所以,老子此言,是宇宙真理。

其他网友回答:

<2>老子曰: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如何理解。

在老子写出《道德经》之前,所有的文人圣人都教人如何做大做强,推崇的是强者、大者的哲学。

只有老子毅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柔弱胜刚强”,建议世人“知强守弱”,建议领袖人物“受国之垢”、“受国不祥”,仅凭此点,《道德经》便可高踞世界哲学之巅峰。

而这句: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出自《道德经》第34章,原文是: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用现在的语言习惯解释为:“大道广布无垠,它左右着天地万物。

这句话阐述道不自大所以成其大的道理,道广布在天地间,化育左右着万物,但它做这些都是自然而为,不辞让,不表功,不自专,不拿大,从不自认为伟大,所以成其大。

万物靠它生长,它却不自居有功,成就功业却不占有名誉,养育万物却不以主人自居。

道生育天地万物之间,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道尚且如此保持谦卑自然,而人呢,有什么资格自大呢?

没有私欲,可称它为“小”。

道有化育万物之能力万物归附它却不自以为是主宰,可称它为“大”。

道功业巨大,但从不表功,从不自大,为什么?因为它大公无私,爱养万物,没私心没自我,所以可做到无我无心,可谦卑到微尘里,也可包容万物,大到无边无际。

正因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而我们个人在宇宙中如微尘,生命和能力都有限,所以更要效法自然大道,谦卑自守,包容豁达,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吃小亏享大福。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著作,是我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它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文约意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内容涉及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科学、宗教等诸多领域。

今天,世界文化交流日趋一体化,科技和物质发展迅猛,价值观多元化,社会竞争日渐激烈,而静下心来读读经典,学习古人的智慧,显得更有现实的意义或许,其中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和智慧,会为迷茫的我们提供某种借鉴。

我是跛脚的猫,愿意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智慧,做一个安静的,智慧的猫。

其他网友回答:

“明道之君能够被人尊崇而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始至终不妄自尊大而能虚静处下,所以才能为天下人所归附和拥护,而成就其君王的尊贵和伟大。”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颜小二,我来回答。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话可谓是《老子》一书中的经典,细细品味一番,就这句话的内容本身来说,它其实是在暗示我们“道”之所以伟大的“秘诀”,因为道“不自为大”。但“尽信书不如无书”,透过文字,我们能获得更多东西。

  • 也就是说,从“道”本身来讲,这句话告诉了我们“道”伟大的秘诀。
  • 从为人处世上理解,则告诉我们,高明的人一定是谦逊的。

那么,要透彻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别解读吧。

1、道的“不自为大”成就了道的“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话出自《老子》“任成第三十四章”为了理解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我们有必要联系一下这章的上下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段议论其实是老子给我们描绘了一下“道”的姿态,“道”的姿态是什么样的呢?它虽然成就万物,它虽然这般地伟大,但是,它却并不“高傲”(为了好描述“道”的姿态,这里不得不拟人化,各位把握下感觉就好)。

按照老子的说法,“道”漫流广泛,可以流向左边,也可以流向右边,它无所不到,万物明明是依附于它繁衍生息,但是它却一句话不说,道明明有大功劳大成就,但是却不自以为有功。

所以,没有欲望的道,就可以叫做“小”,其实这里的“小”,更多是在形容“道”谦逊的姿态。

也正是因为道的“小”,又能成就万物,于是万物归从它。可即便获得万物归从,道也不作万物的主宰,这个时候,“道”的存在是属“大”,但它却不自以为伟大。由此,我们细细品味会发现,正是因为他“大”的本身,小的“姿态”,反而让它不仅在专注中获得成就万物的能力,还赢得了万物的归从,成就了它的大。

也就是说,我们从老子叙述中可以了解“道”的两个特点:

  • 第一,“道”成就万物,本身就是十分强大的存在,所以可以称它为“大”。
  • 第二,“道”的姿态很小,它可左可右,默默成就万物,一句话都不说,更不会居功自傲,亦不会因为自己成就了万物而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

也就是说,老子告诉我们,本身就属于“大”的存在的“道”,却以“小”的姿态去成就万物。不仅利天下万物,而且还不干预、不利用万物,更不要什么回报,姿态十分低,这样强大而谦逊的“领导”,怎么会不引得万物归从呢?因此才有了老子那句,“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的感叹,而这其中逻辑的合理性值得大家体会。

2、以“小”的姿态成就自身之“大”的道给予我们的处世智慧

从老子的叙述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明白,“道”属十分强大的存在,成就万物,十分伟大,但是,它的姿态却极其“低”,不自以为伟大。而正是这种“高能力”和“低姿态”的结合,反而成就了“道”的伟大。而这之中实则有深刻的处世智慧。

首先,我们从能力角度出发来探讨。什么样的人十分有能力?专注的人。

什么样的人专注?大抵是不会因为虚荣名利之类的物欲分心的人。

所以,一个强大且十分有能力的人,是不会在乎外在虚荣的,因此才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在这样的专注态势下,成就自己属水到渠成。

其次,我们从人际角度出发来探讨。能力强大是一方面,情商亦是一方面。

有的人居功自傲,虽然成就了别人,但是太显摆,这样也会引得人心背离。

而有的人,成就了人,一点没有居高自傲的意思。明明可以站在巅峰俯视众人,但是把姿态压得比被自己成就的人还低,这样的人自然是众望所归的存在。

所以,我么可以认为,“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在处世智慧上其实更多是在告诉我们,一方面,谦虚可以让人专注,而专注则可以让人提升;另一方面,谦逊的低姿态,会让有能力者成为众望所归的存在。

3、小结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老子这句话的逻辑。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话,如果单单从“道”本身来说,其实是老子向我们展现了道属“大”的存在,却以“小”的姿态面对万物。而正是他“为而不居”、成就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的姿态,才得以不因一己之私干预万物,继而让天下万物自然生长,因此也得以成为天下万物众望所归的存在。在逻辑上来看,确实是道的“不自为大”,也就是道“小”的姿态,成就了它众望所归的伟大。

从为人处世来看,老子这句话实则是告诉我们,“低姿态”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专注,以此来成就我们的能力,同时,高能力者的低姿态,不仅可以让其成为众望所归的存在,还能减少一些因为攀比等类似情况给自身带来的麻烦。

图片来自网络,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其他网友回答: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深深地感到:大道的功德非常高尚,细想一下,生活在这世上,头顶天,脚踩地,天上的太阳有普照万物之德,冷热相交形成的雨水甘露有润物之德,大地有承载物之德,他们居功而不傲,无私奉献,功成不必在我,要从扎根基层,认真做事。他从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做为领导人为百姓服务,谋福利,不有,不为主,不自大,消解占有欲和支配欲,正因为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它的伟大。为主、为大的意识,主宰欲、支配欲,可以说是人性欲望的制高点,是人欲望中的欲望,许许多多的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不得其所,最后还落得了身败名裂的下场。

老子通过对大道的观察发现:大道虽然产生了万物、滋养了万物,却从不自以为大,主宰万物,它要的是万物生而平等、生而自由,自然成长,但天地万物仍遵道为大,因为道是无法离开的,道是用它的重要性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而不是靠财富、地位、权力等等,可见:谦卑才是真正的自信,低调正是品格的高昂,处下才能最终成就伟大。这也警示我们,伟大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古圣先贤莫不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正是因为道从来不自以为大,才真正成就了自身的伟大。

虽然功绩最大,却绝不自居有功,道虽然推动着万物生长,但是它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无意的,道所起的作用,只是基于它的本性,道从来不把这些结果视为自己的功劳,因为道没有任何欲望。

《菜根谭》云,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一个人做了一点好事就急着让人知道,说明他行事的目的只是为了虚名和别人的夸赞,这种人在做好事的时候,已经种下了伪善的恶根,与这种有意为之相反,道既无心为之,更不会想去炫耀,所以这种本然之为更显得伟大和崇高。

其他网友回答:

<2>《道德经》第34章本色//

原文: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范儿师表,形象可师可父。学子少年乃国家之未来,育才之责师表无以推恕。授之与数利忖利计活用运筹帷幄,教之与文拓宽视野思路拓展理论认识。言传身教,秉持表率美德。潜移默化之下与情,不失范儿本色。人才造就文明形式,而人才的品德涵养关系直接影响社会发展之趋向。

(荐读:道德衍演经义解注)

其他网友回答:

出自《道德经》第34章,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就是,大道有广泛的能量,可以左右万物,但它滋养万物生长却不宣扬自己,功成名就了却不图虚名,护养万物却不妄做万物的主人,常用无欲的方法获得聪明智慧,从而小有名气,万物都归顺了却不强调自己是万物的主子,从此获得大的成就,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非常谦虚,所以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标签: 自为 子曰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