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是小楼,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自己什么也不用做,而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无为而治最初的意思是,当舜执政时,他遵循了尧的想法和主张而没有做任何细微的改变。后来一般指用道德来感化于民,来治理国家。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及其修行的基本方式。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世界万物的运动都遵循道的规律。

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道法自然。 可以看出道最基本的法则是自然,也就是说,它是自然而然的,由于道是基于自然的,所以应该按照自然对待事物,并以无为而治,让事物道的自然状态不会受到干扰,也不应采取任何行动来影响事物的自然过程。

无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水平。自然而然顺应客观规律,顺应治理国家一定的条件和相应的整体素质。无为而治的本质是治理国家的长远规划和战略,看视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长远有为。

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适应客观规律,无为而治,不是在让国家服从命运,受人怜悯,而是积极,乐观,主动地控制国家在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矛盾,在适应客观冲突的同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策略。

“无为而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良好的治理和发展。 “无为”表明的是管理者不必亲自动手并参与所有工作,如果是这种情况,管理者自己将陷入琐碎的事情中,而忽略了国家“大政策大方针”的规划和掌握;相反,被管理者的创造力也会受到极大的抑制。因此,“无为而治”的基本内容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可以“解放”他们不同的智慧和能力,来提高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无为而治是中华民族创造出的伟大治国哲学思想,这也与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相一致。

其他网友回答:

无为而治,乃对历代帝王治理国家最高思想的指导,老子曰,我无欲而天下自宾,治大国若烹小鲜,就象渔民清炖小鱼一样,不要任意翻动锅底,等住火冷确后才能完整出锅,而不致于搅烂美食上桌,无为而无不为,警示君王莫把自己的意志思维强行施运,应观天之道顺应民意。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不只是老子讲“无为而治”,孔子也主张“无为而治”,“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看来,这个说法,是春秋战国之交时期的“时髦词”。

当然,老子和孔子的“无为而治”含义不尽相同。

老子,可供查询的资料太少。

最全的,大概非《史记.老子列传》莫属。不过,司马迁说得也很含糊。

大约可以知道的,就是老子大约与孔子同时,年龄比孔子大,资格比孔子老,因为他是朝廷的史官,孔子不过一枚教书匠而已。

他的著作,就是西出函谷时,应守关的尹喜之请所写的五千言《道德经》了。

老子之所以骑青牛出函谷关,据说是对供职的东周朝廷信心全失,于是愤然离职。后世也有猜测,他是和奔楚的王子朝一伙出走的。时间对的上;路线上正合适,出成周洛阳向西,到灵宝出函谷关,向南折往楚地;老子管理周廷档案,这也能解释王子朝携出大量王室文件这件事了。

关于《道德经》或称《老子》一书,后世争议不断。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中期,比本人在世约晚一百多年。

但是,现在言说老子,只能以这部书为依据了。

关于《老子》一书的核心观点,吕思勉先生有一个概括很精辟。他说:“《老子》书之宗旨,一在守柔,一在无为。主守柔者,古人率刚勇好斗,其败也,非以其弱而以其强。上古如蚩尤,中古如纣,下古如齐顷公、楚灵王、晋厉公、吴夫差、宋王偃、齐湣王皆然。故以是为戒。其立论之根据,则为祸福倚伏。盖观四时、昼夜,而以天道为循环。此固浅演之民可有之知识也。无为犹言无化。化者?弃其故俗,慕效他人。盖物质文明,传播最易,野蛮人与文明人遇,恒慕效如恐不及焉。然役物之方既变,则人与人之关系亦随之而变。而是时之效法文明,不过任其迁流所至,非有策画,改变社会之组织,以与之相应也,则物质文明日增,而社会组织随之而坏矣。民间之慕效文明,隐而难见,君上之倡率,则显而易明,故古人恒以是为戒。此等见解,诚不能谓为无理,然不能改变社会之组织以与新文明相应,而徒欲阻遏文明,云胡可得?况习俗之变,由于在上者之倡率,不过就表面观之则然。人之趋利,如水就下。慕效文明,其利显而易见,社会组织变坏,其患隐而难知,亦且未必及已,人又孰肯念乱?“化而欲作”,虽“镇之以无名之朴”,又何益邪?”

这是说,《老子》的核心宗旨有两个,守柔和无为。 “无为”,就是“无化”,而所谓“化”,即羡慕他人,追求物质。

所以,《老子》讲的“无为而治”,也就是他的“小国寡民”思想。

《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有人说,这个意思是说,不要过多干预黎民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发展。这个理解,大约说对了一半,还不是《老子》思想的全部含义。

《老子》说的是,第一,不要用利益去诱使黎民有不安现状、图谋变化的欲望;第二,要让黎民习惯于现在的生活状况。

所以,《老子.十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天道与万物就是这样的关系,要让民众相信这这一点。

《十七章》还说:“悠哉,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优哉游哉,少说话,把事情办成,让老百姓习惯于这样的统治。

《六十六章》说:“圣上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君王居于上而让民众感觉轻松,天下的民众就会归顺他,像小河归顺大海一样。

如果这个思想,确实是老子思想的话,一定与他对东周朝廷的治理以及春秋开始的诸侯争霸不满有关。若如有些学者认为的,《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确实与孟子的思想很接近。但无论如何,这个思想,是有其合理意义的。而且,与道家强调刚柔相继的思想一致。

接着要说的是,《老子》对于“无为而治”开出的“药方”,其实就与时代的发展不合拍了。

《八十章》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兵甲,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章》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一,要退回到比较原始状态的社会去;第二,要实行愚民政策。这样才是“无为”“无化”的统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为”和“无化”。

所以,大概还是吕思勉先生说的有些道理。

他说,前秦的诸子百家里,农家,要退回到最原始的社会去;道家,要退回到结绳记事的比较原始的社会去;儒家,要退回到西周去;只有法家,是适合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的。

其他网友回答:

语言解释“无为而治”,太多答题者都解释得很好。个人认为如果某些有闲又有钱的人能把我练的转心舞松柔圆活地累计练上二千遍。到时候自然很容易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试试

其他网友回答: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很多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就在其中,老子的思想像一盏灯塔,指引着历代的王侯将相,文臣武将的思想,是修身养性,治国安邦之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无为而治本意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中国上下五千的文明历史,有着无数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无为而治”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而实现的。。

“无为而治”现实意义
  • 治理国家

依靠自然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依靠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不要去限制思维,打破思维,勇于创新。充分信任和依靠下机官员,让他们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己的任务是寻找“千里马”。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 企业管理

公司高管从日常小事中脱离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各级工作,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员工的力量和智慧。以开放性的思维去更好的解决问题。

教育领域

孩子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释放自己的天性和思维,老师和家长要懂得适当放手,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原则性问题,就让孩子亲力而为、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困难挫折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最终不断的走向新的高度。

我觉得“无为而治”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思想,每个人都应该理性的,正确的认识和学习“无为而治”的思想,并应用到实践中,得以事物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对于国家,它是治国理政,兴国安邦之道;对于企业,它是不断进步,繁荣发展之道;对于个人,它是打破传统,开拓创新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老子告诉统治者,应该遵循无为的治国理念。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无论是大自然界还是社会,管理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人民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你就要保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要去干扰他,去强迫他。

老子认为,社会有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而不是靠外来的力量去改变。统治者采取无为的政策,那么老百姓就会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统治者清心寡欲,老百姓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统治者不去打扰社会生活,老百姓自我发展,就会更富强,统治者减少欲望,老百姓自然民心淳朴。这就是无为的理念。

但老子又担心统治者误解了无为的理念,真的变成做吃等死无所事事的懒政,所以老子进一步强调,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用无为的理念,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

在道德经的第三十七章,老子说的更加清楚,详解解读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那么,这是否是矛盾的呢?无为如何才能无所不为,如何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上面所说的道法自然的理念。也就是说,无为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你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的精神成长的发展规律,去管理国家,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所以,老子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过一种减法的生活,这样才是自然而然的规律。老子明确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总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

一、无为而治,指的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规律,让人类社会良性发展。

二、无为而治,并不是指什么都不要做,是为了有为才无为,才能顺应道。

三、无为而治,在这种情况制定政治制度,让人性的善与恶都自然显露出来,利用人的良知以及制度约束人性的恶,这样才能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

其他网友回答:

<2>谢谢邀请!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要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第一:要理解什么是”无“?”无“在《道德经》里有至少两个意思,一个是大家理解的没有、无用、空的意思。另一个是指道的本质,”无名,天地之始”,这里的无名指的是真理无名。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这里的“无”都是指道的本质真理而言。“有”是指规律,万物是从规律而生,而规律是从真理而生。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无名之朴,“无名”指的是真理的属性公平,朴,返朴归真。公平是看不见的属性,而从公平里面彰显出来的“朴”已经是经过风雨的检验开花结果是带着公义的荣耀与权柄,所以,返朴归真的真理,是带着荣耀的权柄,荣归故里。

由此可见,“无”就是真理的状态。

“无为而治”语出《道德经》第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在无为之前要有为。为,就是作为,无为,就是真理的作为。要先作真理的作为,然后才是无为而治。

真理的作为就是无为,真理的无为就是真理的作为。跟着真理的作为而为,真理是标准,标准没有错误,所以,就不需要治理,就等于自己治理自己了。

其他网友回答:

黄老学说在汉朝初期占主导地位。讲究顺天应人,自然发展,有其独特的观点。对当时发展经济,恢复社会生产力,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但世间万物,岂是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去发展的?

汉武帝之后,就抛弃了黄老学说,改信儒家,变为了大有为之政,这才有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按现在话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老子那个时代,他的这一套学说应该行,但时代在发展,总是拘于无为而治,就会有亡国的风险。

其他网友回答:

无为而治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

更不是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

自以为聪明,盲目自信,

忘乎所以,自以为是,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觉得自己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无法无天,目空一切,

得意洋洋,任意妄为,

不知道天高地厚,

对苍天大地没有敬畏之心,

必然导致焦头烂额处处碰壁。

分享到: 相似文章推荐
  • 小松鼠壁挂炉缺水故障分析(壁挂炉缺水故障维修)
  • 《林海雪原》里管二当家的叫“粮台”,是什么意思?
  • 怎么鉴定浪琴手表真假?
  • 假设苹果公司远程锁死国内的苹果手机怎么办?
  • 自闭症的孩子可以恢复正常吗?
  • 国产手机质量最好的是华为么?
  • 驾考的时候怎样才能轻松考过科目三?
  • 暗黑2单机如何获得装备?
上一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不争思想? 最新文章
  • 华帝油烟机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号码2022已更新(400/更新)
  • 容声冰箱全国售后服务热线号码2022已更新(400/更新)
  • 海信电视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号码2022已更新(2022/更新)
  • 创维电视全国售后服务热线号码2022已更新(今日/更新)
  • 长虹空调全国售后服务热线号码2022已更新(400/更新)
  • 好太太燃气灶售后服务电话24小时2022已更新(400/更新)
  • 西门子洗衣机24小时服务电话号码2022已更新(2022/更新)
  • 长虹电视全国售后服务热线号码2022已更新(今日/更新)

Copy right©2006-2021惠修网hfqx.com.cn版权所有 赣州名都贸易有限公司 赣ICP备2021008248号

报修电话

标签: 无为而治 老子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