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王室阶层为何尊崇道教?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唐朝皇帝姓李,与道家始祖同姓,按理应该首先遵从道教。实际上,唐朝在思想上是兼容并包的,对儒家、道家、佛学三家思想兼容,为唐朝所用,唐太宗为了改造佛教的不忠不孝内容,派玄奘西域取印度原文佛经,取回真经后既起到了统一佛教派别的作用,又改造了佛教,佛教在唐朝中国化了,讲忠孝了,中国化佛教再传向世界,这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在大足时刻刻有专门讲佛教由不忠不孝到忠孝的佛经故事。三家思想最后走向合流,成为通向理学的桥梁。




其他网友回答:

1:唐高祖,李渊本为隋朝贵族,后又逼隋恭帝让位,这帝位的得来多少有些不光彩。

2:李渊在起事之初,也不过是隋朝各地反王中的一路,从本质上讲与各地造反的人没什么两样,是反贼。

3:道教创立时尊老子——李耳为祖师。老子在道教里有崇高的威望。

4:道教东汉时创立,到唐初在百姓中已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信者众多,而相反,经历过南北朝的数次灭佛,佛教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下降严重当时已在道教之下。

5:唐初传统的门阀大族势力极大,地位甚至高于唐王室。

6:所以唐初的统治者为了提高自己,证明自己帝位得来合法,就宣扬自己是道教祖师李耳的后代,大力提高道教地位,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其他网友回答:

唐宗室有异族血统,为证明自己是汉族正宗,就自认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所以也信奉道教。

其他网友回答:

隋朝末年,出身于关陇贵族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起兵夺取天下,建立唐朝。在承继隋朝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又有一系列的开拓政策,为开创大唐盛世打下基础。在唐朝建立之初极力推崇道教,歪史认为有三层原因。

为了恢复国力

汉魏以来,华夏王朝的建立之初都为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都收到了不错的成效。李唐建立以后,经历隋末大乱,民不聊生,天下思定,这个时候无为而治,不与民争利是最有效的办法。

唐朝以前,死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混乱导致国力大损,李渊起兵时候甚至臣服于突厥,在取得天下以后,唐与突厥的实力仍然不对称,甚至,在李世民即位以后,突厥骑兵还兵临渭水,李世民被迫与颉利可汗订立渭水之盟。

在这样的前提下,黄老之术是不错的选择,当初的汉朝初期就是采用黄老之术恢复国力的,但是唐朝的时候黄老之术已经演化成为系统的道教,于是李唐皇室遵从道教。

为了制衡打压佛教

因为两晋南北朝的分裂混战,佛教乘机大肆扩张,到北魏末期时期,太武帝灭佛之后佛教又迅速的恢复兴盛景象,天下僧尼两百多万,这个还只是北方的统计,南方是萧梁时期,梁武帝萧衍正在乐此不疲的出家为僧,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时间。

这一些僧尼不事劳作,整天乞讨化缘为僧,如同寄生虫,又圈占大量土地修建佛寺,毁坏农田,本来连年征战导致人口和粮食都锐减,佛教的势力已经完全威胁到皇室的安危,于是出现北周武帝灭佛,北周灭亡、隋朝建立以后再次让佛教恢复,这一些寄生虫经历灭佛,已经收敛很多,不在胡作非为,李唐篡位所得天下,一方面需要他们各宗教安抚人心制造舆论效果,一方面又不需要任何一家独大,所以几乎当时所有能看到的宗教都被李唐皇室遵从与有意推广,譬如景教、袄教、道教等等。目的就是为了钳制佛教避免一家独大。

不过道教因为本土,基础更加好,学说又符合儒家的思想,容易受到信众的接受,更加兴盛一些,所以看起来道教受到独厚。其实不然。

为了抬高皇室身价

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被视为是道教的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在当时道教的宣导之下,已经是神仙。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本来就是篡位而立,本来是不光彩的,但是为了增加合法性,于是从神学入手,努力抬高自己身价,于是他和后世子孙都追认李耳为先祖。

追认一个神仙作为始祖最大的好处就是迎合君权神授的逻辑,表明李唐的建立是天命神权,不是篡位。

这样不仅太高了自己的身价,更加给自己的唐朝增加一层合法性。还可以收买人心,给反对者一种无形的打击,让他们觉得,就该李唐得天下。

总结

歪史认为,李唐之所以遵从道教不仅仅是因为都姓李,而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自抬身价,确实是有,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歪史原创,谢绝抄袭。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皇帝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当然要尊崇祖宗所创立的宗教!佛教经过以梁武帝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众多皇帝的推崇到唐初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唐朝各阶层都有广大的影响力对李唐皇室的统治构成威胁,所以王室阶层需要扶持道教,通过发展道教来平衡佛教从而削弱佛教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他网友回答:

李氏唐朝建立后,尊崇老子为“圣祖”,遮掩唐宗室原为北魏拓跋氏之后的事实,力图抬高唐王朝的社会地位,有目的地利用老子编造政治神话。武德初年,唐高祖称老君显灵下降羊角山,诏令于其地建立太上老君庙,举行盛大的崇祀活动;同时,因楼观道士佐唐有功,赐赏丰厚,并对道教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推崇的政策。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道教在全国各地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唐朝初期崇奉道教的另一个政治原因是利用道教来抑制佛教的发展。南北朝以来,魏武帝崇道排佛、梁武帝崇道尊佛、周武帝抑道毁佛,都成为社会政治中的大事件,都是政权斗争的产物。唐高祖和唐太宗虽然尊崇道教,但并不迷信道教,只是巧妙地利用道教为其政治统治服务。《旧唐书·太宗纪》曰:“南朝梁氏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子之教,致使国破家亡,足为鉴戒。”武德八年(625)唐高祖提出以中华本土之道教为先,儒教居中,佛教为末的三教序位,认为:道教能经邦致理,返朴还淳;教主老子,是唐宗室的先祖,李氏王朝的建立,实赖老君的功德。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祭祀老子,下诏重申:“老君垂范,义在清虚;释迦贻则,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穷其宗也,弘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行,肇于邃古,原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致理,返朴还淳。”同时,朝廷还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下命朝内百官研习《老子》五千文,科举策试增加《老子》条目,设立宗正寺,掌管道士佛徒。由于政策的优惠,出家为道的人数激增,道馆林立,道教在全国很快地发展起来。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在古代老百姓都是非常迷信的,唐朝皇室姓李,而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唐朝王室抓住这点巧合,推崇道教,给老百姓一种两者之间有关联的错觉,营造一种李氏家族源远流长、名门望族,从老子那里流传下,李氏天下是乘道家气运、众望所归的舆论氛围,有利于王室稳定统治;第二,唐朝之前佛教一直很兴旺,是之前统治阶级的统治抓手,李唐得天下之后,推崇道教,推翻前朝的宗教体系,建立李唐道教宗教体系,用道教来统治百姓,稳固自己的政权。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颜小二,我来回答。

唐朝初期,唐朝的皇室尊崇道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斗争需要。

一方面,李渊在唐朝建立前,利用道教制造舆论,继而帮助自己获得民心,李渊也得以成功赢得了对抗隋朝战争,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另一方面,李渊在唐朝建立后,为了提高王室地位,巩固自己的统治,便利用道教尊道家创始人老子为“圣祖”一事,以老子姓“李”为依据,表明唐朝皇室为老子后人,以此提高唐朝王室地位。

宗教的兴盛,背后确实有许多原因,但是纵观我国古代类似佛教、道教、儒教的兴衰,它们兴衰的原因,许多时候来自于掌权者的个人信仰,更多时候,则是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分析唐朝开国之初的政治局面,不难看出,唐初时,唐朝王室尊崇道教更多是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

(1)建立唐朝前:利用道教制造舆论,抓住民心

隋朝末期,社会动荡,百姓的生活自然也是不安稳的,而民间也流传着各种类似预言一样的社会舆论,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便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以及“天道将改,将有老君子孙治世”等等。

为啥拿这两句话出来说?因为比较典型。这两句话的意味比较明显,隋朝君主姓“杨”,杨灭,则是说“隋灭”,“李兴”,那么就是李姓人会成为灭隋的人。而按照谣传,这个“李姓人”属道家创始人老子后人,毕竟老子叫“李耳”。

这些社会舆论在乱世之中难以被控制,很快就传到了朝廷,让隋皇朝很是忧虑与担心。于是碍于流言,隋炀帝便开始多少猜忌“李姓”的人,隋右骁卫大将军李浑便因为受到猜忌而被杀害。将军都被杀了,位高权重的“李渊”自然也受到隋炀帝的猜忌。

后来在隋大业十三年的时候,李渊起兵造反。虽是乱世,但是臣子起兵造反,名不正而又言不顺,没有一个好的理由,还是难以获得民心,使天下人信服。本来就是造反,还没有民心,这场仗想要打赢自然是比较难的。

于是,李渊便利用了“道教”。李渊集团和道士合作,不断让“道士”放出类似“李渊是天选中的人来救百姓于水火”这样的话,还称李渊为“真君”、“真主”。比如,隋朝末年的著名道士王远知,在李渊起兵以前,就自称受到老子的旨意要传给李渊受命符,对世人说“李渊当受天命”。

于是,李渊利用道教,给了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造反理由,这里的“造反”,用道教一美化,便成了“替天行道”。而隋朝末年,本来就社会动荡,民怨载道,而且道教在我国历史上,多次隐入民间,和百姓的距离比较近,在百姓中,还是比较有号召力的。

所以,乱世之中,李渊利用道教起兵,给自己建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最后李渊也成功灭掉了隋朝,成为唐朝的开国君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唐朝建立前,李渊尊崇道教,主要还是政治需要。目的是通过道教“美化”造反一事,顺便抓住民心,获得更多支持。

(2)唐朝建立初期:提高王室地位

李渊虽然灭掉了隋朝,成功成为天下共主,“名正言顺”依旧还是一个重要问题。时局不稳定的时候,可以说自己是“老子”钦点的“救世主”,但是“老子”钦点了“救世主”,可没“钦点”谁在战争结束以后“治世”呀。

而古代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成为君主,也就是天选中的真命天子,必定在血缘上比较特殊。如何个特殊法呢?多少借着“李姓”谣言一跃而起的李渊集团,便依旧利用道教尊崇老子为“圣祖”一事,借着老子姓“李”,来说明唐朝王室是老子后人。

既然是“圣祖”后人,那么成为天下共主治理国家便是“合情合理”的事,这之中还有“君权神授”的意味,也有助于唐朝皇室掌控百姓朝臣。

据说,唐朝初期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唐朝皇室并非老子后人,而是少数民族,属北魏拓跋氏后人,由此,唐朝皇室十分忌讳有人说他们是拓跋氏之后。而后来著名僧人“法琳”说唐朝皇室并非老子之后,而是拓跋氏之后,便因此被唐太宗流放益州,最后死在了途中。

虽然僧人“法琳”此举并未旨在怀疑唐朝王室的“高贵血统”,更多是为了佛教和道教的竞争,但是,他犯了唐朝皇室的忌讳,最后便“碰巧”在这方面殒了命,叫人唏嘘。

由此,从唐朝皇室对于姓氏如此在乎来看,唐朝初期推崇道教也是有很大原因是出于政治需要,只是这一次,更多是借道教老子的圣名抬高皇族地位。

(3)小结

最后来个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唐朝初期尊崇老子,多出于政治需要:一方面,唐朝建立前,李渊借助道教,让自己的起兵“名正言顺”,并且顺便收服“民心”。另一方面,唐朝建立之初,唐朝皇室借用老子姓“李”说明自己是“老子后人”,以“优秀的血统”来提高皇室地位,并暗示百姓,李家掌权属“君权神授”,以此进一步控制百姓、管理国家。

图片来自网络,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其他网友回答:

理由有三。其一,隋末连年战乱,不弘扬道教思想,与民休养,不可以恢复国家元气。其二,君权神授,道教创教祖师李耳姓李,李家可以声称是老子祖师后人。这样做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为政权的正统性做辩护。其三,徐茂公、李靖等大咖都信奉道教,这样做有利于笼络人心。

标签: 王室 唐朝 深层次 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