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学说倡导什么核心思想?为什么最深印象是“墨守成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2>墨子学说倡导的核心思想就是“兼爱”。而“墨守成规”是由一个经典故事形成的成语句。用“兼爱”组成三大体系是:

一,尚贤,尚同,非攻。

二,天志,明鬼,非命。

三,节葬,节用,非乐。

在下分别用通俗易懂言语论述: 墨子学说就是代表墨家思想体糸,在整套思想体糸中最核心的观点“兼爱”。首先来论述墨子的核心观点“兼爱”。

墨子学说“兼爱”,不是狹义上的仁爱,喜爱,爱人。而是一个广泛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群体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行相互紧密合作,又互相制约哲理思想为“兼爱”。推行“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勤劳实干”等为原则的社会制度。其实“兼爱”也就是推行“君爱民,民拥君”,“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操作制度。“兼爱”就是反应正能量在社会体糸中的作用。为此,以“兼爱”为核心思想建立一整套思想治理体糸。深受全社会中低各界人士支持,特别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所以墨家学说思想体系在秦朝早期影响很大,并称之为显学。

墨子学说主张,以“兼爱”为核心,其它各方面思想观点为辅。就是以“兼爱”奠定基础,其它方面的思想观点,具体落实到位为原则。并与哲理论形成逻辑,突显一整套科学理论思想。下面就来简述一下,核心思想与其它各方面观点,相应对的内容简要:一,“兼爱”提倡尚贤,尚同,非攻。

这方面规定就是,从尚文明社会,道德教育方面考虑。尚贤:就是要有自我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同:就是不分阶层划分,法规制度人人平等。人人讲道德,人人行道德,建立团结一致和谐有序社会。非攻:就是有矛盾有争议不要用攻击手段解决(打斗),应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退让,调和解决。

二,“兼爱”提倡天志,明鬼,非命。

这方面规定就是,从社会发展生产方面考虑,天志:要有天大的志气和勇气,天下万物的主宰。明鬼:迷信观念,相信鬼神会来惩罚社会上的所有从恶行为。非命:人生遇到艰难困苦不是命中注定的,要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解决。促使老百姓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只有辛勤劳动,才是发家致富道理。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来自于安全生产,勤劳肯干,命运始终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这一思想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动力。

三,“兼爱”提倡节葬,节用,非乐。

这个方面规定就是,推行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节葬:人去世葬事从简,反对久丧厚葬。不要大操大办举行葬礼活动。节用:倡导生活俭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费用,要励行节约,不要铺张浪费。非乐:人们在社会活动当中,举行非生产性带来快乐,并不是真正快乐,只有真正的生产劳动创造财富,过上幸福生活,才是人生快乐。

以上所述很显然,墨子的核心思想“兼爱”,在社会关糸中的体现。“兼爱”就是统治国家“德政”体系基础。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思想。为广大老百姓办实事,树立和谐社会理念。

再说,由于墨家信仰宗教,诚信度更高,说话算话,很有号召力。否则,对没有落实“兼爱”以外的行为,那也亳不客气,轻则处罚,重则惩处。而且行动果断,亳不手软。史称“墨子之法”。

墨家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团体,吃苦耐劳为高尚,如果违背了墨规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判死刑,再来论述一下“墨守成规”之说。

墨子学派其中有个大人物叫腹老,他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本应依法处死刑,秦国王主认为墨派大人物腹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判死刑。腹老却不同意,“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规定,符合“天下之大义”。最后还是坚持把自已儿子处死刑,这个典故生动的反应了墨家纪律严明。普通百姓深受感动,为此,流传至今形成“墨守成规”这一成语句,对当今社会讲诚信很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墨子学说倡导的核心思想“兼愛”,实际上是倡导“勤劳肯干,公平正义,诚实守信”,而且主张积极参加劳动,创造财富,这也就是先秦时期比其它诸候国强盛的根本原因,最终秦国统一了全国,也有着墨家思想体糸支撑的功劳。

总之,墨子的学说倡导的“兼爱”核心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有一定的动力,很合乎广大老百姓心愿。尊守法规,勤劳致富,公平正义的思想,深受中下层老百姓追随。可惜因为墨家带有宗教色彩的集团,有严格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后世的统治者们并不看好,更不会接受,所以遭陶汰。但“墨守成规”这句话应发扬光大。

其他网友回答:

在讨论墨子的核心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墨守成规”跟墨子学说的关系。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墨守成规并不是墨子学说的思想观点;其次,我们现在虽然认为墨守成规这个词不太积极,但实际上,它的来源是后世对墨子卓越军事才能的肯定。墨子学说有一个重要的主张——“非攻”,而非攻对应的双方是“攻”和“被攻”。

为了实现这个主张,墨子不仅仅在思想学说进行倡导,还把这个主张贯彻到具体行动上。其具体表现就是帮助“被攻”的一方进行防守———就是所谓的“墨守”。因为这些主张,墨子对城池的防守作了深入的研究并造诣非凡。经过实战检验之后,人们认为在城池防守这方面,按照墨子曾经的规定进行就可以了。这便是墨守成规的来源。

既然明确了“墨守成规”不是墨子学说的思想,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墨子学说的核心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通常认为,墨子曾师从儒家,所以其主张虽然与儒家对立,但还是可以看到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由其弟子记录整理的《墨子》一书以兼爱为核心,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这十个核心观点。下面,我将通过对其最具代表性的“兼爱、非攻”等观点进行阐述,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对墨子思想的理解。

兼爱

墨子提出兼爱是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驳斥,他主张爱不应该有差别等级,要不分厚薄亲疏。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相互征战,是因为人们“不相爱”。所以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即我抱着利他和爱人之心,别人也会给予相同的回报;“爱无差等”,意思是把别人与自己、别人与别人同等看待,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人人平等的愿望。

他的“兼爱”和儒家的“爱有等差”相对立。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这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兼爱”被认为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他希望通过“兼爱”来调和社会矛盾。这个要求不仅统治者很难接受,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理想而已。

非攻

我们可以看到,在2500年前那个被定名为春秋战国的时代,充满了侵略、欺诈和屠杀。这样混乱的状态绵延了整整五百余年。周朝建立的政治文化基础被破坏殆尽,王室式微、礼崩乐坏。影响中国2000年、被我们所称道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完全是建立在普通人们深重的苦难之上。对此,司马迁说——诸侯恣行,政由强国。《左传》记载———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所以,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提出的“非攻”不能片面理解为反对一切战争。它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的是墨家的价值主张。是强烈反对“攻伐无罪之国”的侵略战争,而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他是大力支持并亲自参与。

尚贤

这是墨家学说关于国家治理的主张之一。他对之前实行的世袭制度提出大力反对,主张依靠才能去获得政治地位,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应该做官的。所谓“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人才的选拔有着一定的影响。

节用

“节用”和“节葬”的主张是墨家思想观念的精华所在。墨子认为要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实行节俭的生活态度,还主张国家的财政开支要对人民有利。这个主张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儒家“厚葬”、“久丧”的抨击,也是对儒家崇尚的“礼”仪的批判,认为他们背弃了古时三代圣王清廉俭朴的精神。

从以上列举的几个墨家主张我们可以看出,墨家的思想相对于儒家来说更容易被底层人们所追捧,因为它更契合底层人们的需求。但是,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墨子的思想太过于理想化了,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全脱离。即便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在,要完全做到墨子的主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墨家学说不仅对普通人的要求太高,对人性的复杂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因为墨家对弟子严苛的规定,继承者们也难以达到墨子的高度,没能很好的继承发扬墨家学说,所以,墨家学说日渐衰微,其精华思想通过与其他学说融合传承至今。

其他网友回答:

<2>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兼爱、非功。墨守成规并不是墨子的学术观点。

墨子是一位平民圣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出身的哲学家。诸子百家189家的百家争鸣,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墨家和儒家被后来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称之为当时的显学。墨家的思想最适后当时的社会现实,最贴近老百姓的利益,在当时势力很大,影响深远。

兼爱是爱天下所有之人,这种爱是平等的,是出自内心的。爱护他人如同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如同爱护自己一样。这是人间真爱,这是大爱无疆。人与人之间有了这份关爱,就有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有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和平盛世。

兼爱包含着尚贤。尚贤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增长自己聪明的智慧。是一个人的有所理想,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尚贤是任人为贤,不存在任人为亲,也不存在世袭制。尚贤是上层政治的以德为政,以民为本,以德布施于天下,天下归心。

墨子的非攻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而是反对大国对小国的侵略,反对强权的争霸天下。提倡各国友好交往,相安无事,以实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春秋战国,社会动荡,周王朝的政权大势巳去。各诸侯为争霸天下,实驰富国强兵,武力统一,刑罚惩治。各国征战,多少壮士血洒疆场,命丧黄泉。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墨子为天下苍生百姓,竭尽全力制止战争,为的是百姓的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墨子的非攻是针对大国对小国“不仁”的战争,对于外来入侵之敌,当然要反戈一击,保家卫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这种打击侵略者的战争,墨子又是全力支持并亲身参与。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就在当时最为先进,远远地超过其他国家。

墨子能工巧匠,在手工业上有着许多的发明创造。他以木头制作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左右,自制的木鸟能在天上放飞三天,研制的云梯在战争中有着很好的进攻和防卫的功能。

墨子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有着很大的成就,《墨经》中有很多几何的命题,对点、线、面、体、圆有着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并发明十位记数法。尤其是物理方面的力学、光学、在当时有着重大的突破。2016年8月16日,我国发射的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就是以他的名字而命名,墨子被誉为“科圣”。

“墨守成规”可能来源于墨子固守城池的坚不可破,并不是墨子的思想观点。

墨守成规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死搬硬套。没有灵活机动,融合贯通,没有勇于创新,超前发展。这与墨子的思想格格不入,毫无关系。

大秦王朝的一统天下以法治国,墨家思想有所失落而消亡。但是墨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永远有着浓厚的一墨,并且在当今时代仍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伟人毛主席评价墨子说: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作家季羡林评价墨子说:

“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以为伟大的平民圣人。”



既然题目说,提到墨子及其学说,印象最深的是“墨守成规”,那我们就先从“墨守成规”说说看,说说墨子与鲁班(公输班)在攻城守城上的较量吧,进而说一下墨子学说的核心思想吧。


墨守

战国时代,狼烟四起,兼并战争随时上演。

有一次,楚国要攻打宋国,因为楚国拥有了一种新型攻城武器——云梯,

这个云梯的创造者就是鲁班(公输班)。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忧心忡忡,日夜兼程赶往楚国,试图游说楚国国君取消攻打宋国的决定。


然而,可惜的是,尽管墨子苦口婆心地劝说楚王,但楚王自恃拥有新型攻城武器,对墨子的劝说完全置若罔闻。


于是,墨子决定会一会云梯的制作者公输班,楚王同意墨子作为守城一方,公输班作为攻击一方,两人进行一番演练较量。


只见墨子随手解下自己的衣带,围成城墙的样子,用木片做武器来抵御公输班的进攻。

公输班用了很多方法进行攻城,但最终都被墨子抵挡回去。

最后,公输班已经无计可施,而墨子守城的计策还不计其数。


公输班在连输几次之后有些恼羞成怒,威胁墨子说:

“我有对付你的办法,只不过我不说。”

墨子淡定地说:

“我知道你是想杀死我,这样就没有人可以帮助宋国守城了,不过我的三百多位弟子,在我来到楚国之前就已经前往宋国,即使没有我,他们也会帮助宋国守城的。”

楚王见此结果,最终取消了攻打宋国的决定。


这段故事出自《墨子·公输》,同时也被《吕氏春秋》、《战国策》、《说苑》记载。

而“墨守成规”也渐渐形成了一个成语,称为墨子为人熟识的代言。


“墨守”,原本指墨子、墨家学派擅长守城,所以称为“墨守”,是具有赞美之意的。

但不知何时,在后面加了个“成规”,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意思陡然转变了:

指代一成不变,固执守旧,原来的“守城”,也变成了“守旧”。


所以,题目说为什么最深印象是“墨守成规”?

想必也是因为这个墨子与鲁班的这个较量的缘故吧。

墨子学说的核心思想

春秋(末)战国时期,整个封建社会政治崩塌,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礼崩乐坏”。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主张“复古”,推崇“文胜”,期待回到“尚文”的西周时代,来解救当时混乱的时局。


而墨子是底层的劳动庶民,他主张推翻改造现有制度,尤其是不支持“复古”,他所提出的种种理论都是反抗时代潮流的,都带有一种革新的色彩。


墨子的核心思想总结起来基本上有十论,大体可以这样分:

根本观念:“兼爱”、“非攻”

经济学说:“节用”、“非乐”、“节葬”

宗教思想:“天志”、“明鬼”、“非命”

精神引领:“尚贤”、“尚同”



上面说到,墨子是一个革新的人,不希望“复古”,他要革除旧社会,改造新社会。


墨子的很多主张都针对儒家的理论,可以说是强烈对立的,墨子对程子说:“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

这四点就是墨子核心思想中的一部分:


  • “兼爱”

儒家讲究人与人之间相处是:建立在血缘亲缘关系上的“爱有差等”、“礼有尊卑”;

墨家讲究的是:兼爱——每个人爱别人如同爱自己,爱别国像爱自己的国家,超血缘的博爱。

“非攻”,则是从“兼爱”的基础上延伸而来,而这点倒是与儒家的主张一致(墨守成规里,与公输班较量就是“非攻”的体现)。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学说的根本观念。


  • “节葬”

儒家讲究丧葬制度:封建秩序通过丧葬礼仪来确认,强化代与代之间的上下传承关系(礼乐丧葬都是如此);

墨家讲究节葬:打破原有丧葬的习俗,不重视丧葬礼仪,主张从简(节约的一种极端)。


  • “明鬼”

儒家讲究:“天命”“命”是儒家的根本主张之一,更多的是指发自个人内心的理想“使命”,很少谈及鬼神之事,更多地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墨家:“天志”、“明鬼”、“非命”是墨家的宗教思想,墨子提出了一个有感觉、有情操、有意欲的“人格神”——“天”,“天欲人之相爱相利,不欲人之相恶相贱。” 墨子认为鬼神对于人间的君主或者贵族有赏罚。


  • “非乐”

儒家喜爱礼乐:祭祀时要用音乐、吃饭时要用音乐,音乐是用来强化彼此关系互动的,而孔子更是喜欢音乐,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墨家则认为:音乐是一种奢侈浪费,音乐是“加费不加利于民”,应该把生产力放到有用的地方去(也是节约的一种极端)。



  • “尚贤”、“尚同”

墨子主张选举出一位“能者”,来做思想领袖,像柏拉图《理想国》里那样的“哲学王”,并且要求大家与这个“哲学王”保持一致,以求天下大公,人人平等。




墨子是一个“非乐主义者”,甚至是坚持苦行,以至于孟子说墨子是“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意思是,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


墨子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他认为:知而不行,连知都算不上。他最痛恨嘴上说几句仁义道德的话,而言行不一的人。


墨家学说的内容与操作是具有一定矛盾性的。

他们既主张工商业者(普通庶民)自由,同时又主张尚同专治;

既主张非攻,同时又不断地参与到战争中去(因为墨家很多人是手工制作者,擅长武器制作),整个战国时期,墨家的战斗实力,都被各国君主所看重。


墨家学说可以说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人,一方面有一定的逻辑,具有了哲科思维的萌芽,一方面又追求务实。


如果说孔子是春秋战国乱世中的堂吉诃德,那么墨子也许就像是耶和华,他力求节俭、坚守苦行,即使被钉在十字架上,也会含笑不悔。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针对春秋战国出现的社会问题,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治国思想,尤以道儒法墨四家最为典型。道家从人类以及自然界万物的角度出发提出“无为而治”,儒道法三家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各自给出解决的方法。下面分别说说:

墨家的核心思想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这十大主张是其核心思想。

思想总纲——兼爱

墨家思想是从中下层百姓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分配不公,贵族占有太多资源,要平均分配。所以首先主张兼爱,就是对所有人都应该无差别的爱,爱人如爱己,这样反过来别人也同样爱自己,从逻辑上讲这没毛病,但否定了人性!

治国思想——尚贤尚同非攻

非攻。既然我爱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如同我的一样,你也是如此,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争斗,所以兼爱的结果就是非攻。为了实现其非攻的目标,墨子在科技发明上建树颇丰,因为他认为可以以战止战,既然你不听那我就用发明的武器坚守城池,迫使你放弃战争达到止战的目的!

尚贤尚同。政治的实质是管理,因为社会上的人不都是相信兼爱和非攻的,那就需要有人来带领人们去践行兼爱和非攻思想,什么人来做呢?墨子说“贤人”,所以紧接着兼爱非攻之后提出尚贤。尚贤的本质就是任人唯贤,这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毕竟那时候实行的是“世亲世禄制”,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墨子说管理国家的不应当只有贵族,如果平民百姓是贤人亦可以进入管理阶层。尚同是尚贤的扩大化,国君必须是贤人,其他各级管理者也应当如此!

经济思想——节用节葬非乐

因为墨家主张绝对的公平,所以每个人获取的财物都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浪费,否则就会有人饿肚子,人饿了就会铤而走险,那么就违背非攻这个原则。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看亦是一样反对浪费,从而反对礼乐制度,因为墨家认为礼乐只会耗费财物,厚葬也是一样,本质上是死人跟活人抢食,总的社会财物少了,大家分的也就跟着少了。这里节葬和非乐主要是针对儒家厚葬和礼乐制度提出的。我们都知道财富增加有两个途径,节流和开源,墨子重在节流,却忘记了开源,他没有看到祭祀祖先、祭祀天地之时虽然因为一定的礼乐程序需要耗费财物,可是这种祭祀文化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也可以创造财富!

宗教思想——非命天志明鬼

非命。墨家认为人的命不是天注定的,而是自己努力奋斗的,反对“天命论”,这是有积极意义的,按现在的话说墨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性!

天志明鬼。墨家主张贤人治国,可是贤人如果有功或犯错由谁来赏善罚恶呢?墨翟说由天来奖励、由鬼神来惩罚。这个思想明显带有宗教主义色彩,最后代天代鬼赏善罚恶的还是人,过于理想化!而且这也和兼爱、非命的思想有些矛盾,换句话说墨家思想在这里存在逻辑问题!

总的看,墨家思想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尚贤打破了世袭制度,勤俭节约有现实意义,非命天志激发了人积极向上。但兼爱非攻天志明鬼思想过于理想化,违背人性落不了地,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统治者没有采用其主张的原因!

至于墨守成规,基本上与墨家思想不搭边,他可不是守着规矩不肯改变的人,他的十大主张基本上都颠覆了过去的思想!

儒家的核心思想

先秦儒家核心思想核心是“仁义礼”,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一样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但墨家是从中下层百姓角度出发,而儒家则多是从贵族角度出发;墨家主张无差别的爱即兼爱,而儒家主张有差别的爱即仁爱。墨家否定了人性,认为只要我对你好你就会对我好,实际上这是理想而非现实。而儒家则承认人性,爱人应该先从亲近的父母妻儿开始,然后再去爱他人,这符合人性大家容易接受。在此不做具体详述!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总纲,那么要实现充满“仁爱”的社会,国家治理上怎么办呢?“礼”!!!礼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准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居其位各尽其职。

法家的核心思想

以法治国。墨家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儒家代表的是贵族阶层,法家思想则不分平民还是贵族,一切皆决于“法”!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治国思想的本质就是用利益去驱使人民奋斗,是为无功不受禄。但法家过于注重利益,若君王有财富赏赐给人民那么百姓就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虎狼之师),可是若天下一统再无财富赏赐之时,国家也就分崩离析了。换句话说,法家是帝国之学,若再给秦始皇一百年,地球都会被他统一,这是不用质疑的。可是统一之后却难以长久,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故而后世治国不专注于儒家亦不是法家,而是儒法并用!今天依然如此,法是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底线是根,而德是方向是旗帜,两者缺一不可!

谢谢邀请,写文章不易,感谢阅读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墨子是战国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是战国时代光彩的开始。墨子和孔子都是鲁国人,墨子的出生时间与孔子的去世时间相接。在战国和汉初,孔墨是两位常被并称的大师,都以德智的崇高和被信仰。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题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然还真不知道,墨家的核心思想会与“墨守成规”挂起钩来。

但是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等,是贬义词,岁与墨子挂钩,但却并不代表墨子的思想主张就是保守的、故步自封的。相反,墨子在战国时期是显赫一时的学派,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称儒家和墨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的孟子则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则归墨(墨子)”,可见墨子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我们来看一下,代表最显赫学问和最先进科学技术的墨家,是怎么与“墨守陈规”这个贬义词连在一起的。

“默守陈规”这个成语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这里的“朱尝”和“墨守”是一样的意思,就像杨朱的明察和墨子的善守且善辨一样,不可辩驳。由此看出,“墨守”的愿意丝毫没有后来的守旧之意。

为弄清楚“墨守陈规”的来龙去脉,查了一下辞海。但辞海没有这个成语,只有“墨守”词条。解释如下:

“《后汉书·郑玄传》;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注:言公羊义理深邃不可辩驳。”

这是辞海对“墨守”词条的解释。在这里,“墨守”是理据充分不可辩驳的意思,与上述黄宗羲“朱尝墨守”意思相同。

为何说“墨守”是理据充分不可辩驳呢?

先来看一下墨家是一家怎样的学派。墨家,与其说是一个学术团体,毋宁说他更像现代意义上的一个政党组织,在国家治理方面,墨家反对“礼”的等级观念和兼并战争,因此提出“兼爱”“非攻”等主张,墨者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以维护公理与道义为己任,注重实践;

在实战方面,墨家的善辩天下闻名,墨子的科学技术世界领先,还有一支强大的游侠队伍,掌握着当时天下最尖端的武器装备。其学派中善辩者称为“墨辩”;武侠称为“墨侠”,是中国古代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以墨子的名字命名的曰“墨子号”,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庄子在《杂篇·天下》评价:“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因为墨子文武兼备,大名鼎鼎,且好打不平,哪有战事,他就不辞辛苦,带着武器装备,先帮弱小国家做好战争防备,然后再去主战国“止战”。有一次,强大的楚国要攻打弱小的宋国。墨子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赶到了楚国的郢都,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以滔滔雄辩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理屈词穷终于答应不去攻城。但是他们刚刚发明了一种攻城器械“云梯”,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也无妨,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楚宋两方进行攻守预演。鲁班采用各种方法攻城,都被墨子轻易挡住。鲁班攻城的器械和办法用完了,而墨子守城之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认输,便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我不说。"墨子道:"我也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我也不说。"楚王问何意。墨子道:"公输子是想就地解决了我。他以为没了我,就可以攻宋了。但他不知道我的门徒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楚王叹气道:"算了,攻宋计划取消。"

因为墨子善辨,楚王和公输班理屈词穷,但又不服输,要实战,而墨子已做好守城准备严阵以待。于是大获全胜。

后来人们借"墨守"固若金汤之意。但一旦变成“墨守成规”,词意大变,"守"不再是被迫的战事守城,而转向了观念的守旧了,成了贬义词。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要理解“墨守成规”,那么就要从墨家“非攻”思想入手,而墨家“非攻”思想,也是墨翟核心思想之一。至于“墨守成规”这个词与墨家的联系,可能主要是墨翟在其非攻思想的践行上表现出的坚持,以及墨翟之“守城”功夫确实一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墨守陈规”虽然就现代含义来说是在批评一个人“不懂变通”,但是这并不是说墨翟“不懂变通”,而仅仅是以“墨翟”对“非攻”思想的坚持,以墨翟“坚不可破”的防守来比喻“墨守陈规”之人的“坚持”。“墨翟”的“守”有其合情合理的理由,以及自己的章法,而“墨守陈规”的人,则仅仅只是“僵化”固守“既定规矩”,缺乏灵活性。

1、 墨家“非攻”思想:侵略无罪之国,不可取

墨翟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要为社会底层的手工业劳动者发声,墨翟的思想,也大多是为了维护底层手工业劳动者的利益。墨翟观察当时社会上的战争,大国发动战争去吞并小的国家,往往不是为了百姓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仅仅是因为君主好大喜功,或者说贪婪等等。而这样的战争,最终受苦的,总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基于对这种“不必要”之侵略无罪国家的战争,墨翟采取批评的态度。

对于大国侵略小国发发动的不义之战,墨子评价说:

“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墨子还说: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也就说,在墨子心里,出于好大喜功而对无罪的小国家发动兼并战争,这是不符合仁的。而大国家发动战争去吞并小国家,以此争夺自己本来就富余的土地,这是不明智的行为。

也就是说,在墨子心里,大国家对小国家因利而发动的战争,是“不仁”且不“明智”的做法,只会让百姓遭殃,于是墨子的“非攻”思想油然而生。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能看出来,墨子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只是反对一个国家为了利益去攻打“无罪之国”这样的战争。所以,墨子总是带着弟子去帮助“无罪之国”防守。

2、“墨守陈规”的“墨守”与墨翟守城

“墨翟”的才智,在其帮弱国守城,阻止不义之战上有所体现。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战国时期,楚国请来鲁班为自己做好攻城的器械,准备去攻打宋国。这场楚国攻打宋国的战争,无疑是大国因“利”攻打“无罪之国”的“不仁不智”之战,亦是墨翟“非攻”思想所反对的战争。于是,墨翟来到楚国,和鲁班做了一场攻守的演示。他们用衣带作城墙,用筷子当守城器械,鲁班攻,墨翟守,鲁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但是墨翟的守城器械却还绰绰有余。基于此,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

从这个故事,我们大抵就能看出来墨翟守城之法有多么精湛了,也能看出墨翟对其“非攻”思想的践行。一来,墨翟守城之法高明,似乎无懈可击;二来,墨翟对“非攻”思想的恪守,都反应了一种“执着”的精神趋势。而对于 “墨守陈规”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规矩”的执着,这里“墨守”,大抵和墨翟有关,表明了“坚持”和“执着”的程度,只是这个“成规”可能就不符合墨翟的精神了。

3、总结:墨翟对“非攻”思想的坚持,以及其精湛的“守城”技艺,突出了“墨守”二字中的“执着”意味,但并不能将墨翟的坚持与“陈规”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所述,墨家之“非攻”思想,体现了墨翟十分反对功伐“无罪之国”,而墨翟一生,也在践行其“非攻”思想,为阻止“不仁不智”之战而奔走。同时,从墨翟与鲁班就楚国攻打宋国一事进行的攻防演练来看,墨翟对其“非攻”思想十分坚持,而其防守的技艺也确实精湛。基于此,“墨守”二字就有相对浓郁的“坚持”与“防守”意味。

但值得注意的是,“墨守”是“墨守”,成规是成规,“墨守成规”仅仅只是用“墨守”透露的“坚持”与“防守”意味来形容一个人对规矩的僵化固守而已,并非说墨翟是“墨守成规”之人。

其他网友回答:

惭愧惭愧,说出来有些贻笑大方,提到墨子,我印象最深的还真不是“墨守成规”这个成语,而是“墨守”这个词。

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公输》,从那里知道了墨子,知道了非攻,知道了墨子守城的才能。楚欲攻宋,鲁班专为攻城设计制造了云梯,墨子闻之,步行十天十夜赶到楚国都城力阻伐宋,与鲁班当场演练攻守,鲁班攻城器械用尽,而墨子守城的计策还绰绰有余。

由此可见,墨守一词实为褒义,称赞墨子善于守城,至于后来演变而出的“墨守成规”这一含有贬义的成语,其实根本无损墨子形象。

至今思之,诸子百家,哪一个都是大神的存在,他们的对话都可谓神仙打架,而在其中,墨子更是独树一帜。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家门徒众多,以吃苦为高尚,纪律严明,声势浩大,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兼爱与非攻是墨子学说的核心思想。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墨子一派还在哲学、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制造和教育学等方面均有不俗建树,实在令人佩服之至!




其他网友回答:

墨子学说的主体就是社会中下层,一切以自保和团结下层人民为主导。所以核心当然与底层人民生活习习相关,节葬、明鬼、节用、兼爱都是底层人民能在乱世生活的基本。所以墨子学说反对一切不义战争。“非攻”体现了底层人民反对战乱的思想状态。墨子学说从来不是为统治阶级准备的。“守”和“自保”是其最核心价值。“墨守成规”则是其在守道上的高成就。墨的刺客也不是为了攻,而是为“守”而攻。在底层百姓没有力量的古代,墨家学说的没落是必然的。

标签: 墨子 墨守成规 学说 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