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既崇尚孔子的思想,又为何与孔子有所对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教育家不教人学坏,课文忌讳坏的思想行为,不等于不知,就是因为透砌才选好的课文,才被帝王们喜欢。它类为实用,採取各种邪恶手段只为取胜是不同的。当今的课文,也同样,不然不成了教唆犯了吗。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很正常呀。如果不是这样,大概荀子就不会被人们尊重,他的思想大概也不会流传下来了。

徐中舒先生说,儒人这个集团,在殷商时代就有了。如此说,孔子老家宋国,是商族后代,很可能祖上就属儒人集团。不过,他的前几辈迁徙到了鲁国。

儒家,作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流派,从孔子才开始逐渐壮大。他的学生很多,到了后来,比较著名的,大概就是孟子和荀子了。

为什么呢?

因为二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并非简单“鹦鹉学舌”地重复孔子的思想。凡是“有一说一”的,基本都被人遗忘了。

孟子,大约小了孔子一百七八十岁。他的主张,尽管没与孔子有大的冲突,但已经很不同。至少,鲜活得多,充实的多,有了不少自己的见解。不然,后儒们,也不会把《孟子》一书,与《论语》并列,作为《四书》的内容。

荀子,又比孟子小了五六十岁。而且,别小看差这五六十年。这段时间,正好是战国中后期诸侯们争斗厮杀最残酷的时期。

举个例子说,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则主张“性恶论”,对此最好的解释就是,孟子没赶上长平之战的发生,荀子赶上了。

一场战役,屠戮、坑杀了数十万赵兵。荀子是赵国人,是否有亲属死于这次打了好几年的战役不得而知。但他心中愤懑是肯定的。如果,这个时候,荀子还说“人性本善”,赵国人不敲碎他的脑壳才怪。

荀子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后人称作“古今论”。他认为,第一,时代总是发展的;第二,要承认今胜于古;第三,因此要以现实的需求研究历史,所谓“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第四,古今虽有差异,然而具有规律的一致性,“以道观尽,古今一也”。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的思想,不同于二百年前的孔子,也不同于五六十年前的孟子,就太正常了。

荀子还与孔子思想有更多冲突的地方吗?有人可能会举出荀子否定和反对“禅让”,认为这是否定孔子。

其实,“禅让”这种事,未必在尧舜禹的时代没发生。因为那是原始社会和酋邦以致王国阶段的过渡时期。在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中,推选产生部落首领,是确实存在过的。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和最卖力气鼓吹“禅让制”的,是墨家。儒家,后来也加入其中。

吕思勉先生曾分析说,墨家,主张的是西周之前的社会制度;儒家,主张的是西周的社会制度。

此说一语中的。墨家,是真心想退回到权力“禅让”的社会去;儒家,只是想留住西周的状态。

荀子所处的战国中后期,诸侯战乱,争权篡权,打得不亦乐乎。首先,所谓“禅让”,已纯属天方夜谭,完全不可能;其次,眼看着如狼似虎的诸侯贵族,无所不用其极,能跟这些人讲“禅让”吗?再次,燕王哙,尝试了一把“禅让”,被子之、苏代等大骗了一回,齐国乘机入侵,自己的性命也丢了。这个过程,孔子、孟子都没看到,荀子看到了。他能说“禅让”真是大德大贤的好办法吗?除非脑子进水。

荀子,继承了儒学中很多内容,这不假。所以后人有人称其为当时的大儒。

但他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有所变更,有所发展。因此,将其说成是儒家重要一派,更为恰当。

宋儒们,不喜欢荀子,大概因为其革新的味道浓厚。在宋代,始终有革新与守旧之争。扬孟抑荀,这是宋儒们“实用主义”的守旧立场决定的。

实事求是地说,荀子的确很有思想,概括起来,表现于“天人观”、“知行观”、“人性论”、“群分论”、“古今论”、“名实论”、政治法律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等等。不再详论。

荀子,通行认为约生于前325年,逝于前238年。也有学者不赞成此说,例如很著名的游国恩考证说,其生于前314年,逝于前217年,享年97岁。

《荀子》一书,三十二篇。胡适曾认为,只有四篇为本人所作。但现在通行认为,其中有六篇可能为其弟子所记。

其他网友回答:

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崇尚孔子的思想,为何却对孔子有着许多的批判和对立,这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分析。

荀子是孔子之后两百多年的儒家学者,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重要人物。孔子的春秋时期与荀子的战国时代,社会的变革有着很大的区别,儒家思想随之也有很大的变化。任何思想学说并不是一成不变,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与时俱进。

荀子的战国时代,当时的社会比孔子的春秋时期更加动乱,诸侯征战的争霸天下更加激烈。他看到了赵兵遭到的血腥大屠杀,他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欺凌压榨,他提出的性本恶与儒家的性本善就有着很大的矛盾与冲突。其实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两种说法只能一分为二正确理解,不能绝对一概而论。

荀子传承儒家思想学说,并不是按四书五经因循守旧地重复讲述,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创造性的吸取精华,批判性地去伪存真。孔子思想两百年的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与荀子社会的有所不相适应,很正常。正是荀子对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才有了后来儒学走向政治的巅峰。

荀子结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深刻地认识到仅凭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义道德难以救世。既要德治仁政,又必须依法治国,恩威并施,奖惩分明,必须是惩恶扬善,大道之行。他的思想中有许多法家的一面并不矛盾,明君治国也必须是内圣外王才能一统天下。

荀子尽管与孔子的思想有所对抗,却为儒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另外的一个成就那就是教育出两位著名的法家人物韩非子,李斯。这两位深受荀子的影响,青出于蓝胜于蓝,韩非子成为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为构建中央政权大一统的法制框架结构,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见解出了分歧。先天供给,后天自立。路不同对立存!

其他网友回答:

崇尚和批判不有直接的关系吧?如果仅剩下盲目崇拜而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意识,那才是最虚伪的崇尚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孔子与荀子并没有师承关系,他们的儒家思想都是传承于老子,因为老子著有《道德经》,这本书既有推崇阳谋,讲究“以正治国”的《德(儒)经》,又有提倡阴谋,讲究“负阴而抱阳”的《道经》。

老子的师父是商王朝的重臣商容,在“武王伐纣”之后沦为亡国奴,专门寻找老子让他成为了自己的传人。

老子的徒弟主要有传承自己《德(儒)经》“阳谋”的孔子孔仲尼,和传承自己《道经》“阴谋”的杨子杨朱,由于道家学说一般讲究“秘而不宣”,所以杨朱的学说后来传承下来的内容与其身份不相吻合,当时孔子与杨子并称于世,与后来儒家与墨家的理论并列盛况有些类似。

荀子的先祖是晋国的大贵族荀林父,所以他获得了源自老子的道德(儒)家传承,到他这一代,已经沦为了赵国的破落贵族,其具备的道家身份因为不能当政已经成为了一种笑话,出于他本身是道儒兼修,故此他干脆自认为儒家。

正因为荀子的理论根源与孔子同源,所以他们有共同的传承,但由于荀子是兼修道儒,所以他与纯儒家的孔子的思想还是有出入的。

比如,道家的国家管理智慧,是十分推崇“小国寡民”的,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又形成了“天下大同”,不仅赞同“寡民”,还在此基础上要求“灭民”。

“小国寡民”的国家管理模式,有两个特征,一是“小国”,二是“寡民”。

当时的“国”,相当于秦始皇时期的“郡”,现在的“市”,不是现在国家的概念,与现在国家概念相当的,则是“天下”,所以“小国”指的是要把国家的行政管理单位划得越小越好,这点上孔子的主张与荀子基本类似。

他们对于“寡民”的主张应该说有较大的区别。

当时的“民”,放在现代的同义词就是“奴隶”,《道德经》提倡“民”越少越好,而孔子则要求把“民”完全根除则更好,使居于领导地位的道家百姓老国“人”与居于被领导地位的儒家黎民转化而成的新国“人”可以不分彼此,达到“天下大同”的治理的目标。

其他网友回答:

荀子确实崇尚孔子,但是也与孔子有不同意见,荀子对孔子思想本就是批判性继承。荀子虽然顺承孔子,维护礼仪制度,但从时代大环境来看,荀子那个年代与孔子相比,诸侯王之间的战争已经到了近乎白热化阶段了,再加上荀子在稷下学宫受到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是不赞成孔子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观念的,荀子更倾向于“人定胜天”,强调人可以利用自然,凭借自己的积极有为,把控自己的命运。

一、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强调礼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大抵是比较强调“礼”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一脉相承,荀子虽然与孟子、孔子在思想上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是荀子也是十分维护“礼义”的。

荀子的性恶论中指出,人和世间万物一般,生来就有“利己”的性子,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天性,但是人与动物不一样的是,人可以在后天接受教化,继而表现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荀子的思想体系里面,荀子同样强调“守礼”,并将人表现出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说符合礼的行为称为“善”。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荀子在“维护礼”上,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

值得注意的是,荀子不仅强调“隆礼”,而且强调“重法”,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荀子的弟子韩非子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了,这便是后话了。

二、荀子与孔子对立观点之一:强调人可利用自然,反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孔子对“天命”的态度,虽然与商周时期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是孔子却还是没有否认“天命”的决定性作用。

商周时期的天,和西方的上帝有些像,是有意志的,但是到了孔子那里,孔子并不赞成将天看成有意志的天,并且对于鬼神的态度也是敬而远之,这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孔子却没有否定天对人之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孔子学生子夏曾经说,孔子发表过类似“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言论。虽然孔子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此举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主观努力,但是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主观作用范围。

荀子就不一样了,荀子受到道家自然观的影响,认为人世之祸福与天意无关。在荀子那个年代,类似日蚀、月蚀等天象会被许多人看成是上天的警告,荀子对这种看法加以严厉批判,认为这些仅仅只是自然本身的自然现象。荀子将天看成是物质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指明人应该多多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去利用自然界的万物,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荀子关于“天”的看法,颇有点“人定胜天”的味道。

三、荀子虽然尊崇孔子,但是其对孔子思想属批判性继承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荀子虽然尊崇孔子,但是荀子对孔子的思想肯定不是无条件全盘接受的。到了荀子那个时期,在人人相争的战乱大环境下,荀子受到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意识到人间之旦夕祸福不是天可以决定的,认为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去利用自然界中的万物,并且,荀子还进一步提出了其颇为深刻的性恶论。

可见,荀子虽然和孔子一样,提倡遵守“礼义”,但是与孔子之“富贵在天”不同,荀子思想更加倾向于“人定胜天”。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说荀子崇尚孔子,我知道的是荀子入秦之前。荀子入秦大赞秦国官吏勤勉,可惜无儒之美政,然而荀子出秦教出三个名人,李斯,韩非子还有一个在西汉当宰相,忘了叫什么。荀子入秦之前有没有弟子不知道,写过什么书也不知道。没怎么看过荀子的书。他的主张是在入秦之前写的还是之后写的也不是很清楚。有一点明白荀子出秦之后的弟子都骂儒,因此要说荀子崇尚孔子应该是入秦之前,入秦之后的荀子搞性恶论显然是对儒家性善论的否定。但要说荀子不受儒家一点影响也不对。我认为成熟期的荀子是基本接受了法家思想,至于说融入多少儒家说不清。他的弟子都不以儒家自居也说明了荀子在出秦之后不在信儒家了。

其他网友回答:

荀子崇尚孔子并不等于什么地方都认同赞同孔子,能够坚持自已的学术思想才是最可贵,荀子主张人性恶,肯定天是自然的天,主張既隆礼又重法,成为儒家八派中之一的创始人。

标签: 孔子 荀子 崇尚 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