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百家争鸣到后来独尊儒术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百家争鸣的好处比较明显,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并且最终促成了体系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缺点就在于,百家争鸣固然有助于激发新思想,但是也容易出现因思想不统一而激化战争的情况。

至于后面的独尊儒术,缺点也比较明显,儒家独大,继而一定程度上对其他文化发展有阻碍作用;优点也比较突出,独尊儒术适合君主教化百姓,对封建社会之稳定有一定帮助。

1、为何出现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

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我们来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春秋属诸侯国大乱战时期,天下诸侯王为了称霸,必定需要改革,但是前人周王朝的衰败无法给改革提供太多参考资料,于是,各个诸侯王都在摸索中。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需要一套先进的意识形态进行指导,要建一套能够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意识形态,就需要人才。各个诸侯国为了自己国家之强大,自然会广纳贤才,以期摸索出一套先进的意识形态,统一天下。时逢战乱时期,而指导国家之发展的意识形态尚在摸索中,诸侯王又求贤若渴,百家争鸣自然是大势所趋。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秦朝不过二世而亡,可见,法家之严刑峻法虽然适合统一天下,但是却不适合治理天下,以至于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便选择了与法家相比,相对擅长调和的儒家思想。通过将儒家定为主流思想,来教化天下百姓,维系国家之长治久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亦属大势所趋。王朝之稳定,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主流思想,而这个主流思想不能太霸道、太冰冷,如法家,也不能太温和、太随性,如道家,儒家刚好调和法家的冰冷与道家的随性,一方面缓和阶级矛盾,一方面又以教化维系社会安定。

所以,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百家争鸣也好,独尊儒术也罢,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大势所趋的产物罢了。

2、为何说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有好处,也有坏处

百家争鸣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并最终促成了体系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之形成;缺点就在于,百家争鸣的盛况意味着观点对立,观点对立容易激化矛盾,激化战争。

独尊儒术的好处自然就属方便国家统一思想,对维系社会之长治久安有巨大帮助;坏处也不难分析,大抵就在于儒家独大确实对其它学派思想之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为何说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都有好有坏呢?因为事物必然具有两面性,当一端达到巅峰的时候,必定会向其对立面发展。就比如春秋百家争鸣,百家之盛况达到了极端,就要长驱直下,许多学派便会渐渐销声匿迹。不是说百家争鸣这一点不好,但根据事物转化规律,必定会出现一种文化采百家之所长成为社会主流。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家了。

这时,有朋友可能会疑问,独尊儒术不算极端吗?为何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作为主流思想几千年不衰,为何独尊儒术的情况没有转化到其对立面?这个问题要回答也不难。

原因不难推测,因为汉朝时期的“独尊儒术”虽然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但是并没有打压,或者说完全消灭其他思想的意思,例如,道家思想和佛学文化一样以各自形式灿烂罢了。所以,虽然明面上听着是“独尊儒术”,其实还没到举国上下只讲“儒家思想”的地步。对于文化,古代历届君王还是有一定开放性的。

只是随着封建王朝制度渐渐深入,人类社会渐渐发展,而儒家在封建王朝晚期确实被僵化运用。这种僵化,将“儒家之主流文化”推向了极端,继而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儒家之主流文化”一说也就此拉下帷幕。

3、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乃大势所趋,二者之好坏源于事物都有两面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百家争鸣也好,独尊儒术也罢,实则都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事态发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孵化”出适合该程度的“小鸡”。百家争鸣产于乱世之时,独尊儒术定于安定之期,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皆乃大势所趋。

至于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有好有坏,很正常,万事万物都有好有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相比独尊儒术来说,程度更加极端了些,这也注定了百家争鸣维系时间不会太长,最后会转变为一家独大的局面。至于儒家能够“独大”这么多年,也是有技巧性的,因为“儒家”虽然独大,但是却没有完全熄灭别的学派之意,所以“独尊儒术”之“独”,也仅仅是看起来“独”罢了,并未达到一国仅有“儒学”的极端态势,这也是儒家能够成为主流学说这么多年的主要原因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

既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定也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啦 !

自私自利的儒生们,为了他们的利益,利用统治者给于他们的权力,利用他们手中的工具及话语权,蛊惑怂恿统治者,想方设法的奴役劳苦大众。他们任意编写篡改历史,愚弄国人 。

他们严重阻碍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他们奴性十足,使得中华民族不断的倍受外夷入侵凌辱。

等等等等不胜枚举的弊端。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大家都知道,从春秋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实际上就是反映了从春秋时期的诸侯列强互相争霸到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样一个过程,也伴随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渐进演化过程。如此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反映出了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春秋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及诸派百家所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当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当时以及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儒家思想蕴育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次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再者法家思想中的其中变革精神也成为着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综上他们诸子百家所论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其二促进了中华文化思想的繁荣,其三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时至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同年汉武帝采纳了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后虽遭到后宫一些反对,但至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儒学在官府中反而更加齐备。建元六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由此形成了汉代儒学,成为此后两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它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的地位的确立;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而这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在数千年封建社会制度的演变条件下,这种选择也是必然的。

其他网友回答:

好处礼制建立,有利天下太平。坏处保守缺乏法家改革进取思想。延续清未。腐败误国。遭遇列强。,生灵涂炭,民国志士寻求救国之策,梦想改良。几经变迁。,,,,

其他网友回答:

独尊儒术的好处是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千百年来各民族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形成了凝聚力,形成了大中华国家。坏处星人们的思想逐步被禁锢,接受外部先进生产力等的能力差,使的国家渐渐地变弱。

百家争鸣的好处是人们能接受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创新探索新的东西,形成先进的生产力。坏处是由于人们对各种思想的认知不同,逐渐各自以自认的思想为准,互相争论而形不成统一的思想,形不成统一的国家。这也是欧洲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好处:思想的空前统一,利于管理和控制

坏处:高度的管理会导致一个情况发生,那就是领头的思想一旦发生错误,那么所有人都会跟着一起摔进坑里去。

其他网友回答:

反应的根本问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重要贡献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① 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② 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2、评价(历史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3、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更适合大众,但很多人会理解偏,把表象当成真理。认为读几本书就是儒家,儒家的大儒可是具备浩然正气,为国为民,肝胆相照。并不是那种书生误国,或者伪君子之类的俗人。

其他网友回答:

好处是统一思想,便于管理!弊端就是,多极化滴社会与之不匹配,朝代被灭的时候,入侵力量都是不尊儒术滴。

标签: 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 春秋 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