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告子上》。其原文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是儒家学派二号人物,被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仁政学说”。
孟子的散文有其鲜明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并且常用“对比”的创作手法,互相比较,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而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要完整理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得兼顾文章后面的一段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分几层意思来解读。
一、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不能太满,好事被一个人占全,肯定要有亏损。这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是人生的智慧所在。“韩信”的死就有这样一层厉害关系,可惜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能激流勇退。
二、当一个人面临难以取舍的问题时,要果断做出判断,必须及时取舍。优柔寡断必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即然不能同时拥有,就要分析厉害关系,及时做出选择。
三、在个人利益和道义发生冲突时,要坚决选择道义。这即是舍身取义,又是坚持真理。如有的家长护短,不讲道理,孩子打架就袒护自己的孩子,结果助长自己孩子的嚣张跋扈,最后害的是孩子。
综合以上分析,善良和正直是人生的智慧,这是人生哲学,不是迷信。
问题好萌!鱼和熊掌当然可以一起吃,孟子跟我们说的不是吃饭的事儿。我理解他这句话说了两层意思。第一,不要想着所有好事都能落到自己头上。有了鱼可能就没有熊掌,比如动物长了翅膀的就没有锋利的爪牙。我们平日跟人相处也一样,不要光顾着自己处处合适,你什么便宜都占住,别人就不好受,行路窄处留三分给人行。
第二,当必须选择一个,放弃一个的时候,要选择对你来讲更重要的那个。就是孟子说的,舍掉鱼取熊掌,因为鱼比较常见,而熊掌是稀缺资源。当然,到底什么是鱼什么是熊掌,因人而异。比如对一个新妈妈来说,可能婴儿是熊掌,工作是鱼;但对于一个事业型男子来说,正好相反。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翻译过来,意思是,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都吃,那么我舍弃鱼选择吃熊掌好了。后面还跟了一句,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这两种东西只能择其一时,那么我会舍弃生命而坚持大义。
两个类比,说明同一个道理,强调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选择更重要的,舍掉次要的,舍身取义。
其他网友回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是一个引子,作为比较而引出下文的舍生而取义。文章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直主张的思想是仁义和以民为本,当人受到欲望的诱惑,一定要保持住自己的本心,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宁可舍生取义,绝不苟活于世,这是作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有的思想和气节。
社会在进步,科技也繁荣到了人们无法去预测的地步,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国家的稳定给人们带来了安定而富足的生活条件。当然好的事物产生的同时,恶也在滋生,欲望对于人们确是越来越巨大,越来越多的人都沦陷在欲望的海洋里,忘了自己的那颗本心,忘了仁义,忘了气节。
当前针对社会上的很多不良风气,有很多人都提出了复古风,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人们去按照古人的做事和生活习惯去生活,这样不免矫枉过正,只有外在而缺少内在,古人的很多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复古的真正含义是学习古人的思想和风骨,而不是只学其表,徒具形态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这句名言是孟子说的,原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意义在于,好东西你全都想要,结果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原因何在?
狼多肉少啊!又不只你一个人想吃鱼与熊掌。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再说了,天道循环,你得到一些东西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道德经》有云:损有余补不足。比如你可能吃了熊掌,但是老天可能要拿走你一些健康来作为交换。
曾经位极人臣的曾国藩,最懂得月亏月盈之人生奥秘:“余蒙先人余荫,忝居高位,与诸弟子及子侄敦敦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孟子说的话,鱼是我想要,熊掌也是我想要,两个不可同得,舍鱼而去熊掌。
生是我要的,死也是我要的,二者不可同得,舍生而取义。
鱼和熊掌都是吃的,若是只能得其一,肯定选熊掌。
而生和义若不能同得,选的是义。因为这是孟子说的,大家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就是儒家杀生成人,舍生取义。很是在意者仁意。
他认为,一个人,若为了生存,而不仁不义,非君子所为。乃小人也。
而一个人,若为了义,为了仁,甘愿其去,也不违背仁义之道,这才是儒家仁义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鱼生于海!熊行于陆!人要学会融汇惯通!别什么都局限于小圈,而被紧箍!一一一引航者!
其他网友回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然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相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它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孟子是继孔子后的又一儒家大师,他继承孔子的衣钵,继续发扬和传承孔子的儒家思想,也被称为亚圣。孟子的思想是以性善论为主体,他认为人不是性本善,而应该是性向善,强调的是人的后天的学习与修养,同时还强调人要以德为本,以德立世。他的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也是有积极的意义。《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很长,“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然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是开篇的一句话,他用了这么一句通俗易懂的比喻道明了一个人的取舍观。这句话可以用古人的另一句话来诠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那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果涉及到下文,那还有很多层面,比如舍身取义,舍身取道等,我就不再赘述了,我只是就这两句话表达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孟子这句话实则是在用鱼和熊掌之取舍,来阐明自己的义利取舍观,当义与利出现冲突,需要取舍的时候,孟子认为应该毫不犹豫选择义。
通过分析孟子思想,我认为,抛弃利,这也是孟子“大丈夫精神”的体现。
1、鱼与熊掌取舍间孟子的义利取舍在《孟子》一书中,记录着孟子这样一句话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相对比较好理解,大意就是,鱼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但是两个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舍弃鱼,去获得熊掌。生命和道义都是我想要的,但是如果到了必须牺牲才能维护自己的道义时,君子会毫不犹豫舍生取义。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到孟子在义与利之间的取舍。
其实,从这句话来看,我个人认为,鱼和熊掌,对于人来说都是利,但是孟子却说当鱼和熊掌之取舍遇到冲突,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会选择熊掌。个人认为,孟子还是承认人在不违背道义的情况,一个东西对自己有利,一个对自己更有利,人肯定会选择更有利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前面孟子用鱼和熊掌表明了人在面临二者只能取其一的情况下,会趋于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东西,这属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后面,孟子又说,生命和道义发生冲突的时候,人应该选择道义,这一点,就显现出孟子之与众不同了。
按照常人的观点,自然是“活着”更重要,但是按照孟子的观点,一个人的气节,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孟子把道义拔高到了最重要的地方,认为道义甚至高于生命。
基于此,我们不难得出,在孟子心里,一定程度上,道义属于“熊掌”,生命属于“鱼”,“熊掌”比“鱼”更加珍贵难得,道义比生命更加珍贵。
2、“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义利取舍,符合孟子之大丈夫净胜孟子赞美大丈夫精神,认为大丈夫是从义而动,而且仁爱众人的。在孟子心里,一个拥有大丈夫精神的人,做事之准则绝对不是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而是这件事情做了会不会违背道义。
孟子之大丈夫精神,是不求私利的。因而,从孟子之大丈精神来分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孟子将道义看成是比鱼珍贵的熊掌,虽然义和利都想要,但是当义和利发生冲突的时候,拥有大丈夫精神的人会毫不犹豫选择比“利”珍贵的“义”。因为在大丈夫精神之君子心里,“道义”本来就比生命重要。
3、总结:孟子借鱼与熊掌之取舍对比来声明,道义的重要性结合孟子之大丈夫精神对“义”的重视,我们不难看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看似是在说鱼和熊掌之取舍,但是通过结合孟子之重义思想以及该句话后半段之“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孟子实则在借鱼和熊掌之取舍来表明,利如鱼,义如熊掌,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但是熊掌更加珍贵难得,就如“义”也珍贵难得一般。所以,面对义和利冲突的时候,要毫不犹豫舍利取义。
其他网友回答:我的理解是好的东西不能让你一人全部占有
其他网友回答:这话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是这样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来说明自己“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从原文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鱼和熊掌一定不可兼得,孟子的意思是——鱼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如果(注意是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我要熊掌。熊掌比鱼贵重,这个大家都知道。当然,这只是个引子,重点是后面的舍生取义。
孔子曰杀身成仁,孟子曰舍身取义(或者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其中舍生取义就是从这里来的。
威海链 » 为何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吃鱼不能吃熊掌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