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有最简单的回答,韩非子的结论是,“法”好比房子的结构,“术”则是将房子里各部门联系在一起的流程图,而“势”则是领导者掌握的形势。法术势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造就一个灵活的组织。
还有最笨的回答,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依靠,就像三条腿的凳子一样,任何一条都是缺一不可的。
韩非子的法术势分别是什么?
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法、术、势相结合。韩非子的思想是在儒和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家都知道,老子是研究人与自然规律和关系的,孔子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法家是研究如何治国治人的。
一,“法”。
“法”的思想,来自于老学中关于“形”,即事物的形体;“名”,事物的名称,即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法家所说的“法”,主要指制裁违法行为的律条,相当如今的宪法。这种法相当严厉,犯了重罪,要连坐,满门抄斩,甚至诛灭九族,重刑之下人人自危,因此,官员百姓不敢轻易触犯律条。《商君书》“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商鞅自己最后也死于车裂。
二,“术”
“术”就是所谓“君人南面之术”,也就是帝王统摄朝纲,管理朝政,治国安邦的策略。
三,“势”
“势”就是重视威势,利用“刑法”为工具,建立起君王的威势,使臣民产生敬畏和服从的意识。
法、术、势”三者互为条件、互相需要、相互补足,存在着循环互补的关系”。其顺序应该是势、法、术。势为主,法和术为辅。
其他网友回答:韩非子的学术背景,主要来自于两方。
其一是来自于儒学,孔子死后,他的学生子夏在魏国西河讲学,追求“外王”,重视事功,影响了李悝、吴起、商鞅等一批人,也就是说,法家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儒家。
其二则来自于老学,《韩非子》中有专门阐释老子的篇章,是受到老学中“有为”一方面思想的影响,追求权术、管理学。
这两方面是“学”,法家这种“术”是在以上两种“学”的理论框架下的方法论。
韩非子的思想,所谓法、术、势相结合,实际也是在这些框架下的发挥。
所谓“法”“法”的思想,来自于老学中关于“形”(事物的形体)“名”(事物的命名,也即发诸语言的、可以言说的概念)的讨论。
老学的故事中,经常有关于这一主题的探讨。比如《自相矛盾》,问题的核心在于“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和“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这两个概念都与实际不符,“名实”不符,带来了逻辑上的不可调和。
故而后世都说什么“刑名法术”之学,“刑名”就是“形名”。在“法”的框架下,韩非主张“形名”一致,在这个框架下,追求整饬的法律条文,以严谨的文法吏政治治国。
“术”就是所谓“君人南面之术”,就是教帝王如何当帝王。这一方面也来自于老学的范畴,擅帝王术的帝王往往也爱说自己是“太极政治”。
这一方面好理解,比如君王要喜怒不行于色,不让大臣揣测自己的内心;又如君王不能展现出自己的爱好,让大臣有可趁之机。又如,像是朱元璋搞锦衣卫,这种特务政治,也是属于帝王术的范畴。
从表面上说,就是重视威势,利用“刑法”为工具,建立起君王德威信。如果威权不立,君王就不能自保。
这一方面,可能于儒家子夏一流的思想有直接关系。如子夏:“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这就是关于“势”的思想。
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法、术、势”是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在韩非子之前,出现了商鞅、申不害、慎道,这三个人的思想各有特色,商鞅的思想重法,申不害的思想重术,而慎道则看重“势”。韩非子结合三位前辈的思想,在其老师荀子之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的治国思想。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之各自特色。
1、韩非之“法”的思想对于“法、术、势”思想,韩非子最看重“法”,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律法,必须由官府编撰成文,而且公布天下,施行法的方式当以“赏罚”进行强制性施行。
为何这里强调“强制”,强调“成文且公开”?我想,韩非子可能是想用此举保证“法”的绝对权威性,以及“法”的绝对“客观性”。“强制”即必须按照既定律法来,一点人情都不可以有,“成文且公开”则更多是为了避免有权者为了躲避惩罚,将律法异化为自己“胡作非为”的武器之行为,韩非子此举实则是在强调法的“客观性”。
2、韩非之“术”的思想韩非子提出“术”的思想,旨在告诫君主要灵巧运用“术”来考察臣下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其职责,也就是所谓的“循名责实”。但是,这个世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情况数见不鲜,如何避免臣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呢?这时,韩非子便强调君主要运用“术”。这个“术”的具体体现大抵就是,让臣子不知道君主在想什么,喜好是什么,这样臣下就不能投其所好而蒙蔽君主的眼睛了。此时,君主便能破除臣下之自我掩饰,体察臣下是否“循名责实”。所以,“术”不像“法”那样公开,讲求“隐蔽”与“捉摸不透”。
3、韩非之“势”的思想而韩非子的“势”之思想,就是说,君主手中要把握绝对的生杀大权。如果没有绝对的“生杀大权”,“法”再明晰也没有用,“术”再高明亦没有用,因为“势”不在手中,臣下不听自己的,法和术便发挥不了作用。所以,韩非子强调君主一定要牢牢把握“势”。
而“势”之生杀大权,大抵就表现在对臣下的“依法”之“赏罚”。韩非提倡“重赏重罚”,以此维护君主的绝对“专制”,让“法令”顺利推行。
4、韩非之“法术势”思想虽然能在短期之内获得效果,但是太过极端从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大抵就能看出韩非的“法术势”思想,虽然在逻辑上有其合理性,但是显得太过“冰冷”和“极端”,甚至在感情上可能还有些“阴沉”意味。当然,说句题外话,这也不妨碍韩非思想之高明。
言归正传,韩非强调君主之术,以君之捉摸不透,来驾驭臣下,又以明确的法令去“重赏重罚”来巩固君主绝对的权威,这某种意味上,有些把“君主”孤立的感觉。“君主”也是人,再强大,也不可能没有感情,那么“术”和“势”就有动摇的一天,关键是,臣下也不傻,就“术”的运用,对君主来讲,就是大难题。
高处不胜寒,人毕竟有血有肉,律法固然重要,但是苛政猛于虎,严刑峻法更不可取。任何事情,极端了,就容易僵化,结果往往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而韩非子法术势思想无疑太过极端,诚然韩非之法术势思想能够让君王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但是“物壮则老”,秦始皇是统一天下的千古一帝,但秦王朝之短命事实,也证明了“极端”之害。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法”,条文,皇权统治天下役使万民的工具,所谓“贤者立法,愚者制焉”。为了确保皇帝及其家属的利益,立法以治之。属阳。“术”,手段,权谋。为确保皇帝旨意实现所使用的方法,属阴。“势",势力,高压,皇权通过“术”,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使任何力量都无法抗争,所谓“服其力”是也。
上古时期人类崇尚智慧,三皇五帝告诉人们种五谷、制衣裳、钻木取火,人们师其智,故“智"可以王。春秋建战国时期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受利益驱使,人们巧而伪,智慧已不起作用,韓非总结前期法家商秧等人的思想,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是让被统者“无余力"而服。他的这一思想为历代皇权所推崇,一直延续到了清末。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皇权政治,一直在改朝换代的怪圈里遁环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法家捍卫君权,奴役臣民。依靠的是一个条件+三个手段。一个条件是势,三个手段是法、术、愚民。
势就是使君主拥有绝对的无限的权力。法就是刑罚。术是阴谋诡计。愚民是扼杀思想和言论,使人民愚昧无知。
法家有法、术、势三派。法派的代表是商鞅。术派的代表是申不害。势派的代表是慎子。这三派虽然侧重不同。却都是帮君主驯服奴才。 韩非子集法家三派思想与一身。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一、势。
秦始皇创立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把全天下的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就是势的集中体现。
二、法与术。
韩非在《定法》中,将法比作衣服,术比作食物:“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对于君主来说,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看,法家学派还有另外一个名称——术家学派,即阴谋家学派。法家之名如同西红柿,术家之名如同番茄。一物二名也。但由于“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家之名便被公诸于世,术家之名便隐遁于无形。
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张汤、杜周、江充,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就是法与术的完美结合。
三、愚民。
法家认为刑法和阴谋诡计是捍卫君权,奴役臣民的低级手段。愚民才是高级手段。商鞅谓之:民愚则易治。韩非子谓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只有愚民,才能使人民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要领域法家思想的真谛,除了读《商君书》和《韩非子》外,还要看李连杰主要的电影《狼犬丹尼》。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韩非子无疑是战国时期传奇又悲切的人物,出身高贵贵为韩国王子,师从战国最后一位主张人性恶的大儒荀况,被始皇捧为圣人经典,又被李斯所嫉,最终因才华而被杀,可谓经历丰富,命运多舛……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受变法之法的商鞅、讲法兼势的慎到、术为法用的申不害和荀子的儒家精神所影响,将儒、法结合形成的法、势、术的法术势合三位一体的理论思想,说到底是帝王之术,法术势思想对现代宪政制度的奠基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当年听王立群教授讲史记听到这一段时,查找了很多相关史料来补充印证,记忆犹新!
其他网友回答:法、术、势是韩非子写给君王,确切的说是写给秦王的治理国家的策划书里的内容。
法术势合在一起也叫王者之道,被认为是正直的帝王术。韩非子认为要把国家治理好,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
法就是法令。韩非子受人之初性本恶的影响比较严重,所以韩非子对人性基本不报什么期望。韩非子认为还是用法令来约束大家比较可靠。再说韩非子前面有商鞅做参考标准,商鞅变法的那几年别的不说,秦国的综合国力和战斗力还是明显的增强了。所以韩非子建议秦王,要想实现大一统的局面,还是要重视法令。法这一条,相当于今天的企业管理制度。
术术主要是皇帝对付大臣的具体操作办法,包括了权责,人事任免,监督机制等等。这个相当于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势就是权势。韩非子强调了君王权力的重要性,认为要想让大家步调统一,君王必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也就是王权。法主要是针对基层员工的,术主要是针对管理干部的,而势主要是针对君王,相当于针对董事长的。
韩非子的主张之所以被采纳,和势这一条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条君王是非常喜欢的。韩非子的法术势影响非常之大,虽然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但秦朝的这种管理制度一直被沿用。
其他网友回答:先用个比较生活化的例子说明一下。
你父母告诫你说,你现在是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成绩进步有奖赏,成绩退步要惩罚:这是法。
你父母经常联系班主任,查问你的近况,看看你有没有逃课去打游戏;尝试着偷看你日记,看看你有没有早恋倾向;当然他们偶尔也会做些好事,比如给你购置一些高档的文具,或者邀请朋友家学霸级的女神来指导你:这是术。
几年下来,你也接受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了,能体会到他们的苦心,对他们的一些小错误也能理解,你开始理解他们“父母”的身份:这是势。
《韩非子》中绝大部分,假定的读者都是上位者,目标是帮助上位者更好地统治或者管理,归纳下来就是“法术势”三个字:
1,制定清晰、明确而且可以执行的法律,有功赏,有过罚,君主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不能因为自己的爱憎而妨碍法律。
2,君主在统治时,要注意使用权术和技巧,比如:不表现自己的喜好,免得臣下利用它们讨好自己;不轻易表明自己的观点,免得他们揣测自己;利用一些小技巧警示臣下,让他们不敢有欺上之心。
3,利用法和术,塑造自己的权威,将自己作为“上位者”的形象深深地植入臣下心中,让他们接受并习惯这一事实,不敢有不臣之心。
其他网友回答:法家前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商鞅、申不害。慎到。
商鞅,的代表思想就是「法」,乱世重典,人人佩戴「照身」,也就是古代身份证。规定法律法规,可以理解为现代法律雏形。
申不害,推崇「术」,就是「方法论」,办事讲究方法,君王有君王的做事方法,大臣有大臣的做事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权术,各阶层有各阶层的权术。各不相同。
慎到,讲究「势」,可以理解为趋势。「造势」,做成大的趋势,就像先挖沟,沟挖成了,水流的方向速度就可以控制了,慎到也讲究大趋势配合小权术,事半功倍。
威海链 » 韩非子说的法术势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