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讲八卦六爻,每卦的上、下卦处中为优势,每爻得正(即应在所在的爻位)为正,即得中又得正为中正。庸有平常的意义,孔子深谙《周易》,其所主張的《中庸》之道,是要人们做事要恰到好处,即不能欠也不能过,应符合自然法则和规律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其他网友回答:八面玲珑是市俗市侩,流须拍马屁小人所为,孔子讲君子之道,岂会教人如此?
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是取中,取和,取平衡之意。反对过或不及,要人们把握住度。
你可参看一下易经上经的乾篇,道理自通。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只道讲的主要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只间最短的就一条线,它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找到最接近那条短线的方法。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是孔儒份子的行事准则,也是他们吹嘘的东东。
把中庸之道吹得再好没用,因为他们畏惧威权,那种尊卑伦常让他们没有了追求真理的勇气,一见到高一级的官就怂了,中庸之道见鬼去了,这时候媚上欺下的嘴脸就会暴露无遗,能变成调和折衷就算中庸罢了。
希望有良知的孔儒份子摒弃尊卑伦常,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以中庸之道去衡量,进而探索哲学,探索真理。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的中庸之道旨在告诫人们“过犹不及”,这里的“中”是适中的意思。同时,孔子的中庸之道也并非叫人做八面玲珑的人。
八面玲珑之人虽然人人都喜欢,但是孔子却认为这种人是“德之贼”。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孔子中庸之道的具体含义。
1、中庸之道:“中”为“适中”,讲求“不偏不倚,无过无不过”孔子不大喜欢做事做得不到位,或者做事做得太过的人,孔子认为“太过”和“不及”是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关于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论语》里面有这样一段记录:
子贡问:“师与商也熟贤?”这个对话是孔子对于子张和子夏的评价,孔子认为子张太激进,子夏太保守,在评价二者哪一个更出色的时候,孔子的回答便是“过犹不及”。也就是说,在孔子的思想中,太过和不及是一样的,都是不好的。基于此,我们能分析出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所谓之中庸,讲的是“适中”,也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
2、八面玲珑之人的“折中”处世原则,不符合孔子的中庸之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中庸,大抵是“适度”的意思。但是“适度”不等于“折中”,折中有僵化退步、退让的感情色彩。孔子提倡“中庸”,并未明确告诉我们合适的“度”在哪里,这个“度”也不是规定性的僵化存在的东西。
因此,孔子十分反对类似八面玲珑这类老好人,孔子将这八面玲珑的老好人称为“乡愿”,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是这样评价八面玲珑的“乡愿”的:
“乡愿,德之贼也。”孟子继而解释孔子这一说法,说: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也就是说,孔子所谓的中庸,并不是说一味取悦别人、调和矛盾,让别人都喜欢自己,就是所谓中道。孔子之中庸旨在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行为适度,在灵活调适的时候,人亦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一味追求和气而没了自己的原则,没了自己的坚持。因此,孔子觉得,一味迎合他人,并且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八面玲珑之人,大抵是不合乎中道的。
这世上往往众口难调,如果能够调和众口,让什么样的人都喜欢自己,那么这个人大抵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德之贼”。“德之贼”往往看起来比较讲求仁义礼智,实则是没有原则,见黑即黑,见白即白的“变色龙”,这种人比较虚伪,是孔子不喜欢的人,也是孔子和孟子认为永远无法成为尧舜那样保有中道的人。
因此,我们可以做个总结,孔子所谓的中庸是针对“过犹不及”指出来的,意在告诫人们做事要适度。值得注意的是,为人处世讲究适度并非是指要人去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更不是要人们一味迎合他人去做折中之事,而是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要注意适度,同时在调和矛盾的灵活性中也要有自己的原则,不做不义的盲从之事。 其他网友回答:什么是“中庸”?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就是恰到好处不走极端的为人处事的伦理及道德准则。
中庸思想出自《尚书》,是古人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中庸不是孔子的发明,它是中华民族先贤哲学思考的成果,是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孔子和儒家推崇的重要思想,是保持和谐稳定的道德观念。
我国古代的杰出君王尧、舜、禹在禅位时也将“允执厥中”四字留给了后任,就是告诉继任者执政时要不偏不倚,奉行中庸之道。
中庸是道德行为层面的衡量标准。首先中庸是一种追求,是应该达到的道德境界;其次中庸是做人应有的一种心态,是做人行事的应该把握的思想原则;第三,中庸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中庸之道是人性之道,是顺应自然及客观规律之道,是得持和谐稳定之道。中庸既是治国之道又是修身之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中庸是不打折扣的,不能用“折中”解释中庸。中庸并不否定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不能用中庸否定思想斗争,不能用中庸混淆是非。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主要讲的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只间最短的就一条直线,万事之间又相互作用,互为联系。中庸之道就是让人们在两者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平衡之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并非一无是处,但应该去其糟粕,辨证、科学地来分析应用。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的一分为二】
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是处世之道和方法论。
笔者不才提供点自己的看法:
中庸之道既然是方法是工具,就一定有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社会领域
对个人来说是社会交往的处世之道,待人做事不要偏激。
对家道治理,做长辈做兄长,要一碗水端平,利于家庭和谐幸福。
对社会规则指定,要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和感受,便于接受。
不适合范围:科学研究领域
科学领域只有坚持科学精神,认事不认人,才能突破以往开创创新:
坚持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
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在科学领域不能讲中庸之道。
不适合范围:保家卫国军事斗争
军事斗争是政治(中庸之道是工具之一)最后的手段。
军事斗争追求保全自己消灭对方,怎可以讲中庸之道。
好话要好好说,好话也要正确的理解。
“中庸之道”本来是孔子思想的经典,怎么能庸俗化成了“八面玲珑”呢?
十足的钻牛角尖嘛!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不可泛解为做人要求,真义是对大道的方向,标准的解读,如政策不可偏右,也不可极左?
威海链 » 孔子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是要人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