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如果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还会灭亡吗?
在我还在看小人书的年纪,我就有点怀疑“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当然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位名叫司马迁的大神。
倒不是我小时候有多天纵英才,只不过跟家里人去过关中,感觉路上好难走,对大家一起赶过来排队游戏有点怀疑。
再有一个记忆深刻的槽点便是,褒姒您从来不笑,看个别人站歪了队有啥可笑的?!
现在既然有人提出这个假设来,我就来扒扒这段历史,看看周幽王这倒霉孩子背了二千多年的黑锅是个什么梗!这故事出自《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后来《东周列国志》又给仔细演绎了一番,我小时候家里正好有一整套东周列国志的小人书,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看看这张地图就能发现问题,西周都城镐京在今天陕西西安附近,分封的大诸侯都远在关外,就算周幽王遇到急事儿,遍燃烽火,关外的晋、卫、鲁、齐、宋、楚,就算跑折了腿也赶不过来。
关内同姓诸侯(图上的小红点)也是由远有近,怎么就能齐刷刷的一同赶到?莫非哥几个在路上还通过电话:“去早了不合适啊,咱约个时间一起到”。
这不是约饭好吗?是去救驾!
当然了,司马迁大神的记载是不容置疑的,更何况我们也没有其他证据。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8年,一位清华校友在海外购得一批竹简捐赠母校。这批被称为“清华简”的简牍,经碳14测定证实,是战国中晚期文物,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后世诸多灾祸扰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
随着清华简牍的不断整理,我们终于有证据证明“烽火戏诸侯”这事儿不太靠谱了。
清华简第二期整理成果中 《系年》记载道: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这段话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这么个意思。周幽王先取了申侯的女儿,生了周平王(姬宜臼),并立其为太子。但后来,周幽王又娶了褒姒,生了个小儿子叫伯盘。
然后就是枕头风强劲的吹,把周平王太子的位置给吹没了,姬宜臼见势不妙跑到姥爷家(申侯)去了。周幽王还不罢休,带着军队围了申侯封邑。
申侯害怕了,心里合计:“这是要斩草除根呀,老夫跟你丫拼了!”便投降了西戎,引犬戎攻入镐京,杀了周幽王和太子伯盘。
这就能解释,犬戎来攻周幽王你不在镐京坚守待援,跑到骊山上去干吗?骊山可在申侯的封地上!估计当时,犬戎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还在围攻申侯的封邑,措手不及之下,直接就在野战中丢了脑袋。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没有“烽火戏诸侯”是不是西周就不会挂了呢?答案是,也一样!
清华《系年》的下半部分说了,周幽王死后周天子的待遇,“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
幽王死后,诸侯扶立的新君并不是周平王(姬宜臼),而是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周携王)。
这一点又和我们惯常看到的历史记载相左,但清华简的记载并不是孤证, 《竹书纪年》也有相关记述“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估计大家也都知道,周平王的姥爷(申侯)勾结犬戎不是个好鸟。因此,不想让做周天子。但申侯也有自己的班底,他们把周平王扶上了王座,这段时间里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倒霉的周携王被晋侯给剁了(“晋文侯仇乃杀携惠王于虢”),显然晋侯是支持周平王的势力。
这时候,周天子已经混到“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的地步了,周平王一看关中实在混不下去了,便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这时候距离周幽王被杀,至少已经过去十年之久。
所以,“烽火戏诸侯”说白了是惹怒了老丈人,被老丈人找人助拳给揍了的故事。只不过揍大发了,直接被揍死了。
说来说去,老丈人还是不能惹呀!惹急了,真削你!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西周的灭亡,似乎都要归因于周王的昏庸轻佻与褒姒的红颜祸水。然而,历史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并非如此。
在西周末年,烽火台这种设备还没有发明出来。据史书记载,最早的烽火台出现在西汉早期,是防范匈奴入侵时开始使用的。周幽王执政时期是在公元前8世纪,而西汉早期则到了公元前2世纪,中间差了600年。所以,无论如何,周幽王都是不可能用烽火台传递警报的。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假托历史人物杜撰的寓言罢了,其大致框架和“狼来了”差不多。
那么,西周到底是怎样灭亡的呢?
汇总《国语》、《左传》、《竹书纪年》等古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出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周幽王继位之后,废长立幼,把原来的太子宜臼赶出都城,转而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废太子宜臼,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逃到了自己的舅舅家申国,在申国的帮助下自立为王。于是周幽王率兵讨伐申国,但最终不了了之。申国联合了西北的犬戎进行了凶猛的反扑,在犬戎和申国的联合夹击下,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所以,概括起来,这是一次“废长立幼”引发的血案。内奸勾结外患,里应外合,灭亡西周。
西周的灭亡,也是这个王朝在各种内外压力下走向终结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废长立幼”,标明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崩坏;申国的反叛,标明了诸侯的坐大,渐渐不受周王室控制,分封制度逐渐失控;而犬戎的入侵,则是自周穆王以来周王国西北边境危机的总爆发。周厉王、周宣王时期,都曾与西北的戎狄大战,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最终,镐京还是沦陷于戎狄的铮铮铁骑下。内忧外患一起发作,西周想不灭亡都难,而远没有红颜祸水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
李峰:《西周的灭亡》
李峰:《西周的政体》
杨宽:《西周史》
其他网友回答:西周灭亡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没有必然联系:
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道路是曲折前进的,世上没有一成不变之物,一个王朝更不会有永远的强盛,植物有荣枯,人有胜败。反观周王朝的兴盛更迭,源于制度——兴于此,败也于此。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由周武王建立,经"成康之治"兴盛,到“昭穆时代"转衰至周幽王而灭。周朝实行互为表里的“宗法制与分封制"虽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但未确立周王的最高统治权,使周王有可能成为“虚君"。尽管在初期利于国家安定,但在后来由于血缘关系疏远,分封的异姓势力渐大,又加上统治者能力低下,欺压,剥削,腐败……等行为,激起社会矛盾,民众唉声怨道加以周幽王昏庸无道,任用奸邪小人为肱骨,废正后废太子,独宠褒姒母子,导致众叛亲离,引发犬戎之祸,酿成悲剧。而所谓,烽火戏诸侯只是西周衰弱中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已,哪怕没有烽火戏诸侯,没有褒姒,西周同样不会长久存留!西周可以取代殷商,东周同样可取代西周,而东周同样会被取代!历史的进程在前进,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谢邀,想当年,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内讧了,长子袁谭的骚操作,把他们的敌人曹操引来打他弟弟袁尚,结果两人一起被灭了。
隋炀帝、唐太宗多次攻打高句丽都没打下来,
666年,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执政官),出巡,指派他弟弟泉男建、泉男产留下治理国家政事。泉男建趁机取得国家,自任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逃跑,驻守另外的城邑,让他儿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救。
唐军于是很快就灭亡了高句丽,两朝数十年没打下来的国家,被带路党灭亡了。
一个国家的祸患,从来不是外敌,而是内部的带路党。
西周的灭亡也是一样的,带路党就是周幽王的亲儿子,他的太子姬宜臼,也就是周平王,
姬宜臼的母亲是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当初周王征服了申国,跟申国联姻,娶申侯的女儿为王后。
显然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等周幽王发觉问题了,想废太子,结果宜臼和申后回到申国,向舅舅搬救兵,西周太子就这样当了带路党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因周幽王废黜女儿申后、外孙姬宜臼之事而恼怒,于是联合鄫国(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死于骊山脚下,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中原群龙无首,于是秦、郑、申等国拥立废太子姬宜臼,是为周平王,东周立国。
褒姒和伯服,他们类似于戚夫人和刘如意,都是皇帝废太子的牺牲品,并非多爱褒姒,
至于说,烽火戏诸侯,这种故事完全经不起推敲,一个杜撰的故事儿子,
只说一点,在西周那种连路都没有的时代,诸侯王带兵过来,几个月可能夸张了点,最低估计也得十天半个月吧?能上午点烽火,下午就带兵过来了?诸侯王带的快 速 反 应的部 队嘛?
这个故事只是为了证明周幽王昏庸导致灭国的,而哪个昏庸的帝王没有一个祸水红颜?
妹喜、妲己、西施、貂蝉、张丽华、萧皇后都是这样的人,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其他网友回答:事实上烽火戏诸侯一事甚至在很多程度上都可能是一出人为杜撰的历史大戏,大家不觉得这个故事和“狼来了”的故事何其相似吗?也不知究竟是谁抄袭了谁。其实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个故事有明显的漏洞:首先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各地诸侯不可能同一天赶来勤王,必然是有先来后到的。我们试想一下褒姒天天看着一路诸侯接着昨天那一路前来勤王,就算一开始觉得好玩好笑,天天来这么一出不觉得烦吗?其次西周分封诸侯时为了驾驭控制地方诸侯还组建了一支由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换句话说即使诸侯们不来救援,周天子自己依然掌握着实力远在各诸侯之上的六军,结果却在与犬戎的战争中一触即溃,几乎没进行任何有效抵抗。最后关于烽火台最早的史料记载出现在战国时代,莫非周幽王是穿越者?怎么会掌握这种几百年后的高科技?唯一的解释是烽火戏诸侯本身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杜撰出来的骗局,那么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一首导演了这场骗局呢?
首先我们不难看出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矛头直指周幽王和他所宠爱的褒姒,很明显编造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抹黑这两人,那就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样的两个人呢?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任君王,长期以来背负着昏君的骂名,以此类推他所宠爱的褒姒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好人。只是这样把人脸谱化真的符合历史的真相吗?褒姒是褒国国君的公子进献给周幽王的礼物,关于她的父母和早期经历正史缺乏记载,但可以确定只是作为一件礼物的她不可能是贵族人家的千金小姐,在周幽王的后宫中她就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只因为得到君王的宠幸才飞上枝头变凤凰,如果仅止于此周幽王和褒姒之间几乎就是中国版的王子和灰姑娘。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王子身边环绕着一大群诸侯贵族人家的千金小姐,他无权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而只能接受祖祖辈辈沿袭的政治联姻,偏偏这时出身平民的灰姑娘以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出现在王子的视线内,这使他充满了新鲜感和征服的欲望。不过如果谁以为周幽王宠幸褒姒只是因为这种新鲜感和征服的欲望那就太天真了。
事实上王宫从来就是勾心斗角最激烈的地方,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一点不比战场厮杀的酷烈程度低。任何一位君王只要智力正常,不是白痴的话那就绝对是个人精。或许治国理政算不上一把好手,但要论玩弄阴谋诡计耍心眼那可个顶个的聪明。在这出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中褒姒或许动了真情,不过幽王想的可不止这么简单,事实上幽王宠幸褒姒乃至废掉自己的原配夫人申后整件事背后隐藏着幽王深深的政治谋略:西周王朝分封诸侯,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各诸侯事实上成为自己封地的土皇帝,毕竟天高皇帝远,周天子对各地的实际控制力度是有限的。这有点类似于一家大型公司存在着若干大股东,虽然董事长占有最多的股份,但并不具备压服其他股东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与诸侯贵族进行政治联姻也就成为巩固周天子的王权的一种手段。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既然周天子有求于诸侯贵族,长期和诸侯贵族通婚,渐渐地诸侯贵族势力日益发展壮大。在周幽王的时代王权和诸侯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到达临界点,所以周幽王执意废掉贵族出身的申后而改立平民出身的褒姒事实上就是想要打击诸侯贵族外戚干政的现象,强化王权统治。可惜幽王虽有政治谋略,但他的政治能力实在太差,压根玩不过老谋深算的诸侯贵族们,于是申后的父亲申国国君勾结犬戎入侵。因为自己的奶酪被动而早就看幽王不爽的各路诸侯自然不会前来勤王,而申后和前太子宜臼则勾结地方诸侯和犬戎人以出卖周王室整体利益的方式换取自己上位。
看明白了吗?西周灭亡的根源在于王室和诸侯贵族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临界点所致。即使没有烽火戏诸侯,只要幽王宠幸像褒姒这样的平民女子就会被诸侯贵族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再退一步讲就算幽王不宠幸平民女子那也不过是暂时缓和他同诸侯贵族之间的矛盾,只要诸侯贵族们的权势在分封制下日益膨胀,那么王室和诸侯贵族之间的矛盾就终有爆发的一天,这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其他网友回答: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后人黑周幽王罢了,古代的烽火的可视距离其实并不远,之所以能够起到示警作用,是因为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连续点燃烽火传递消息。可即便如此,真正能够对烽火作出及时反应的恐怕也只有周王畿附近的驻军或者邻近诸侯。周幽王点燃烽火让那么多路诸侯同时前来勤王,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因此,所谓烽火戏诸侯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既然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为什么还会被犬戎灭国呢?首先是接连几代周天子的折腾让周天子的权威后实际每况愈下。周厉王时期就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迫流亡于彘,最后还死在了彘地。到周幽王在位时,实际上周天子的实力已经一塌糊涂了……看似强大的西六师、东八师早已不堪一击。
再便是与“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有关了。这里顺带说一句,褒姒并不姓褒,她姓姒!因为来自褒国,故称褒姒。周幽王之所以亡国,虽然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但是与褒姒的确是有很大关系的。周幽王宠爱褒姒,想要废嫡立庶、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而且说到做到,不久之后,周幽王便废黜了王后和太子宜臼,这位太子宜臼就是后来的周平王。
太子宜臼被废之后,为了自保、也为了能够东山再起,很快便流亡到了自己姥爷申侯的封地申国。这位废太子与自己的姥爷为了各自的利益、一拍即合,竟私底下联络夏王朝后裔受封的鄫国和异族犬戎,企图与之里应外合发动军事政变,搞掉周幽王直接上位!这才是犬戎进攻周王畿的原因所在,并不是犬戎主动出击,而是获得了太子宜臼和申侯的某些政治许诺,为了利益协助太子宜臼和申侯发动军事政变!
就这样,早已不堪一击的西六师被犬戎打得一败涂地……周幽王也死在了犬戎人手里。随即,申国、鲁国、许国等诸侯拥戴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与此同时,周幽王时期的佞臣虢石父也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周天子,史称周携王。自此,号称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居然出现了两位并列的局面,周天子迈出了走下神坛的第一步!
周平王虽然成为了周天子,可是糟心的事儿却远没有结束。不仅虢石父也拥立了一位周天子,原本作为“盟友”的犬戎在攻入周王畿之后也趁火打劫,把丰镐地区祸害得一片狼藉!周平王无奈只能将都城从镐京迁往了东部的雒邑,史称“平王东迁”。此后,周天子日渐式微,尤其是被郑庄公的一箭彻底拉下神坛之后,周天子开始被诸侯吊打!
说到底,周幽王之所以亡国,并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周天子权威和实力的下降,直接原因则是因为废嫡立庶导致儿子和岳父一道发动军事政变,与犬戎内外勾结。虽然表面看是犬戎攻破了镐京,但犬戎不过就是一群趁火打劫的强盗而已,他们只为利益,并不想要灭周!周幽王之所以亡国,完全是因为他儿子周平王,也是因为他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烽火戏诸侯,这个戏字道出了一切,这个就是一篇故事而已,被历代大臣用来告诫皇帝不可儿戏的脚本。
西周是中国真正的封建时期,开过时候,依据血缘亲疏,皇室及开国重臣被封封到各地,成为周天子的藩篱,西周得以在这个封建秩序下存在了数百年,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这时候的国人可不包括奴隶,占人口比例并不多,他们包括自耕农,手工业者,城市无产者,依附于贵族的食客等等,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政治诉求,其实是贵族阶层对周天子权威的一次挑战,周天子这次败了,这年也史称共和元年,也就是几个大贵族共同治理国家,这一共就是十余年,才让周宣王恢复了执政,周王室的威望经过这一事件严重收到削弱。
宣王当政之初,吸取了厉王的教训,尚能选贤用能,一片中兴之相,可晚年又开始犯老毛病,朝政混乱,对外作战也接连失败,到幽王登基时候西周政权可谓风雨缥缈。
幽王并非昏庸之辈,也是希望励精图治,照正常剧本,幽王最起码是能有个善终的,可是祸起萧墙啊,周幽王先立了一位太子,之后娶了大美女褒姒,褒姒给幽王生了儿子,爱屋及乌的幽王就特别喜欢这个儿子,喜欢到想把太子位子给他了,现任太子不干了,他娘家舅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联合野蛮的犬戎部落,击败幽王的军队,还杀了幽王。
在西周时期,礼教尚未崩坏,这种弑杀父君的行为是得不到支持的,可史记上只说了太子继位是为周平王,且东迁洛阳。这是怎么回事!
原因很简单,为尊者讳,司马迁看到的史料估计也是春秋笔法,好在竹书纪年上记载了另外一个历史场景。
周幽王死后,其太子被一些诸侯奉为周天子,可是其他诸侯不服啊,于是他们立了幽王的弟弟为天子,周朝有了两个天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十余年,周平王买通晋侯杀了幽王弟弟,平王遂东迁洛阳。
平王能够顺利登上大位,是付出巨大代价的,周王室的土地大量赏赐给了各个诸侯,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精彩的春秋时代开始了。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本身就是子虚乌有,为后人演绎出来的“狼来了”故事。根据《吕氏春秋》记载,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应该是“击鼓”戏诸侯。
其次,西周“亡”与“不亡”,周幽王时期已不是决定性时代,在周厉王与周宣王两代周王“改革”失败之后已经确定。
周王国之所以能战胜殷商并顺利的占有天下,依仗的是三件法宝:分封制、宗法制、藉田制。分封制“乃是一种侵略性的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钱穆语),其实质,就是把天下未归顺之地按人头划分给功臣和姬家的叔伯兄弟,然后鼓励他们以武力去征服、占有这些地方。
宗法制是周人“亲亲尚恩”思想的集中体现,使得整个天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周王国比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更接近一个国家。
藉田制是周人团结天下底层农民,最终依靠这些底层人士的支持,不但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还在“二次东征”之时顺利地剿灭了商人残存势力的大范围反叛。
然而,到了西周中晚期,周王室的这三大法宝弊端突显,使得周王室的统治越来越弱化:分封制使得诸侯独立倾向严重,周王室难以调动各分封诸侯国,中央集权愈发弱化;
宗法制使得各级政府机构人浮于事,裙带关系严重,周王室臃肿不堪,日益步履蹒跚;
藉田制生产效率低下,越来越难养活周王幾内日渐增长的人口,更难以支撑周王室日渐庞大的对外征服计划。
所以,西周中晚期后,周王室实力衰弱,不但内部诸侯相伐,外部戎狄还数次进攻到周王幾的核心地带。周懿王时,周王室甚至被入侵的犬戎被迫迁都!
有鉴于周王室的衰落,周厉王和周宣王就分别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改革。
周厉王时代,罔顾天下“民营农场主”利益,悍然启动了全面“国有化”改革——即“专利”改革。周厉王的“专利”改革,让周王室重获新生。几十年内,周王室南征北战,横扫江湖,威震天下。但是,因为周厉王的长期高压政策,使得周国上上下下矛盾重重,周国内部已然是个巨大的火药桶。公元前841年,火药桶终于爆炸,周厉王被驱赶下台,周王室从此陷入了长达十四年的低谷。
周宣王上台后,为了避免在利益格局上与天下“民营农场主”产生直接冲突,周宣王索性彻底放弃了藉田制,实行“休克疗法”改革——亦即废黜农场“国营”体制。周宣王执政初期,这种让利于“民”(天下农场主)的改革赢得天下人一片叫好之声,让周王室再度赢得天下诸侯的拥护,周王国人心稳定、经济繁荣、政治军事力量强大,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中兴之相。但是周宣王执政四十六年,为振兴王室,战事极其频繁,战争规模也非常浩大。战争的胜负,当然不光是看谁钱多;但是如果手里没钱,就根本没资格开战。《管子·参患》云:“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这样一来,改革几十年后,周王畿内的各阶层、特别是最底层的百姓都发现,活比以前干得多,人比以前活得累,可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倒是剧减。老一代分封诸侯,自然因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对周王室产生强烈不满,整天挂在嘴边都是“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诗经·黄鸟》);新兴“私营农场主”,是周王室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沉重的赋税让他们也是苦不堪言;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农场“职工”,受到农场主和西周政府的双重剥削,生活朝不保夕,时时刻刻都想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不满情绪就更加高涨。从上到下,周王幾内人心都发生了逆转。这就是周宣王晚期周王幾内民众离心离德的真实写照,也是周宣王“中兴不兴”的根本原因。
因而,周王室两次改革,都是试图补救分封制、宗法制、藉田制弊端的改革,但是由于分封制数百年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利益格局,致使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失败了。周王室两次改革失败之后,周王室实力已极度弱化,不但人心不附,周宣王时期的大规模征服淮夷战争以及反击犬戎战争,还极大地消耗了周王幾内部的资源。
周幽王继位后,周王幾再度遭遇噩耗:公元前780年,渭河平原发生大地震,致使“岐山崩、三川竭” 。这次地震,让周王室更加雪上加霜,加速走向了没落。
然而,年轻的周幽王不知修生养息,还不断对外发起战争:不但讨伐褒国,还讨伐六济戎,最后又讨伐西申国。这些战争彻底拖垮了周王室。
因此,西周灭亡的直接责任人当然可以说是周幽王——如果他选择修生养息,当然可以让西周王室存活得更加长久一些;但是,周厉王、周宣王两代周王改革的失败,才是促成周王室衰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周幽王,换上别的王,也无法避免西周最终走向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自然加剧了西周的灭亡,西周灭亡的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可以说直接动摇了整个周王朝的根基。
那么西周时期衰败的开始,应该是“昭王南征”,此动摇了周天子统治西周的基础,“国人暴其实在周厉王时期西周差点就亡了,但是经过“宣王兴”后,到了周宣王晚期,周王朝与诸侯王和“国人”的矛盾就相当尖锐了,基本上已经缓和不了中央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各路诸侯王毕竟还是不敢冒天下大不违直接讨伐天子。
周幽王不顾江山为美人的无德,采用烽火戏诸侯博得美人欢,加剧了西周灭亡的进程,若不然西周也许还会存在几十年的时间,西周并不会因烽火戏诸侯事件而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据出土的战国竹简也叫清华简记载,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合犬戎打败周幽王,西周就灭亡了。竹简并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的事,到底有没有这件事呢?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来证实,我们只好等待了。
威海链 » 西周灭亡真的是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