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怕遇到两种人。一种是对自己没有认知,也就是那种无自知之明的人,还有一种人就是对自己认知特别清楚的人。
对自己无知的人,总是给别人一种在跟傻子对话的感觉;而对自己过于自知的人跟别人对话时,总感觉是在跟傻子对话。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对自己国与认知中的其中一个。他就是叶藏。
叶藏,是日本作家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一个从小就能看清人世间的虚伪,所以一直把自己真实的一面伪装起来,迎合世界的人。一个不想生活在虚伪中,却又因为自己的怯弱总是生活在虚伪中的人。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
《人间失格》包括序言,手记一、手记二、手记三和后记三大部分。序言是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三篇手记则是叶藏的对自己一生心理和生活的描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后记再次以“我”的视角,交代了为什么与“我”不曾有交集的叶藏的照片和手记会出现在我的手里。
人们都说叶藏是太宰治自己人生的写照,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伟大作家对自己一生的描述。
少年时对世间清醒的认知
这是太宰治在叶藏手记一的开头语。
叶藏出生在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父母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所以他是由叔父和家里的保姆带大的。
从小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为了不让别人抛弃他,所以一直很用力的扮演着别人想看的样子。
叶藏说他自己从来不会觉得饿,不是因为家里殷实,而是因为别人给他东西吃的时候,他从来不会拒绝。因为拒绝别人对他来说是一件从小就不会,也不敢的事情。所以别人给他吃的东西,无论自己饿不饿他都会假装自己很饿,因为这是别人希望看到的样子。
作为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叶藏总是让自己游离在众人之外,也因为这样,他能更清楚的看清人性的虚伪。
叶藏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望的政客,有一次父亲的一位同样很出名的政客来到叶藏的家乡做演讲,听演讲的人,无论是同僚还是仆人,当着父亲和那位名望政客无不满堂喝彩,但是在他们背后,一个个的都在吐槽演讲内容的无聊。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小小年纪的叶藏看在眼里,本来就是一个迎合他人人设,这次彻底对人失去了信任,也把属于叶藏的信任之门彻底关闭了。
青年时在厌恶与沉沦中游离于人间
终于,在中学的时候,叶藏离开了自己从小“演戏”的舞台,虽然需要调整自己的“演技”,但好在这些对他来说一切都不是问题。
只是在这里,一个叫做竹一的人,似乎看得出原本的他,让他心生恐惧。
少年时,他觉得人类都太虚伪,所以逼迫自己迎合周围人的虚伪,可是,当真正有看得懂他的人出现时,他竟然有种被“威胁”的感觉,心生恐惧。
也是从那时开始,叶藏矛盾的内心开始不断纠缠着他。既厌恶世间的虚伪,但是却也让自己沉沦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藏到了东京,一个让他既放松有倍感压力的城市。在那个大都市,他遇见了带他打开世界大门的崛木正雄。
在叶藏的心里,没有人可以做他的朋友,因为他展现给所有人的都是别人想看到的叶藏,当然崛木正雄也不是他的朋友。只是一个帮他找到可以让真正的叶藏放松下来的人。
从那时起,叶藏的世界就不再离开过女人和酒。
叶藏说过,跟女人相处很恐怖,还很难预测。
可是当女人被他阴郁的气质吸引靠近他的时候,他那种不会拒绝的人格便会再次复活,默默地接受女人的呵护、喜欢和迷恋。
矛盾可能是叶藏一生的写照,一面从心底里鄙视,一面却欣然接受。
与其说是厌恶,我倒觉得有几分的怯懦。害怕知道真相,害怕承担责任,害怕被束缚。然而在这个世界,只要与人接触,这些又怎么能避免。
就像叶藏接触共产主义一样,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完全不是被新思想吸引,只是在那个时候,那种思想在他看来是一种“不合法”的想法,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叛”,他才会选择加入。但当后来,共产主义真正的实践时,他就开始逃避。
在经历了独自生活的各种苦闷之后,叶藏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殉情女人——常子。
常子是一个有妇之夫,本来和丈夫外出谋生,但是丈夫却被关进了监狱,不仅需要自己谋生,还要每天给丈夫送饭。
遇见常子时的叶藏,家人已经不再管他,过着哭丧的日子。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在某一天突然一拍即合,决定一同自杀。只是常子真的离开了,真正想死的叶藏却活下来了,继续在这个让自己生不如死的世界苟活着。
壮年生存还是毁灭对他来说没差
经过第一次殉情的他,被父亲家里人彻底“抛弃”。也是在那时他看清了那个本就不是他朋友的崛木正雄的真面目,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自己作为“男妾”的生活。
曾经叶藏鄙视的生活,他正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踩着,为了所谓的生活,不断踩踏着自己的底线,或许,他已经不再愿意死挣扎。
壮年之后,他被一个叫良子的少女吸引。因为这个少女有着叶藏生来就不曾有过的信任,算是对少女这种纯真的感化,叶藏也算过了一段正常人的日子。
虽然还是清贫,还是凄苦,但是终于有了一丝人的气息。只是这一切也因为良子被彻底打破了。
那一次,叶藏平静的让自己吃下了整盒的巴比妥酸,准备平静地离开。可是事与愿违,三天之后,他再次看到了自己一直想要逃离的世间。
生活的困苦,终于让他向自己的父亲妥协了。也让他的生活有了一个改变,他终于彻底的远离了“女人的牢笼”。
因为他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三个月后,出院的叶藏被大哥安排到了比家乡更加偏僻的乡村,美其名曰休养身体。只是,之前的折腾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二十七岁的他,已经华发满头。
他终于也不再挣扎,因为他已经丧失了为人的资格。
对他来说,幸与不幸已经没差了。因为一切都将逝去。
《人间失格》是叶藏的一生,也是太宰治的一生。清醒与伪装的生活耗尽了他们的心力,几经波折的他,已经彻底丧失生的信心。
只是这一次,他,真的逝去了。
其他网友回答:太宰治《人间失格》确实是不错的作品,虽然作品的忧郁气息比较重,但是作品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真实的。《人间失格》描写了叶藏人生渐渐走上失格的心路历程,叶藏似乎是一个十分向往真实的人,但是就是因为他的内心太真了,但是这人世有时候不去“伪”一下往往寸步难行。于是叶藏学会逢场作戏。
可偏偏就是因为叶藏的逢场作戏,反而让他沉溺在逢场作戏中,渐渐引发了他的私心。他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并且学会规避苦难。但是规避苦难不等于苦难就会因此消失,于是苦难越积越多,在多次短暂的愉悦以后,苦难一举吞没了他,他失去了为人的资格,如死了一般活在人间。
其实,我们许多时候可能会发现,往往“悲剧”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因为他人的悲剧人生,我们往往能引以为戒。我们可以从别人的人生悲剧中获得一些启迪和启发,这些启发,往往能引导我们不去重蹈覆辙。
同时,虽然我们一生会或多或少感受到一些忧伤,但是像《人间失格》中叶藏这样失去为人之资格的忧伤确实鲜少有人能够体会,这样的忧伤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难得的忧伤”吧。正是因为这“难得的忧伤”反而能让从未如此忧伤过的我们体味何谓真愉悦。不知忧伤,何以知真愉悦?
所以,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一本不错的书,里面情感真挚,虽在写忧伤,但这忧伤反而能让我们更加懂得何谓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泻药!
《人间失格》是一部在日本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响的一部小说,也是是太宰治的遗作,作品完成的同年,太宰治跳水自杀!“人间失格者”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此可以看出作品中传达了作者多么严肃的思想!
太宰治在日本文坛地位很高,争议也大!他的作品中“死亡”是他的特定素材。几乎每部作品中首先感受的就是颓废、挣扎死亡!太宰治,一生6次自杀5次未遂。《人间失格》完成后,似乎死神也无法阻止他的求死欲了。这一次自杀成功。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对太宰治的态度可谓“厌恶”:“我对太宰治的文学抱有一种强烈的嫌恶感,第一我讨厌此人的那张脸,第二我讨厌此人的趣味,他本是个乡巴佬,却追求时髦。第三,我讨厌他扮演着与自己不相称的角色,与女人一起殉情的小说家的风貌,应该再严肃些吧!”—— 三岛由纪夫《作家日记》。
《人间失格》讲述了一个有人格精神症青年“大庭叶藏”自我放纵、沉沦、自杀最后毁灭的一个悲剧。整部小说都是在通过一种消极、挣扎的以至于令读者有种近乎窒息的压抑感来泼洒内心的痛苦!这部作品其实也是太宰治本人的一部半自传。小说里的人物精神的挣扎也尖锐反映了日本后工业时代新旧精神碰撞时期人们的精神无处安放的社会现实!作品中传递了太宰治放弃“丑角得扮演”不想在去“毫无尊严的取悦这个社会”想通过“死亡”来保全“贵族的体面”的人格诉求!
现实生活里,我们又有多少“内心强大的独立人格呢”,怯弱、自私、患得患失,处处寻求妥协,哪怕是牺牲尊严呢?《人间失格》之所以能广受好评,除了小说里的“变态”式的精神灭亡,让读者欲合还翻外。更重要的是太宰治用自身的死亡呼吁那些沉睡濒临灭亡的灵魂该何处安放!
其他网友回答:《人间失格》又名为《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
这是一本纯粹的“私人”小说,可以和卢梭的《忏悔录》相提并论,文字之凄美,大胆解剖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生的困惑,爱的无能为力,是处在迷惘中的人的最好的心灵慰籍。
———— 生而为人,对不起! 作者发起了为人无奈的呐喊。
文章发表后不久,作者自杀。
《人间失格》悲剧的根源最主要还是软弱的灵魂,日本式的行事风格和贯穿生活的精神是“和”,这种“和”之背后所拥有的软弱、无能和暴戾,无论将哪一种单独列出都是异常可伯的。太宰式的软弱:如果相信弱肉强食的话,那么它就代表被伤害者,被侵犯被凌辱者;如果有悲悯之心的话,那么柔弱的灵魂可能就是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然而又有多少人愿意以一个悲天悯人的菩萨之心、圣人之心来保护众生,于是沉沦与不可救赎随之而生。就软弱者本身来讲,生活抑或活下去都是艰难的,那些支撑生命的东西必须也只能仰仗周围的给予亦或是无偿的帮助。世界是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想要的往往得不到,而不想要的往往俯首即拾,软弱者生活在这个古怪的圈子里所受到的只能是日复一日的无可奈何的痛苦。
这是一部”不良“的作品,作者塑造了一个“不得不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娱自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的人物形象“的最杰出作品,也是一部”辉煌的“艺术杰作。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自我想象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心悲悯的世界!
不建议有自闭症的人和悲天悯人之心人看,因为——太凄美了。
这本书看过有段时间了,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为了别人而活的人的一生吧。就像现在很多人一样。太宰治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让我感触很深。他把人性的丑陋面描绘的淋漓精致。人间失格这部书其实你可以通过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去解读,那种渴望被爱又一直得不到爱的感受。很多人看完这本书后都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我觉得作者是想通过这种写作方式来告诫人们不要走这样的老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才对。
其他网友回答:人间失格这部作品其实浓缩了战后到日本经济复苏这一段的空白期,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但也很容易把人弄郁闷,不要再心情灰暗的时候阅读。
其文章的中心思想恰恰是1948年,太宰治的遗书里写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然后太宰治自杀身亡了。
《人间失格》里的主人公叫做叶藏,出生于日本乡下的富有家庭,父亲是一名议员,他发现人类相互地瞒骗地生活,于是为了讨好别人或许也是为了寻求自己,他戴上小丑的面具,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被别人始终需要的人,借此来隐藏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无助,把软弱的自己变成一个他眼中的强者。
之后,为了填满自己日益空洞的内心,他弃学业,在酒精和欲望中沉沦,在清醒和迷茫中苦苦的挣扎,比起现实中的种种不幸,在荒唐中才能找到一处安稳的避风港,就这样不断的自我否定,把所有的一切都推给这个不幸的世界,正如“错的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最终亲手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人间失格:丧失自我,只坚定自己是弱者,为悲伤寻找的一个又一个可以贱卖自己一切理由。
一个似人非人的世界,从何而来,说到底只是把生活中的一切不利因素一次又一次的放大,最后它就会积累出一座无以伦比的高山,而后你就被永远的压在山下,不得翻身。
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生活往往有着各式各样的悲剧,只是大小不一,大到一个家庭父母不和骤然离婚。小到天下大雨,被淋个湿透。其实不是我们无法战胜,只是有人选择了苟且,而有人不堪重负了。
所谓的苟且,就如同面对悲剧,总是习惯性的给自己蒙上一块遮羞布,然后告知自己“我看不见,就没有问题了”多么荒唐,多么幼稚,多么可笑,多么实用!
现实中比比皆是,比如某些人牙疼,告诉自己说“这个礼拜太忙,下礼拜去看吧”,一礼拜后,又说“这礼拜太累,反正现在不太疼了,干脆下周末吧”,下周末根本就没看牙医这回事了。多么实用啊
所谓的不堪重负,总说人是有极限的,一次又一次的从希望到绝望,轮番的打击,终于不堪重负,找到了所谓的极限,放弃总是比面对轻松的是吧!这一切就都合理了?不是吗?
真正高不可攀的其实只是为出卖自己而找借口,懦弱的强者永远是弱者,坚强的弱者永远是强者·,去做自己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
有消息称,日本著名小说《人间失格》,将再次被改编电影,搬上银幕!而且是由小栗旬将出演的其中饰演太宰治这一角色。
威海链 » 有人说觉得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部作品不错,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