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生活中要想都能得到,有这种可能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事有好坏掺半,运有福祸相依,命运是公平的!关上一扇门,留下一个窗口,不绝人之路。当然,更不让人福寿双全,财色兼备。用先贤话说,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说的是哲理,而不是陈述什么事实。不会存在什么十全十美的事物和人,神仙也不是完美无缺,永世不灭的!

其他网友回答: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以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能同时拿到这两样东西,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想要的,仁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并存,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这句话实际是突出“仁义”是孟子更为推崇的,当自己的信仰与其他事物(甚至是生命)出现冲突的时候,选择“仁义”。




我个人觉得不太容易实现,原因如下:


1、精力有限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会顾此失彼,因为会受到生理因素的限制。

不可否认,这世上有些是像超人一样的存在的。

曾经见过一篇报道,文中附有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很多优秀学生一天安排计划表,他们的时间安排是:在某个学习之后,安排另一个学习作为休息调节。

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时间安排的非常的满,效率极高,他们可能从小就是这样的,他们一天的效率可能是普通人2-3天的效率。

可是我们普通人是很难做到这样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做了一些事情之后,我们会疲倦,会想放松一下。

当然这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实现的,但是,我不知道目前的我们是否能够实现达到这种程度。

那么对于有限的精力,一般都是某一个时间段干某一件事情,很难做到很多事情兼顾的状态。




2、欲壑难填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人之所以痛苦,对于我而言:

第一:比较(跟他人作比较);

第二:欲望太多。

老子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一种智慧。

可是,我们自己总是很难了解自己,很难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随着我们年龄、阅历、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认知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要求和欲望更是会不断更新。

就好比:20岁的时候,谈恋爱的时候,对方的容貌、浪漫与否很重要,而30岁的时候,可能就更看重对方的事业、经济基础等更现实的层面。

但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如果你当初因为对方人品好,对你好,时间充裕,顾家等优点选择与对方在一起,而事后又觉得对方没有事业心,不够能赚钱,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就是一种“忘记初心”的欲壑难填。

这种“欲壑难填”的欲望,正是自己痛苦的原因,同时也使对方陷入痛苦之中。



所以当你为了不能够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时候,请问问自己,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同时你为什么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归结来讲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觉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他在陈述一个事实,那就是“择其一”那就必须要“舍其一”,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减法”,他之所以说不可兼得,指的只是当下的一个状况,而并不是在“宣判”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孟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是在看到过或者自己有过很多的亲身经历之后才说的,并不是仅从“理论”的层面来说,他这里说的“不可兼得”其实也涉及到了“欲望”层面,而他通过看到过或者自己拥有的经历明白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斥着很多的“欲望”,但是,如果要想在人生当中也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学会“舍得”并且“知足少欲”,要不然,到头来就会一事无成。

而这里的“鱼”和“熊掌”仅从物品的贵重和稀有程度来看,似乎“熊掌”要显得更加珍贵一些,但其实这里我认为孟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分别”,他认为“鱼”和“熊掌”是一样的,选择“鱼”,得到的是鱼的廉价,但也同样有其好处,选择“熊掌”,得到的是他的稀有,但也存在其弊端。这就像我们在生活当中的选择是一样的,就拿女性的选择来讲吧,如果你选择加入豪门,那么很大几率地你就得放弃事业而相夫教子,而如果你选择自己打拼,那么很大几率你就会拥有一份平实的幸福,就像很多的哲学家所说的:“幸福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

而要说到是否可以“兼得”,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很多“人生赢家”的存在,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幸福美满。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几近完美的人生,那正是因为他们很好地理解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舍得之道,上面我已经说过,这句话并不是对命运的评判,而是当我们处在一个个十分重要的人生节点时该做如何的选择。

他们是当处在人生重要节点时,很好地做了“减法”,选择了更为实际、正确的方向,才有了后来的“完满人生”,所以,我们就能知道你可以有很多的欲望,但是,我们更要学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先达成或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欲望,而“暂时”冻结其他的“欲望”。

等到某一个欲望实现了之后,再去解冻另外一个,如此以来,等过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当初充斥在你胸膛的诸多欲望或者人生愿景已经全部呈现在你眼前了。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关键在于你是否可以更加宏观而发展地去理解这句话,关键也在于你能否更加睿智地去在每一个节点做好选择,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同时,我想我们也可以去看看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成功人士,他们的身上都共同拥有这样的“特质”。

其他网友回答: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鱼与熊掌都想得到,是有这种可能的。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是一个成语,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首先,“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鱼与熊掌都想得到,可能得到的鱼和熊掌不见得那么好,质量会打折扣。譬如生活中,我们既要读一本喜欢的书,又想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可以同时做,看一会书,看一会电视,但是看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说的是取舍困难,难在舍不得,难在那不可得兼的东西都是“我所欲也”,甚至,也是人人所欲的。不然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取舍困难,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让步或妥协。譬如,生活中,既要花钱又要存钱,很难兼得,但是我们可以尽量节约花钱,这样就可以多存钱。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

玩物丧志是一个成语。其实,适当玩耍,不见得就会丧志,但是沉迷于玩耍,如网络,可能就会误了正事,失去斗志。

所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相对的,可以兼得,但是得到的可能不是全鱼或全熊掌,好鱼或好熊掌。做人做事,我们既要讲原则,又要灵活,而不能走极端或绝对化。做人做事适宜、合理、有度,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要告诉你是不可能的,会不会伤心绝望呢~

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这也就是说任何时候选择都是有代价的,做任何事情都意味着要放弃某些东西。

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也可以考虑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以上方方面面都在一个取舍的过程中。

其他网友回答:

孟子的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了老子思想的,他的原意我自己理解是,一切事物都是对立存在的,高下相形,长短相易……鱼和熊掌说的是君王应减少自己的欲望,抱朴守一,施行仁政,兼爱天下……拙见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有兼得的可能,不过那得需要一个人有多大的福气。老子倡导寡欲,其实个人认为孔孟也是和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只不过走的表象不同,鱼和熊掌都是挺好的东西,就像福禄寿对每个人一样,看古今又有几人福禄寿占全的?

其他网友回答: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这是一种伟大的人选境界,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助其成长而自恃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这才是正在的大智慧。

看懂了,就能“鱼和熊掌”可兼得。可得是想到了的延续,想到了是可想的延续,可想是能想的延续,能想是逻辑的延续,逻辑是哲学追问的延续。

其他网友回答:

你在熊抓到鱼的时候,你抓住它。你啥都有了!

世人贪婪,总想寻找两全之策。

人生百年,不过是教人们取舍。

标签: 鱼与熊掌 孟子 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