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功大于过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大风友邀!

秦始皇是天才的政治家和革新家,他的生命多姿多采,既光芒万丈又神秘莫测。具有强烈的独立人格和超世绝俗的思考能力。既有摈弃传统的坚决态度,又有发挥创造未来的崛强精神,他是中国最勤劳的几个帝王之一,不分昼夜的为他的秦帝国服务。其主要功绩是:

①中国版图的再扩张。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开辟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①在政府组织上。他创立和推广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

③统一文化和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人万世一统思想观念的基础。

④开凿灵渠,修筑长城和直道、驰道。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使南北地域差异缩小,也为后世有效地抵御了北方草原民族的侵犹。

秦始皇十余年间所做的事情,超过了此后绝大多数有为帝王一生所做的总和。而他的开创性,两千年来,更是无人可及,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过失是:

①过份迷信商君法,没有及时完成从征服者到统治者的身份转换。

②过份超前,想一代人干完几代人的事,严重透支了国力和民力。

③过份对自己身体自信,没有及时让太子扶苏分权历练。(如果扶苏接班,秦决不会二世而亡,秦始皇也不会身后背那么大的恶名)。

至于其最大的罪名“焚书坑儒”,是儒家们的夸大其词,目的是让其服务对象一一帝王,独尊儒术,重用他们。圣贤无过,是因为他们超然于政治乃至世俗之外,如果让他们当政,杀人也难以避免,仁义礼智并不能包打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在如今看来,秦始皇确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秦兼并六国,一统诸夏,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余年的乱世,消弭了战乱与纷争,使诸夏的人民过上了短暂的平静生活。另一方面,秦朝的建立,意味着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出现,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彻底瓦解,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中华文明向前跃了一大步。

秦统一诸夏后,许多举措具有历史意义。首先,在秦始皇的主持下,创立了一套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皇帝制度”。其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举措,无不相继落实下来,覆盖到可全国。以上种种措施的实行,进一步巩固了秦大一统的政治地位。最后,秦对外一面北击却匈奴八百里,修筑万里长城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另一面出兵三十万南征北越,稳定了边疆,进而奠定了后世中国的基本版图。

当然,万事万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秦始皇也有其“残暴”、不“仁道”的一面。重用法家,采取严刑峻法统治人民,使人民时常处在压迫的生活状态之中,苦不堪言,用一句话形容叫“天下苦秦久矣”“焚书坑儒”烧毁了太多的文化典籍,也迫害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愚民”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历代统治者所变着花样使用。“修筑万公里长城”、不堪重负的“苛捐杂税和徭役”,时常招致人们的“诟病”和批评,大多痛斥其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须知,秦统一六国没有多长时间,人民的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这种压榨人民的举措,成了压垮秦王朝最后的“一根稻草”。

随后,反抗“暴秦”统治的各种起义风起云涌。最终,秦王朝“二世而亡”,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其他网友回答:

吃五谷杂粮,住茅屋房舍,食人间烟火,人都走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轨道上。反之,要么是神仙,要么是无常。所以,人因为多棱多角、多元多面,才显得形象饱满。

古代帝王也一样,谁都不可能美如碧玉,谁也不可能臭如街鼠。夏桀既是一个文艺青年,又是一个武林高手,可惜他残暴享乐,把自己逼上走上绝路。纣王韬略超群,才艺不凡,可惜他把本事用错了地方,硬要把自己弄死在美女怀里。

秦始皇和隋炀帝当然是大人物。他们既有指点江山时的雄气,也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还唯我独尊的戾气。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的成就很突出,他们的过失也很明显。

天下统一,淹没不了秦始皇释焚书坑儒的残暴;开创科举的破冰之举,淡化不了隋炀帝重赋厚役的恶行。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在战国末年群雄并起、诸侯争锋的乱世风雨中,特立独行,一路走来,解开了王侯专制的困局,把历史带入了统一的帝国时代。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眼睛向外,开始了一系列杀伐征战。他十年一剑,兼并六国,开创帝制。摆在面前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成为新政权的阻碍力量,秦始皇设置三公九卿,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拆解旧体制的篱笆,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同时构建新的文字体系,制定国家度量标准。

一种机制是不是合理有效,只有实践是最好的答案。

集权制度的快速成型和强力推进,终结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们各自为政、分崩离析的乱象,固化了统一政权的基础,奠定了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

文字是社会文明的见证,是民族融合的直接纽带。秦始皇文字新体系的建立,为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度量衡的统一既快速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方便了文化经济交流,又加速了赋税制度的革新。

然而,焚书坑儒和巡游求仙成为秦始皇身上抹不去的伤疤。听说有不死之药,秦始皇多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他自己多次东去巡游,又派人出海寻找。然而,这些慰藉心眼的无聊之举在他眼里是那么地正常。

六国一统,实现了形式上的大整合,大融合,然而要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焚烧诗书,坑杀术士看起来断绝了儒家思想的传播通道,但实际上很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味道。

评价一个人物,我们得要秉持客观的立场。在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看来,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他提醒人们“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在清末思想家章太炎看来,秦始皇超越他以往的任何一个君王。在《中国大历史》中,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这该让人谴责;他统一中国,用长远的眼光设计,用精到的手腕完成,这让人仰慕。

其他网友回答:

评价一个人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是好还是坏,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去考量,也就是是否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下面我从秦始皇的功和过分别进行分析:

功绩

一、兼并六国,天下归一。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灭韩设颍川郡;公元前228年王翦灭赵;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儿子王贲灭魏;公元前223年王翦灭楚;公元前222年王贲灭燕;公元前221年王贲灭齐,用了大约九年的时间,兼并六国,赢政用实力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二、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规制。秦统一六国后,赢政为加强统治,维护统一,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标准,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和谐发展。

上面这幅秦砖图,以阳文篆刻“海内皆臣,岁登成热,道毋饥人”希望秦朝统一天下,普天之下皆是秦朝子民,期望国富民安。

三、开疆拓土,创建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后,赢政南伐越族,北击匈奴,在征服岭南过程中,为解决粮草运输问题,派监御史禄开凿灵渠,从而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公元前214年攻占岭南,并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同时命蒙恬修建了秦长城,广大人民有了相对的安定环境,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早期的西部大开发)。

过失:

一、贪婪奢侈,广修宫室。始皇统一天下时,人口3000多万,仅修阿房宫和骊山墓(盗墓贼望而却步)就征用精壮劳力140多万。加上修长城、造官道、建离宫等,长年动用民力300万以上,造成服役精壮劳力过多,从而粮食产出大大少于需求量。

二、残暴专制,焚书坑儒。

三、妄求长生,身死异乡。

结语

秦始皇,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多年的战国混战,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时代。他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统一天下的气魄、改革创新的胆识,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对中国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厚重的影响,同时,他的骄奢淫逸、贪婪残暴又为世人所痛恨。但他的功明显大于过。

我是长河泛舟, 欢迎关注、留言讨论哟!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各国攻伐不息,战乱频频的数百年历史,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的功绩是划时代的,建立了千秋伟业!

(1)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36郡,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改诸侯国建制为郡县制,中央集权避免诸侯国割据引起战乱,这是历史上首次,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2)统一文字,秦始皇让李斯作小篆统一各国文字,语言的统一确保了民族文化交流,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3)修建万里长城,实际上秦始皇是把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对内地农耕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的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一直到明朝还重新修缮长城!

(4)统一货币与度,量,衡,实行车同轨有利的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开疆拓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征百越把岭南纳入中国版图,派蒙恬率大军北击匈奴,河套等大部地区归中央管辖,开拓西南川,贵,云南等纳入中国势力范围!

以上是秦始皇作为一个大战略家的主要的伟大功绩!

秦始皇的过主要有:

(1)秦始皇执政后,大兴土木,修始皇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人民疾苦!

(2)焚书坑儒,烧毁了很多古代书籍文献,坑杀460多个儒生!

(3)巡游求仙,违背人类生死的规律,让徐福等寻长生不老之药,为镇压东南帝王之气多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巡游!

历史人物都有受时代制约的局限性,总起来说秦始皇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让中国进入大统一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虽然秦朝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统治模式却一直不能改变,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远,是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的。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他的过失是较小的,临时性质的,他的伟大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

秦始皇画像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秦始皇的功过不好评价,所谓的功过都是相对性的。

  • 对于整个中国封建史来说,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甚至可以说对于整个古代发展的史而言,秦始皇是没有过错的。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13岁被立为秦王,21岁亲政。

军事

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原大地上持续了数百年的战火。南征百越,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开发北疆,从内地徙民至北河、榆中定居,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拓西南,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政治

首称皇帝,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

经济建设

改币制,国家统一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兴修水利,开凿运河,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便利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

修建秦直道,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

修建长城,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人民的负担,抵御外族入侵。

社会文化

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民族融合与文化统一。

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中国封建史的结束,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秦始皇在同一六国后的种种作为深深的影响着后世,让后世受益了两千余年。

所以秦始皇对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功大于过的。

  • 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秦始皇是过大于功的,甚至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秦始皇仅仅是结束了乱世,统一了天下而已。

且不提始皇帝焚书坑儒。

始皇帝初统一六国,便过于急切的想要建立万世江山。

从秦始皇的种种“功绩”来看,他想的仅仅是怎么稳固自己的江山,怎么开拓自己的江山,怎么传承自己的江山。

秦始皇没有想过,稳固、开拓、传承江山靠的是谁?靠的是百姓。

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死伤者不计其数,可以说秦长城是用百姓的血与肉筑成的。

修建骊山皇陵,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

修直道、修水利,百姓徭役繁重,死伤无数。

打百越、攻匈奴、开发北疆、开拓西南,四处征战,国库空虚便对百姓施以重赋。

兵役、徭役、重赋、刑法苛刻,让民间严重缺乏劳动力、生产力,民间经济差,土地产值低,百姓民不聊生。

所以始皇帝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是过大于功的,是个实实在在的暴君。

历史功过是相对的,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去学习借鉴历史,而不是盲目的去评价,去贬低或吹捧。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一个‘’始字殿定了赢政的历史地位,从此中华一统、江山根固。其主要贡献为:

一.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同辙书同规,从社会生活中达到民族认同。

二.罢除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上达到文化认同。

三.政治上实行郡县制,使中央集权成为现实,政令畅通、法令普张。为巩固中央政权从根本上解决了制度问题,并延续至今。

四.军事上扫清异类、连修加固万里长城,拓展秦直道、直通边境,为后世历朝历代的国防提供永久性坚強保障。

这些标柄史册的不世之功,当秦始皇莫属。

当然,认何事物都具两面性,都会产生负作用。秦始皇也无一例外的犯过封建帝王共犯的错误。但这与其建立的不朽功勋不足为论!

其他网友回答:

两千年后的我们依然在用秦始皇政策,这不是功过论能解释的了,秦人500年韬光养晦,艰苦奋斗才换来秦始皇一蹴而就。

其他网友回答:

【任微言卿观点】我认为秦始皇一统华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中央王朝,秦始皇的四大功绩,绝对是彪炳古今,堪称是千古一帝。当然,秦始皇也有“过”,这个“过”却并不全是有意而为之的,更多的是华夏一统、国家重建所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秦始皇四大历史功绩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创建了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 功绩一:建立大一统国家。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秦始皇带领秦国以战止战,一统天下,结束了华夏的分裂局面,终结了战乱,从诸侯制进入到大一统的现代国家共同体,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王朝,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 功绩二:建立中央集权,铲除分裂根源。秦始皇致力华夏一统,反对“保留六国之社稷”的聒噪鼓吹,废分封、置郡县,彻底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以官僚制代替了贵族世袭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书同文,在心理上铲除六国分裂的根源。自秦始皇后,中华民族才真正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


  • 功绩三:拓展了华夏国家疆土。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仅仅把目光局限在传统的“中原”、“华夏”地区,致力于国家长治久安、图谋长久发展,派蒙恬征讨匈奴,以安定北方,又修筑万里长城,确保内地不受草原铁骑威胁;征南越,拓疆土,并移民几十万,使华夏向南延伸触角。没有秦始皇目光长远,可能“中国”仍然局限于中原一隅之地。


  • 功绩四:建立“万世不易”之制度。秦始皇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秦始皇虽然被后世骂为暴君,但“百代都行秦政法”,他所发明的制度却得到后世的一致追捧和坚决拥护,历代无不“外法内儒”,这正是秦始皇在开创制度上有先见之明的体现。

秦始皇为后世立下了千年楷模,特别是除了在治国方面有这四大功绩外,始皇个人还有一些显著优点,值得后世之君学习,比如秦始皇重视人才、任人唯贤,蒙恬从齐、李斯从楚、尉缭为魏,“天下英雄尽入吾彀”。韩非为敌国贵族,始皇礼敬韩非,讨问国家治理之策,求贤若渴之心、重用贤人之量,世所罕见。秦始皇务实严猛、振作有为,办事雷厉风行致力于修驰道、修长城,拓南越、开北边,一旦笃定目标就坚决实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执政风格,可以说是终结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富强的必要条件。


秦始皇的过错有哪些
  • 没有适度“与民休息”。秦的统一,最后决战经过十年,不管是秦国还要过去的六国人民都已经极度疲惫,需要适度的休养生息。但秦始皇过于激进,马不停蹄的修长城、修驰道、修工程,人民群众过于疲惫。假如先休养生息个几年,让老百姓有个喘息的机会,老百姓怨言也不会这么大,反秦也就不会成为燎原之势。
  • 治国政策过于激进。秦国实行法家思想统治已经上百年,秦人百姓已经适应了秦法的苛刻严峻,但是六国的百姓适应秦法还需时日,秦国所采取很多都是适应统一战争的而出“战时政策”没有及时终止,又急着在全国各地铺开法治秩序,法度太严,动不动就几家连坐,人民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人人自危,以致怨天载道。殊不知“事缓则圆”,秦法和秦制如果在新征服地区徐徐铺开,也就不会造成如此之多的抱怨。
  • 个人渐趋狂妄自大。秦始皇在统一后,过于盲目乐观,多次出巡原本可以避免,即使出巡也不必太过于招摇,在六国旧地盘大张旗鼓的宣扬,只会羞辱遗民。祭拜泰山过于狂妄,砍光湘山树是错误,求神仙、求长生不老也是迂腐,更不能因为泄以及之怒而杀方士、杀天降陨石附近居民,以至于给“焚书坑儒”的谣言提供了土壤。
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秦始皇时代,秦政权新定,国家初统,根基未稳,内有复辟势力蠢蠢欲动、外有匈奴东胡虎视眈眈,如丧失对局面的控制,战乱必将再起,根本无力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岂不见国家只是表面平静,实则内忧外患。

秦始皇修驰道、修长城,拓南越、开北边,这些大的工程项目并不单纯的是好大喜功,更是厚植国家实力的必然选择,具有巨大的国防军事价值。至于说修建骊山墓,历朝历代帝王均要修建帝陵,这不应该成为秦始皇独自背负的一个骂名。

为了巩固统一基础,适度的高强度战备、一定的大兴土木和国防工程都是必要的,必然会带来赋税增加、徭役增加,这也是人民群众要承受的历史代价,毕竟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事情,人心聚化的作用还没能很好的得以落实,秦法还来不及校正,这也是那一个时代的悲哀。


秦始皇,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误解,毁誉参半,但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无人能够抹杀。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是中国的英雄,是伟大的政治家,他对中国的贡献前无古人。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实施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为中国人“大一统”理念的树立做出启蒙式、奠基式贡献。倘若没有他建立第一个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那么如今的中国版图也许会像欧洲一样小国林立。对于他的一些作为,比如焚书坑儒、苛政虐民、迷求长生等,我们不能只是站在文化的角度、百姓的角度、现代的角度去评判一个政治家、一个统治者、一个2000多年前的人。一个优秀的文化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看淡生死的人,不见得是个好的政治家。一句话,倘若没有秦始皇,也许就没有今天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

标签: 功大于过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