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许多芙蓉花和菊花的描写,有什么暗喻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红楼梦》里芙蓉花喻林黛玉,晴雯,白金钏。菊花喻秋爽斋探春,薛宝钗,史湘云。

其他网友回答:

菊花与梅、兰、竹并列为四君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的挚爱。自屈原吟出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缘定三生。历代名家咏菊名作不少。

曹雪芹先生也有菊花情结,一气写了12首菊花诗。

忆菊--宝钗;访菊--宝玉;种菊--宝玉;对菊--湘云;供菊--湘云;咏菊--黛玉;画菊--宝钗;问菊--黛玉;簪菊--探春;菊影--湘云;菊梦--黛玉;残菊--探春。

黛玉三首、湘云三首、宝钗两首、探春两首、宝玉两首。

宋人常将芙蓉与菊花并称。菊,花之隐逸者也;芙蓉也同样成为高洁的象征。尽管芙蓉也没有真正的勇毅进取,但比那些唯诺无言、因循守旧的桃李还是胜上一筹。它毕竟没有顺随东风,俯仰由人,任凭风势主宰花开花落。优美的芙蓉花喻人,展示了女子一种天然美妙,纯粹的美。

晴雯是木芙蓉 ,木芙蓉即为合欢 。林黛玉 是水芙蓉 ,水芙蓉即为荷花 。《红楼梦》中“晴为黛影”,晴雯乃是林黛玉的影子,晴雯的结局既是暗示林黛玉的结局,所以,在宝玉做<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时,用词上故意只说是芙蓉,而不明确的说是木芙蓉,其实是在故意混淆木芙蓉与水芙蓉的区别,模糊晴雯与林黛玉的之间的区别,使两者合一,塑造悲剧的气氛,预示林将来的不幸结局。 书中曾经写道,在宝玉祭奠晴雯时,林黛玉从芙蓉花下走出,其深层含义亦是在暗示黛玉与晴雯的关系——即晴雯极为黛玉的缩影。

 《红楼梦》中数度以花喻人,暗蕴人物不同性格命运,各花名花诗又形成了独特文学意象,细细品来,口齿沁香,回味甘长。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书中对这些各式各样的人物,除在情节铺陈中细腻描绘之外,曹雪芹更以两种方式传神写照,加强各个人物的特点,促进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其一:是以具体的代表花给予美感造型与生命形象,甚至将人物的人生遭遇具象化,达到人、花合一的境界。

其二:是以抽象的概念给予指引,透过一字定评传示人物的心灵特质与精神核心,具有盖棺论定的意味。

01红楼梦的芙蓉花暗喻林黛玉

《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各签子行酒令;该黛玉时,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

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黛玉抽到的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因此用芙蓉花喻为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

关于芺蓉的典故,不能不提到《归田录》中记载石曼卿死后当芙蓉城主和《石林燕语》中记载丁度死后当芙蓉馆主的趣闻,使人联想到红楼梦的《芙蓉女儿诔》以及编造晴雯死后做了芺蓉花神的章节,就是从这些典故中演化而来的。

《红楼梦》中写芙蓉的地方并不多,可是《芙蓉女儿诔》却是一篇璀璨绮丽的力作。

在这篇诔文中,曹雪芹把芙蓉和芙蓉女儿合二而一,给予至高至美的评价。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及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见,在曹雪芹的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

「芺蓉女儿」指的是谁?看似指晴雯,实际上指的是林黛玉。

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二句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就是一种暗示,说明晴雯实际上是林黛玉的影子。

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孤标傲世,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

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后来病情渐重,处境更加艰难,她预感到寿命不久,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吟。

总之,《芙蓉女儿诔》的字字句句,都可以当作用血泪写成的给黛玉的祭文。

02 红楼梦中借菊花诗来暗喻咏菊人

《红樓梦》第三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的十二首菊花诗,其反映于暗喻人物性格方面中林黛玉、薛宝钗、賈宝玉、史湘云和賈探春这五个咏菊人。

(一) 林黛玉

题咏中,黛玉連赋〈咏菊〉、〈问菊〉、〈菊梦〉三诗。

无論黛玉连作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其实菊花始终是她自己。

〈问菊〉中,「孤标傲世」一语,道出菊花之孤傲,与黛玉的性格不谋而合。

问菊花 「偕谁隐」,则透露出她内心的渴望,多么希望觅得志同道合的伴侣,相互扶持,一齐傲视 混浊的尘世。

又〈菊梦〉,菊花竟也有梦,梦見自己飞上了青天,一下和云彩作伴,一下又和月亮 相依偎,迷離梦境,連菊自己也分不清。然菊梦再美,终有梦醒之时;黛玉何尝不是如此? 她与宝玉的戀情,原是一场美麗的梦!

「满纸自憐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自憐」二字,道出了她歌咏的主旨;黛玉之于菊花,菊花之于黛玉, 可說融为一体,花即人,人即花。

(二) 薛宝钗

宝钗处处谦让,故十二首菊花诗只作〈忆菊〉、〈画菊〉二首。

此二诗暗示宝钗往后的命运,她这一生,何其凄然!未嫁之时,既不敢爱人,也不曾被爱;最后虽然如愿嫁入賈府,但既嫁之后,却不能长相厮守,唯有孤单寂寞相随,而她仅能抱着看似美麗的宿愿,不能怨,也不敢怨……。

(三) 賈宝玉

作诗〈访菊〉、〈种菊〉两首。

說他「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宝玉认为男人都是渣滓浊物,可有可无;女人才是天地靈秀之气所钟。

故所作二诗,在在呈现出一片冷而不寒、清而不寂、感而不伤的气氛。

宝玉之于菊花,无疑是「曾经拥有」的;即使生于富贵之家,仍逃脱不了宿命的枷锁。

(四) 史湘云

湘云向來豪情万丈,从不扭捏作态,一时诗兴大发,便接連写下〈对菊〉、〈供菊〉、〈菊影〉三首菊花诗。

湘云透过对菊的潇洒自得、供菊的风雅豁达,及对菊影的珍重与欣赏,隐约展露她那豪迈旷达、风流蕴藉的人格特质,加以自重自爱的处世态度,使她无論身处富贵或贫困,都能活出自己的风采!

(五) 賈探春

探春所作〈簪菊〉、〈残菊〉二首。

〈残菊〉是十二首菊诗的尾声,隐喻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终将繁华落尽、走向衰亡,而大观园众儿女也将风流云散。

「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此二句是为慰藉之词,也唯有像探春这样雍容大度的女子,性情明朗而开阔,面对这般残菊衰景时,还能道出如此积极、正面的诗句,深具侯门千金的宏伟气象!

03

在对红楼梦的人物中,花与人物最直接关联的对应关系,应属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挚花签的一段,在宝玉的生日宴上,花签将书中女性人物与花相结合,宝钗的牡丹、探春的杏花、黛玉的芙蓉,最后是袭人的桃花,花签所展示的不只是人物形象特质的写照,更是群芳归宿与最终结局的暗示。

在外在形象、内在性格与人物品格的塑造上,藉由花对人物的衬托,而使群芳展现更多元、立体的鲜明面向,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深度,在对众女儿归宿与最终结局的暗喻中,因各花签诗句原诗所隐含的深意,能有所根据地推测出群芳在书中的最终命运,使小说人物整体结构严谨而完整。

其他网友回答:

睫毛弯弯柳叶眉,粉黛捌玉㻸妩媚

缓步娇媃舞凤翼,鬃毛青丝蓬松软

发饰凤寇钗淑女,婀娜多姿娇媃姿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人都喜欢看的一部古典小说,它常将一些普通的事物暗喻一个人或某些人。书中常有一些芙蓉花、菊花、牡丹花、海棠花、芍药花...的描写,其实这些花都在暗指里面的一个女子或一个人,以花喻人,人比花娇。

清丽的芙蓉花就是林黛玉和晴雯,华丽的牡丹花是薛宝钗,柔美的海棠花是秦可卿,妩媚的芍药花是史湘云,高洁的菊花就是老寿星贾母...

《红楼梦》里有很多芙蓉花、菊花的描写,是什么喻意?

《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主的经典著作,女性大多爱花,其中的十二金钗也各有一种美丽的花为喻,书里就有许多有关花的描写,而芙蓉花和菊花的描写最多。

芙蓉花是荷花的别称,寓意贞洁、脱俗,是一种吉祥花,常用作礼物送给新婚夫妻。在《红楼梦》的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玉生日这天,姐妹们都去庆贺,晚上开了酒宴,宴上都有抽签,林黛玉抽到了芙蓉签,意喻她是芙蓉,签上写的是:“木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林黛玉是一个才貌双绝的才女,自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雅洁气质,不落俗流。而这样洁身自好她却寄身在一个龌龊污臭的封建贵族之屋檐下,自有难以言喻之苦戚。于是她写下了著名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悲戚的诗作,而势利的贾府哪管她非凡的才情,平日都是外面那些奸诈的婆子、刁钻的丫鬟步步紧逼。即使如此,她仍然不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最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死后葬到了苏州老家。

“晴为黛影”,晴雯与黛玉有一样心性,但“风流灵巧招人怨”,她竟在其他丫鬟打小报告后被赶出贾府,孤戚离世后,成了一个芙蓉花神。

另外《红楼梦》里有很多菊花的描写,贾府的人素喜赏菊,尤其是贾母,常在秋季要头插孙媳妇李纨送的菊花。

菊花有长寿、清高、成熟的寓意,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在秋天常用菊花插在头上或者插在屋子里图个圆满的吉利。《红楼梦》里的菊花暗喻的就是贾母等一些慈祥的老人。

最后用刘姥姥的那句来结尾:“我从小就喜欢那些花儿啊,粉儿的,年轻时是个小风流,老了是个老风流。”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故事以一群女孩子在贾府的生活而展开。其中晴雯是芙蓉花神,林黛玉是绛珠仙草,晴雯,林黛玉都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世间奇女子的代表。这些姑娘们本来就是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容貌啊,以花喻人,花就是人,人就是花啊。

花永远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太虚幻境里也少不了瑶花异草,现实生活里的贾府更少不了!宁府里菊花开了,尤氏特意办几桌请贾母凤姐來赏花;大观园百花盛开,探春邀众人起诗社,都以花为题,菊花啊,梅花啊,海棠花啊,桃花啊。。。。。。更有史湘云醉卧石上芍药落一身的雅事美谈。。。。。。因为贾府生活优渥,不用像刘姥姥那样整日为三餐温饱而辛劳,所以讲究情调,讲究生活品味,一花一草,一叶一枝,都有意藴。

《红楼》主要表述的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盛极而衰,眼前的富贵不过昙花一现,转眼就烟消云散了。春天虽美好,百花虽灿烂,可是不长久啊,春去花落时,那会是什么景像!“三春过后群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元春死了,迎春四了,探春远嫁,惜春遁入空门,春去了,花尽了,贾家也倒了!

贾府是一座花园,里面养着各种各样的花——那些娇俏可人的女孩子: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平儿,袭人,晴雯,香菱;麝月,秋纹,碧痕;豆官藕官芳官柳五儿;。。。。。。一个一个如花似玉,可是岁月无期青春有限,最美最好的年华转瞬既逝,就像那春天里盛开的花,春风过后就再也找不见了,只有记忆里曾经的美好!

菊花是秋冬季里的长寿花。宁国府治酒禩请贾母等人去赏花,意既祈求富寿延绵,吉祥常在,贾母是贾家富贵的象征,会芳园的菊花盛开,贾母真的是最不可缺的赏花人啊。




其他网友回答:

芙蓉花为富熔化,菊花为拘化。

了好好了一场空

物极必反阴阳经

天地乾坤自然律

道者僧人早言明。

补天之石末皇中

太后获宝揽怀行

视若神明多供养

熟料已被紫禁封

父王一去不回公,

普衣入民便衣行

公后离异他家走

好了了好僧道应

骄奢淫逸归西去

红楼变为一场空

百年多思不得解

最终石破天也惊

红楼恰似阴阳镜

明镜高悬挂天中

千年之梦人终明

僧道无为布善法

阴阳善恶总归经

若问后事怎何谈?

终将大清变“大清”。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十二首菊花诗赏析】

作者:艾晓东

《红楼梦》不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而且是诗化了的小说,全书诗、词、赋、曲、歌、偈、谣、谚、迷、令、联、匾等共207篇(首),贯穿整部红楼梦,璀璨晶莹,深邃而神奇,是红楼梦的灵魂,每一首(诗赋)都有不同的含义和暗喻。

先说说“十二”。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对于数字“十二”更是情有独钟,《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以金陵十二个女子为代表来昭示闺阁命运。脂砚斋指出此处:“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

十二是表达一个完整单位的数字,也包含着完美的意思。我国的十二生肖,地支也是十二支,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月。古代将女子十二岁被称为“金钗之年”。“十二”映照的不仅仅是十二钗,“十二”象征着完整、神圣、不可超越、完美,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吉祥数字。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女娲氏炼石高经十二丈。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十二个舞女演绎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仙曲。

仙曲十二支即后文暗伏十二钗命运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还有“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文字,全部都是十二,显见得这并非泛泛之文。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薛宝钗的冷香丸所用原料皆为十二两或十二钱。药中提到的每一件东西,都还必须沾上“十二”字样。这一段话里,出现了十一次“十二”。

十二首菊花诗中的“十二”是不是也起到了照应“十二钗“,是对女儿们命运的一组咏叹调呢?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越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十二首菊花诗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菊谱,可以看做大观园女孩子的群芳谱。

我们试着通过顺序解析菊花诗,对应《红楼梦》一起来梳理并体作者的思维轨迹。

【红楼梦十二首菊花诗赏析】

忆菊“薛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这里“忆菊”并非“菊”,而是“忆人”。瘦月清霜“梦有知”,把整 个“忆”烘托出来了。体现的是宝钗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是后来宝玉离家出走后自己内心的映射。忆菊“忆”的很苦,预示了薛宝钗独守空房的悲剧命运。 ·

访菊【贾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访菊由于忆菊忆的很苦,为消解这种苦恼,就出外寻觅菊。

“访菊”及下首“种菊”,作者安排宝玉作,有深刻含义,宝玉是大海棠诗社里唯一男性,是护花使者,是宝玉自身行为的写照。 ·

种菊【贾宝玉】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因上首“诗访”意犹未尽,就干脆自己栽培了。由花拟女孩,可见宝玉爱花护花之心切,之细腻,之癖好。  ·

对菊【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史湘云与菊花对坐,把自己拟作菊花,史湘云从小喜欢女妆男装,体现的是她颇有男子汉风度,“是真名仕自风流”跃然于纸。 ·

供菊【史湘云】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史湘云因供菊而拓展了想象空间,显示的是平和恬淡幽远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境界,颇具陶渊明的风格。林黛玉很欣赏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咏菊【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首诗中,直接描写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黛玉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似。咏菊,讴歌了菊花秀美,沁香,耐寒的优秀品质,也把菊花拟做自己。全诗对句工整,语言清秀艳丽婉转,被海棠诗社评为十二首菊花诗之冠。

画菊【薛宝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此诗作者安排宝钗作,暗示了宝钗内心也追求菊的品质,但生活现实所迫她达不到,只能“粘屏聊以慰重阳”画饼充饥而已,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问菊【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林黛玉问菊,岂不是问自己?荣府内种种恶浊现象始终像风刀血剑,有形无形的在眼前,使孤单的黛玉整天陷于痛苦之中。苦闷仿徨的心情。问菊,问得菊花羞,问得隐士惭愧。问菊等于问自己,吟的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美丽,既歌咏了菊花的亮节高风,也道出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独和苦闷。

簪菊【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探春是庶出,在她内心始终抹不去庶出的阴影,为此探春时时刻刻想改变,努力着,奋斗着,也掩饰着,但命运捉弄,最终也没逃过代人远嫁悲剧。

菊影【史湘云】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影描写菊花的各种光影神态,尽管影子是虚的,但写出了菊花的实质内涵,傲气,高雅,清新。这体现的是史湘云乐观阔达态度,还是映射了史湘云悲惨结局呢。

十一

菊梦【林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菊梦写的是自己在菊花旁做梦,但这是一场恶梦,梦中幽怨心情,一时醒来还在幽怨。当清醒之后,发现菊花在身边,还是以愉快的心情收尾。以菊比喻自己,尽管身处寒秋季节,但仍然傲然绽放,独自芬芳,显示自己有菊的品质。诗中透露出一股哀怨凄凉的气氛,似乎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

十二

残菊【探春】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这十二首菊花诗,从“忆菊”开始,到“残菊”结束,写的是由初始到极盛再衰败的整个过程。把花拟人,表达的是陵十二钗万艳同悲千红一窟的悲惨命运及结局,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洁气。










其他网友回答:

作者首先通过花来象征人物性格。在六十三回的“占花名”游戏中,宝钗掣出花签为牡丹,黛玉为芙蓉,袭人为桃花,探春为杏花,李纨为老梅,湘云为海棠,香菱为并蒂花,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在这里做了一次暗示。薛宝钗所掣牡丹,签上题有“任是无情也动人”,表现了宝钗性的格雍容大方,待人接物的有尺有度。

标签: 芙蓉花 暗喻 红楼梦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