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伏羲得到了河图,上天又给大禹洛书?《河图洛书》为什么称为华夏文明起源?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似乎是一种寓意。天地取中脉而立,以中地中脉向四周蔓延。河图与洛书相融,似乎告知伟大的时代降临了。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关于“伏羲得到了河图,上天又给大禹洛书”,只能看作是传说了。

“《河图》、《洛书》称为华夏文明起源”,也不很靠谱。

古籍里,最早说到“河图”的,是《尚书﹒顾命篇》。里面没提洛书。

《顾命》,是周成王病危时,召集召公、毕公等重臣,嘱托辅佐太子钊,也就是后来的康王嗣位。

其曰:“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这是说,西侧摆放着一系列古老的宝物,大都与玉有关;东侧也摆放着一些宝物,大玉、夷玉、天球也是玉,大概只是产地不同而已。

东侧还有“河图”。河图为何物,文中没细说。不过,当为同类宝物。清代著名学者胡渭曰:“天球,玉也。河图而与天球并列,盖玉之有文者。”他认为,“河图”是有花纹的玉石。

周康王大约于公元前1020年继位。《尚书》里收入的这篇《顾命》,历来争论不多。清华简等战国文献,亦证实了此文的可信。

或许正因为《顾命》里没说“河图”为何物,后来,便有了很多丰富的解读。

《论语﹒子罕》记录孔子的话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是说,孔子认为,凤鸟出现,象征盛世;河图,也预兆盛世到来。他感叹,自己生命旅程快走完了,还没见到预示盛世的凤鸟与河图。

问题在于,《论语》不见于先秦。汉代,才有鲁齐两家儒学分别教授《论语》。孔子不言怪力乱神,又信凤鸟河图,似乎矛盾。他这段话,倒很像出自西汉末年的谶纬方士之口。

战国末期,秦国强盛。

吕不韦组织文人撰写了《吕氏春秋》。里面的《应同篇》说到一种祥瑞,叫“丹书”。

其文曰:“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

这部书里没说河图,但第一次说到一种祥瑞——“丹书”。

近百年后,西汉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网罗千余文人于门下,编写了《淮南子》一书。这部书的主要依据是《吕氏春秋》。

此书的《俶真训》中,第一次把河图与丹书联系在了一起。其云:“古者至德之世,贾便其肆,农乐其业,大夫安其职,而处士修其道;当此之时……洛出丹书,河出绿图。”

这是说,“丹书”由洛水所出,这应该是洛书的“最早版本”;黄河所出绿色的“图”,叫“绿图”,只应该是指“河图”。

稍晚,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把孔子《论语》里的话,改成了 “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唐代刘知己说,补写《史记》的,从西汉算起有十五家。改动孔子话的究竟是司马迁还是补写的后人,真不好说。

不过,此时所谓《河图》与《洛书》,还只是天示的祥瑞。

《易﹒系辞传》非出于孔子,早成共识。此书,最早成于战国,最晚成于西汉,此间非一次增删,也为共识。

《系辞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此谓圣人,是指伏羲。“则之”是“根据”——伏羲画八卦的时候,根据的是《河图》与《洛书》。

这是伏羲得《河图》与《洛书》最早的出处。

由此也可见,《系辞传》的这个说法,形成于汉代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汉代有一部谶纬之书,叫《礼纬》。此书何人所作已不可考,但名气一直很大,唐宋仍有巨大影响。

其中的《含文嘉篇》云:“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

至此,就是在公元前140-前85年之间,《河图》与《洛书》被列在了一起,并形成了后来的关于《河图》和《洛书》的解读框架。

那怎么又出了一个“上天给大禹《洛书》”的说法呢?

东汉成书的《汉书﹒五行志》说,这是西汉刘歆的说法。

刘歆说:“(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按照刘歆的说法,上天赐给伏羲《河图》,而把《洛书》赐给了禹。

刘歆的依据,是《尚书﹒洪范》里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锡,就是“赐”,天赐的“九畴”里面包括《洛书》。他说,《洛书》上写着字。但究竟写了什么,他又语焉不详了。

从汉代开始,关于《河图》、《洛书》的书籍逐渐繁多。

关于《河图》的,有《河图纬》、《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等等,比较有名的近四十种。

关于《洛书》的,有《洛书纬》、《洛书甄曜度》、《洛书灵准听》等九种。还有托伪老子、孔子的《河洛谶》各一种。

在所有谶纬之书中,关于河洛的,大约不低于四分之一。

当然,繁盛之间,流传之间,也不免混乱。具体不再详述。

自汉至唐之前,大概因为时局混乱,没太多人关心《河图》、《洛书》之事。

隋唐之时,因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又引起了对《河图》、《洛书》的关注。

伪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

这是说,《洛书》上的文字不多,不然,也用不到大禹再据此演绎,刘歆的说法是不对的。

据此,隋代儒者认为《洛书》是三十八个字,或者只有二十个字。

代表人物,是隋代南兰陵人萧吉。他在《五行大义》里,把《洛书》数字化了。

显然,隋代所说二十个字,以及萧吉的“数字化”,皆源于《左传》所言“象数”。但“二十个字”的概括性还不强,且“象”与“术”尚未分开。到了萧吉,则走出了与方士、术数分家的第一步,尽管他自己也是个方士。他对《洛书》概括的九个数字,来源于东汉的《大戴礼记》关于明堂“九室”的次第。

宋代的陈抟,生于五代末,是个道士,常年在华山炼丹,又热衷钻研《易》学,对《河图》、《洛书》颇有心得。

陈抟的学说,后来分成了三大派别——邵雍等传他的《先天图》;刘牧等传他的《河图》、《洛书》;周敦颐等传他的《太极图》。

北宋的时候,有一部书叫《龙图》,专讲《河图》、《洛书》,署名陈抟,朱熹斥之为伪书,但很可能是陈抟的学生写的。其书说,《河图》由龙负出,所以叫《龙图》,这是伏羲画卦的依据。

北宋仁宗时的刘牧,写了《刘氏易解》十五卷。他说,《河图》、《洛书》全出于伏羲之世,伏羲根据其画《八卦》,只是“五行”的象数还没显明,所以禹后来才据之说《九畴》。

朱熹不赞成刘牧之说,他自己注解的书后来成为了官家审定的教科书,于是,刘牧之说就被否定了。

元代,吴澂说,“河图”是黄河中龙马背上的旋毛。

明代,赵谦写了《六书本义》,也提供了新的“河图”。

再往后,《河图》和《洛书》就基本不再有新的变化了。

对《河图》、《洛书》的严重质疑,始自北宋。

最早的,是欧阳修。他在《易或问》、《易童子问》等篇里说了大致这样的意思——如果《河图》已具《八卦》之文,就不劳伏羲去画了;如果没有《八卦》之文,仍须人画,这《河图》又有何价值呢?如果说《河图》虽出,仍须靠人再画成卦,那当初为何不说是“取法于《河图》”呢?

不过,当时不太有人听得进他的话,他的学生苏轼就带头反对。

明代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归有光也站出来质疑。他在《易图论》里说,你讲《易》有《图》,那为何汉儒不传?为什么王、韩注《易》也不提?《图》那么详细,圣人只是照抄, 那还能叫圣人吗?

关于《洛书》,他说:“《洪范》之义甚明,而儒者以《洛书》乱之。其始起于纬书,而晚出于养生之家,非圣人语常而不语怪之旨也”。

清代,质疑《图》、《书》之声更深甚。

比如黄宗羲,还有他的弟弟黄宗炎,毛奇龄,胡渭等人。黄宗羲说,如果有“河图”,大约也应该是地理图而已。

20世纪初以来的学者,又有众多人对《河图》、《洛书》做过考证,几乎无一人认为汉代谶纬之学以后以至明代对此的解读是可信的。

所有人,对不是针对《易》,而是说,被汉代以后说的神秘的《河图》、《洛书》本不存在,何况说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我发过一篇“头条号”的文章,关于《河图》、《洛书》讲的更详细一些。有兴趣可搜出来看看。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图的意义和作用不同。所以被称为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因为他们都是宇宙的动态图。谢谢组织的遨请!

其他网友回答:

《河图》和《洛书》一直被当成中华古文明的源头被人们推崇,虽然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比较早,在《周易·系辞上》里就记载:“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意思是天生神奇的物品,圣人挑选它;天地间有变化的规律,圣人仿效它;出现天象预示吉凶,圣人模仿它;河出《图》,洛出《书》,圣人研究它。

传说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八卦,成为后来《周易》的理论依据。大禹治水时,洛河中浮出一只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作《洪范》九畴,终于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

但是,这仅仅是传说,关于《河图》《洛书》的真面目,谁也没见过。

到汉朝的时候,文人们就对《河图》《洛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觉得,这两本失传的书有可能只是和凤凰等神物一样的祥瑞。古人对祥瑞特别在意,圣人出世时,没有点异象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伏羲时,河出图,大禹时,洛出书,都是圣人在世的祥瑞现象,还纷纷感叹,现在天下没有圣人了,因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了。

也有一些人认为,《河图》《洛书》是八卦和九畴的原始理论依据,伏羲根据《河图》上的图案创立了八卦,大禹根据《洛书》上的图案创立了九畴,这就比较接近流行的传说了。在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是君权天授的潜台词。你看,真正的天子都是上天垂顾的,碰到困难时,老天也会来帮一把解决问题。所以,这个观点得到了帝王家的喜欢,被当成正统传承下来了。

还有一些人认为,《河图》《洛书》是本预言书,是谶纬之学,因此,汉代有许多方士依此泡制了大量预言吉凶祸福的书。

但《河图》《洛书》上到底记载了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一直到了宋代,传说有一个仙人,叫做陈抟老祖,向世人出示了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案。

但大部分人不相信,认为这是伪造的,从先秦到宋朝,这么多年都没了,不是你随便拿出张图我们就信的。于是,这一争又争了一千多年,直到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了太乙古占盘,上面记载了洛书,人们才确信,当年陈抟传下来的宝贝竟然是真的。

《洛书》其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阶幻方: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读者们是不是觉得这个歌诀有点耳熟?对了,这就是金仙人《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破解瑛姑术数的桥段。三阶幻方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可是根据这个幻方来推演变化,却可以得到很复杂的数学游戏,也难怪桃花岛的阵法这么厉害了。

《河图》就更不用说了,直接确立了阴阳八卦的理论。所以,称《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并不为过。中国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灵感都来自于简单的阴阳,比如筷子、围棋等等。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为什么伏羲得到了河图,上天又给大禹洛书?

刚才其实已经说过原因了,上天会给真正的圣人一个礼物,给了伏羲河图,再给大禹洛书。就像你有两个儿子,不会只给一个儿子生日礼物吧?而且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喜好精心选购礼物,才对他们的成长有用。所以,伏羲得到河图,发明了八卦,大禹得到洛书,发明了九畴,这两位都是有理想会创造的好青年,上天这礼物没白给。

其他网友回答:

不懂阴阳,学好先再为诸君一论。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河图与洛书,此讲几条意见。A,河图与洛书作用不同。图是天地之起源太极,故称为先天。书则是显示时空方位的,故称后天。互不可代替。

B,河图八卦与洛书八卦,特征不同。河图八卦是动态的,卦画可逆转,亦可顺转。洛书八卦是静态的。

C,河图八卦与洛书八卦,物象含义不同。河图太极两仪,阴仪坤艮巽离,卦象分別是无极太阴,太易,太初,太始。阳仪坎震兑乾,卦象分別是太母,太公,太巢,太阳。洛书八卦之象八方,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巽东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

D,河图与洛书发祥地不同。河图出自黄河,其原型天然八卦可能在孟津县之上河图村及下河图村。洛书出自雒河,原型天然八卦在卢氏县五里川村。

E,河图与洛书在易学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周易》古经通行本,三千年來畄下的未解之谜太多太多,多都与河图中的八卦迭失关系密切。文王演易,64卦列序依据就是河图八卦。今重填河图八卦,《周易》古经之谜可得解矣!

综上简述,天赐伏羲河图而画先天太极八卦,易学创立而知天地之起源于太极!周文王囿而据河图八卦以演易,遂著作《周易》而易学大成,知天地人及万物衍化史!后又以洛书八卦制指南针,舟车遍天下。

河图八卦与洛书八卦,是解读《周易》的两把金钥匙。

其他网友回答: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我来回答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河图和洛书,也要清楚伏羲和大禹之前的关系。

人皇伏羲

传说中的人皇,也是人类文化始祖,后世对于人皇的理解有很多,传说中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而这三皇是平等的,传说中最后一位人皇是帝辛,后面都以天子自居也就是上天的儿子,只有始皇帝才能算半个人皇。

这也就看出了伏羲的地位,传说伏羲是给人类带来了智慧和文化,人类才得以繁荣,传说伏羲在洛阳东北孟津县内的黄河中出现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这里可以看出河图出现的背景,伏羲是为了给人们传递智慧文化,才出现的河图。

大禹

洛书出现的背景,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大禹是为了治水,和洛书才出现的,在世界历史神话记载中,确实有一场世界级的大洪水发生,而这个时间点就是大禹治水的时间,西方世界的记载是诺亚方舟,而中国的加载是治水,但是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毁灭,西方世界没有办法才躲方舟,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动植物都没毁灭了。可见这场洪水带来的灾害,它决定了人类的生死存亡,人皇伏羲带着人类智慧,人类才得以发展繁荣,但是这场洪水几乎要毁灭人类社会,这个时候洛书出现,大禹成功治水,挽救人类文明。

华夏起源

人皇伏羲得到河图,带给人类智慧,人类才得以发展和繁荣,这样看来,也就是河图是华夏民族的起源,但是伏羲是人皇,也就是说河图不可能是其他神创造的,伏羲得到河图很有可能是他创造的,后来不断演变。

大禹得到洛书,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也就是说洛书的出现拯救了人类,没有洛书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所以洛书和河图被称为华夏民族起源。

可以看出是河比洛书早一步,出现在水面上,才看得到的人,人皇伏羲,这也就否定了河图和洛书是上天创造的结论,因为伏羲就是天,没有比他还大的人物,其他二皇都是平等的,没有实力来干预,其次河图的出现能带给人类智慧。而洛书的出现能治理天下,挽救人类文明,也就是说河图,洛书都是一人创造的,现有河图后有洛书,洛书是河图的延续,但是他们本质是不同的。上古奇书《易经》就是通过这河图和洛书,不断演变过来的,他包含了上天文观测,下地理山川,中人和治理的大道智慧,也是众多思想的底层逻辑,也是华夏文明的开端,所以河图洛书是华夏起源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河洛是八卦之后。八千年前河洛还是半成品时,已有重卦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只是神话传说而已,莫把神话传说当史实!

〔原创〕《河图》《洛书》之原型与意义!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知其所以然!

汉儒认为,《河图》是伏羲八卦,《洛书》是禹受《洪范》九畴,此乃汉人始创之说。如《汉书·五行志》说:“《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殊不知,实非如此!

据易学史料,黑白点《河图》《洛书》两幅图,至宋代始有。鄙人考证:

1、现在所见到的黑白点《河图》图像,其原型是《管子·幼官图》与《太玄·玄图》,源于(汉代)五行生成数(天地数)。

幼官图,是《管子》第九篇篇名。该图次序即西方本图、西方副图、南方本图、中方本图、北方北图、南方副图、中方副图、北方副图、东方本图、东方副图共十图。

比照《幼官图》绘画排列顺序及文字说明之数字,结合《尚书·洪范》五行之生数,恰与宋儒“河图”吻合,故说“河图”原型即《管子·幼官图》。

《太玄》是西汉杨雄仿《易》经撰写的著名《易》学著作。其《玄数》中涉及的五行生成数并推演的《玄图》或源于《幼官图》。

《太玄卷第八·玄数》云:“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五五为土,为中央,为四维”,以五行生成数推演而成的玄图《太玄卷第十·玄图》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

五行生成数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分别代表五行——水、火、木、金、土之生数,源于《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由于土居中为万物之母,若每一生数再加五,则变为各自的所谓成数。生数为一至五,象征事物之发生;成数六至十,代表事物之形成。

五行生成数亦名天地数。《易·系辞上》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东汉郑玄注:“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

所谓五行生、成数,只不过是古代贤哲们试图借此说明天地、阴阳、奇偶的联系及变化关系。根据天为阳,地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样相加的结果是,五行当中每一行都有一个生数和一个成数相配,也就是一个奇数(阳)和一个偶数(阴)相配,构成一对阴阳互藏的关系,以说明水有阳水、阴水,火有阳火、阴火,木有阳木、阴木,金有阳金、阴金,土有阳土、阴土等阴阳配伍关系,从而形成了阳有偶、阴有配的阴阳相反相成的关系。

《幼官图》《玄图》与东汉郑玄注天地数相同,而其说早在汉初《太玄》已有之。

2、目前流行的黑白点《洛书》图像,其原型源于东汉以前《易纬·乾凿度》郑玄注“太一下九宫”,汉代谓之“九宫”数。九宫,源于西汉初《大戴礼记·明堂》“九室”说。

“九宫”之数,表示四时和一日阴阳二气寒暑的变化。与西汉孟喜、京房之卦气说有关。

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东、南、西、北),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五居一、三、七、九的中间,属于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于中宫,而寄旺四隅。数字的多寡,标志着四时气候寒温的变化,和一天晨昏昼夜光热的强弱。

其中奇数为阳,代表了四季春、夏、秋、冬和一日昼、夜、晨、昏的温度和光度的变化。如三代表春温,九代表夏热,七为秋凉,一是冬寒;以及三为黎明,晨曦始初,光线渐强;九为正午日头正中,故光热最强;七是下午,太阳偏西,光热渐弱;一是夜间,光热最弱。

一数居正北方位,为一年之阴极,时值冬至;九数居正南方位,为一年之阳极,时值夏至;从一到九为阴消阳长,由寒到热,从九到一为阳消阴长,从热到寒;三处东方时值春分其气温,七为西方为秋分之令其气凉。如此说明九宫(《洛书》)的数字代表着空间方位和时间时令,并且还象征四季六气的热度和光的强弱。

又,《洛书》图像与文王后天八卦图(卦气说)、《灵枢·九宫八风》篇两个首图一致。

标签: 河图 伏羲 华夏文明 河图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