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相对论和中国的《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有没有相似之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在一个惯性系中做任何力学实验,都无法确定这个惯性系的运动状态。

刻舟求剑:思维还在在船的惯性系中,而剑已跑到船的惯性系之外了,继续为剑叠加船参照系的零速度,是错误的。

相对论:光还在惯性系中运动,思维却跑到惯性系之外了,参照系的速度都是零,爱因斯坦却要为光速叠加惯性系的运动速度,显然是爱因斯坦没有学好牛顿运动定律,物理盲一个!

刻舟求剑与相对论共同之处在于,都分不清楚惯性系的内外,精神错乱,把不同参照系的速度胡乱相加。

其他网友回答:

你这样问倒是有意思,说相似之处还真是有的!就是这两者都很荒谬。

表面上看似乎都有合理的地方,但是实质上两者都是错误的,刻舟求剑误把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当作相对静止的看待,所以导致错误的结果。

爱因斯坦相对论不明白速度是相对的运动,跟参照系一定是有关的,所以大胆作出光速不变的假设,反而把时间和尺度这种人为定义的测量标准当作是可以根据运动速度变动的物理量。

另外,爱因斯坦对于光是波动的问题不了解,把它当作粒子研究是错误的!适用于光速的是波动理论,而不是经典的牛顿力学,包括声波地震波等机械波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它们的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并且也不是相对于所有参照系都速度不变!

这个可以从池塘里面的水波速度来分析,不论多快的运动物体撞击产生的水波,它相对于池塘的速度都是一样的。但是水波相对于另外一个运动的参照系,速度却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在不同的参照系下波速是不相同的。

光本来就是一种波,是物质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所以它适用于波动理论,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关于运动的基本理论,请参照《宇宙万物之惯性原理》。


其他网友回答:

广义相对论把引力解释为时空扭曲是错误的,时空扭曲是怎么被证明的?太阳透镜现象?那只是太阳气体折射现象!

万有引力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请仔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 万有引力的来源》

摘要: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然后又发现了运动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许用 扭秤 证明了万有引力 定律正确性,并算出了地球的“质量”,但都没对引力的来源给出明确的解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来源解释为物质对空间造成的凹陷。本文将根据一些小实验和理论推导对以上的某些观点进行纠正与反驳。

关键词:内能(热力学能),引力,地球质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详的定律,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还有一个被人类忽视的数据,那就是内能。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内能越大(此文的内能是抛开 所有化学反应,核反应的 热力学能)。那么引力的来源是不是高能量体与低能量体的温差效应呢?看下面的实验。

三个质量相同铝球,用液氮把两个铝球分别散热到零下150℃与零下50℃,还有一个与室温温度相同20℃。观测三个铝球近距离的水气有什么反应。观察到的结果是零下150℃的铝球对附近水气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显的重力加速度现象,末端水气落体速度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而与室温相同的铝球对水气毫无反应。5分钟后终止实验,零下150℃铝球结霜质量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

我们用这个实验是不是能说明两物体的引力大小与两物体温度的大小相关呢?温度差越大,引力越大,与质量无绝对关系。那么在地球上为什么质量越大的物质,引力越大呢?这么说吧,地球是个巨大的能量体,她对所有的低能量体都有 热平衡 需求,她会根据 低能量体所能承载的热量产生引力,直至达到热平衡引力为0,但是地球有温度阶梯,从地壳约14℃至地心约6000℃,所以一个物体从14℃至6000℃其重力可以说是稳定不变的。假设一个铪合金球,从14℃加热到4000℃,其与地心引力最大转移到与地壳引力最大,其重力保持不变。14℃至零下273℃,温度越低,重力越大。(这段是理论推导,没做实验)。

根据此实验说明两个物体没有 热平衡需求就没有引力,那么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又是怎么算出“地球质量”的呢?他的扭秤为什么出现扭力呢?还准确推导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内能还是地球的质量?我们根据 F=GM m/r^2计算出了太阳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轨道与速度,卫星的均速圆周运动,这足以说明F=GMm/r^2正确性,那么一个天体的内能值与质量值一定很接近。为什么会很接近呢?是根据质量有了内能?还是根据内能的大小有了质量?看下面的实验与理论推理。

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为什么使两个没有热平衡需求的两对铅球出现引力呢?

看实验,准备两个磁力不同的磁铁,一根铁丝,一些细铁砂,释放静电,先用铁丝吸铁砂,肉眼观察下是毫无吸引力。然后把强磁铁放到铁丝底端,整根铁丝会吸住很多铁砂,距离磁铁越近吸住铁砂越多,换上弱磁铁,铁丝吸引的铁砂要少的多。根据这个小实验去理论推导下个实验,我们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现象,扭秤的两对铅球之所以会互相吸引,完全是因为在地球的引力磁场上。小实验里我们可以轻松的把磁铁放到一旁,以现在的科技我们也可以轻松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时你会发现扭力与此区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做了个简陋的扭秤,在只有4个质球实验下,加大两对质球的温度差,会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测是不是空气对流加剧造成的,但一直没有找到真空实验室而搁置。(具体的温度差与扭矩比例,由于扭秤的简陋,就不一一叙写了)。实验过程:四个相同质量的实心铝球,一根木棒,先把两个铝球固定在木棒两端,一根细铜丝拴在木棒正中间,悬挂在一个横架中间,保持平衡。铜丝底端固定一个小镜子,再用一个激光灯射照镜子,射线与折线最好调到90度左右,光点会射在墙上,墙上固定个尺子。依铜丝正下方为点用圆规画个圆圈,边是两个球的球心,再用两个支架把另外两个球托平,分别放在秤砣的左右侧,球心对准圆线。不同温度的球放到托架上,光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温度差越大,扭力越大,两物体之间的引力越大)。

此理论的最有力的证据还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么太阳系天体的质量值与内能值为什么如此相近呢?太阳除外。因为太阳是中心,在太阳系中是悬浮不动的,即使内能值与质量值差距很大也测不出来,又点燃了核聚变。理论上来讲,内能值远高于质量值。所以我们现在根据引力算出的太阳质量(其实是内能)远远大于真实质量。大家都知道太阳是气态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这是荒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一立方氢气与一立方土的质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氢气压缩到液态,这个比值也相差甚远。太阳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氢液态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吗????(别害怕,目前太阳质量不可测,看下面实验)。

每个天体都有一个心核,太阳的心核最大,我们根据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个铝球,分别代表太阳与八大行星。全部冷却到零下200℃,把太阳放到实验室中心,按照距离比把八大行星摆好,悬浮运转,2个小时后结束实验,冰球质量比与太阳系天体质量比一致。水气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体的种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会根据大小演变成恒星或行星,没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团死云,不会孕育出任何天体,否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段是逻辑推理,猜测)。

在此理论正确的前提下,F=GMm/r^2还能继续使用吗?当然可以,只不过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个M改成U。那么以引力计算的1热值等于多少焦耳?这就需要广大科学家的共同计算了。

母式: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适用于任何引力场,(只有两物体质量与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误差为0,比如冰球实验,你可以理解为把铝球切割成与水气大小相等颗粒,然后每颗粒与水气产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无法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与量子力学格格不入。可以说很难有一个引力公式通用于宏观与微观等多种引力场,只有根据不同的引力场拿出不同的公式给予计算。

其他网友回答:

提问的好!

迷信相对论的还真不少!

狭相一一车轮悖论! 比如说,大地上跑着一列火车。火车(设为A惯性系)、大地(设为B惯性系)。再假设火车速度为0.5C(C为光速,C=300000000m/s)。火车每个车轮周长为1.5m。火车上有一个10ns(纳秒)钟,每10ns,该钟指针转一圈。 如按牛顿力学:无论对于A系(火车)或B系(大地):每过10ns,钟(指针)与车轮都同转一圈,按车轮周长算:火车向前行走1.5m。也就是火车速度都是0.5C,无问题。 可是,假如按照狭义相对论,对A系观察者速度无问题(V=0.5C),而对B系观察者:按照相对时间公式计算,对于B系(大地)观察者:自己时间每过11.547ns,火车上的钟(指针)与车轮才能转一圈(对B系观察者:A系时间慢,A系钟只能走10ns),由于实际车轮1.5m的周长限制,火车在11.547ns(B系时间)时间内,最多走1.5m。而1.5m除以11.547ns,这速度不等于而是小于0.5C(1.5m/10ns=0.5C)了,速度对不上帐了!这就等于对狭相公式构成悖论!

总结:狭义相对论说,对于B系(大地)观察者来说,对方(A系)的时间慢了,既A系上的10纳秒钟(指针)与车轮都转的慢了,导致对于B系观察者,火车速度与原假设的0.5C速度对不上账了。可由此判定:狭义相对论错误!

注:

1、按狭相,对于观察者来讲算速度,要用各自的静长度和本征时!如对大地上的观察者,光在大地上每秒走30万公里;而对火车上的观察者,光在火车上每秒走30万公里!各自用静长度和本征时,算速度!这里的静长,指观察者其自己所在的惯性系长度!

2、如果换低速问题一样存在,只是速度差的小而已!

广相一一高山悖论!

设:在净高为3000米的高山上,修一个恒温恒压室,一个风扇在该室内。在山脚下修一个大型恒温恒压车间,发电机在该车间里发电。可用超导电缆(现在已有生产的了)连接发电机与风扇。恒温恒压室、恒温恒压车间、超导电缆所用电能由其他电源提供!该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带动风扇不停的转动。为了简化分析,假设电路工作在串联谐振条件下。

根据电工学:

Pt(风扇消耗)+Pt(线路损耗)=Pt(发电机发出),t(时间)必须相等,否则公式不成立!

可以把线损电阻看成负载的一部分:

T(P1+P2)=TP3

说明,P1为风扇功率,P2为线损功率,P3为发电机输出功率!串联回路,电流相同,输出电压=含线路电阻的负载电压,等号两边功率必然相等(P=UI)!这样时间也必须相等,否则公式不成立!

T(P1+P2)=TP3,公式可以分开写:TP1+TP2=TP3,各时间差也必须相等!

按照广相,发电机(低海拔)时间慢,电风扇(高海拨)时间快,那么上述公式就不成立了!所以说广相违背了电能公式!电能公式是应用公式,这样错的只能是广相!

注:

1、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如果高、低处时间不等,岂不违反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的原则。

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流入某一网络(或节点)的电流和,等于流出该网络(或节点)的电流和!

3、电风扇也可换为发热纯电阻或电灯。

4、发电机、风扇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分析!

其他网友回答:

刻舟求剑是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狭义相对论是运动的时空关系。

刻舟求剑是在同一参照系的物理事件,狭义相对论是两个彼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的坐标变换问题。

所以,问题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

刻舟求剑从物理上看,连运动的相对性都否认了,似乎只存在绝对的静止状态。这当然是错误的。

狭义相对论似乎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认为相对光速只有运动,甚至连时间都是随速度变化的函数。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不可能同时两次跳进一条河里;如果按照狭义相对论的时间定义,人在同时连一次跳进一条河里都不可能,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同时性不存在,时间是速度的函数。

狭义相对论可以说是刻舟求剑的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刻剑求舟。

其他网友回答:

泻药

两个惯性参照系,每个参照系都遵从同样的物理定律。

如果认为光速与参照系的运动无关,是相对论。如果光源的距离与参照系的运动无关,则成了刻舟求剑。

其他网友回答:

提问者搞懂了“刻舟求剑”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吗?还冠以时空效应的美喻,除非你也认为相对论是异曲同工的愚蠢。这是个伪命题。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很多民科和反智还没有了解相对论的情况下反对相对论?

别说微积分、傅立叶变换、黎曼几何,他们甚至连二元二次方程都不会解,把三角函数都还给了初中数学老师,他们不会数学,只会算术(加减乘除),掌握的知识体系只能在市场买菜的时候跟大妈讲价。

然而就是一帮这样的人,一天到晚在瞎BB。因为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结论和实验结果违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直觉,与他们的浪漫想象相差甚远,伤害了他们的脆弱的玻璃心。

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基于洛伦兹变换、黎曼几何等等众多前人已经实证过的公式公理上推导出来的,不是架空于自我意淫或浪漫想象的产物,整个数学推导过程、演算过程有着精密而严谨的逻辑,所以才能为大家所认同。在其计算结果未被验证之前,至少它在数学上和逻辑上是正确的。

经过近百年的科技发展,实验手段与日俱进,相对论公式计算的结果已能被大量的观测和实验数据所验证,其成果很多已经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

然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的民科,让他计算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你给他列出洛伦兹变换公式他也不会算;让他计算人造卫星的座标(曲面上的点座标),给他黎曼几何公式他也不会算。

他们不是不理解,而是根本完全不懂,就像一个被打火机吓怕的土著人,不懂所以无法接受。然而事实就是那么反直觉,如此违反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于是,他们仅凭着自嗨、浪漫想象和意淫,就跳出来指点江山,说着一些架空的理论,反这个反那个,其实质就是一个反智。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大部分人,虽然不是数学家、科学家,虽然也不会微积分、不会欧氏几何、黎曼几何,但他们知道科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知道科学的可证伪性。他们有上过课,接受过科学教育。他们知道任何一条科学定理都是经过严谨的推导和验证得来的,不是凭想象和意淫得来的。他们知道任何科学理论结论都是讲求证据和数据的,不是靠雄辩,也不是什么古人智慧,更不是靠玄之又玄的虚无缥缈的什么经。

所以,大部分人选择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家——那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严谨治学,为人类探索宇宙真理的科学工作者们。

其他网友回答:

难?

难道?

有异处?




标签: 寓言故事 相对论 刻舟求剑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