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特点是飞能上天潜能下渊。其身上隐于云下藏于水,不易探究竟真实。所以,易经爻辞有说“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其实是讲人事的几个层面。
龙是我民族形成的象征。据载最早由伏羲创造,在尧帝之时成形,“龙的传人”之说从此时开始流传。龙是由不同部落图腾的元素融合成,从而成为了各部落共同的图腾。从民族的形成而言,龙图腾是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即是当时人们认可的民族之心。
所以,以心为喻就能明白龙的象征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龙者,阳物也。易经乾卦六爻辞均以龙释义。
其他网友回答:这让我想到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开放丛书——中青年学者文库》的《何新集》,在书中有《中国神龙之谜的揭破》。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他的观点,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也可一观也。
他提出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见龙、祭龙,甚至也有狩猎获龙的卜辞。至于先秦文献中,更不稀少关于见龙、养龙,以至屠龙和食龙的记载。”
他引用了《易经·乾卦》的“见龙在田”,还有《易经·坤卦》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作者还引用了《左传》中对捉龙的记载,按他的文字“鲁昭公29(即公元前513年)年秋,龙出现在晋国都城近郊(相当于今山西候马),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想猎捕它,但又害怕它,于是去请教当时以博学多知见称的太史官蔡墨。蔡墨说:‘如果不能活捉龙,那只是由于现在人们的无能,而在古代,不但能活捉龙,甚至专有养龙官、杀龙官和驯龙官。只是由于后来大地上的水泽少了,所以龙才成为稀奇之物。但在《周易》中,却保存着许多关于龙的占辞。”他还引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的原话“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来说明“如果当时龙不是经常碰见的动物,谁又能把它写照得那样细致?”
在论述龙是非生物的假说中,他说“闻一多等曾将《周易》中的龙解释为‘龙里’。”他也曾在他著的《诸神的起源》中“将龙拟测为古人关于‘云’的生命化意象。”可是他说“又显然难以解释甲骨文和典籍中那些猎龙,见龙的记载。”
通过论证,作者指出“在古语言中,鳄鱼皮与蜥蜴被视作同类。一因二者形态极为相象,蜥蜴仿佛一种袖珍本的鳄鱼。所以蜥蜴亦有‘龙子’之称。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上古一位著名大神‘羲俄’,正是蜥蜴(鳄)的变音,而且其在秦汉艺术中的造型形相,也正是蜥蜴或鳄鱼。最后,我们再看动物中的蜥蜴,是一个品类极其丰富的大世界。由此联想到古人所谓‘龙生百子’或‘龙生百子’的传说,其真相也就不难揭破了。”
再从网上的一篇文章《周易千古疑惑谜团“用九”“用六”问题分析》看,也引用了《左传》的这段文字。还说蔡墨引用《易经》的文字来说龙“证明古代真的有龙”。
从这些看,《易经》记载的龙或许真是上古时代的人看见的。再从何新的论证,也或许龙真是鳄鱼、蜥蜴。
然后再经过后人的演绎、联想,形成了今天对龙的认识。
再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看,远古时代的先人对龙的认识还是有非常多需要考证的。
或许《易经》中的龙,是夏商周时期的人看见了,再通过对自然崇拜的想象和自己的认识写进《易经》里了。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中的《乾卦》取龙作为乾卦()的象征,这个首先是八经卦的乾,《乾卦》里的卦象是上乾下乾,这个卦上下都是乾,把乾看做是龙,整个儿乾卦也是龙的象征了。龙在这里象征了天道纯阳的阳刚之性,也是君子效法天德应当具有的德性的象征。这是《易经》取龙为象的基本意义。
为什么《乾卦》取龙做为代表呢?因为乾卦为纯阳之卦,六爻全阳,阳为天的性质,每天日升日落,运转不息,从没有见到停息,更没有见到私心和偏向。这是整个《易经》所推崇的、也是最重要的精神。
龙是中华文化的图腾,能飞天,能潜水,能行云雨,能变化万端。这种神物,本身就体现着天道,也可以说,非常适合用于形容和象征这种天德,同时龙有具体的形象、有具体的行为,很容易用龙的作为,比喻和象征人间君子的品德和行为。
所以《乾卦》六爻,除了第三爻,都是用龙的行动说事,从“潜龙勿用”直到“亢龙有悔”,都是龙一步一步向上变化的情况。第三爻为何不说龙,而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这是《易经》一语点破它的宗旨。这就是,《乾卦》取龙做象征,重点不是要描述龙这个图腾的神通,而是借龙比喻君子之行。这个乾卦明着说的是龙,其实说的是君子,乾卦第三爻挑明了说君子如何如何,这就明确了《乾卦》的意义,在于一边揭示天道,一边提示君子之行。这是《易经》在以后各卦普遍运用的体例和方法。
整个《易经》,都是为君子谋,它把《乾卦》和《坤卦》的君子最纯粹的精神作为全书的基础,因此而言,被称作是“易之门”,其中含有整个儿的“易之缊”。龙在这里仅仅是个比喻,而且它是引人入门的中介。由龙而见君子之行,才是龙这个象征所要起到的核心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身体长形,有鳞:有角:能走:能飞,会游泳,天上飞地下走海里游真是无所不能。以前听老人说:下雨打雷称老龙,老人说孩子长大了不孝顺:作坏事老龙就抓他,妖毛鬼怪祸害人了老龙也抓他,孩子问:龙咋会知道?老人说:你做错事了给你背后插一杆旗,你也看云见,插够三杆旗后下雨打雷就该抓了。真的假的也不知道,我胆小害怕,听老人的话过来的。
易经记载了龙有何象征意义?我想,易经包罗万象,上指天理下指地下人民,以龙的精神,龙的本事能力对万事万物是坚持正义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是行驶正能量的。龙的传人:龙马精神:龙腾虎越:生龙活虎等等,赞美龙的威言。
在社会里如何的作为,如何的行事,如何的结果,龙的传人会评判的,也是自然的人民大众评判的。
二:易经记载了龙,居传说伏羲画了八卦图,到夏朝君王的六个儿女的名字补到八卦上,也就是坎:丽:风:龙:山:泽,后来人与人相处,天与天相处,天地人的相处形成了六爻,八八六十四卦。易经记载了龙,龙的象征朝气蓬勃向上成长,凡事凡物都有一个过程,这也是自然道理吧!。
话以致此,感谢相邀,学识浅薄,敬请老师批评指导。
《易经》乾卦,爻辞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勿用”,“见群龙无首”。
《易经》坤卦,爻辞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龙,究竟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
然而,至今也没发现自然界有这种奇怪的动物。
不过,从说文解字“易”字看,易,蜥易也。易,蜴,通假。蜥蜴,有一种会变色的蜥蜴,叫变色龙。龙,也许是变色龙?
托名孔子《易传,文言》解“乾”卦:“云从龙,风从虎”,“时从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龙,似雷雨天的雷声与闪电。
《易传,说卦》解“震”卦:“震为雷,为龙,为玄黄”。
如此看来,龙,雷雨天时,又是天空的雷声与闪电。
其他网友回答:不但记载了龙,而个人认为整个《易经》所讲阴阳五行太极规律,其实质就是在讲与龙有关之理,太极一阴一阳实质是讲雌雄生存变化发展之规律,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生九子,九九归一,奇数,偶数,阴阳,乾坤,天地,曰月等等,无不反映出春夏秋冬之规律。见到了河图洛书,就见……下面的话有人是知道的。
其他网友回答:图腾这东西主要起到聚集族类,吓唬族人和吓唬外族的作用,世界上各方图腾大多是一些妖魔鬼怪面具,越是边远山区图腾越是怪异,而且越能吓唬人越好。龙这东西三千年前没有,而且在过去的地质时期也没有,为什么炎黄族人选择这个东西做图腾呢?那还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原由。古代是巫师管理部落,也就是一批有超凡装神弄鬼能力的人,这个龙就是这些装神弄鬼的人造出来的,因为不造这些东西不足以证明这些巫师有超凡能力,也就是起不到吓唬族人的作用,如此谁能服这些巫师呢?回到正题,易经乾卦描述的龙,实际上是以东方苍龙出没时间来叙事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古人将二十八宿分为四组,二十八宿是一个周天,东方苍龙是其中一组,活跃时间是上半年,主生,代表升的过程,西方白虎主刹,代表下降过程,乾坤二卦就是代表这两种趋势。
解读一下乾之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什么意思。早春二月,北斗星斗柄东指,角亢再造,苍龙七宿完全显露在东方地平线之上,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指这一现象。早春天寒地冻要等待,春暖花开蜗居在家就不对了。《礼记.月令》载曰:“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这是亲民季节,老百姓求进步,当官谋职位,所谓“利见大人”是告诉人们赶紧向高人讨教。一年之计在于春,得此卦者人生曙光初露,或有贵人提携。不过呢,这“二月二,龙抬头”可是倒春寒是时节,龙出没多半都是伴有风雨,所以呀见大人(男人)可以,见小人(女人)就不可以了,当心遭遇阴害。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记载了龙,有何象征意义?
《周易》中确实很多处用了“龙”字,但是取其象征意义,代表上、高、大等正面寓意,也用来类比君子。
因易经通篇所用的思维方式多是类象思维,故而以物拟事的现象出现的特别多,比如“彖辞”的“彖”字,本身就是一种牙齿锋利的动物,其牙断金裂铁,故而“彖辞”的意思就是“十分肯定的断语”;
那么“龙”字是体现了什么样的象征意义的呢?又是如何体现得呢?我们用乾卦稍微做个解释:
乾卦是言阳气运转,与其对应的是坤卦,其言阴气运转,故而言乾坤是统御64卦的;而乾卦也是十二消息卦(十二辟卦)之一,其位置是在阳气最旺之时的巳月,在周朝时是六月份。
我们再将用另一种方式解说一下,这能加强对“龙”的理解:
初九:潜龙勿用。就像一个有美好未来的小伙子,资质很好,但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岗位,此时“勿用”,没使上劲儿;这是初始阶段;
九二:见龙在田。这小伙子找到工作了,出现在了大家伙的视野里,这是成长壮大的阶段;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小伙子白天十分努力,晚上还警醒自己,审视一天的工作,每天坚持不懈!这也是“朝乾夕惕”一词的由来,也是雍正帝的左右铭,而年羹尧也是死在这四个字上;
九四:或跃在渊。小伙子因其努力而得到了大步的提升,达到了质变。行至上卦,自身到了领导岗位上了;
九五:飞龙在天。这个时候的小伙子更厉害了,极尊之位,没得有人比得了了,如龙行天上,自由骜翔;
上九:亢龙有悔。飞得过高,还沒人管得了,小伙子膨胀了,物极必反,导致“有悔”;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周易》给出一个体例,也就是一个办法——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龙头咬住龙首,形成一个“圆环”状,即马上下达到初爻的位置,重新修炼,往复这个过程,人生就会不断的攀跃高峰!
这个,在管理学上,就叫闭环管理,外国人称其为PDCA,而讲中国人有龙的精神,核心就在这个“圆环”上。
这就是《周易》中龙的寓意。
其他网友回答:龙之于华夏文明之意义,不唯是易经乾卦中之所言;从源头上来说,龙作为上古瑞兽之一,与朱雀、玄武、白虎同列为四大圣兽,并与易经中南明离火、北黑玄水、西方之锐金各经卦相应,从共性来说 都是取其相之后的精神意义,乾卦之健取自强和传统文化当中龙的精神内涵可以算是同频 ,这也就是易经缘起的取类比象之由来,正如同易经系辞中之所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但乾卦所比附之龙,是否就是传说中自然界之真实存在呢?
此前易学家们多是直解为龙,但若由易经诞生之初的生产力条件来说,实在是谬误!
无论是伏羲氏、文王还是老夫子所处的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人之于外在自然界之关系绝对是可以想象的,换言之,图腾说背后对于外在天地之力的膜拜才是对得起当时那种几乎都填不饱肚子的生产力条件,由图腾至于祭祀,不只是对于日月经天大道之力的仰视,更有籍由神秘主义色彩的天人之沟通(祭祀就是一种天人沟通方式)模式之确立来完成由礼至于治的隐含性之诉求,老夫子倡周礼之仁治,对于当时之时局来说,实际上具有更深刻的现实之意义!
说了半天,关键词就在于祭祀,祭祀时籍由舞龙的律舞之展开,而去呈现先民之于天地之力的膜拜和礼赞,这才是龙之于当时的实际意义!
由此来说,乾卦当中之龙,无论是潜龙还是亢龙等等,实际都是舞龙动作之标志性、阶段性表述,由初爻至于六爻之变,也就是舞龙动作循于鼓乐之律而展开的阶段性之变化!
易经既不是玄学神秘主义的教科书,也不是天体物理的朴素之解构,易经言天事必至于人事,包括祭祀、征伐、婚丧、刑狱等等,无一不是把人事放进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中,由外在天地之局的演变至于人事变化之应,用四个字来说就是:天人合一!
从天人合一来说,道德经、儒家之主张都是如此!黄帝内经亦是如此!
……
威海链 » 《易经》记载了龙,有何象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