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算不算百书之首?为什么老子仅凭借《道德经》一书,就可以称为圣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老子的《道德经》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千苍百孔的历史长河经久不衰,必然有它得道之处。书里论人生、谈治国、讲道德、聊人性……小到个人邻里、公司、企业,大到集团、党派、国家,一书受用无穷。科学界、科技界、教育界、医学界、农业产业界等等无不广为应用,这已经足以证明它是大地神州的葵宝,百经之首当之无愧!

老子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字字珠玑,句句精辟,章章造诣深。“道可道,非常道”,万物轨迹,自然法则,玄之阴阳,因果轮回,顺道利我,逆道祸患源河……你们说老子为什么不能凭借《道德经》一书,成为圣人呢?

且我们不谈《道德经》一书,就谈老子本人吧。

第一点,以他的资质在当时完全可以当个一官半职,享尽荣华富贵,但它没有,它乐于清贫。

第二点,为什么他大半部《道德经》都在论无为而治?最大一点就是忧国忧民,他痛恨战争,向往和平,为民主、民权、民生考虑的多。

第三点,用现代话说,老子零绯闻。在史册里,老子只娶了一个老婆,有无子嗣并无记载。这足以说明老子个人自律性很强,为人正派,有君子之道骨。

因此,从上述这几点来说,一个爱国、爱民、爱妻的人,老子被世人尊称为圣人,也是当之无愧。各位看官觉得如何呢?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是因《周易》成书早于老子的《道德经》好几百年。里面讲的是周文王和之后的孔子对宇宙大道(规律丶原则丶法则)的精辟论述。而老子(比孔子年长)在春秋末期所作的《道德经》所讲的是道与德的关系。道为本体,德为用。德是遵道而行的具体应有作为。《周易》与《道德经》不相矛盾,相得益彰。《庄子》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明于变,谓之圣人。”伏羲氏丶周文王丶老子丶孔子等都属于这种人,因此,也都成为了圣人。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易经,相辅相乘,同曰无尚甚深之经典,遵循者可治国理政,长治而久安,奉道者可返夲还原长清久静,天文历法,用兵取利皆可以此为纲,故曰不朽。

其他网友回答:

<2>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对于华夏文化来说,《道德经》确实一本极为重要的经典,它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居士我认为,说它是百书之首并不为过。《道德经》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道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写下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论述了自己哲学思想,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而且《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哲学专著。春秋时代的其他典籍,《尚书》是历史文献汇编,《易经》是卜筮用书,《论语》是孔子弟子所记录的孔子言行,都不像《道德经》那样是哲学家专门写出的、系统论述哲学主张的著作。所以,《道德经》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第二,《道德经》影响了很多重要思想家。

仅以先秦为例,先秦时代号称百家争鸣,但最为重要的是道、儒、法三家。道家自不必言,老子是道家重要代表人物。而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如孔子、韩非子等人,都从《道德经》中吸取了很多养料。

在之前的一篇回答(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82643195559411981
)中,居士我分析过,孔子的思想受到老子的很大影响,他的很多言论都能在老子所著《道德经》中找到蛛丝马迹。

在《论语·述而》篇中记录了孔子曾经说过得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我只阐述前人的思想却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去爱好古代文化,我觉得自己可以同老彭相比了。

可见孔子是很推崇老彭的,但这个老彭到底是谁呢?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老彭就是老子与彭祖;有人认为,老子生于彭城,因此被孔子称为老彭;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方言中,“聃”和“彭”读音一样,所以老彭就是老聃,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

不论学者如何解释“老彭”这个词,他们都认为,孔子对于老子很是尊崇。他在“老彭”前面加了一个“我”字,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就像现在的粉丝说“wuli韬韬”一样。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反对君主强作妄为。老子说,只要顺应百姓的自然天性,便能够治国安民,即《道德经》中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孔子也认同无为而治的思想。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伟大的舜帝才能做到无为而治啊,他为什么要有作为呢,只要恭恭敬敬地坐在王位上,天下自然就治理好了。原来,儒家认为,只要统治者自己修德,百姓就会自动追随,自我治理,不需要君主三令五申的发布政令。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利万物而不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圣人化育万物却不占有它们,为百姓操劳却不居功矜劳。而在《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孔子认为,舜和禹身居天子之位,拥有天下,然而他们却不积聚财产。很明显,孔子在这里说的话,与老子极其类似,同样表达了“利万物而不争”的。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说:“慈而故能勇。”意思是:人因为慈爱,所以能勇敢。而《论语·宪问》中记录了孔子的话:“仁者必有勇。”意思是:仁爱的人一定很勇敢。老子与孔子对于勇敢的描述如出一辙,很可能孔子也是受了老子的影响才提出了这一思想。

先秦法家一向深受道家影响。

先秦时代道家的主流是黄老道家,他们推崇黄帝与老子,主张虚无为本、因循为用、采百家之长以经世致用治国安邦。而这个黄老道家其实是法家的源头之一,今天学术界常称黄老道家为道法家。

先秦法家本为极其凌厉之学问,多有真切喜人之处,而道家老子之深邃精奥则远过其他诸子。凌厉之法家与深邃之道家本一脉相承,故学者有“道生法”一说。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如: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黄老道德之术”而“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非常崇信老子。他的作品集《韩非子》中有《解老》、《喻老》二篇,这是最早的对《道德经》进行注解与阐释的著作。这些事实都是学术界公认的,可见道家对于法家影响之深远。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天下第一经书道德经五千言八十三章!成就了大圣老聃!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他网友回答:

算!你说的不对他不是圣人,是真人。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

一,说道做道。道,的内容,至今难以理解,似对似不对,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对的话好像越来越多。老子的道,不是指人的“道”,人的“道”是森林法则,以争抢为主,为了名誉,也总是文饰狼狈。但慢慢发现,老子的道也适合人的道,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二,说到做到,然后走了。只留一本书。

这种行为与观念说法一致,是最让人敬佩与遵重的。

而也有不少人,去考究他的历史时,很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的比唱的好听,不可信。

学习一个人的言论,一定要尽量去了解他的背景与经历,更重要的是他的衣食来源,很大地决定他言论的底气。

其他网友回答:

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首不首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子的《道德经》,是引领中国文化由黑暗走向了光明的第一点亮光。

其他网友回答:

一定要排个前后高低的话,还是得推《易经》。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是上古哲学之书,从探索自然规律入手,悟出了治国之道,比孔子思想更为深遂。孔子只强调有为,忽视了无为,老子强调无为,是对当时现实中诸侯你争我斗的否定。例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最大的争,被誉为最大的智慧。老子从简单的自然现象入手,把深奥的道理讲出来。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相互之间是有很大空间的。老子讲的“道”,既是自然之道,也是治国之道。有人说,文景之治,是老子理论的最好铨释,是汉武帝破坏了“道”。事实上,文景之治也非无为,其实,“无”和“为”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老子曾说,做房子,砌墙开门开窗,就是为了一个“无”字,就是房子里的空间。反过来想,如果不做房子,那房子的空间从何而来?所以,文景之治,也是治,也要出台许多措施,例如刘邦修订法律,杀人者死。平定七国之乱。所以,我认为,老子讲的道,应该是要留下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是道的重要内涵,留下空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绘画,就要留白。做行政管理,更应如此。包干到户之所以受农民欢迎,就是给了农户极大的自主权,自由空间大了,生产积极性就上去了。市场经济为什么能成功,是给企业极大的行动空间,企业有了自主权。只有把政府的管理与市场的自主运行结合起来,就是老子讲的“有为”与“无为”的统一。这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可以解释得通了。老子讲的“道”就是事物的矛盾性,即对立统一规律。“道可道”其意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非常道”其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名可名,非常名”其意就是: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性,但规律都有特殊性。所谓“道”,就是阴阳,也是有与无的关系,实则讲的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君主治理百姓,有道可行,但又不能固化。一切要以百姓的生存空间为根本,不要侵犯百姓的私权。“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也好理解了。意思就是:一方面,要增长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归零。因道中的为与无,增加一个必然损害另一个,只有做减法,无为而无所不为。现实中,往往是为损害了无,例如,城里的房子太挤,沒有了空间,人就会感到很压抑。美国的总统不管州长的事,这个不管,就给了州长自由发展空间,各州的竞争力明显增加,反之,如果大包大揽,各地都只伸手,动力就不足了。

标签: 道德经 老子 算不算 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