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法家,佛家都是什么思想?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熔铸百家,兼容并包的思想。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因为儒家是入世之道,无论何时何世,入世的人数总是多于出世之人,所以,中国文化以儒家为尊。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传统社会中,遍布全国各地的关帝庙的格局,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内地大部分庙宇,在革命的年代里被打烂了。现在,在云南这种边远地区,佛教兴盛的地方,还保留下来不小。

关帝庙的正殿,供奉的是关老爷的坐像,背后站着的是关兴与周仓。他代表的是儒家忠义立身的精神,这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为正为大,坐居正殿。正殿之下分左右两厢,左边供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我曾想过,为什么四大菩萨中的地藏王菩萨没有供奉在内?仔细一想,三大菩萨都可以管阳间之事,而地藏王菩萨管的是阴间之事。所以就不供奉了。可见中国文化的功利性有多强。右边供的是道家的神仙,最重要的当然是财神,以及富禄寿神。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儒、释、道三家。这里又加上一个法家。可以明显看出,题主对法家的推崇,认为法家可以和其它三家相并列。这大概是受到现在“以法治国”思想的影响。把古代诸子百家之一的法家,理解成今天的以法治国了。但是,古代法家的思想,与现代依法治国思想是有明显不同的。古代诸子思想中,属于法家的思想的有《商君书》《韩非子》等,它们的思想或者与以依法治国有点联系,却并不一样,比如,现代法治思想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古代法家的思想,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对天下百姓的统治。再具体一点,法家思想是为封建君主的个人权位服务的。这一点,看看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著作就可以明白。他的核心概念,法、术、势,法是制度,术是手段,势是权位,三位一体,核心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个人集权。

二十四史中,汉唐史中,有《酷吏传》,所谓的酷吏,就是以法制的手段,为君主个人服务。比如汉代的张汤,郅都,宁成等,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都是法家。在汉代时,这些人还有法制的精神,到唐代,酷吏们就干脆成了毫无原则,毫无节操的帝王打手了。来俊臣,周兴都是此类。法律成了他们可以任意玩弄的工具。到宋以后,就没有酷吏了。史书上就只有忠臣与奸臣之分了。

儒家也有以法治国的思想,儒家法治与法家的不同,就是根本立足点的不同。儒家的法治,不是专为皇帝一人服务的。而是为天下百姓服务的。他要求百姓守法的同时,也要求皇帝做明君,爱百姓。这就是为何儒家能成为主流,而法家不能的原因。但法家的思想与诸子思想一起做为治世之术使用。而儒家思想,是所谓的“道”。这就是儒与法的不同。

下面简单的说一下儒、释、道三家思想。因个人水平所限,自己不做发挥,只是以民国时期学者李时的总结,与大家分享一下。当然,他的解释,也是从历史文化经典中摘录的。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与六经之中,留义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际,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者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为扬,远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这段话大概不用翻译,大多数人都能懂。孔子曾说,一个人,或是一个思想,如果被人称赞,那一定是因为它是好的,有用的。因为后世对儒家五经的解析越走越偏,最后导致儒学的衰败。司徒是古代六官之一。主管教化民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纪成败祸福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伤恩薄厚,其实就是铁面无私,王法无情之意。恩是有恩之人,比如父母亲戚都是有恩于己之人。儒家认为应该有人情的存在。薄,是动词,是薄待,慢待之意,厚是名词,应该厚待之人。

这三家之的精神,都与《易经》的精神有关。《易》是其共同的源头。儒家主要做的是教化民众,使得老百姓成为明礼守法,有素质的人。

道家,主要是老子,是君人南面之术,也就是教统治者,也就是君王应该如何行事的。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就是谦恭之道。

法家以法惩恶,只能算是治世之术,算不上道。

以上是中国本土的三家,佛家是外来文化。佛家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扬广大,不是因为它带来了中国人原本没有的思想认识,他的传播恰恰是因为他的思想契合了中国人原有的思维模式。中国的道家思想,到庄子的时候,目光转向个体自身。而政治思想在汉代之后,儒家占据了主导地位,道家的眼光进一步向个体转变,而佛教空无思想,与道家的清虚,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因此,到魏晋时期,深入研究道思想而形成玄学的中国思想家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外来的佛家观念。使之在中国发扬广大。

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性。人生是虚幻的假象,人生是苦。人要脱离苦海,靠的是对佛法的体悟,认识到色即是空,万事虚无的道理。如果悟透佛生,人生就可以解脱,到达彼岸。

就儒释道三教来说,都讲人生的修练,都要讲人格的完善,都追求至善之境。但儒家修今世,佛家修来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今世比之虚无缥缈的来世更重要。因此,在历史上,儒家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而法家的影响力无法与其它三家相比。


其他网友回答:

针对你的问题分享下个人的理解,儒、道、法、佛四家知识体系都是了不起文化,我认为现代人并没有研究透彻,还有更深层面的价值等待我们去发觉。下面我就聊聊我所认知的儒、道、法、佛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

“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

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不强求、不逆天。

法家思想的精髓是:

不法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结合“法”、“术”、“势”,推研各种方略,法律和制度是其核心产物历史观。

佛家思想的精髓是:

众生平等,因果报应,轮回不灭,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来高人指点。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和法家都是教条主义思想,儒家严于律自宽于待人,法家严于律人宽于待自。

道家和佛家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家是修身行善济世,不达何以兼善天下,注重大局。佛家是行善修身度人,割肉喂鹰,因小失大。

这四家思想各有千秋,相辅相成,儒家较善于鼓励人心管理内政,法家以理力争适合外交,佛家适合在民间教化民心, 墨家兵家道家都是科学家,文可兴国武可安邦。

其他网友回答:

儒、道、佛、法、四大家代表着做人治国的不同理念。

儒家智慧是最中正做事的一页,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

道家智慧是最机敏做人的一页,讲究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

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讲究修心、慈悲宽大、忍让包容、从自然呈本性,体现超脱修心的学问。以此心境,人会变得豁达而坚强、远离仇恨、避免灾祸、获得人生成功。

法家史上无法比上三家,仅讲究依法治国。

学习儒、道、佛、三家成功哲学,结合现实生活,可解决现代人最关心的许多问题,诸如事业管理、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结交人脉、职场进退、修心养性等,以最经典、最实用的人生哲学指导自己一切,会顺利成就事业和人生,获得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道家,法家,佛家都是什么思想?

南怀瑾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中国人中,南怀瑾能将“佛道儒”三家思想核心巧妙融合在一起。他说:中国人修行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短短九个字,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简单点讲就是“放的下,想得开,拿得起”。

儒为表就是要拿起

儒家追求的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入世的人生态度。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积极进取。

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提倡一种人性的光辉——仁,二是自觉遵循社会的秩序和规范的总和——礼,三是追求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和。

道为骨就是要想开

道家追求的是一种超世的人生境界,与佛家出世不同,道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你想开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烦恼。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佛为心就是要放下

佛家追求的是一种出世的人生态度,放下欲望,无欲无求,超脱外物,追求无我之境,只为修的一颗菩提心。懂得放下,才能让自己在这凡尘之中保持清醒,让内心不受世俗的牵连。

死亡不是尽头,生死是一种轮回,外在的身体并不是真实的你,你的身体是通过这个世界的物质得到滋养,通过这个身体让你存在这个世界,

这在世界上一直在发生–在我们周围,不断有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这种转变一直在发生。如果您将泥浆制成食物,那就叫做农业。如果将食物制成人类,则称为消化。如果您再次将人弄成泥泞,我们称之为火葬。

如果有疼痛、苦楚、不幸,不要四处张望,人们总会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的不幸。这个人就要负责吗?

不是的。

如果你生病了,药应该给谁?

可以把药给别人吗?

当你饿了,我们应该把食物给其他人吗?

不,只有给这个人,它才会管用。

如果食物、药物时这样。

其他方面不应该这样吗?

如果你遭遇不幸,需要治疗的不是其他事物,

而是你这个人自身,需要被治疗

你的不幸和喜悦都是来自你的内在

你需要照顾的是你的内在,而不是别的地方

你越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生命就会越优雅和精彩。

正如杨洪基歌中唱到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破名与利,看破生与死。诗酒田园中,悠然自得吧。

纯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儒道佛法文化的核心与区别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法家文化:“法”治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 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 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 智慧。

法家文化:以身正法。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法家文化:公利、法制、诚信。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 造地狱、极乐。

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家文化:不尚贤,依法治国。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法家文化:在中国哲学的舞台上,其实主角并非是儒家一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都占据过主流。法家就是功利的。所谓功利,就是看一件事情在做之前,他是否有用,对社会有好处,那就去做,否则就不去做。所有看起来虚头巴脑大而无用的东西,都在被摒弃之列。那么什么东西你看不见但是又在实实在在的起作用?当然是法制了,它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规范国家的行为,特别是能对君主集权维护君主的权利起作用。所以法家就用严刑峻法去统治人民。建立在这个价值观的基础上,法家在人生价值观上特别强调诚信,因为诚信与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之后,就开始了他传法的历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传的法,其实就是三个字:戒、定、慧。

法家文化:治世哲学

“法术”之说源出黄老学派。法家主张君子统治国家应该“明法”、“仁术”。“术”是指方法,指出君主应像精通术数变化那样使用各种方法统治国家。

韩非则把“刑名”、“法术”完全与君主的统治结合在一起,刑名成为整治朝纲的功利准则。同时,他还认为,治国不仅要“以法为本”,国君还要学会用种种手段统治大臣,这就是要有术。

韩非提出了以名责刑、以法为本、以术治下的“刑名法术之学”,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了统治理论,对后世影响颇大。

不过,从中国历史长河的进程来看,还是儒家思想是主流。所以儒家的影响大一些。但实际上,任何的统治者都不会死守一种治国理政的学说,儒家、道家和法家都是在或明或暗中起作用的。对于这一点,历代学者看得很清楚,这叫做明儒暗法。核心价值观是法治。

其他网友回答:

儒、道、佛三家,是中华文化之鼎的三足,缺一不可。「儒家」文化是正视人生,终极目标:成圣。「道家」文化是简化人生,终极目标:成仙。「佛“家”」文化是否定人生,终极目标:成佛。「法家」是非独立门派。

儒家思想文化;它的基础不是宗教,儒家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在国人的心目中,诚然具有《圣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种地位。但是“四书”中,没有设天堂与地狱,也没有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论述。儒家思想,以人为本,注重的是伦理教化、圣贤教育、道德熏陶。看重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仁、义、礼、智、信。”希望的是人人成贤成圣。

道家思想文化;以老、列、庄三子的思想为基础,顺应自然,超然物外。认识天地、鬼神及万物,此皆是一体同根;即谓之“道”的本原。道家思想的中心,确定了天、神、人三位一体。以敬天、事神,顺应自然为法则。以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理论为宗旨。以人格升华(神人、真人、仙人)为目标。简化人生,尊循自然。

佛“家”,不应该说家,也不应该谈思想。因为佛学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佛学中只有二个字,即“心”与“性”。二者间的关系,就是“明心见性”。

说到性;性虽本来就有,但是无形无相,无声无嗅,不能耳闻,不可目睹,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只可慧照、妙观、领悟、神会。

由此可见,所谓见性,不是用眼去看,不是用脑去想,更不是用第六意识去猜度。而是用心地法眼,去深彻体会与神领。“性无常貌,非心不明。”就是说,要见性,先须明心,离开心里的一个明白,也就无性可见了。用一颗明明白白的心,去见这个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深信不疑,这就是“开悟”了。

法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特殊一家;法家没有开门立派,也没有四处讲学,去宣传法家的主张和宗旨,更没有明明确确的创始人。法家只是提出了立法治国,公平公开的主张。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儒家,道家,佛教其实都是追求人格的完美和至善。饱含人性的安慰和人文的关怀。对天下苍生,善莫大焉!儒家入世,道家出入皆有,佛教出世,跳出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法家,偏重治国驭民之道。

1a儒家,儒家的核心,仁,孝,义,仁者爱人,己之不欲,勿施于人,行而不得,返求诸己。君子慎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之行,选贤与能,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孤寡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则仕,不道则隐。为天地立心,为苍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儒家,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是入世的。明知不可为而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后来范仲淹引申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儒家还是一个开放学习的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举一反三,不悱不发。所以,中华文化有一个兼收并蓄的特点。

2道家,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中生有的物质观,阴阳,矛盾,循环往复,各复其根。以柔克刚。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中国历史是儒法并用,明儒暗法,法家,以法治国,兼以诈术。商鞅为了取信于民,五十金,移柱。韩非子讲了很多驭臣之术!

4中国的佛教已经汉化,佛教帮助了中国文化,中国也挽救了佛教,佛教在印度,已经衰微,被印度教挤走了,许多经典失传,在中国找到。禅宗,就是汉化的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皆空,普度众生,极乐净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从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四仪(衣食住行)皆是道场,三业(口身意)咸为佛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行方能解脱,做方能悟道。缘起则聚,缘灭则散。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这和现在的量子理论暗合。两个相关的阴阳粒子,既是远隔万里,一个动了,另一个,也会跟着动。

题目太大,班门弄斧了!

其他网友回答:

儒释道与法家都是中国自古的显学,是对中国影响最为深刻的文化。

允许我先打个武林高手的比喻来形象化儒释道三家的精义…

儒家是-

他是名武林高手,这个已经是街知巷闻,他欲以自家的一身武艺,成为朝庭将兵,上阵杀敌,报效国家。

佛教是-

他是名武林高手,众人皆知,他却不恋官宦与红尘,是隐居深山大林的世外高手。

道家是-

他是一名武林高手,但众人皆不知他是武林高手,他居市井,与常人无异,但实际他是位隐居凡尘的高人。

好了,这个比喻已经说出儒释道三家之不同理念…

儒家是入世的,是要建功立业为主的。佛教是出世的,是要淡然名利的。道家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是可为追求名利而又可不为名利的。

儒家是中国人的骨心,很多人批评儒家如何如何的不是,然恰恰他的骨子却是儒家的,因为他们都是追名逐利者。

很多似乎是佛教的信奉者,他们去拜佛拜菩提,希望的是大富大贵,最名显:一个很是著名的佛教相关的民俗活动-观音开库!说白了就是要与观音借钱,表象是佛教,可骨心还是儒家的功利。

这个其实也容易理解,不竟中国自公元前134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二千多年悠悠岁月,儒家都是历代的正统。

佛教是起源于现尼泊尔(古印度的邦国)的一个很有趣的宗教,因为最正宗、最根本的佛教是无神论的!当然自释伽牟尼去世后,佛教为了推广之需要,亦进行有神化了…

佛教之所以是出世的,是由其核心理念决定的,因为中国大乘佛教最重要佛经之一的《金刚经》的核心理念就是“空相”。

也就是说…佛教认为红尘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空虚幻的泡影而已,所以就不用恋恋红尘俗世的一切的所为价值了。

道家推崇是道…道的根本是“无”,而其功能又可体现为“有”。

无-可为尘世外,有-可为是物质的红尘。因此道家可以入世又可以是出世就是这个意思了。

道家的核心之一就是顺势而为。所以老子就讲过,人世间人们所认知的、认同的价值观,我也似乎是混同尘世之价值观的样子。

可以是追求功利,却又是不为功利!这种人可惜现在中国社会不多了,反而是欧美不少富豪是道家这样的哲思,尽管他们可能不知老子是谁,也未曾读道德经。

这个比方是:美国四大富豪之一的巴菲特,对财富的追逐,至于他拥有全球前四的巨大个人财富,但其又立约将全部财富捐献出来。

又比方:中国香港影帝周润发,维持必须生活支出外的56亿全部财富捐献出来。

这个就是道家:可以是追求功利,然又是不为功利就是这个意思了。

至于法家,先秦法家至秦王赢政时去到高峰,然而秦之后,西汉以来,由于中原人文条件的变化,大都不是并入道家就是并入儒家。

其实这个早有征兆,战国晚年,集先秦法家大成者的韩非子,就认为法家之“法”就是老子所破天荒所提出这个“道”-之于法家的具体体现。

史记也认同此观念,所以法家著名人物如申不害等等在史记都是并于道家一同介绍的。

其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凡是涉及:法规、法则、原则,规范这些说“方圆”的学问无不由道家这个“道”衍生而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一是入世与担当。

二是修心与养性。

三是效率与速度。

四是慈悲与觉悟。

标签: 法家 佛家 道家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