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通情达理,靠理不靠人,谈不上背叛王夫人,更说不上投靠贾母,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占“情理”,明“高志”,公主和亲,远嫁番邦,为国出力,成了“人参养荣丸”。
养荣国府,探春身体力行!鸳鸯拒绝贾赦强纳自己为妾,惹得贾母震怒,大儿媳妇邢夫人不在跟前,小儿媳妇王夫人成了出气筒。贾母将怒火撒向王夫人,气得浑身乱颤,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贾母一石二鸟,顺势震慑邢王二夫人,不可随意动自己的东西,包括人。此时,无人敢出面为王夫人辩解,独独探春站出来打圆场,向贾母赔笑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探春这一笑言,缓和了贾母王夫人间的紧张气氛,留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余地。
回合转弯,避免僵局,和睦之道,探春一笑一言,把贾母逗乐了。深涵治家智慧的贾母也笑对薛姨妈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瞧,贾母王夫人的婆媳相处,变得家常和谐,而探春,凭一个笑脸一句直话,赢得了嫡母王熙凤的好感,也赢得了老太太的认可。和合养荣,探春,贾府的“人参养荣丸”!
南安太妃要看贾府的女孩子,贾母叫出了探春,还顺带叫上了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三人。结果,相中了探春。贾家即清朝皇家,清朝公主和亲,这是清朝初期100年维护国家和平稳定的国策,即“人参养荣丸”。
贾母的慈善也奈何不了国朝定鼎一百年内满清的国力不足,她不得不让贾府里的女儿作为和亲公主,以暂时平衡和合各种力量,维护大清的统治。如果嫡公主数量不够,还会选择庶公主或亲王贝勒的女儿养育于宫中,以待和亲之需。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都使用“人参养荣丸”,送公主和亲,以维护巩固统治。探春远嫁,不是贾母王夫人贾政无情,而是时势国策所定。
探春只认嫡母养母王夫人,不亲庶母亲娘赵姨娘,不能说探春势利无情(谁养亲谁,孩子都这样),不能怪王夫人剥夺了赵姨娘养育亲身女儿的权利,也不能指责王夫人狠心将亲生骨肉元春送进宫中,这是清朝国策规定的,贾母王夫人只能遵守。
探春不负王夫人的养育之恩,成长得大气沉稳,积极进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工针线,宝玉喜欢,品位高雅,善于理家,以非凡手段,兴利除弊,开创出花草树木承包制的前所未有的策略,体现出远见卓识和大略雄才,正所谓“才自精明志自高”,是非分明,在抄检大观园时,鲜明反对王夫人的“自抄自灭”,理治归理治,恩情归恩情,拎得清,分得明,并不糊涂。
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的决定;反抗抄检,探春最激烈。无人敢轻易得罪的刺玫瑰探春,虽是庶出,却勇于亮剑。王善保家的抄捡到探春住的秋爽斋,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身为小姐的贾探春,看王善保家的,竟然在自己身上翻找赃物,顿时大怒,打了邢夫人亲信王善保家的一巴掌,指着王善保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公开说道:“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 护着不许搜查丫鬟的东西,探春更是说:“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一巴掌立威势,保住了贾府的尊严,活灵活现的“人参养荣丸”!
探春与王夫人率性,与贾母也率性,在阖府上下都能通情,也能达理,这就是探春。贾母中秋夜赏月,大家均无心绪,贾母声称“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想以慈详喜乐弥补抄捡大观园后弥漫的肃杀气氛,熬夜赏月不肯去睡,努力支撑着繁华的余音,探春独自陪到最后,为贾母助微薄之力。抄检大观园,王夫人成了使瓶子破碎的当家人,贾母要弥合碎片,已是力不从心,无力回天。
抄捡大观园后,宝钗要搬离大观园,探春表明,亲戚们与其死住着,不如自己走了好。“死住着”表明探春对薛宝钗赖着不走的反感,而王夫人是垂青金玉良缘希望宝钗做宝二奶奶的。探春并未因为王夫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失了主见,这才能理家。
探春与赵姨娘的相处,形象地表现了庶母虽然是亲娘却因为不能养育女儿而不亲的残酷人伦,但血浓于水,探春还是暗暗对赵姨娘多有照顾,并说将来有宝玉的就有环儿的,后来,环儿果然成了贾府的继承人。
探春远嫁,背井离乡,是女儿悲剧?公主和亲,远嫁藩王,是国家荣耀?是悲是荣,角度不同;赞同王夫人还是亲附贾母,时机而定,家国为要!
谈不上背叛,也定不了投靠!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
2019.7.24.12:41原创于梅窠
抄检大观园之后的贾探春是否背弃王夫人并投靠了贾母,这个问题答起来有点犯难,因为既可以说不是,也可以说是的。
为什么说不是呢?因为探春她本是贾府一个女儿,现在年龄也有这么大了,自己知道在贾府里也待不长了。所以除了能为贾府做点实事,比如协助管家开源节流兴利除弊进行改革,其他得罪人的事是会尽量不去做的。
至于抄检大观园时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那是迫不得已,那是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欺人太甚。她一是仗着自己是大太太的陪房,二是仗着自己抄检大观园的馊主意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就自以为了不得,于是竟敢动手去翻检探春的衣服。
所以说探春一般是不会站队的。她是一个正直的人,她是站在大局这一边,站在道理这一边。这次抄检大观园,她说如果因为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她会主动去跟老太太、太太道歉。
那么为什么又说是呢?就是怒不可遏地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就是当着领队王熙凤的面阻止检查她的丫环,就是因为这个事情是王夫人发起的,她所有的一切怨言怒火都是指向这种糊涂的、愚蠢的自杀自灭行为。
贾母是最喜欢热闹的,她吃饭要大伙一起吃,人越多越好。赏雪也好,行令也好,图的是个气氛。女孩子们吟诗作对,贾母不会,也要在旁边凑个热闹。但自从抄检大观园以后,特别是晴雯死后,贾府就越来越冷静。
贾母知道她们背着自己抄检大观园的事后,也不好说什么。在中秋夜宴,贾母为了挽回那种繁华热闹,特意安排月夜吹笛子,她以自己年迈的体力,几乎坚持了一夜,待回过头去看时,身后只有探春一人。贾母的心要碎了,只有她们祖孙二人守着贾府这最后的繁华。
是的,这就是探春投靠了贾母吗?贾母为贾府强打着精神,探春是唯一的支持者。可是这也是她们最后一个中秋,等待她们祖孙二人的是豪华落幕,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他网友回答:前几天写一篇文,分析抄检大观园的损失,其中之一是造成探春与王夫人的分裂,并投向贾母。有文人提出善意批评,认为这种说法有阵营斗争之嫌,把贾母与王夫人对立起来。
我反对简单地派系阵营说,贾府中矛盾冲突很多,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对立又有统一。而贾母与王夫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处于同一阵营的。但是到了抄检大观园之后,这个阵营还是陈营,但是二人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分歧。
请输入图片描述
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的决策。反抗抄检,探春是最激烈之一。不仅如此,探春还借着冲王善保家的发火,公开说出:“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护着不许搜查丫鬟的东西,探春更是说:“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凤姐当然不会马上去向王夫人告状,事后却不可能隐瞒。探春早就把自己放在抄检大观园行动的对立面,也就是放在行动决策人王夫人的对立面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除了讨鸳鸯训王夫人探春代为分辩,还有赵姨娘抱怨探春“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探春积极向王夫人靠拢,当然有向权力靠拢的因素,也有把王夫人默认为正义、正直、合理、合礼的因素。
按照“性善论”的观点,人生而为善。这理论也可以反过来说,在幼年时代,人先入为主地默认,身边的人,尤其是长辈,都是慈善正直合与理想的。要吃了亏、碰了钉子、伤了心之后,才会相信,长辈也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原谅的问题。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最早让探春失望的,是赵姨娘。除了赵姨娘之外,她相信别人都是好的。所以跟赵姨娘说不通,她会躲到王夫人跟前去。而在贾母向王夫人发火时,她也敢挺身而出。因为她相信,贾母和王夫人的矛盾,是一时误会,而不是对错之争。包括到协理家事以后,见过更多阴暗丑恶,她也宁可归结到“那起混账人”身上,而不愿接受亲人恶劣的真相。
到抄检大观园,现实已经严峻到不容探春自欺欺人,因为她最信任的长辈王夫人,做出了最冷酷、也最糊涂的决策。作为礼法的遵从者,探春没有“立一番事业”的独立能力,她必须用“礼”、用“守礼”的当权者来维护自我。
请输入图片描述
抄检后贾母声称“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并且广泛地给凤、纨、宝、黛送菜,侧面对过于肃杀的抄检行动进行弥补。中秋夜宴,贾母少见地执拗,熬夜赏月不肯去睡,努力挽留繁华的尾声。探春独自陪到最后,为贾母的努力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贾母和王夫人,在很多时候都是亲密和谐的合作者。但是到抄检大观园前后,王夫人成为破坏安定的破坏者,贾母却是力不从心的维护者。在贾母与王夫人的矛盾中,探春坚定地站在贾母一边。或者说,贾母和探春态度一致。
请输入图片描述
王夫人则利用贾母对她的信任、给予她的权力,肆无忌惮地破坏着大观园的安宁,“自抄自灭”,为将来的抄家获罪做着预演。
其他网友回答:谈不上背弃王夫人,也谈不上投靠贾母。探春对王夫人的失望是有一个过程,和贾母的惺惺相惜也是她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探春是个头脑清醒,做事有原则、心里有盘算,能掌控局面,有强烈家族责任感的人。她考虑问题不是为了她自己,是为了家族好。
抄检大观园不是探春看清王夫人面目的转折点,而是直接站到了嫡母王夫人的对立面,相当于已经和嫡母撕破脸。
对贾母的认同感也不是抄大观园开始的,是早就开始了。在管理家族事务的过程中,探春已经逐渐与贾母越来越近。在还没有抄家事件发生前,贾母已经喜欢探春,探春也更认同贾母。婆孙俩在感情上惺惺相惜,不能说是投靠。探春更认同贾母不是站队,而是理念一致:即都是站在整个家族考虑问题,而王夫人更多是站在自己的小利益集团在考虑问题。所以探春看清王夫人的真面目,逐渐分道扬镳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个突然的转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过程也是探春痛苦长大的过程。
为了理清这个问题,我们来梳理一下她们之间的关系和发生的事情。探春的成长过程中,从对嫡母王夫人的信任到彻底失望是经过了六个步骤:
一、对生母赵姨娘失望,寄希望于嫡母王夫人
生母赵姨娘是个倒三不着两的糊涂人
第二十七回,探春听说赵姨娘抱怨探春给宝玉做鞋时,说:“连你也糊涂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
这时的探春还是寄希望于嫡母王夫人的。
探春获得管家权后,做事公正公平,对事不对人,一心对家族负责。对自己生母,她也没有网开一面,也是按规矩办事,惹得赵姨娘大闹,还羞辱自己的女儿。
探春被生母羞辱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
“又伤起心来。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
二、贾母委屈嫡母,勇敢为嫡母说话
因为对生母失望,探春寄希望于嫡母王夫人。所以在第四十六回贾母指责王夫人: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
探春有心的人,看形势不利于王夫人,便向贾母辩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打破了尴尬局面,缓和了紧张气氛,为王夫人辩明了委屈。因此获得嫡母王夫人的疼爱,争取到管家权。
三、王夫人认为改革大观园是——损阴坏德、小器
探春获得管家权后,做事公正公平,对事不对人。对自己生母,她也没有网开一面,也是按规矩办事。
这时候的探春对太太王夫人是非常信任,她以为嫡母和她的心思一样,都是为整个家族好,为家族的长远发展:探春勇敢改革,兴利除弊,殚精竭虑。她也希望得到嫡母的肯定吧。
然而王夫人对探春的改革是什么态度呢?
书中没有明确说这个事。但是可以通过王夫人处理小戏子的态度看出来,第五十八回,宫中有个老太妃薨,要遣发小戏子。
尤氏是代管家,早已看出荣国府的财务危机,尤氏等便议定,待王夫人回家回明,出的主意是:
“这些人原是买的,如今虽不学唱,尽可留着使唤,令其教习自去也罢了。”
尤氏本是少事的人,也出了这个主意,留着使唤既可以多人手,也不用发遣散费,还可以给荣国府省下一笔钱,尤氏是个会当家的人。
王夫人的态度却是:
“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咱们如今损阴坏德, 而且还小器。”
王夫人办事处处都要照祖宗手里的例,死板,不与时俱进,根本不愿面对现实,和探春兴利除弊改革大观园省钱的理念是背道而驰。“咱们如今损阴坏德, 而且还小器”这句话可看作是王夫人对探春改革的评价!
四、更收敛、更谨慎管家,获祖母疼爱
“咱们如今损阴坏德, 而且还小器”这话一定会传到探春耳朵里的,得到这个评价后,不知探春的心情会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只看到探春做事更收敛,更谨慎。
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探春下棋:林之孝家的来说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嘴不好,要撵出去时。
探春道:“怎么不回大奶奶……怎么不回二奶奶……既这么着,就撵出他去,等太太来了,再回定夺。”
并不像刚开始当家时那么积极了,不愿多事,多拿主意了,更讲程序,更尊重王夫人的主母地位。黛玉冷眼旁观都看出来了,对宝玉说道:
“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六十二回)
探春的改革得到王夫人的间接否定评价,内心一定是烦难、委屈的。既然黛玉都看出来了,贾母当然也看出来了,心里应该是非常疼爱这个努力上进,为整个家族长远考虑的孙女儿。这话后来叫鸳鸯说出来“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 探春却清醒,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很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七十一回)
所以还没有抄大观园时,贾母已经看清探春的处境,对她多了疼爱。
五、王夫人故意生事,破坏安定团结,探春揭发宝钗,提醒嫡母任人唯亲
在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贾母过八十大寿生日,周瑞家的已经是故意生事,有心生嫌隙就是故意挑事。周瑞家的生事,不能说没有王夫人的主意。
这些事聪明的探春都是看在眼里。
探春在当家过程中逐渐认识各派势力,逐渐认识王夫人,宝钗的真面目,她也在成长。她也看清是王夫人一派在挑事,所以在贾母查赌时,探春毫不犹豫地抖出了宝钗: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放诞,竟列了赌局, 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
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 ”
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无回,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七十三回)
分析三姑娘说的这段话,大观园赌博成风,是谁的责任?她先把凤姐摘干净:凤姐姐身子不好。也还是给王夫人留着脸面:太太事多。那就是直接冲着宝钗去了,完全没留脸面。我们知道大观园的赌博问题,这项工作是宝钗的责任,是王夫人亲自任命的:
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 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妹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五十五回)
宝钗是王夫人认为的妥当人。结果弄出这样的大事来,让大观园有了争斗相打之事。这宝钗的工作能力也太差了吧。宝钗是王夫人选定的未来儿媳,专门安排在大观园实习,好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树立威望,探春亲自站出来揭发。这么做,既是打脸宝钗,也间接地打脸了王夫人。探春和嫡母王夫人的关系就差撕破脸了。
六、抄检大观园,彻底站到嫡母对立面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就采取了这个政策抄大观园,结果到秋爽斋就遭到了探春的强烈抵制。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 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 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七十四回)
此时的探春已很激奋,认为内部抄家是丑态,是自杀自灭,所以公开和王夫人叫板,站到了嫡母的对立面!
王夫人抄大观园,让探春彻底失望透顶。在当家的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王夫人成为安定团结的破坏者,老太太是为家族好,是力不从心的维护者。所以最后是婆孙俩惺惺相惜,因为她们有共同的理念,都是为这个家好。
作为庶出的女儿,探春有身份焦虑,想博得嫡母赏识,最后却是和生母、嫡母的关系都没弄好。其伤心失望,可想而知!
最后探春远嫁,不能说没有她自己心愿的成份!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经历苦痛挣扎,这是成长的代价!
其他网友回答:探春是红楼梦里面写的非常精彩的一个人物,他的母亲是赵姨娘,她的出生地不是很好的,但是通过自己的才华,赢得了贾府里的所有人的尊重和喜爱。
探春本身并不属于王夫人的人,所以说查抄之后也谈不上投靠了贾母。关于查抄大观园之后的一些做法下面,有一些看法来分享一下。
查抄大观园是整个家族悲惨结局的开始,也就是探春所说的,外面人还没有动手,自己倒先动起手来了。整部书前面写的都是如何的繁华浮云,虽然也有些许的很悲惨的事情发生,但是整体来说一直保持着一种繁华富贵的这么一个状态,哪怕是一个空架子,整个家风也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自从查抄大观园开始,各种悲剧接连发生,尤其是晴雯之死,更是让整部书开始笼罩着一种悲伤的气氛,查抄大观园之后没多久贾府就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危机,而这次危机主要是靠探春去化解的。
但是虽然探春做出了很大牺牲,贾府没有从根本上解脱这次危机。探春是去和亲的,做了和亲的女孩来到外国的这种情况本来就是非常悲惨的。
而且前面的文章中,将做了非常详细的一个铺垫。南安太妃去见贾府女儿的时候,王夫人点名叫了探春,其中看来看去只有探春堪称是最合适的女生。
因为惜春太小了,宝钗又是客人,本身不属于贾府的,所以去合区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探春。探春其实是为了挽救贾府而去和亲的,这样做纯粹是政治上的安排,贾府作出了牺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挽救政府自身。
探春的这个举动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探春在查抄大观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激烈的态度,也反映出了赞成这个人的个性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但是为了贾府的安微,他还是主动的提出来,自己愿意去和亲。
对于这样的女子,贾府上下其实都是心存感激的。
本来探春也不属于王夫人的人,更谈不上查抄大观园之后,探春背叛了王夫人,投进了贾母的怀抱。探春是一个有独立想法和独立人格的人,谈不上去背叛和投靠,最终也是为了家父自身的利益才去同意和亲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探春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女孩子,为了家族而甘愿牺牲了自己。
探春因为是庶出的,加上赵姨娘和贾环到处拉仇恨,才不得不依附上王夫人的。
但她是个“才是精明志自高”的女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和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浑名。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母因为大儿媳邢夫人“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而动怒,却因为邢夫人不在跟前而迁怒于王夫人。
当时,在场的人都不敢发声,探春却勇敢站出来为王夫人说话,也因此得到了王夫人的青睐。通过此事也说明了探春为人正直,而且有胆有识,不是趋炎附势之辈。
后来凤姐病倒,王夫人便予以探春重任,和李纨、宝钗一起协理大观园。探春妄顾袭人并非姨娘只是奴婢,贾府不用出丧礼费;妄顾姨奶奶们没有子嗣,而赵姨娘有子嗣,多给20两合情合理,为捧王夫人而打压生母。探春在努力的提醒赵姨娘注意嫡庶之别,也是为了让王夫人更信任她,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施展抱负。
正如她自己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探春树立威信,镇压住众婆子奴役后,在大观园兴利除宿弊,得到了李纨、宝钗等人的大力支持和下人的坚定拥护。凤姐也由衷称赞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探春表现出来的才华和气魄,不惟王夫人满意,也深得贾母之心。
在抄检大观园中,探春万分悲愤的发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不觉流下泪来,后来还狠狠的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探春发怒,并非个人恩怨,而是痛斥那些狗仗人势的下人,家之将亡必出“妖孽”,痛击一个领导者所必须的作为。她这一巴掌是打在邢夫人的脸上,也是拂去了一直依附着的王夫人的面子,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就土崩瓦解了。
宝钗要搬离大观园的时候,探春说,亲戚与其死住着,不如自己走了好。这“死住着”三个字,当是令宝钗十分地无地自容。王夫人如有耳闻,自然就更反感探春了。
在三个孙女中,贾母最关注的是探春。在贾母生日的时候,南安太妃前来贺寿,就是来相看探春的。贾母为探春设计的未来,就是嫁给南安郡王,这件事还引起了邢夫人强烈的嫉妒和不满。
中秋赏月之夜,大家均无心绪,抛下贾母离去了,独独探春一直陪着贾母,而且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因为经过协理荣国府,探春深感贾府已经危机四伏,也使得她客观的反思包括王夫人在内的一些人的做法。她已经看出了到底是谁在为贾府苦苦谋划苦苦支撑,又是谁只顾一己之私离心离德,贾母和王夫人的高下,贾探春已经在心里做了决断,“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和王夫人之间关系的最好写照。所以,即便是中秋之夜,探春也“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
此时的探春和贾母一样,心里充满了对贾府未来的忧虑和感伤。又因为甄府被抄,贾赦混账而想要大杯喝酒的贾母,孙儿一辈,只有探春懂她。
正如贾母说的“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这句话里,饱含着多少疼爱,辛酸和无奈,也惟有祖孙二人知道罢了。
可自私又狠毒王夫人觉得探春是背叛了自己,投靠了贾母,自是要迅速打发掉探春,以便一箭双雕,打击贾母,也打击赵姨娘。探春最终远嫁,必定是王夫人巧借元春之力,将探春送上了远嫁的帆船。
其他网友回答:整个《红楼梦》大观园的人都围着老祖宗贾母转,贾母头号人物,凤姐二号人物,坏事都怀在王熙凤身上。贾宝玉和林黛玉为第三号人物。贾政是配角,是个轴,起着轴心作用,但正真友爱。朝中之人。
其他网友回答:探春不全是背弃王夫人,应是她站在理的一边。以前因为邢夫人帮王夫人说话,也是站在理的一边。有倾向王夫人,但贾母为邢夫人讨鸳鸯不满,邢夫人不在而责于王夫人。有撒气之意,王夫人会不满。探春解了婆媳矛盾。抄园子,探春认为此法不妥,探春没有站在王夫人一边,探春也很明智。这件事传扬出去并不好听,公子,小姐名声受损。王夫人做的并不高明。息事宁人比张扬好的多。探春是贾母孙女,贾家人,考虑的贾家家族利益,不是为谁个人利益。从她主事一段已看出。亲舅,亲娘也一律与人平等。探春办事,公正。她没有参与到宝玉婚事中,也没有在王夫人与贾母上做选择。只是静观事件变件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探春已经出嫁到西海,成了少数民族酋长的妃子,还怎么背叛她们?
威海链 » 抄检大观园之后的探春,是否背弃王夫人、投靠贾母?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