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接触?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真正的接触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通常接触是一种人为的感官,后来引伸到物体。但是如果考虑到微观结构,“接触”又将变的不一样。为了能够将宏观接触与微观接触统一起来,接触力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下面,我们详细讨论一下。


1、接触的定义

从文字表面上看,接触指的是两个物体互相碰到,距离为零。比如我们的手,手触碰到物体能直接反馈到大脑,告诉我们手碰到东西了。如下图。

我们的手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触碰到其他物体,就在于手能感受到力的作用。当手触碰到物体,手的触碰位置受压,从而反馈给大脑。从这个角度来讲,接触的物体要有力的作用。


但这有引来另一个问题,如下图,互相紧挨着的纸箱仅受重力作用,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但是从宏观上来看,两者是接触的。此时,接触力为零。

由此可见,接触的条件:1)距离为零;2)接触力大于等于零。这里特别提出接触力,原因在于下面的微观“接触”。


2、宏观接触

宏观接触就是普遍意义上的接触:即两者的距离为零。接触面可以存在力的作用,也可以不存在。下图为小球与弹性面的接触,随着力的增加,接触面积也在变大。

力学上来的接触模型有很多种,通常都需要进行2个方向的定义:1)法向限制穿透;2)切向定义摩擦。最早,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没错,就是那个频率单位的赫兹,下图),首先对两个弹性体的接触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接触应力和接触面积。


3、微观“接触”

微观层面上,我们知道物体都是由原子等组成。对于一些晶体结构,其内部原子排列成周期性,如下图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从中可以发现,原子与原子之间并没有紧贴着,而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任何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都不可能紧密贴合。以范德华力为例,距离过近会表现出斥力,而且距离越近斥力越大。相反,距离过远会表现出吸力,距离越远吸力越小。如下图。根据这一模型,假如两者紧贴,那么分子间的斥力将是无穷大。

由此可见,在微观领域,距离不可能为零。所以,我才考虑接触力,从而将宏观和微观的接触统一起来。即:只要两者之间的接触力(包括宏观力和分子力)存在,两者肯定接触。

4、总结

宏观方面,接触指的是距离为零,微观方面则距离始终不为零。所以,如果以距离为零作为接触的定义,我们会发现实际上物体永远不会发生接触。

为了能将宏观接触与微观接触统一起来,接触力是个很好的途径。当分子间距达到合适值,范德华力表现为斥力时,说明两者过近(“接触”了)。

其他网友回答:

非专业,不懂。

按我的理解:百度百科说得比较详细,这里题主问的是第一或者第二的意思吧?碰上或者牵涉的含义。如果是这样,接触就是真正的接触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接触不良的电源,真正的接触是通电。

其他网友回答:

比如说老子《道德经》这部著作,当我们手捧起该书时是接触,是有形的,而当一个人悟出老子的理老子的法老子的道,是真正的接触,但却是无形的,也就是多数人讲的唯心的,。老子讲的恍恍惚惚。人本来就是一物体,玄之又玄,很玄的东西,真正了解了老子,也就真正接触了老子,可叹少之又少。不过毛泽东好象真正接触了老子,毛泽东思想既顺其自然规律,其思想极其接触老子思想,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本人文化实在不高,是一初中文化,粗知浅露,不知恰当与否,望谅解。这是我对接触的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2>日常物体间的接触来源于电磁力,表现为弹性力和摩擦力,没有真正接触。

日常物体间的接触实际并没有真正接触,只是感受到了双方的电磁力,这种力一般来自原子或分子间,但这些微观粒子没有实际接触。

在一些实验条件下的接触电磁力可以产生于原子核间,例如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但两个原子核也没有发生实际接触

白矮星获取质量变为中子星(即la型超新星爆发)的过程可以看做是真正的接触。

电子由于简并力无法克服重力进一步坍缩,坠入质子形成中子。

高能粒子对撞实验也可以看做是真正的接触。

如强子对撞机将质子加速至接近光速对撞产生并观察基本粒子,如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


回答只代表自己的观点,未必正确,欢迎大家讨论指正,关注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目前没有真正意义的接触,试想一个原子里的电子跟中子都相距甚远,更不用说分子与分子或物体与物体的接触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两物体给对方影响了就是接触,接触都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两个物体间的接触应该分为宏观态和微观态两个情况来看。人与人之间,握手,贴脸,拥抱等就是宏观态的接触;微观态,细胞分子水平看,生物工程中克隆技术,那是DNA的接触。因此,两个物体间的接触是真实存在的。

其他网友回答:

天体之间,并不接触。

接触之时,就会启动统一。

统一是互相融合,也是互相完结。

标签: 物体 接触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