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是怎么看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子路曾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子路之问,是在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遭遇一生当中最困厄之时的发问。这则故事记载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楚使人欲聘孔子于陈蔡之间,陈蔡大夫怕孔子不利于己,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孔子及一干弟子不得行,绝粮。所从弟子大都情绪低落,心有怨尤,孔子却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而见孔子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章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乎?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又以同样的问题和方式问子贡。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又以同样的问题和方式问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子路伉直识浅,在困厄面前直接了当地质问老师:“君子亦有穷乎?”意思是夫子您为天下贤能君子,怎么也有困厄而无计可施的时候。子路明显带有怨恨的情绪,并对夫子之道及其可行性产生怀疑。孔子也不客气,回复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在困厄时有定力,能够安守本分,而小人则在遭遇困厄时失了方寸准则,他就会不守规矩而肆意妄为。这就直接把子路归为小人一类,因为子路遇事浮躁,失了规范准则。



孔子知道随从弟子们内心不爽,必有怨尤,于是设置了一个问题来考察弟子们的修养水平及定力。他问到:《诗经》上说“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们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都被困于野外,难道我们的道有什么问题吗?我们为何落到如此田地?第一个回答的是子路,子路在困厄中就从根本上对夫子之道产生了质疑,出现了信仰危机。怀疑夫子之道不伸,是由于其不仁;夫子之道不行,是由于其不智。孔子对其回答极度不满,反驳说,假使仁者的主张都能得伸,哪还有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假使智者的谋略都能得行,哪会有被剖心而死的王子比干?



接着回答的是子贡,子贡虽然未从根本上质疑夫子之道,却认为夫子之道不能适应当时社会,难为诸侯所容,建议夫子稍贬其道以求诸侯之容,这就充分反映了子贡忧困不忧道的实用主义的品格。所以孔子批评他说,不修尔道而求为容,端木赐啊,你的志向不是很远大呀!



最后回答的是颜回,他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子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颜回的回答,头脑清醒而又坚持操守,审时知世而又笃信夫子之道。颜回和夫子一样,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怨无悔,不会迷失信仰,动摇信念,所谓“吾道一以贯之”。颜回修养深厚,俨然有夫子之风,他的回答直入夫子之耳,大慰夫子之心!孔子由衷地赞许颜回,竟然这样对他说:“假使你将来富贵了,我愿做你颜氏的管家。”何其高的评价!



“君子亦有穷乎?”君子当然亦有穷,穷然后见君子!君子固穷,不以穷而失道、贬道,穷当励志,其道一以贯之,挫而弥坚。道天生而不求为世所容,其道不一则已无道。道为足,容为履,岂有削足适履者?君子修道不求容,君子穷而不改其道,穷且不容然后见真君子!君子固穷修道,小人穷然后见斯滥也。

(本文由子夏故坛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其他网友回答: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孔子(一众)在陈国(陈地)绝粮,随从都饿病了,爬不起来,子路很不高兴,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但还是坚持着(操守),而小人一穷,便无所不为了。”也就是说,君子是有操守、有道德底线的,即穷死不偷,饿死不抢。小人穷得没办法了,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其他网友回答:

自我安慰!

穷,就是穷,还分什么君子小人?

不改初心,不易其志,就是君子?

想方设计,脱离贫困,就是小人?

君子凭什么固穷?

好人凭什么受罪?

反过来说,既然圣人都提倡所有人做君子,那么容小可问一下,做了君子有什么好处?

生活富裕?精神开心?命运通达?还是说可以万事如意?

如果善无善报,为何要善呢?

如果君子守其志,坚其心,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去见那个声名不好的南子?不就过自己的学说不受重用么?至于要去找一个声名狼藉的女人么?

如果做君子的代价是“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做君子做到受冻挨饿的地步,难怪中国历史上没有多少君子了。

其实,孔子也很苦恼,甚至迷茫。但是做为老师,自然不可以失去斗志,总要找一个理由来开解这些学生。因此才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其潜台词就是,只要大家坚定信心,面包会有的,希望会有的!

这就是上位者为下位者画的大饼。

这就是食肉草为食草者说的梦想。

和会议营销,和洗脑的传销有什么区别?

孔子是一个慈悲的人,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只是小可有时经常为他的学生所不值,以七十二贤人的本事,端掉任何一个国家都绰绰有余,甚至成就一番大事都是轻而易举,偏偏受德所困。

所以,儒生不在乎百姓死活是有根源的,是的,儒生最在乎的是德,至于穷,苦,病,都是可以忍的,因为德可以战胜一切。

儒,眼中没有民生!

其他网友回答:

这段话源自《论语.卫灵公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和弟子困于陈地,时常断炊,有的弟子饿得站不起来,子路怒冲冲地找到老师问,君子也会穷困得走投无路吗?孔子回答,君子穷困潦倒,也能矢志不渝坚守道义,小人遇到困厄,就会肆无忌惮无所不为。

吴国伐陈,楚国派兵救陈,屯兵于城父(安徽亳州境内)。听说孔子正在陈、蔡之间,想派人礼迎孔子入楚。

陈、蔡大夫聚在一起密谋:楚国是大国,孔子是大才。大才为大国所用,陈蔡离国破家亡就不远了。于是派人围困住孔子师徒,围困日久,粮尽援绝,弟子们忍饥挨饿,以至于饿得无法站立,因而子路带着怨气找老师问个究竟。

为什么是子路出头:

1、 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跟随老师日久,资格足够老,所以,别的弟子想说的话也会有所保留,子路则会无所顾忌地说出来。

2、 子路性格直率,多少有些鲁莽,即使态度言语偶有不当之处,老师因对他了解较深也不会介意。

3、 众弟子的领悟能力和定力参差不齐,对于在陈国遭受的困境,像颜渊、子贡等人也许尚能分析原因、保持平静,子路心里的困惑则多于他人、不吐不快。

子路为什么感到困惑: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的弟子们认为,自己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仁者、智者、勇者。

1、一次,孔子率众路过西陵国(河南西平),当地的一个小官与孔子交谈后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孔子将代替上天在人间宣扬教化。

弟子们对老师受命于天深信不疑,既然肩负上天使命,当然应该受到上天的垂青,现在遭受如此困境,子路因而想不通。

2、在弟子们眼中,孔子是智慧超群的智者。多年来,老师对不少诸侯国将要发生的政局变化,都能做出预先的判断,而且都应验了。这次遭受如此困境,子路不知为何老师没有事先的警觉并作出预判。

3、作为勇者,身陷困境之中,应该主动想办法,寻求脱离困境,不应该只是消极等待。子路见老师似乎无动于衷,仍然每日讲道弹琴,心里实在想不通。

4、此前,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待过三年,在蔡国也待了三年。 期间,和两国的达官显贵时常来往,此次遇难,竟无一人出来施以援手,这也是子路心中产生怨尤的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原因,子路才向老师表达了“君主亦有穷乎”的疑问。

其他网友回答:

节选拙作《孔子西游,历九九一十八难(15)——绝粮七日》:

……

由于陈蔡两地连年征战,早已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常人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孔子这些人了。不少弟子还感染了瘟疫,一个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如同黄泉路上等待投胎的饿死鬼。

孔子强装镇定,每日里饿着肚子弹琴,鼓舞士气。

子路首先受不了了,向孔子发出质询:“君子也有山穷水尽的时候吗?”

孔子眉头微皱:“君子人穷志不短,小人穷极生凶恶。”

我不是小人,我不生凶恶,连续默念三遍,子路才堪堪压住怒火。

再看子贡,铁青着脸,满脸写着忿忿不平。

“小赐呀”,子贡复姓端木,单名一个赐字,孔子常常直呼其名,“平常你总说我学识渊博,你觉得这是因为我记忆力好吗?”

子贡反问:“难道不是吗?”

孔子微笑道:“当然不是了。我又不是神,怎能记住那多东西?吾道一以贯之,万变不离其宗啊。”

子贡默然,知道夫子是在提醒自己,纵有万般杂念,仍须不忘初心。

这时,颜回端了碗热汤过来,敬至夫子面前。

汤里也不知哪里捡来的羊骨头、死鱼肉,就那么胡乱煮在一起,这让平日里肉块割得不正都不吃的夫子大为摇头,呷了一口:“味道鲜得很嘛!怪不得羊和鱼在一起是个鲜字呢。来来,大家都尝尝。”

大家听了夫子的玩笑话,也都开心地笑了。

天微微亮。

大家还在熟睡,颜回已经起来为大家煮饭了。

孔子也早早醒了来,仍只躺在那里不动,遍视仍自昏睡的弟子,想到他们不辞辛苦追随自己多年,竟沦落至此,也不禁心中叹息。

突然远远看到颜回,伸手入锅,抓了把饭塞进了嘴里。

孔子心下生疑:“颜回这小子平时最是老实可靠,怎么也会偷吃东西呢?待会儿要试探试探他。”

等大家都起来了,颜回正要准备为大家盛饭,孔子说道:“且慢。我方才睡觉梦到了先祖,咱不忙吃,待我先用这些饭祭祀一下祖先。”

颜回听了急忙摆手,红着脸说:“不成不成,这饭是脏的,不能祭祀。”

原来古代礼仪很有讲究,不洁净的东西是不能拿来祭祀的。

孔子明知故问:“为什么饭是脏的呢?”

颜回老老实实回答:“饭刚煮熟时,落了一片灰在上面。我本想扔掉,又觉得可惜,就连灰吃下自己肚了。”

孔子听了,大为羞愧,急忙向颜回赔礼道歉,说自己错怪了他。然后感叹:“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谁知道,眼见也未必是实呀。”

因为错怪了颜回,孔子暗地里再三反省,突然认识到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连自己都对最信任的弟子产生怀疑,更何况其他这些弟子,能不对毕生追求的梦想产生怀疑吗?”

问题很严重,必须做点什么!

于是召集一众弟子,准备现场论道讲学。

“《诗经》有云:‘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哪位讲讲这是什么意思呀?”孔子首先发问。

“夫子,这句讲的是——我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 却行走在无垠的旷野之中。”有新入门的弟子刚刚学过,很高兴能回答上来。

孔子点了点头,示以微笑,接着又说:“我等沦落至此,便如此景。那么问题来了,是因为我们所谋求的大道不正确,才沦落至此的吗?”

弟子们面目相觑,不敢作答。仍是子路勇气可嘉,第一个举手作答:“拜夫子所教,我们毕生所求,唯有一个‘仁’字。大丈夫处世,还要做到一个‘义’字。可能因为我们的仁与义,做得都还不够,才遭此难的吧?”

果然已失了往日信心。孔子听了子路回答暗暗摇头,便反问道:“伯夷、叔齐,宁肯饿死也不吃敌国一粒粮食,难道他们不仁吗?王子比干,为了劝谏纣王,惨遭挖去心肝,难道他不义吗?如此仁义之士,所遭逢大难更甚于我等,又作何解释呢?”

子路顿时哑口无言。

子贡举手:“可能是夫子所教之道义太过伟大,而今天下无道,实在做不到这些。依弟子之见,不如我们稍稍降低标准,或许就能行得通了呢?”

孔子心中苦笑,子贡这家伙不愧是个生意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若用之商场,固然无往而不利。须借此机会,再点拨一二。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方为君子之道。据九月风满楼讲,两千年后,美国通用发明了汽车,苹果乔布斯发明了智能手机,然而若只听从世人标准,只怕通用公司就只能发明更快的马,而非汽车;苹果公司则只能发明更轻更薄的通话手机,而非引爆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啦。目标够高,才走得更远。小赐同学,你的志向难道仅限此一时此一世的吗?”

如当头棒喝,子贡怔在当地,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九月风满楼:抱歉,原文原义颇觉晦涩,斗胆用今人事迹代为解释,取其意而弃其形,望读者莫怪。)

孔子目光望向颜回,但见这小子面露微笑,似已胸有成竹,便问:“小回你怎么看?”

颜回敛了笑容,正色道:“夫子明知不可而为之,不过是当今治国者不识货,是他们的错;倘若明知不可而不为,那便是夫子自己的错了。岁寒,然后知松柏后调也。天下无道而不能容,不正说明夫子所行,乃君子之道吗?

子贡一拍大腿,“对呀!当初我曾请教夫子,说成为一个人人称颂的好人行不行。夫子却说不行,告诉我要成为一个好人嘴里说好,恶人嘴里说恶的人,才是真正好人。不正是对当今这般情状的解释吗?”

子路也释怀了:“都说颜回闻一而知十,果然不假。不过你子贡闻一而知二,也不一般哪!”

众弟子哈哈大笑,多日来蒙在心头的阴霾也一扫而空。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是发生在孔子等人被围困在陈、蔡两国这间时,子路问孔子的话。

当时他们一行人本怀着匡世济民,追求自己的伟大抱负沿途布经传道的心,没想到这一群有这君子之道,高尚品德的人缺被围困陷入绝经。子路此时肯定一肚子怨气问老师:君子亦有穷乎?

这一问是对他们自己所谓的君子之道的怀疑、对一行人追求的理想的怀疑,也是对他们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

这里的“穷”不仅仅指经济的贫穷,也是指人生路上的的困境,难有出路(当时孔子等人的困境就这样吧),广泛点也指人的情场失意、工作家庭的困难。

哪个人没有低谷的时候,哪个人没有遇到过困难而又不知所措。说个真实的例子,我有个朋友现在就处于低谷,奔三的年纪,一事无成,还是单身,最近突然脑充血掏干了家里的钱在二线城市付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工作也没期望,薪低位卑,一直想换份工资,因为月供一个人付压力大。他急需要换一份能承担得起月供的工作。他联系了他的发小,联系了他的同学,因为他们大学学的专业相同,发小和同学一出来就从事本专业工作,他出来就放弃了大学专业。现在想从头来,找他们帮助一把,一开始满怀期望,结果都是你自己先试试做。他当时固然失落,后来他调整了心态,求人不如求己,开始一点点捡起大学所学。

总之,人生的道路平不平坦,走的顺不顺关键还是要靠自己,遇到了困难要积极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网友回答:

君子固穷,这是孔子在遭受了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刻,告诉弟子子路的一句话。他在要求子路,要耐得住寂寞,承的住打击,即使在最为暗黑的时刻,也要有底线意识,不能突破了人的底线。实际上,这也是孔子的底线。这与孟子所说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的边境,被围几天了,粮食都吃光了。性急的子路忍不住了,面带怒色来见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路抱怨说,“难道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一天吗?”言外之意是,老师你整天教我们要施行仁义,但是怎么我们老是这么倒霉?看来子路的立场不是太坚定,有点怀疑老师的学说了。

孔子告诉子路,“有道德学问的人,处于穷途末路之时,仍然能够保持君子的节操;无道德学问的人,在穷途末路之时,就会胡作非为”。孔子补充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有志向的贤人君子,从来不为了保全生命而害人,只有以牺牲自己而成就正义事业的。”

估计副班长子路出去做同学工作去了。粮食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粮食是万万不行的,饿肚子的弟子们还是紧张不安。孔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心召开一次班委会。

孔子先叫来了子路。孔子果然有君子之风,饿了七天七夜“前心贴后背”,一开口就是一首诗。孔子说,古时候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

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

翻译成现代诗歌就是:

既不是老虎,

也不是犀牛。

你却在旷野上徘徊,

到底是个什么原由?

在诗的后面,孔子加上了自己的原创: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也!

翻译成现代诗歌是这样的:

难道我的“道”根本就是错?

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这么难过!

子路是个急性子,也是有话就说的“直肠子”。子路说,“或许是我们仁德还不够好,人们还不信任我们;或许是我们的智慧还不够高,人们才不实行我们的主张”。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即使对现状有些不满,子路还是坚信老师的主张的,也就是发一点牢骚而已。

孔子语重心长地教导子路说,“小由啊(由是子路的名字),要是有仁德的人都能够让人相信,都能够有好结果,那么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呢;假如有智慧人的主张都能行得通,那么王子比干,怎么会被商纣王挖了心呢”。言外之意是,有仁德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能够得到好结果。但我们的道路没有错,不管前路多么艰险,我们都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孔子说这话的时候,苏格拉底还没有出生,耶稣的诞生也要在几百年以后了。否则,孔子可以拿他们做例子。苏格拉底怀着崇高的使命感,整天在大街上和人辩论,教导青年,但最后被统治者以毒酒毒死;耶稣三十岁左右开始传道,却为人民赎罪被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为了人类正义的事业,勇敢地献出自己的生命。用孔子的标准,他们就是“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

孔子又叫来了生活委员子贡,要他谈谈。

子贡说,“也许是老师的理想太高了,所以老师的主张不被人理解。建议老师把理想降低一点,好让人们能懂并能够施行”。子贡对孔子的主张是拥护的,但认为老师的理论实在太“高端”,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不是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

孔子对子贡的话不满意。满脸严肃地对子贡说,“小赐啊(赐是子贡的名字),一个好的庄稼人,勤勤恳恳劳作,不一定能有好收成;一个手艺精湛的工匠,做出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人欣赏;一个志怀高远的君子的主张,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受。而君子的道,并不强求别人一定接受的”。他批评子贡,不去提升自己的修养,反而要降低要求来让别人理解,子贡啊,你的追求怎么就这么LOW!

孔子最后把班长颜回叫来。颜回毕竟是班长,又是孔子最喜欢的大弟子,在孔子三千多名学生中,名列“七十二贤人”之首,他一般不说话,但一说话就不是一般人。

他说,老师您的道是博大精深前途远大的,恰恰是因为您的博大精深,才不被世人理解——这话太巧妙了!就相当于一个极度自恋的人说:“实在找不到可以崇拜的人,我只好去照镜子”一样。

颜回首先肯定孔子的“道”是“至大至远”的。但颜回不是让孔子“降格以求”,而是请孔子“推而行之”,很有些“坚持到底就是成功,风雨之后必见彩虹”的意思。孔子很高兴。颜回还有更高明的话,“别人不能容我们,有什么关系,正是别人不能容,才看得出我们的真功。没有好的主张,那是我们的耻辱,有了好主张而不能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

孔子听了,觉得自己选颜回做班长,真是无比的明智。他高兴地说,“小颜,说的好啊。你以后要是有了钱,我给你当管家吧!”——毕竟孔子是做过会计的。

孔子通过这一堂班会课,在班委会中统一了思想。无论前路多么艰险,无论理想多么遥远,他都要义无反顾死而后已!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卫灵公》第二章:“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其意思是:子路很不高兴地面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遇穷困,但还是操守德行;小人一遇穷困就胡作非为了。”愠:怒,怨恨。固穷:固守穷困。滥:溢,乱。那么,为什么子路会这样问孔子呢?因为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床。所以子路很不高兴地面见孔子。子路(前542~前480)名仲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仲由小孔子九岁。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曾凌暴孔子,孔子设礼以诱,才成为孔子的弟子。

子路问孔子话启示我们:⑴物质生活非常重要。作为领导者,要关心职工生活,注意工作方法。⑵人的思想修养很重要。道德境界高的人,遇到穷困,会坚持操守德行。道德境界低的人,遇到穷困,可能就出问题了。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一般而言,对这段话的解释都是放在后半部分,强调君子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会坚守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针对题主的问题,“君子亦有穷乎?”这句话我们来分析一下。

君子亦有穷乎?君子怎么会贫穷呢?我日日修身,克制自己的欲望,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我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贫穷呢?我穷得连一口饭都吃不起,我修这道德有何用?这就是子路“愠见”的原因,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排斥儒家的原因。

饭都吃不饱,说什么道德?

如果我们理性的分析一下,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财富与道德无关。一个人是否能拥有财富,取决于他的经商能力或者政治能力,亦或是其他的获得财富的手段,而唯独与道德没有关系。即使一个人修成了完美人格,比如孔子,他也一样可能会面临贫穷的窘境。

所以“君子亦有穷乎?”,君子当然会穷,君子当然会被逼到人生的无奈处。但是君子就肯定会这样吗?并不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讲道德是修养,但不被道德束缚才叫修行。君子可能会因为内心的善良从而放弃很多获得财富和权力的机会,但君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至诚,做什么事都是非常专心的,所以君子想要获得财富的话,他可以利用他的知识做很多事,专心的做买卖,我们也知道,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个:方向+坚持。一个有所坚持的人,他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贫穷,富人可能破产,穷人可能看不到希望,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是选择邪恶,还是选择善良?选择邪恶,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除了理想;选择善良,我们可能会失去更多,亲情、爱情,乃至生命,我们唯一能够得到的,是内心赋予我们的力量。

君子固穷,君子何以固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其他网友回答:

君子亦有穷乎?

《论语》: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件事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太史公在《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详细的说明: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和孔子周游列国是一样的,都是小人当道,圣人之法不得行于世。是不是圣人斗不过小人呢?《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记载:“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孔子主持隳三都,公山不狃叛乱,鲁定公跑到季氏家躲起来,孔子指挥军队打败了叛军。如果孔子这个时候直接把鲁定公、季氏抓起来,自己就可以当鲁国国君。可真要是这样,历史上多了一个霸主,少了一个圣人。五千年历史中,这样的霸主不少,孔子只有一个。不是圣人斗不过小人,是圣人和小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困于陈蔡之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这是圣人气度,子路不太理解,“大家都快饿死了,您还唱什么歌呀!”所以子路很生气地说“君子亦有穷乎?”是带有讽刺意味的,“您教育我们成为君子,君子就混成这样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和小人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孔子做《春秋》讲究微言大义。《仲尼弟子列传》里子贡和原宪的对话很精彩,可以用来对这段故事理解的参考: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韂,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臱,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子贡是特别会说话的人,但被原宪一句话憋住了。“无财是贫,学道不能行是病。”对比这一段,“断粮是穷”,如果“为五斗米而折腰”那不是典型的小人了吗?

孔子教导弟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贫贱也好,颠沛流离也好,不能放弃原则。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道是高于生命的。

但是不能说一句就完了,还得继续教育弟子们呀!所以,分别和子路、子贡、颜回谈话。由此也可见孔子的教育方法,以及弟子们的修为水平。子路似乎对老师有所怀疑,“是不是不够好呢?”子贡头脑灵活,“老师,您很棒,但是是不是可以灵活一点呢?做点妥协如何?”颜回说“老师您很棒,别人容不下您是别人的问题,您没问题。”孔子对颜回的话感到很欣慰。

但我们也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孔子是派子贡出使楚国。孔子是有大智慧的。我们通常说张仪、苏秦是大纵横家。其实子贡是他们的师父,子贡是春秋时代的大纵横家。《仲尼弟子列传》里写子贡的篇幅最长,其中有一句“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可以舍生取义的,小人永远被利益牵引,没有原则的。但不是说君子就得贫穷,君子可以富贵。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如果国家昌明繁荣,而自己贫穷下贱,这是可耻的事情。反之,如果国家出现了问题,自己却很富贵,甚至发国难财,这是很可耻的事情。

君子可以穷,可以富。这些不是君子的本质

标签: 有穷 子路 君子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