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该读属于童趣的书籍。
要知道,《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都是儒家思想的读物,让天真烂漫的儿童去读这些书,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想不想主动去学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儿童的本意,肯定喜欢童话和神话故事,对于这一点,每个中年人问问自己的童年时代,答案不言自明。既然答案已经明了,也就无所谓当前的选择了。
像儒家思想的读物,我认为,应该在上小学以后学习为好。毕竟学龄儿童心智发育慢慢开始成熟,这个时候开始吸取传统优秀的文化知识,更加能够理解儒家思想。
当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对于儒家文化,褒贬不一。我认为,对于儒家文化,应该采取扬弃,保留其正能量的部分。只有这样,儒家文化才能被时代所接纳。
(作者多年从事政工工作,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研究,欢迎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拿来办事一无所用
其他网友回答:多读一点成语、常用古诗词名句的故事较好。
其他网友回答:个人觉得,对于传统文化,我们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的学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三字经,子弟规等书籍是比较适合大众接受的,对于培养孩子修生养性肯定是有一定的帮助,但其中一些内容也确实不适合小朋友学习和实践,毕竟时代不同,很多内容可以用今天的价值观适当的删除,或者修改学习。
对于西方童话呢,比较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开发启迪孩子们的童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以后从事美术写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其中一些篇章也是不适合小孩子阅读观看的,这个就需要家乡拿捏程度。
终上所诉,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童话我们都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其中的好处与弊端。用今日的思维价值观点,去选择性的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2>我个人非常倾向于读《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菜根谭》这些经典
像童话、寓言故事、神话很多东西也想说明《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菜根谭》里面的人生道理和意义,但都没有这些经典来得直接和明了。所以非常建议大家读这些经典。
只是这些经典读起来难以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内涵。那么我们在引导孩子读这些读物的时候,需要较高的引导,这一点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包括很多的老师都做不到。所以表面上推广阅读,实际会更难以明白其中真意。
我也提倡读经典养正气,会引导跟读的成人、学生一起调整自己的语速,要具体去体会自身的感受,感受到一字一句之间身体内在细腻的感觉。
我是童教雷老师,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读经典养正气,为大家分享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让更多的家庭享受世界上一流的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看看格林童话 丹麦童话的故乡,就知道了。
圣贤书 传统文化是必要营养。
其他网友回答:长大是放的概念,就是要给人以放开的条件。启发儿童思绪,让他们充满幻想,是开脑掘智,是心灵的长大。因此,儿童教育重点是开启他们具有联想的潜能。在此阶段,自然是童话、寓言故事为宜,因为那里有着太多的好奇。而什么《三字经》,什么《论语》,什么《弟子规》,都是束缚人们天性的桎梏,是制造标准化产品的原料。问题是,儿童还不是成品,他们需要一个渐进渐长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强饲高脂,无异于拔苗助长,更可能是摧残人生。关键还在于,以儿童的智力水平,他们能听得懂吗?不客气地说,现在的成人,包括那些有文凭的学者,又有几个能领会其以至深刻呢?也就是看不懂就等于没学,学而无用,就是瞎耽误功夫,就是浪费人生。如此简单的道理,我们的很多人居然不懂,令人吃惊的同时,不能不要问几个为什么?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时间,让他们在玩中取乐,在玩中渐渐地认知世界,同时增强智力,这才是正道。除此之外,所有的灌输,都是在做样子,是东施效颦一般的拙劣表演。
其他网友回答:你自己读着感觉怎么样?我知道我是一眼也不想看,而且还恶心。我觉得孩子应该是欢快活泼有想象力的,不是一堆木头。所以我宁愿让我孩子读童话寓言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字一句,易读易记。
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
并且教导人们勤学,尊敬师长,是极适合幼童启蒙的。
《论语》属于语录体书籍,多以孔子以弟子们的对话居多,更难得是《论语》虽然也是文言文,但是并不难理解。其中包含了很多为学,做人,修养,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道理。
《论语》有助于修养个人品格,有助于树立个人崇高的理想,有助于学习古代传统文化。
《弟子规》开篇点名主旨: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之后的内容都是很具体的做法,在现代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很少有人意识到父母。现代人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也是很适合启蒙的。
威海链 » 中国儿童到底应该多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还是应该多读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