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易》,一定要先学占筮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不是先学占卜,私人学其它无用,没人发给你工资,学占卜走低运時能挣钱补贴家境生活用。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确是如此。

我们还是先从头说起吧。《周易》里面有一句话,“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说清楚了《周易》的基础就是八卦。

我们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八卦,那是殷周时期的筮数。什么是筮数呢,就是一连串的数字。有的是三个数字,有的是六个数字。它们都可以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转换为《易》里面的卦象。如一 一 六八八一,就是下震上巽的益卦。而这种数字,在宋代也发现了,那是在西周的青铜器上。而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西周的甲骨上发现,类似的卦。1978年的时候,一位考古学家明确证明这就与卦有关。而到了1984年,金景芳先生论证了它们就是进行占筮所得数字的记录。被称为筮数。

我们知道殷墟有甲骨,还有一些器皿,如陶器、石器、铸铜的陶范,但是有筮数的还不多。而在陕西等地的商末周初的遗存中,筮数的记录就多了起来。这说明什么呢?周部落的人比商部落的人更广泛的运用筮法。并把筮数记录下来。而且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些筮数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复杂了。说明什么呢,筮法可能还有更久远的历史,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其实,周人的筮法是对商代筮法的发展。筮法就是蓍草计数占卜的习俗。先秦有一本古书《世本》就讲到了“巫咸作筮”,巫咸是一个人,商汤的玄孙大戊时的人。这里的作不一定是创造的意思,而就是简单的做。这说明什么呢,商朝的人有自已的筮法。不过,殷墟出土的有筮数的甲骨很少。都是属于周人的类型。

人们考古发现,周人对筮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周易 系辞》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而在《左传》中也有记载,鲁昭公二年,晋侯派韩宣子聘鲁,到太史处观书,就有这样的感叹,“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这说明什么呢,《易》对于周的重要性。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周对于筮法的发展,我们还提到了龟甲占卜。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占卜方法:卜法和筮法。另外,这两种有所谓的“筮轻龟重”之说。卜法由于材料难得,手续复杂,更为重要。更为重要的事,都用卜法。《礼记》中说到过这样一句话:天子无筮。而殷墟也很少有筮法的遗迹。

还有就是,古人还常在卜法之前,用筮法。《周礼》就说,当用卜者先筮之,于筮之凶,则止不卜。在占卜大事的时候,更是先筮后卜。有时他们会把筮法所得到的筮数记在对应的卜法所用的甲骨上面。今天我们看到有的甲骨上面有筮数,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我们说了《周易》的源头,卜法和筮法,还有筮数,做为《周易》的基础,要先弄清楚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占筮,怎么找像。占六次产生六爻。眼睛看见的像只能为一爻,也是传下来的一种习惯。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诸位给与我提问的回答!

这个问题我的理解如下,愿与大家交流探究。

1,之所以有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周易》这本书有一个奇怪的特点,那就是,它是一本“披着占筮外衣的哲学著作”,因而使这本书有两套语言:一套义理语言(哲学);一套象数语言(占筮)。象数(占筮)是义理之体,而义理(哲学)是由解析象数(占筮)而生。

2,所以研究《周易》,就有了两个方向:一种是仅研究象数,那他就一定先学占筮了,并由此衍生各种占筮方法,忽略义理。

另一种是硑究义理,但因义理很多是因解析象数而生,所以就必须先学習占筮,才能熟悉象数语言,进而学习义理。譬如,《谦卦》的“大象传”说“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音POu抔,取的意思)多益寡,称物平始。”你不学象数语言,就一头雾水,为什么地中有山,就是谦虚呢?原来《谦卦》的卦象上卦为八经卦的坤卦,象征大地;下卦为八经卦的艮卦,象征山。“山”按常理肯定是在“地”上,而现在却是在“地”下,这就引伸说明“山”不以自高而傲“地”,反而让“地”在“山”之上,正是谦虚之象,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谦”之理。

并进而解析出,”君子应因此引取过多,补充不足,权衡各种事物、公平地施与”这一哲理。

3,学习占筮,是为丢掉占筮。因为学习占筮是为熟悉象数语言,进而学习由此解析出的义理(哲学),所以熟悉了象数语言后,就不必再深学占筮了。故古代荀子说:“善《易》者不占”。

4,很多人对《周易》感兴趣,其初始动机常为学占筮而起,所以为进一步学习《周易》,初学《周易》也可由学占筮引发持久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周易》讲什么,却先学占筮,如此则舍本逐末,误入歧途,然后只能假《易》之名,装神弄鬼,满口胡言地去自欺欺人。正如不读医书,不学医术,却先学操刀给人做手术,真恐怕会把心脏当肿瘤给切掉呢!

其他网友回答:

一般认为,《周易》有四方面的内容和功用:文辞、义理、象数、占卜。因此,学习周易》可以走四种门径,这是没有问题的。学《周易》不是只有一条路径可走,当然也不是非要由占卜入门。

从哪里入门,学习什么,这取决于学习目的。

如果是重点在学习《易经》的文史意义和基本卦爻辞、《易传》文章,就从文辞训诂入手。典型的著作如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唐明邦《周易译注》等。

如果要学习《易经》的基本方法,就从象数入手。这方面开始难度较大,要精研李鼎祚著《周易集解》、来知德著《周易集注》等,最好从参考相关的解释性著作入手。近人、今人的著作如尚秉和著《周易尚氏学》、刘大钧著《周易概论(修订版)》。

如果是侧重学习易经对中国哲学和文化影响最为直接的易学哲学思想原理,就从有关《易经》义理方面的著作学起。重点学习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程颐著《伊川易传》、朱熹著《周易本义》《周易折中等。今人专著如黄寿祺、张善文著《周易译注》、金景芳《周易讲义》、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吕绍纲《周易全解》、余敦康《周易现代解读》等。


当然,义理也是要用易象的,易象解释难度较大,可以先从义理学起,等有了收获,再回头学习必要的象数知识,也是可行的。但正确的逻辑,应当是先有象数后有义理,这个原理必须清楚。主流的易学著作是兼采象数和义理的,如上面提到的《周易本义》、《周易折中》、《周易译注》,还有陈鼓应、赵建伟著《周易今注今译》等。

占卜不是学易的必须路径。学习目的和用意不是学占卜,就可以不用学习,即使学习,也是为了熟悉易象用法,为理解《周易》提供便利。章太炎有个学易体会,叫“未学易,先学筮”,就是这个用意。

这里要分清《易经》古占法和术数占卜的分别。“未学易,先学筮”,意思是学习《周易》古筮,即古占法。至于“”火珠林法”、“六爻占、“奇门遁甲等等,那已经完全是术数了,和学习《周易》没有必然联系,不必考虑。

学《周易》不必学术数占卜,但学术数占卜则要多少学习《周易》。实际上,学习术数占卜的人,大部分是没有系统学习《周易》的,因为一般人耗费不起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往往都是走的捷径,他们了解必要《周易》知识后,就专心钻研术数方面的各种占法,以便快速见效。其实学习《周易》的难度,是高于学习术数占卜的学习难度的,目的是术数占卜的人,谁不会避难就易,尽可能直奔主题呢?对于术数占卜,学习《周易》的人,完全不必涉足。

毋庸讳言,《周易》本来是卜筮之书,后来才成为思想之书,哲理之书。易学占卜,是《周易》的重要功能。不能把《周易》的文辞、象数、义理、占卜这四种内容分割开来,历史证明,割裂《周易》的内容,不符合《周易》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周易》的四种内容,就像我们看待《周易》的四个侧面,前后左右都看到了,才能说看到了《周易》。

所以,对于《周易》的各方面内容,学习时可以有所选择,但不应抱有偏见。有条件的话,各方面都是应该有所了解的。

如果要了解《周易》的本身的占卜原理,最基本的是学习《周易》的《易传》部分,同时根据历史材料,学习《周易》古占法和原理。可以学习尚秉和的《周易古筮考》、《焦氏易林注》、杭辛斋的《学易笔记》等,了解古人占卜的基本方法,以及今人对占卜的新看法,这些有助于学习《周易》本身的易象知识和取象比类方法的。日本高岛吞象所著《高岛易断》,多少反映了《周易》占卜的古法,从中可以体会、参考《周易》本身古占法的一些运用情况。《易传·系辞传》介绍的古筮法,做些了解研究也有必要,其中的哲学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贯始终,大道与天齐。

心诚通天界,无信随风逝?

占卜假道具,意念乃真知。

太极阴阳道,万物存消息?

三合一二生,八卦五禽戏?

寸心十万里,智者解相思?




其他网友回答:

刚好说反了,学占卜之前,最好要先学学周易,不然一开口就被内行人听出来在吹牛皮。










其他网友回答:

并不是,这个本身就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哲学方向,另一个是术数方向。

如果先从术数方向学起,人总觉得太过于神棍,我并不觉得这样很好。尤其对于现代来说,有点神经病的感觉吧。

所以以我的理解还是哲学层面最重要,因为哪怕是术数层面的学习也要归结到逻辑和哲学解释吧。

所以我不认为学习周易要从占卜这方面入手,容易心思变邪乎。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难学比较深奥。有许多人想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就找算命先生,这种方法不太可靠,因为有江湖骗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一本有关预测四柱等算命书籍。自己按照书竹时顺序个布局、步骤慢慢给自己算。算过几个人就会了,不要把预测学看得很神密,其实按着套路走很简单。八卦比算命更简单。

标签: 占筮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