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没(殁),诸子之言性者各胶一是,以倡惑于后,怎么理解?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此文大意实暗合现今的纷纷扰扰思想学说的状况,如同夏暑昆虫的吵闹声音不息和无休止。怎么办?圣人殁,讲的是什么意思?公认的东西理念意识(旧的)倒塌了!所以,想要一振而重新定音(再出圣人),那么,古人讲黄钟与瓦釜的故事就是辨别(真假圣人)的做用就有了。黄钟质地为金属,音质可以分辨清脆悠扬,余音绕梁久久存耳如新。重复击响音色不变!瓦釜雷鸣,轰然之后呢?唯有碎片存在垃圾堆里,暗然等待尘埃的覆盖埋葬而已!当黄钟鸣响之后,虫鸣自然会静讶黄钟之声而渐渐地止声,静待黄钟的余言散去再来一番热闹(这个要看气温和季节是否转入凉爽的深秋或是初冬。好再燥热之后,凉爽的秋风是人都会欢喜……`怕的是什么?黄钟与瓦釜之争,鼓燥之后,天烦了,只有暴雨才可以平静这种燥烦无止尽的噪声,轰隆隆的雷声就是降下暴雨的讯号!只有无知的虫儿尽力鸣翅发声,全然不顾暴雨无分别的击打来临,呵呵呵……

其他网友回答:

圣人之言也并非千秋不变之法,诸子对于人性的思考可能与各自的阶层、立场、成长环境有关。

并非圣人在的时候诸子的主张冲突就不存在,只是圣人善于调节关系。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以为自己的仁就是全部、智者以为自己的智就是全部,画胡桃不同角度不同观感,五角星未尝不是真胡桃的某一方面,但是五角星也注定不是胡桃的全部。

圣明的仲裁者,善于寻找同一现象不同答案背后的原因,不急着否定他人。求同存异的大前提下求证答案的适用域,一旦人能明悉不同背景下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现,人就有能力去调和。证明自己不急于去否定反对者,站在对手的立场思考对方观点的正确性论据,明白冲突爆发的根本自然能够相谐。不要求消除观念、立场的差异,求的只是一份包容与理解,如能更深层次的思考,无外乎冲突的彻底解决。

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发声,也不要漠视他人立场的正当性。真正包容集大成者,不过是求同存异,于各派的思辨冲突中,做出自己的思考,用于解决冲突。解决冲突,对立双方仍然存在,问题点不过是不同适用性下的利弊抉择。人要做的是调和下的顺遂而不是激化矛盾的紊乱,道出条理,人衡利弊,就这样。

其他网友回答:

圣人一直都在。只是普通人不知道“他是谁”!即使擦肩而过,也不知道!

标签: 圣人 惑于 蔓衍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