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孔子任鲁国司寇时,诛杀了大夫少正卯的行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提问者图谋不轨。

其他网友回答:

少正卯的理想與抱負相信與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相似,提倡人權 自由 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 刑可上大夫。蘇格拉底因此招惹雅典貴族群仇視,最終毒殺蘇格拉底。少正卯的理念和主張吸引了孔子的學生,學生們全都跑到少正卯學堂聽課不眠不休三晝夜!事後,孔子懷恨在心,最終殺了這位名垂青史的哲人!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子贡只是表示疑问,并非认为失误。

以大司寇之职之责,诛杀少正卯不为不公。

不统一思想,不统一政见,如何在一国之中,推行治国理政的方略。

少正卯作为大夫的身份,有责任为治国理政做出舍弃。而不是仍然作为一个自由学者,逆势而行,以法家理念扰乱视听,变乱民众思想。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文化自由创作可以,治国理政安邦定国不行。

治国安邦,天真的自由主义不可取。

以此评价孔子怨毒,除了误解怀疑孔子的能力,还有就是天真无邪的幼稚了。

比起历史上的政治需求,产生的杀戮。同样是法家,大秦的李斯,商鞅之死;汉武帝的七任宰相被杀。孔子杀少正卯极为正常。

妇人之仁,何当大司寇?七天或七年何异?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孔子杀少正卯一事最早出自《荀子》,荀子刚开始是想说明就连孔子这样大正大仁之人都敢于惩奸除恶,但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已经相差好几百年了。连先秦那些喜欢拿孔子来开涮的某些诸子百家都没有拿来当黑料,我认为可信度还是比较低的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一种说法,孔子学说是“带血的仁慈”;还有一种说法,“独尊儒术”实际上从孔夫子诛杀少正卯就已经开始了;也有一种说法,这不过证明了,权力必然会使人“堕落”,既便他是一个“圣人”;更一般的说法,“在其位谋其政”,执政者都会这样做。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从政就是个雏儿,急不可耐要出业绩而“是乐杀人”。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的仁是统治阶级在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仁,所以墨家的“兼爱”在孔子的眼里是异端,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是道家的要求太严格。

道家代表宗教管理权,儒家代表世俗管理权,而世俗管理权要接受宗教管理权的监察和训御。

《德经》第一句话就是总纲,“上德不德”。

《道经》对君王的要求是“不尚贤,使民不争。”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都是一样意思,就是儒教体系内的德高望重的人,是不需要有多么道德高尚,圣洁化身的人,是领袖给予了他这个地位而已。

儒教体系外出现圣人,就有功高震主的嫌疑,必须予以无情诛杀,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因为这些圣人擅于蛊惑人心,有些大盗会作为其粉丝围绕在他们身边,要嘛争夺普罗大众的利益,要嘛就虎口夺食,抢夺统治者的利益。

所以儒教对于非本体系产生的圣人一般都是诛杀的态度,以免他们争夺信仰。

道家的太师姜子牙一分封到齐地,马上诛杀了当地著名的两个隐士。

后来,孔子的弟子子产忠实于孔子的教诲,一当权就诛杀了名家的著名讼师邓析子。

标签: 任鲁国 少正卯 司寇 诛杀